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
3214900000017

第17章 白话短篇小说(2)

小说话本在宋元时代,数量很多,据《醉翁谈录》、《也是园书目》、《宝文堂书目》等书记载的篇题,约有一百四十多种。但由于在封建社会里,这种民间文学始终受到统治阶级和正统文学家的歧视和排斥,再加上开始时小说话本多以单篇抄录的形式存在,无人编辑整理,因此在流传与保存方面,都受到很大的影响,大部分作品都已散佚。保存至今的大约只有四十余种,主要散见于明代的《清平山堂话本》、《京本通俗小说》、《熊龙峰四种小说》和冯梦龙编撰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书中。

小说话本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的取材于现实生活,有的从《太平广记》、《夷坚志》等书中选取题材,并结合当时的社会生活,融人作者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加工创造成富有时代气息的小说。现存的作品主要包括了爱情婚姻、诉讼案件、历史故事、英雄传奇、神仙鬼怪等方面的内容。讲述历史故事的作品写得较好的有《张子房慕道记》、《老冯唐直谏汉文帝》、《汉李广世号飞将军》等,这些故事多写英雄贤士的怀才不遇和统治者的昏庸残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反动。以英雄传奇故事为题材写得较好的有《史弘肇龙虎君臣会》、《郑节使立功神臂弓》等,这些作品多描写英雄人物的发迹变泰,寄托了下层人民渴望翻身解放的幻想,宣扬了“王侯将相本无种”的思想。一些讲述神仙鬼怪则反映了小说话本落后消极的一面,如《西山一窟鬼》、《西湖三塔记》、《定州三怪》等,都着力于描述精灵鬼怪,散布恐怖气氛。小说话本中还有一些宣扬因果报应和佛教戒律的作品,如《菩萨蛮》、《五戒禅师私红莲记》、《花灯轿莲女成佛记》等。这些作品的出现,有其深刻的时代社会的原因,它也反映了小说话本在思想内容上的复杂性。

从总的来看,小说话本中数量较多、质量较好的当属反映爱情婚姻和诉讼案件为题材的作品,这两类作品代表了宋元小说话本的最高成就。

二、执著追求自由的爱情婚姻

恋爱婚姻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内容,恋爱婚姻的自由则是人类最自然的一种要求。而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人类的这种天性却受到封建礼教的残酷扼杀和压抑。封建的婚姻制度剥夺了男女之间表达爱情、自由结合的权利,造成了许许多多的爱情和婚姻的悲剧。与此同时,千百年来青年男女为争取爱的权利而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也从来没有停息。这种社会现实反映到文学中,就形成了中国文学的反封建的积极主题。宋元小说话本继承了这一文学的永恒主题,并以更广泛的反映来展开和深化这一主题,从而在中国小说史上留下了不少独放异彩的佳作。如《碾玉观音》、《闹樊楼多情周胜仙》、《志诚张主管》、《快嘴李翠莲记》等,都是小说话本中脍炙人口的名篇。

《碾玉观音》是写一个发生在咸安王府中的女奴璩秀秀与工匠崔宁的婚姻悲剧故事。作品赞颂了女奴秀秀为争取人身的自由,争取独立自主的婚姻而顽强斗争的精神,鞭挞了制造悲剧的咸安郡王的野蛮残暴,从而揭示了下层人民与封建统治者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具有较深刻较积极的思想意义。

在作品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璩秀秀这个女奴的形象,这是以往的文学作品中未曾出现过的一个崭新的女性形象。她美丽聪明,大胆泼辣,桀骜不驯,没有一点矜持和忸怩之态,更没有封建道德的负担。她爱上玉匠崔宁后,就敢于大胆追求,当王府失火,偶遇崔宁时,她首先主动提出:“比似只管等待,何不今夜我和你先做夫妻?”而当崔宁尚犹豫不决时,她更进一步小用心计,促使崔宁下决心与她做成夫妻,然后双双逃亡,去过自由独立的生活。在那个时代,秀秀的言行确实达到了惊世骇俗的地步,她的行动具有双重叛逆的性质:一是对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蔑视和反抗,一是对封建婚姻制度、伦理道德的背叛。由于封建势力的强大,他们最终却无法逃脱咸安郡王的魔掌,在残酷的迫害面前,在幸福被毁灭的时刻,我们看到了秀秀又一次的挣扎和反抗。恶势力夺走了她的生命,而她的鬼魂却仍怀着强烈的生活欲望和执著的爱,去苦苦追求自己的理想。秀秀鬼魂的出现,当然只是一种主观幻想的广物,作者正是用这种浪漫主义手法,来进一步揭示秀秀美好的灵魂和执著抗的性格,进一步控诉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从而使这篇优秀的爱情小说具有更强烈的社会批判性。

《闹樊楼多情周胜仙》和《志诚张主管》写的也是青年女子对自由爱情、自主婚姻执著追求的故事。前一篇写商人的女儿周胜仙与范二郎相爱,却因父亲的反对而难遂心愿,相思成疾,郁闷而死。死后复苏,再去寻找范二郎,却被范误认为鬼,失手将她打死。死后鬼魂仍去找范二郎,并在梦中结为夫妻。后一篇也是写一个老员外的小夫人爱上青年主管张胜,却因对方的软弱而终致身亡,死后鬼魂继续追求张胜。这两个故事的主题与《碾玉观音》是一致的,它们都表现了青年女子大胆反抗封建礼教、热烈追求婚姻幸福的主动精神。

《快嘴李翠莲记》则是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那个时代青年女子的婚姻悲剧。作品侧重描写李翠莲对封建礼教的大胆反抗。她性格刚直,心灵嘴快,蔑视一切封建礼法,不论是在家作女儿,还是出嫁作媳妇,都锋芒毕露,毫不妥协,与封建礼教格格不人。作者用富有喜剧性的夸张笔墨,着力渲染了她这种不屈不挠的叛逆性格。比如燕尔新婚,她便无法忍受夫家的礼俗规矩,“打先生,骂媒婆,触夫主,毁公婆”,她的行为被封建家长视为大逆不道,被休弃回娘家。回家后,又受到父母兄长的责备和嫌弃,现实社会无处容身,她最终只得投身佛门,去寻求超脱世俗的自由。这个富有喜剧色彩的故事实际上是一个相当深刻的悲剧,它在诙谐中饱含着深沉的悲愤。李翠莲仅仅因心直口快便不能见容于那个社会,不仅失去了婚姻家庭,甚至连父母兄弟也不能原谅她,以至于陷入孤苦无告的窘境,这就相当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礼教束缚妇女的残酷性;而李翠莲对封建礼教始终如一,宁折不弯的抵制和反抗,也明显地表现出那个时代的下层妇女对男女平等和个性自由的强烈要求,表现了广大妇女民主意识的初步觉醒。

上述作品都成功地塑造了富有反抗精神的下层妇女的形象,她们都是过去文学作品中未曾有过的闪耀着民主性思想光芒的全新形象。她们的出现,表明宋元小说话本已从更深的层次上开拓了中国文学反封建的传统主题。当然,我们也无须讳言,由于时代的局限,这类小说也存在着一些较为复杂的消极因素。作品中也不时流露出市民阶层的落后的思想意识和艺术情趣,有的作品还有宿命论和欣赏色情等糟粕。但这些毕竟是白璧微瑕,它掩盖不了这类作品在思想内容上的熠熠光华。

三、坪击封建吏治的黑暗腐朽

以狱讼事件为题材的公案小说,在话本小说中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类作品涉及的社会生活面极为广阔,它直接反映了当时复杂的社会矛盾,比较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黑暗腐朽的封建吏治,对没有人权保障的下层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同时也热情赞颂了那些能为人民出气的绿林好汉。《错斩崔宁》、《简帖和尚》、《宋四公大闹禁魂张》等,都是这类小说的代表作。

《错斩崔宁》叙写的是一对青年男女因十五贯钱而引起的谋杀冤案。这个案件看似复杂,其中有不少偶然巧合的因素,但主要的原因还是府尹的“率意断狱,任情用刑”。正如作者指出的这样:“这段冤枉,仔细可以推详出来,谁想问官糊涂,只图了事,不想捶楚之下,何求不得。”遗憾的是,像这样的糊涂问官,在封建社会里,却比比皆是!作品告诉我们,如此错误的审问和判决,居然是“部复申详,倒下圣旨”,指令“行刑示众”,这就进一步揭示出了封建吏治的昏庸腐朽,草菅人命。词时作品通过一句戏言竟酿成大祸的描述,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生命财产没有保障,随时可能就会有横祸飞来的悲惨命运。

《简帖和尚》写皇甫松中了恶棍和尚设下的简帖毒计,认定妻子杨氏与人有私,送官拷问,官府偏听一面之词,威逼杨氏招供,并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判定离异,杨氏终落和尚之手,后来由于和尚阴谋暴露,她又被官府判归夫家。这个故事通过一个善良妇女无端被暗算、被冤屈、被损害的遭遇,揭露了封建社会中邪恶势力的横行,官吏的昏愦冷酷和妇女任人摆布的悲剧命运。皇甫松的凶暴审妻,是封建夫权观念膨胀的结果,而开封府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就判定皇甫松可以休妻,这对毫无经济保障的杨氏来说,无疑是要把她逼往死路,这实际上是助纣为虐,为简帖和尚阴谋得逞开了绿灯。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亦可看到封建官僚机构的腐朽和可恶。

《宋四公大闹禁魂张》是一篇带有浓厚传奇色彩的侠义公案小说。它描写侠盗宋四公、赵正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凭着自身的本事,惩治了一些为富不仁的财主和昏庸糊涂的官僚,闹得禁卫森严的东京城一片混乱,不得安宁。这个故事带有官逼民反的思想倾向,作品中劫富济贫的侠盗,与梁山好汉有某些相似之处。作者着意渲染侠盗们轻财尚义和机智灵巧,嘲笑了封建官吏的愚蠢无能,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封建官府的色厉内荏的实质和腐败黑暗的政治。

公案小说写得较好的还有《错认尸》、《错勘赃》、《汪信之一死救全家》等,这些作品都把批判的矛头指向腐朽的封建官府,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悲惨命运,具有一定的历史认识意义。

四、独具风采的艺术特色

由于小说话本是由“说话”这一民间技艺演化而来,主要又是在市民生活的土壤上生长发展起来的,它们的作者又大多与下层人民声息相通,因此在人物形象、情节结构以及语言风格等方面,必然会形成自己独具风采的特色。

首先,小说话本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富有时代气息和鲜明个性特征的人物形象。如《碾玉观音》中的璩秀秀,《闹樊楼多情周胜仙》中的周胜仙,《志诚张主管》中的小夫人,《快嘴李翠莲记》中的李翠莲等,这些都是个性化很强的人物形象,她们的身上无不闪耀着时代的光辉。作者们在塑造这些人物形象时,一是能够注意结合人物的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来刻画人物的性格。比如秀秀和小夫人,她们都是被压迫的下层妇女,都不顾一切地追求爱情和婚姻的自由,并都为此丢掉了性命。但由于她们生活环境和个人经历不同,因此她们的性格也有差异。小夫人出身虽不高贵,但毕竟得到过王招宣的宠幸,又二度为人侍妾,因此性格较温顺软弱,在追求爱情幸福的过程中,她往往乞灵于金钱财物,而且缺乏眼力,把自己的爱情理想一厢情愿地寄托在胆小无情的张主管身上,因此直至死后变为鬼魂也未能如愿。而市井平民的女儿秀秀,则显得大胆泼辣。王府失火,她公然“提着一帕子金珠富贵”逃走,遇到心上人崔宁,就直截了当地提出结婚的要求,并软硬兼施说服崔宁,双双远走高飞,去做长久夫妻。在秀秀的性格中,我们几乎看不到女性的娇羞,有的只是直爽、坦率、敢于讲求实际,这正是她长期的市井生活和女奴的身份所决定的。

小说话本还善于通过人物的内心活动和人物的言行等的细致刻画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如《错斩崔宁》写刘贵驮钱带醉回家,与陈二姐的一段对话,以及刘贵睡着后陈二姐的内心活动和离家前后的行动,就十分真实地表现了陈二姐的思想性格。刘贵醉后戏言,说已将陈二姐典卖他人,陈二姐信以为真,对这飞来的横祸,她没有任何怨恨和反抗,想的只是:“不知他卖我与甚色人家?我须先去爹娘家说知。就是他明日有人来要我,寻到我家,也须有个下落。”离家前,她把十五贯钱分文不动地堆在刘贵脚后跟,拽上房门,并交代邻居转告刘贵自己的去向。陈二姐这些看似平淡无奇的言行和内心活动,实际上极为真切地揭示了她逆来顺受、任人支配和细心善良的性格特征。

小说话本还善于用夸张的手法,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宋四公大闹禁魂张》,作者就是用夸张的手法,来刻画宋四公、赵正等的侠盗性格。作者写他们神出鬼没,武艺非凡,以致闹得东京城草木皆兵,王爷大尹们魂飞魄散,这样就突出了侠盗们的勇敢和机智。对于一些反面人物,作者也常用夸张的手法来刻画他们的性格特性。如《碾玉观音》中咸安郡王的凶狠残暴,《万秀娘仇报山亭儿》中万员外的吝啬刻薄,都是通过夸张的描述,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情节曲折、故事性强,也是小说话本鲜明的特色。小说话本保留了诉诸听觉的说书艺术的特点,十分注重故事情节的安排,讲究结构完整,线索清楚,剪裁得当。一般说来,小说话本在展叙故事时,都有开端的概括介绍,都有故事情节的发展、高潮和结局,并随时注意情节发展的前后照应,同时也善于使用伏笔,制造悬念,增加情节的曲折性,以取得引人人胜的艺术效果。比如《简帖和尚》,在情节的安排上就十分成功。故事从奸僧出场行骗写起,到阴谋败露,奸僧伏法结束。作者并没有一开始就把奸僧的人品、意图介绍给读者,而是采用层层剥笋式的写法,通过娓娓叙述来的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故事的开始写一个来历不明的官人托僧儿送简帖到皇甫松家去,既要当面交给杨氏,又要让其丈夫知晓。简帖的暧昧使皇甫松认定妻子有私,便送官拷问,杨氏的申诉使人相信她是清白的,但那位“官人”恶意中伤的目的何在?这官人又是何许人?作者却避而不谈,只是一路说下去,写到杨氏被休改嫁,在大相国寺重遇故夫,而“官人”被大相国寺一个“打香油钱的行者”撞见后,读者才知晓,原来简帖事件是一连串精心绾结的连环套,那位若隐若现的“官人”也才彻底暴露了他的庐山真面目,而随着读者疑团的消释,故事也就结束了。这样的结构情节,虽然曲折离奇,但作者却没有故弄玄虚,而是自然、平顺地写来,显得简练、谨严、引人人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