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石头记真相大揭秘
32020300000065

第65章 李纨判词新解:贾兰乃是假的兰

先看李纨的判词:

-

春风桃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

短短四句二十八言,跟其他人的判词一样,可这首是所有判词中最难解最有争议的,几乎每一句都有争议。敝人倒有些新解,是不是正解不知道,但也列出来,供大家一哂。

-

**春风桃李结子完**

-

【旧解】认为这句只是点明李纨的名字,一个‘李’,一个‘完’,但极少有人将这句话的意思解一解,敝人不才,倒斗胆一解。

-

【楼主新解】:春风桃李,是个成语,比喻学生受到良师的谆谆教诲。直到现在我们都用‘桃李满天下’来赞誉老师。这句话的表面意思是,春风化雨(象征教育教诲),桃李结子,算是完了。意思是春天过去了,桃李花期也过了,桃李都结子了。另外还记得李纨的父亲么,他叫李守中,是国子监祭酒,相对于******,专门是国家培养高级人才的。他对女儿李纨的培养也非常到位,完全按照封建儒家教育,将李纨培养成了一个恪守妇德、秀外慧中、坚守‘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信条,安心相夫教子。绝对是封建社会的妇女典范。所以春风桃李,也暗含了李守中对李纨的教育。而李纨又按照她父亲那一套来严格教育贾兰,按说贾兰绝对是会成为‘兰’一样的人才。可结果呢?

-

**到头谁似一盆兰**

-

【旧解】认为这句只是点明贾兰的名字,没有太多深意,或者与上句一起解读为,李纨辛辛苦苦守寡教子,终于培养出了贾兰这样的人才。真的是这样吗?

-

【楼主新解】:历来的解读都是夸赞李纨、贾兰的,可这里明明是个问句啊——到头谁似一盆兰?到底是谁?如果是贾兰,又何必反问?那应该说“春风桃李结子完,孺子恰似一盆兰”。可作者偏偏要反问:你李纨一生孤独,含辛茹苦教育孩子,到头来,谁像一盆兰?说明她儿子贾兰,并没有成为真正的兰,是假的兰,假兰,所以叫贾兰嘛。

那真正的兰应该是什么样的?

兰,在古代的意思,象征着君子,象征着有高尚品行的人,形容君子或者某地方很纯净雅致,往往用芝兰、兰麝、兰芷等词。其中与兰并列的美好植物,有个成语:衡兰芷若。还记得贾宝玉题大观园为蘅芜苑题的匾额是什么?叫蘅芷清芬。原本那些帮闲老头说叫‘兰风蕙露’,并且拟了个对联:三径香風飘玉蕙,一庭明月照金兰。结果听了贾宝玉嗤之以鼻,说‘“此处并没有什么‘兰麝’、‘明月’、‘洲渚’之类”,那里只有写荼蘼花(还记得说麝月时那句‘开到荼蘼花事了’么),所以改名蘅芷清芬。你看,兰花并不是在什么地方都有的,薛宝钗住的蘅芜苑就没有兰花、也没有明月、没有洲渚,只有荼蘼花、蘅芜草,而且那里的主色调是“绿窗油壁”,绿油油的青色调。是完全符合薛宝钗的风格的。所以贾宝玉一眼就觉得这里最适合宝钗。反看林黛玉住的潇湘馆,里面是茂密的湘妃斑竹,作者形容斑竹的词非常牛叉,叫‘凤尾森森、龙吟细细’。而薛宝钗的蘅芜苑却是“绿窗油壁”,贾母去了宝钗房里,马上就跑出来,觉得那里跟“雪洞子”似的。

-

扯远了,接着说兰。

兰,在中国文人看来是非常独特而美好的字眼,也因此发展出了中国独特的兰文化。屈原、孔子就经常用来‘兰’比喻君子。孔子《孔子家语·在厄》中说:“芷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意思君子就该像芷兰一样,哪怕身处深林,依然独自芳香,绝不会为穷困而改节。

-

真正的兰,如同君子,绝不会为穷困而改节。那假的兰呢?那当然是为了功名富贵,可能会做出违背初衷、违背道德、违背良心而改节的事。这种人是伪君子,这种人是假的兰——假兰。所以作者才反问一句:到头谁似一盆兰?

-

是啊,你春风桃李,瓜果累累,到头来谁才是真正的兰(君子、为国为民的栋梁)啊?是贾兰乎?他看起来像兰,实际上是假兰,所以才会有作者的反问,所以才有后面两句的嘲讽叹息——枉与他人作笑谈。

--

**如冰水好空相妒**

--

【旧解】认为李纨如同冰水一样,一辈子冷冷清清,但恪守妇德、洁身自好,引来世人相嫉妒。也有人说‘冰水’是象征着生死,观点倒也别出心裁,是来自寒山的诗——“如冰水好”——比喻生与死紧相依。出唐代有名的诗僧寒山的无题诗:“欲识生死譬,且将冰水比。水结即成冰,冰消返成水。已死必应生,出生还复死。冰水不相伤,生死还双美。”这个解释倒是很唯美,可似乎跟李纨贾兰关系不大,他们母子俩可不是什么生死人生观的事情。

-

【楼主新解】:此句最难解的就是‘空相妒’,特别是一个‘相’字,相,当然指互相、双方的行为。那这里到底是谁和谁‘空相妒’?一般的解读是,是李纨让世人‘空相妒’,意思是世人嫉妒错了,我有什么值得你嫉妒钦羡的呢?最后我不是成为你们的‘笑谈’了吗?所以这句应该可以改成这样“如冰水好人(空)相妒”。那“如冰水好”又该怎么解释?谁是冰,谁是水?

我认为,李纨如冰,冰清玉洁;贾兰如水,成了‘水势力’,就是水国满清的人。可李纨一生冰清玉洁又怎样?冰消融后还不是变成了水吗?你还不是跟你儿子一样,成为了水国人吗?你对儿子含辛茹苦的谆谆教导,希望他济世安邦,希望他成为兰花君子,最后他却为戎羌卖命,为了异族水国人。冰,虽然是如玉一般纯洁,但终究是冰,最后还是化成水。而李纨的老公叫贾珠,儿子叫贾兰,最后不是竹篮(珠兰)打水一场空吗?有什么值得羡慕嫉妒的?

--

**枉与他人作笑谈**

-

这句没有什么好解读的,只需要联系前面三句即可。正因为李纨一生辛苦、洁身自好,最后却培养出来了一盆假的兰,最后儿子变节竟然为异族戎羌卖命,虽然自己封为了诰命夫人,看似荣华富贵了,却遭到了世人无情的嘲讽,成为世人的笑谈。

-

所以李纨的整个判词,是谈相夫教子的儒家教育问题,是谈读书人面对功名富贵和公德正义两者矛盾如何取舍的问题,而不仅仅是感叹李纨的凄凉身世和孤苦命运。如果我们再看那首曲子《晚韶华》,意思就更明显了。请看下回:《李纨的晚韶华: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