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远古求生
32509900000105

第105章 第44天(下)搭建车库

到了中午时分,胖子生起一堆火,烤起熏肉做午餐。一个上午的时间,胖子一直在收集材料,特别是到处找石头,用背篓一趟趟的搬运过来,着实累的不轻。

但是因为这边没有水源,只能喝那三个水瓶携带的泉水,所以胖子不得不又一次开始节约饮水,又累又渴也只能小口的抿一点水喝,多少让他有些不习惯。尤其前两天在水池边的时候,还可以天天洗澡来着,这对比反差也有点大吧?

也因此,胖子没有去找新鲜食物,只是吃熏肉充饥。打到了猎物又要洗又要剥的,都需要用水。野菜那些东西又只能煮汤,没水不说,还没有陶锅,采集到了也没用。

而且在这里开窑也不大现实,没有水,怎么做陶坯啊?更别说用湿泥封闭柴堆了。因此,胖子又一次觉得,山腰平台这里其实并不是很适合居住,不知道当初怎么就穿到这个位置了。所以打定主意,今晚再住一晚,明天一早就走。

计划停留时间只有一天,所以胖子要抓紧点,打开手机记录历法的事情不着急,晚上可以干。下车胎也没关系,明早出发之前都可以做这事。白天的主要工作是再搭建一个窝棚。

再建一个窝棚?是的,这就是胖子想到的办法。准确的说,这个应该不叫窝棚,而是在搭建一间车库。好处嘛,自然是有的。除了遮掩住越野车,做一些伪装之外,还为了减少越野车的损耗。

停放在山间平台上,自然是无遮无挡。每日风吹日晒,长期雨打霜冻的,肯定对车子不好。做出一个车库来,哪怕只是简易的,那也比露天的要强啊。最不济,折旧程度要减缓一些吧?

但是这里做车库有点麻烦。为啥?地面都是石头啊,还是基本平整的一大块石头,车后就是悬崖,也是山石。这样的情况下,怎么才让车库牢固呢?

前两个窝棚,胖子是在地面打洞,然后木棍插进孔洞里充当立柱。而在山腰平台这里,这个法子显然行不通。现代在岩石上钻孔的办法很多,即便不钻孔,建筑的方式也有多种选择,怎么说胖子也是专业的土建监理,可是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处于现代。

身处这个时代,胖子除了一些随身携带的小工具,什么专业的建筑器械都没有。当然,即便有,他也未必都会用。

怎么办呢?胖子只想到了做车库这一个办法,没有其他的好办法了。要是临时性的伪装倒是简单,砍点带枝叶的大树枝,搭在车子上就行了,就跟作战前给坦克或者大炮做伪装那样。

可那只是临时凑合啊,过不了多久就没用了。没有牢固的基础,即便胖子做出车库的框架,套在车子外面也没用啊。这里可是有台风季节的,虽然不像沿海那么暴烈,但是一年刮个一两天的大风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现代时候,池城工地上的工棚都能被吹散,这种没有基础的就更别说了。

胖子摸着脑袋想辙,绕着越野车,转着圈的想办法。当走到越野车和崖壁之间时,胖子看到如墙般的岩壁,忽然一拍脑袋,有了!

自己的想法都被前面两次制作窝棚的经验给束缚住了,竟然忘记了基本的土建项目。实在是有愧于专业人士的称号。想想看,现代社会,在有全框架混凝土结构建筑之前,盖房子用的都是什么结构?

胖子记得,小时候,那时池城的房子除了砖木结构的,剩下的满大街都是砖混结构啊!用的就是砌筑的方式啊,所以那时候有承重墙的说法。后来基本上就没在听说过这个词了吧?因为有了全框架结构,只有承重柱,不存在承重墙这种东东了。即便有墙,那也只是分隔墙而已,起到分隔空间的作用。

所以,为什么一定要用木棍当框架柱,来搭建窝棚呢?用砌筑方式不也一样可行吗?

即便是胖子现在弄不出那么多砖块,但是也可以找石头,代替砖块来砌筑毛石墙嘛。现代社会,毛石墙体已经不多见了,但是并没有在生产生活中完全消失,至少在用作挡土墙方面,就是一直延续使用毛石砌筑的习惯的。只不过后来除了毛石砌筑之外,可以选择的方式更多样化了而已。

但是在这丛林中,合适的石块肯定不会太多。太小了用处不大,太大了又搬不动。所以可能最后数量不是太够。不过也没关系,因为胖子又想到了现代社会的“底框”结构。

砖混结构的优点是费用较低,但是稳固性肯定不能和全框架结构相比。顾名思义,有全框架结构,自然也就有“不全框架”的结构,最常见的,就是所谓的“底框”结构了。

这是一种砖混和全框架结构之间的过渡类型。就是底部框架,或者底层框架,上部砖混的形式。兼具了两者的优点,当然也继承了两者的缺点,所以只是使用过不长的一段时间后就被淘汰了。有些地区甚至根本就没有这个过渡阶段,直接从砖混结构转到全框架混凝土结构的建筑。

胖子现在就是想到了底框结构的思路,可以类比到他要做的车库上来。而且,他只要做三面墙体就足够,考虑到常年的风向问题,甚至只要朝向白沙湖的那一面做的坚固一点就可以了。

打定主意,胖子开始干活。既然决定用毛石砌筑,那么肯定要先去找石块。然后必要的木棍之类也要收集,时间有些紧张。

所以忙到中午,胖子几乎都没怎么休息,勉强算是收集到差不多足够的材料。吃过午饭后,立刻就开始动手搭建车库。

没有足够的水,和不了泥,自然没有黏结剂了。但是没关系,墙体的砌筑方式里,还有一种方式叫干砌,也叫干码,尤其在毛石砌筑中用的比较多。胖子虽然没有亲自动手干过,但是至少是不止一次的亲眼见过的。

什么?担心这样的牢固问题?完全没必要。胖子一开始接触这种类型的时候,也有一样的担心。总觉得不放心,太不安全。但是后来,他见过一些用干码的方式砌筑的民居或寺院,甚至是围墙,已经安然度过数十年乃至上百年的时光之后,胖子就再也没有担心过了,转而开始把注意力放到那些工匠的身上。担心他们偷工减料啊,毕竟是监理,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所以现在回想一番,对怎样码砌毛石墙体还是有些印象的。

于是胖子首先选用较大一些的石块,选择平整的一面摆放在地面上,然后一层层的砌筑上去,注意石块相互之间的咬合,还要关注石块的自然形状。最后砌筑成的墙体,横截面大致是个梯形,下大上小,和堤坝的形制有点类似。

码砌到一定高度,胖子开始把几根木棍竖立起来,预埋在毛石墙体内部。然后继续砌筑。直到将他收集来的石块全部用完为止。

这时候,有了一定高度和厚度的石块砌筑成的墙体,实质上就成了车库的基础了。剩下的事情,就和胖子做的另外两座窝棚一样了,编制墙体,搭建和覆盖屋顶。因为越野车的另一面就是山崖崖壁,于是省了一面墙的工作量,屋顶的木棍框架直接就搭在崖面的几个凹陷处,下面再用几根木棍撑住,连接牢靠,就完全OK了。

紧赶慢赶,月亮都出来了,胖子才勉强把车库搭建好,剩下一点收尾工作,明早再做也来得及。只是今天几乎一刻都没有休息,甚至晚饭都没来得及吃,所以胖子算是累惨了。

坚持着生火烤肉,胖子又咬牙练了遍拳,吃过晚饭后什么都不想,直接钻进了车里打呼噜去了。

“自己这么努力,只希望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吧。”迷迷糊糊中,转着最后一个念头,胖子沉沉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