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
3214900000020

第20章 白话短篇小说(5)

在当时,作者能有这样的认识是极其难能可贵的。这正如恩格斯所说:“凡在妇女方面被认为是犯罪并且要引起严重的法律后果和社会后果的一切,对于男子却被认为是一种光荣,至多也不过被当作可以欣然接受的道德上的小污点。”作者的这种思想也体现在他作品的具体描写中,在他笔下的许多妇女形象,都是以一种新的、与男子平起平坐甚至以胆识超过男子的面目出现。如《同窗友认假作真》中女扮男装、文武双全的闻俊卿,《李公佐巧解梦中言》中女扮男装、以才智报杀父杀夫之仇的谢小娥,《顾阿秀喜舍檀那物》中才智过人、忠于爱情的王氏,《程元玉客店代偿钱》中身怀绝技、除暴安良的巾帼英雄韦十一娘,还有《破勘案大儒争闲气》中光明磊落、不畏官刑的妓女严蕊,这些都是才智胆识不让须眉的新女性。作者从品德和能力上肯定她们,实际上就是对男女不平等、压迫妇女现象的严重抗议。它同样表现了新兴的市民阶层进步的思想意识。

四、揭露黑暗的社会现实

这一类作品在“三言”、“二拍”中占有相当的数量,作者把批判的笔触指向封建社会的各个方面,或揭露奸臣弄权、陷害忠良,反映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残酷;或鞭挞封建官吏的贪赃枉法,残害无辜;或控诉土豪劣绅仗势欺人,横行乡里;或描述流氓恶棍的种种坑蒙拐骗的恶行,反映了当时恶浊的社会风气。这一切,对我们充分认识封建社会腐朽的本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沈小霞相会出师表》是反映明代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杰作。它写的是明代奸相严嵩父子专权时,打击异己,进行政治迫害的无数冤案中的一件。故事所依据的材料绝大部分是真人真事,《明史—沈炼传》有比较详细的记载。作品主要是写忠正耿直的沈炼不满于奸臣严嵩父子的倒行逆施,置生死于度外,直接与严嵩父子展开斗争,并由此引起家破人亡的一连串悲惨事件。斗争的性质虽属于统治集团内部的忠奸之争,但由于作品深刻揭露了严嵩父子及爪牙们祸国殃民的罪行;又写了一些下层人民对沈炼父子的同情和支持,说明在客观上沈炼的斗争与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因此就使得这个故事具有较普遍的社会意义。《卢太学诗酒傲王侯》写“贪酷无比”的浚县知县汪岑因当地士绅卢栴冒犯了自己,便利用卢栴家人的罪名,陷害卢栴,罗织成死罪,又怕事情败露,企图在狱中以私刑拷死卢栴。汪岑致人于死地的动机,仅仅是因为卢栴对他态度傲慢,而作品中有关汪岑“必置之死地,才泄吾恨”的描写,人木三分地揭示了封建官僚贪酷无耻、阴险毒辣的本相。《木棉庵郑虎臣报冤》也是这类作品中写得较好的。小说对南宋奸相贾似道肮脏的一生作了艺术的再现。贾似道原是斗鸡走狗、饮酒宿娼、一身恶习的无赖,依靠身为贵妃的堂姐的势力一步登天,爬上宰相的高位。他陷害忠良、独揽朝政、杜绝贤路、结党营私,干尽了伤天害理、奸邪误国的勾当,最后终落得个可悲的下场。小说通过对这个人物卑鄙、阴险、凶残而又无能的面目的刻画,表达了人民对权臣酷吏的愤恨和鄙视。

揭露贪官污吏贪赃柱法、残害无辜的作品写得较好的有“二拍”中的《恶船家计赚假尸银》、《进香客莽看金刚经》、《王渔翁舍镜崇三宝》、《青楼市探人踪》、《钱多处白丁横带》等。作者对晚明官场的腐败之风是痛心疾首的,因此这类的揭露也尤其深刻,令人触目惊心。作者在《恶船家计赚假尸银》中谴责那些“如今为官作吏的人,贪爱的是钱财,奉承的是富贵,把那‘正直公平’四字抛却东海大洋”。《进香客莽看金刚经》中的柳太守,就是一个贪官的典型,他有“极贪的性子”,听说某寺珍藏的白居易手书的《金刚经》价值千金,便一心要弄到手,不惜串通劫盗,构设罪名,诬陷该寺住持,直到索到这部《金刚经》才罢手。《王渔翁舍镜崇三宝》也是写一个身为提刑官的“大贪之人”浑耀,为了抢夺一面宝镜,反复勒索法轮和尚,竟至将和尚打死。《青楼市探人踪》写一个又贪又狠,“除了银子再无药医”的杨巡道,为官时贪财纳贿,被撤职回乡后,“所为愈横”,“终日在家设谋运局,为非作歹”,干尽伤天害理的事情。《钱多处白丁横带》则揭露了官场里卖官鬻爵的现象。郭七郎用钱买了个刺史,张多保告诉他,做官“有的钱赚,越做越高,随你去剥削小民贪污无耻,只要有使用,有人情,便是万年无事”。这一切都充分暴露了封建官场的腐败黑暗和封建官吏鱼肉百姓的本质。

对土豪劣绅仗势欺人、横行霸道的罪恶,“三言”、“二拍”也进行了无情地揭露和鞭挞。如《灌园叟晚逢仙女》写恶少张委看上了爱花如命的秋先老人的花园,竟强迫秋公把园子卖给他,甚至提出要把秋公一同买下,并威胁说如果不卖,“就写帖儿送到县里去”!遭到秋公反对后,他果然诬告秋公为妖人,打人牢狱。活活是一副恶霸的嘴脸。小说最后写张委受到了严惩,这表现了人民惩恶扬善的愿望。!但在封建社会中,像张委这样的恶霸是很难受到实质性的惩罚的,因为在他的后面,有一个庞大的专制政权在支持着。对现实生活中的各色骗子拐子、流氓恶棍,作者也一一予以曝光:有的专以炼丹烧银诈骗钱财,如《丹客半黍九还》中的“丹客”;有的丧心病狂、专以自己的妻子为诱饵行骗,如《张溜儿熟布迷魂局》中的张溜儿;有的专以拐卖良家妇女为职业,如《姚滴珠避羞惹羞》中的汪锡和王婆;有的教唆词讼,进行讹诈,如《赵五虎合计挑家衅》中的牛三、周丙等;还有结伙设局行骗的职业盗骗集团,如《沈将士三千买笑钱》中的王朝议、李三、郑十等。这些形形色色的骗子恶棍,公然在光天化日之下,横行霸道,为所欲为,而且屡屡得逞。这正深刻地暴露了现实社会的黑暗和当时世风的恶浊。

五、卓越的人物塑造艺术

“三言”、“二拍”是由宋元小说话本直接发展而来,因此在艺术上仍保持了不少小说话本的特色,如叙述方式、结构体制、语言的运用和提炼等,都继承了小说话本的优良传统。但“三言”、“二拍”多是文人创作,因此它在艺术上又有很多新的发展,更趋于成熟和定型化。比起话本来,它的篇幅大大加长了,主题思想更为集中鲜明,作品结构更为谨严,故事情节更为曲折动人。尤其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取得了更为突出的成就。“三言”、“二拍”的作者在吸收前人艺术经验的基础上,运用多样化的艺术手段,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富有典型意义的艺术形象,有如一幅幅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人物画卷,展现了明代社会中的各类人物,特别是城市市民的思想性格和精神风貌,具有很高的历史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首先,作者善于把人物置身于真实的社会生活环境中,扣紧人物的身份、经历和遭遇来刻画他们的性格特征。比如《王娇鸾百年长恨》中的王娇鸾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杜十娘,她们都向往和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和婚姻,都同样在爱情上经历了从希望、追求到幻灭、绝望的悲剧历程,最后都为维护自己的爱情理想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但由于她们各自的身份、生活环境的不同,因此在同样的遭遇中却表现出了不同的性格特征。王娇鸾是“深闺养育”的“名门爱女”,她选择周廷章,是因为他“才情美貌”和“门户相同”,当周一去三年,杳无音信,负心背盟后,她先是不死心,频频寄书传简,希望他回心转意,而当这一希望破灭时,她一方面下了必死的决心,另一方面又想到“我娇鸾名门爱女,美貌多才。若嘿嘿而死,却便宜了薄情之人”。于是利用父亲的关系,将周负心的丑行诉诸官府,通过官府严惩了周廷章。杜十娘则是一个青楼名妓,深谙世道,在爱情选择上,更注重对方的品德。她虽与李甲“朝欢暮乐”,“如夫妇一般”,但在下决心之前,仍多次考验李甲,表现出稳重和心计。而当她一旦发现李甲的负心忘义后,她不乞求,也不想用金钱去换取李甲的回心转意,而是勇敢地在众人面前指控李甲的不义和孙富的不仁,最后与百宝一起葬身大江。相形之下,王娇鸾更显出千金小姐的软弱、轻信,缺乏生活经验,但又恩怨分明;杜十娘则显得机智、刚烈、老练,“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她们性格上的差异,显然与她们的身份、生活环境的不同有很大的关系。

“三言”、“二拍”还善于透过人物的言行,去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使人物更富于形象的生动性和可感性。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里的王三巧,从“目不窥户”、安分守己到引狼入室、失身于人,其间她性格发展的整个复杂过程,以及她思想感情、内心深处的极其细微的变化,就完全是通过她自身言行的动态描绘,而层次分明地展现出来的。作品写她因买珠宝首饰,不知不觉坠入薛婆的圈套,先是与薛婆一般性交谈,竟产生好感,接着便是“一日不见她来,便觉寂寞,叫老家人认了薛婆家,早晚常去请他”。最后干脆邀薛婆来家歇宿,两人饮酒耍笑,抵枕而眠。对薛婆淫词秽语的挑逗,她先是制止,接着既不制止也不插言,最后竟插言逗趣,津津乐道。王三巧言行上的这种变化,正是她内心世界变化的具体表现。在薛婆的引摄下,我们看到她性格中轻浮、软弱、贪求枕席之欢的一面得到了恶性的发展,这也是她失足的思想基础。同样,小说中薛婆老谋深算、随机应变、巧舌如簧的性格,也是通过她引诱王三巧的言行中显露出来的。又如“二拍”中的《韩秀才乘乱聘娇妻》,写韩秀才参加岁考后,“甚是得意”,以为这下县前许秀才的女儿便可嫁给他了。“出场来将考卷誊写出来,请教了几个先达几个朋友,无不叹赏。又自己玩了几遍,拍着桌子道:‘果然有些老婆香!”这里,正是通过韩秀才的言行,把他那种踌躇满志和天真穷酸的性格描摹得淋漓尽致。

“彐言”、“二拍”还善于通过富有特征性的细节来塑造人物性格。在《卖油郎独占花魁》中,作者写秦重辛苦一年,攒足与花魁娘子“相处一宵”的花柳之资,又诚心诚意地等了几个月,才得以见到带醉归来的美娘,而美娘却对他表示了冷淡,在这种情况下,作品紧接着便有一个对揭示秦重的性格十分重要的细节描写:

秦重看美娘时,面对里床,睡得正熟,把锦被压于身下。秦重想酒醉之人,必然怕冷,又不敢惊醒她。忽见阑干上又放着一床大红泞丝的棉被。轻轻地取下,盖在美娘身上,把银灯挑的亮亮的,取了这壶热茶,脱鞋上床,捱在美娘身边,左手抱着茶壶在怀,右手搭在美娘身上,眼也不敢闭一闭……美娘放开喉咙便吐,秦重怕污了被窝,把自己的道袍袖子张开,罩在她嘴上。美娘不知所以,尽情一呕。呕毕,还闭着眼,讨茶嗽口。秦重下床,将道袍轻轻脱下斟上一瓯香喷喷的浓茶,递与美娘……秦重在这里不是把美娘看作花钱玩弄的宠物,而把她当做一个需要关怀、需要帮助的人,他的“知情知趣”,充满了对美娘的真心的爱和尊重。这一细节,正是淋漓尽致地表现出秦重“志诚忠厚”、善良细心的性格。又如“二拍”中《占家财狠婿妒侄》有一细节,写员外要到庄上收割,临行,“员外叫张郎取过那远年近岁欠他钱钞的文书,都搬出来,便叫小梅点过灯,一把火烧了。张郎伸手火里去接,被火一逼,烧坏了指头叫痛。员外笑道:‘钱这般好使!”’这一细节,入木三分地把张郎“贪小好刻薄”、“苦苦盘算别人”的性格刻画出来了,具有很强的讽刺性。这类出色的细节描写,在“三言”、“二拍”中举不胜举,这也正是它艺术上成熟的标志。

抓住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反复加以渲染,使之清晰完整、突出鲜明,也是“三言”、“二拍”塑造人物的一个重要的方法。比如《卢太学诗酒傲王侯》中卢栴豪放不羁、傲视权贵的性格,就是在他与贪酷阴险的县令汪岑的矛盾冲突中反复渲染、层层加深而突现出来的。当卢栴的傲慢激怒了汪知县,汪某派公差来拘捕他时,他正在暖阁上与宾客饮酒。众公差明火执仗打人房帷,乘机抢劫,众宾客惊恐万状,卢梢却全不在意地说:“由他自抢,我们且白吃酒,莫要败兴,快斟热酒来”;待他被绳索套住拿到公堂上时,他仍是“挺然居中而立”,当面责斥汪岑;及被打得血肉淋漓,由家人扶往监狱时,他仍然“一路大笑走出仪门”,并吩咐家人送酒到狱中来;直到最后,他被囚禁十年,新任知县冒着丢官的风险,斗胆为他平反,他去见救命恩人时,仍是“轻身而往,“长揖不拜”,不愿傍坐,并当面唐突道:“老父母,但有死罪的卢栴,没有傍坐的卢栴。”在生死攸关的激烈冲突中,经过这样反复的层层渲染,卢枘傲视权贵、狂放不羁而又带有贵公子不谙世情的性格愈益显得鲜明耀眼,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三言”、“二拍”还善于通过勾魂摄魄的心理描写,细致入微地刻画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写蒋兴哥在外经商,得知家中妻子失节后,“如针刺肚”,急急赶回家去。“望见了自家门首,不觉堕下泪来。想起:‘当初夫妻何等恩爱,只为我贪着蝇头微利,撇她少年守寡,弄出这场丑来,如今悔之何及!在路上性急,巴不的赶回。及至到了,心中又苦又恨,行一步,懒一步……”这段心理描写充分地表现出了蒋兴哥的性格特征和思想斗争的过程。他此刻的情感是十分复杂的,气恼苦恨,伤心流泪,开始时还恼恨妻子,到后来反而责怪自己,这是善良厚道、富于情感的小商人特有的心理活动,作者写来贴切真实,生动感人。《金玉奴棒打薄情郎》则通过刻画负心汉莫稽在不同处境不同地位时的内心世界的变化,来展现他那种顽劣卑微、趋炎附势的性格特征。其他如“二拍”中的《转运汉巧遇洞庭红》、《丹客半黍九还》等篇,也都有十分精彩的细致人微的心理描写。这种勾魂摄魄的描写手段,不仅使小说摆脱了一般人物描写的俗套,而且使人物形象更富有立体的质感。

(第四节)李渔的白话短篇小说

一、李渔的生平和创作

在“三言”、“二拍”的影响下,明末清初出现了一个白话短篇小说创作的高潮,作家作品大量涌现,其中成就最突出的是清初的李渔,他的《无声戏》、《十二楼》是继“三言”、“二拍”之后,两部质量较佳、影响较大的白话短篇小说专集。他的小说成就仅次于“三言”、“二拍”,在清代的白活短篇小说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