书城历史末路王朝
32574900000110

第110章 ,石州刺史应仲良(一)

石州刺史还躺在刺史府里睡觉,忽然听见属下禀报说一字并肩王来到城下,要刺史迎接。

“咦?这一字并肩王,为什么忽然到我这里来了?王爷几个人来的啊?”石州刺史问道。

“起,起码十万大军。”下属报道。

“什么?十万大军?难道又要打仗了?快,快随我去迎接一字并肩王。”石州刺史慌张的说道。

“是,大人。”下属在前面领路。

很快,石州城门大开,石州刺史率领石州上下官员,跪在城门口:

“参见一字并肩王,王爷千岁千岁千千岁!”

“嗯,都抓起来!一个都别放过。打开石州粮仓,发放粮食,另外,发布安民告示,让老百姓回来。”应仲明下令。

“王爷,虽然您是一字并肩王,可是你只有兵权,并无罢免官员的权力,更何况,您无缘无故抓我。”石州刺史挣扎着。

“读。”应仲明不解释,只是对着身边的人说道。

他旁边一个将军,拿出一份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石州刺史,不顾石州百姓死活,扣押救灾粮草,置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另查实贪污受贿,中饱私囊,故判处死刑,游街三日后执行。籍没石州所有富商的资产,发放给老百姓,富商男丁全部充军戍边,女子带回帝丘,没入宫籍!钦此!’

“不,不,这是冤枉,冤枉啊!并肩王!”石州刺史大喊。

“拖出去,装入囚车,游街示众!”应仲明冷冷的说道。

“冤枉啊!”石州所有官员被抓进囚车,开始游街。

应仲良在得知消息,很是高兴。

“丞相这是在为朕,聚集民心啊!”应仲良兴奋的说道。

“陛下,那圣旨,可不是您写的。”唐单说道。

“可是是朕的旨意!那就是朕的意志!老百姓又怎么知道这个呢!走,我们进城。”应仲良准备去接受老百姓的欢呼。

“陛下,请留步!”应仲明留下的士兵拦住了应仲良。

“怎么了?”应仲良奇怪的问道。

“请陛下换上这身衣服,暂时担任石州刺史,等七日后,朝廷派来的官员会和陛下交接。”士兵说道。

“嗯,我知道。”应仲良点点头。

“那么陛下现在的名字,就不能用圣名了,要换一个。”士兵说道。

“换来的石州刺史是谁?”应仲良问道。

“前胡岩城县令杜山岳。”士兵答道。

“杜山岳?”应仲良奇怪了。

因为杜山岳是寺人贽的义子,所以在其投降他之后,并没有得到重用,而是让他继续当县令,只不过北城已经丢了,所以改封在靠近周国的胡岩。

“是的,陛下,确实是杜山岳。”士兵答道。

“那我就不叫他的名字了,唐单,我用你名字。”应仲良对着唐单说道。

“是,陛下。”唐单说道。

于是应仲良换好刺史服,就去石州报道去了。

刚到城门口,就看见士兵们押着一群女子出来,一路往北而去。

“这是怎么回事啊?”应仲良问道。

“皇后娘娘逼着丞相改了宫规,以后宫女除了犯罪人家,不得再强迫女子入宫,而且在年龄到了之后,就要助其嫁人。”应仲明说道。

“这件事我怎么不知道啊?”应仲良说道。

“我也是得到命令之后,才知道这件事的。”应仲明解释道。

“算了,反正也不是坏事,她改就改了。我就这么上任?”应仲良问道。

“并肩王已经召集了百姓,您过去就行了。”士兵说道。

“嗯。唐单和我去吧,真妃,你就直接去刺史府,毕竟带这个女人上任不好。”应仲良说道。

“是,陛下。”胡心雨乖巧的点头。

应仲良咋跟着士兵,来到了菜市口。

在这里,摆着一排椅子,应仲明坐在主位上,周边占满了士兵,下面则是丹城的老百姓。

“欢迎新任石州刺史!”应仲明没有站起来。

因为现在在外人眼里,他是王爷,而应仲明只是个刺史。

“臣石州刺史唐单拜见并肩王。”应仲良给应仲明行礼。

“起来吧!皇上把你临时调过来,暂时处理石州事物,等到处理的差不多了,你就回京去。这里积压了许多案件,已经送回刺史府,你晚上看吧!至于本王,也该回江都了。”应仲明说道。

“臣一定竭尽所能,为老百姓尽一份力。臣恭送并肩王!”应仲良恭敬的说道。

“皇上,那我走了,这七天,就靠你来安定石州的民心了。”应仲明走进应仲良身边,轻声说道。

“我知道,我会处理好的。”应仲良点点头。

“我们走!”应仲明大喊一声,十万大军离开了石州。

“恭送王爷!”应仲良喊了一声。

在目送应仲明带着江都大军离开之后,应仲良回过头来看着场上的老百姓。

“不才刚到丹城,尚不熟悉石州情况,我今夜会看王爷留下的卷宗,明日各位若是有冤要申,可以来刺史府,来者不拒!不才定然会尽力而为!”应仲良说道。

但是老百姓明显不相信,都在窃窃私语。

“咳咳~在下先告辞,明日诸位可来刺史府。”应仲良在唐单的陪同下离开了。

应仲良来到刺史府,看到应仲明留下的堆积如山的卷宗,知道自己吃苦的时候来了;但是也为石州积压了这么多的案件,而感到愤怒。

“唐单,你过来和我一起将卷宗分类。”应仲良对着唐单说道。

“是,陛下。”唐单抱起一叠卷宗。

“对了,怎么分类合适?”应仲良问道。

“嗯,不如按案件大小分类,刑事案件放一堆,民事案件放一堆。”唐单说道。

“不行,现在这个不好查。按时间分吧,由远至近,然后同一时间再按案件大小来分,这样处理起来方便。”应仲良说道。

“臣,遵旨!”唐单点点头。

于是他们从傍晚开始,一直到第二天凌晨还在整理卷宗,期间烧光了好几支蜡烛。

“啊~总算弄得差不多了,我们去公堂。”应仲良伸个懒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