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石头记真相大揭秘
32020300000023

第23章 钗于奁内待时飞:薛宝钗婚配之谜

红迷们始终很关心:薛宝钗最后到底有没有嫁给贾宝玉?

很明白的告诉你:嫁了,是真的嫁给贾宝玉了,既有夫妻之名,又有夫妻之实。

很多红学家红迷坚信贾宝玉就算和薛宝钗结婚,那也是被逼的(87版红楼梦设计的是元春赐婚),或者被骗的(高鹗续本就是掉包计骗宝玉成亲),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贾宝玉绝不会跟薛宝钗同床的,所以判词才有那句“纵然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

-

这样的推测也说得通,但百家讲坛上刘心武先生对此解释却让人大跌眼镜了,他认为贾宝玉没有和薛宝钗同床,是因为贾宝玉那方面不行。并且引用乾隆时期一个红楼读者富察明义的《题红组诗》中第十七首作为证据,这首诗是:

锦衣公子茁兰芽,红粉佳人未破-瓜。

少小不妨同室榻,梦魂多个帐儿纱。

-

刘先生犯了两个大错误,一是将这个“红粉佳人”认作是薛宝钗,结果变成了薛宝钗结婚了,还未破-瓜(还是处子),说明贾宝玉没有和她同-房。其实红粉佳人是指林黛玉,林黛玉未破-瓜,这在吴本(癸酉本)里直接点明了的(“原来宝玉虽同黛玉定了亲事,然二人终未有夫妻之实,待到黛玉死了,也还是未破-瓜之身,宝玉深悔误了一段佳缘”——吴本99回);二是将“茁兰芽”认作了“拙兰芽”,结果望文生义地认为贾宝玉在性生活方面很“拙劣”,其实拙和茁的意思刚好相反,茁兰芽是形容贾宝玉正年轻茁壮、生机勃勃,可遗憾的是,他和林黛玉,却未能同房。在癸酉本里,在结婚宴当天,锦衣卫就来抄了贾府的家,连婚都没结成,更别说洞房了。林黛玉至死是个处-女,印证了自己的诗“质本洁来还洁去”。

-

也有不少读者认可刘心武的说法,他们觉得贾宝玉天天在女人堆里厮混,脂粉气太重,又喜欢搞-基,很可能在那方面不行。其实完全是想当然了,贾宝玉在那方面功夫是不错的,他是经过警幻仙姑亲自指点、警幻的妹妹可卿手把手技术指导,又与袭人实战演练,那功夫怎么会差?至于搞-基,这是当时富家公子的时尚,富家子弟出门玩J女、在家玩小厮,这是明清时的风气,断-袖之风由来已久,上到皇帝,下到平民,都是司空见惯的。红楼梦里的公子哥,都好此风:薛蟠、冯渊、秦钟、宝玉……

-

1)宝钗最终得到了宝玉

在吴本里,贾宝玉和薛宝钗不但在一起了,而是是“先上车后买票”,两人先有了x关系,而后在蒋玉菡的紫檀堡结合在一起的。原因也是在于薛宝钗故意在贾宝玉面前露出了那性-感雪白的手臂。这在前面是埋下过伏笔的:

可巧宝钗左腕上笼着一串,见宝玉问他,少不得褪了下来。宝钗生的肌肤丰泽,容易褪不下来。宝玉在旁看着雪白一段酥臂,不觉动了羡慕之心,暗暗想道:“这个膀子要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偏生长在他身上。”正是恨没福得摸,忽然想起“金玉”一事来,再看看宝钗形容,只见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比林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不觉就呆了。(第28回《薛宝钗羞笼红麝串》)

到最后,贾宝玉还是没有抵挡住薛宝钗这段酥臂的诱惑,两人才安葬了林黛玉没多久,就去滚床单了,正是那句诗写的那样: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

2)宝玉又离开了宝钗

红迷们都知道,宝玉和宝钗根本不是一路人。即使在一起了,迟早也会分开的。吴本里,薛宝钗勒令贾宝玉在屋子里看书,要去考取功名,宝玉自然不肯,于是出现了薛宝钗学乐羊子妻——断机杼劝学,这就是判词里的“可叹停机德”。但贾宝玉怎么可能吃这一套?只是觉得宝钗的做法可笑又恶心,薛宝钗就写了一首词来讽谏,这就是前面批语里透露的那句“薛宝钗借词含讽谏、王熙凤知命强英雄”,结果两人彻底闹翻,贾宝玉“悬崖撒手”,离家出走(悬崖撒手,同样在前80回的批语里出现),先是做了和尚,后是做了乞丐。

-

3)宝钗待时飞

前面暗示林黛玉、薛宝钗婚姻结局的,当然最有名的是这两句:

玉在椟中求善价,钗在奁内待时飞

前面一句,是说林黛玉,“善价”是指贾宝玉。可结果呢?虽然求得了宝玉,但有名无实,结局是“昔为匣中玉,今为粪土尘”。后面我们单独说“玉在椟中求善价”的秘密。

钗在奁内待时飞——时飞是谁?薛宝钗为什么在等待他?

时飞,乃贾雨村。第一回就写到:“葫芦庙内寄居的一个穷儒,姓贾名化,表字时飞,别号雨村。”而这两句诗,正是由贾雨村吟出。贾雨村看似和薛宝钗毫无交集,他却吟出暗示黛玉、宝钗婚姻命运的诗句,让人费解,又耐人寻味。

吴本里宝玉走后,薛宝钗跟随薛蟠搬回了贾府园子,故意穿着薄薄的春衫荡秋千吸引贾雨村,两人一拍即合。后来贾雨村的夫人娇杏死了,贾雨村就将薛宝钗扶正。

薛宝钗主动勾引欧巴贾雨村,是不是让人大跌眼镜?其实也不意外,薛宝钗和贾雨村才是真正的志同道合一路人,另外前面80回里同样对他们的结合有伏笔。同样在第28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薛宝钗羞笼红麝串》,贾宝玉和薛蟠、冯子英、蒋玉菡作“女儿悲愁喜乐诗”,资深红迷都知道,每个人写的诗,其实暗示了自己今后的婚姻家庭生活。我们重点看贾宝玉的,他是这样写的:

女儿悲,青春已大守空闺。

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

女儿喜,对镜晨妆颜色美。

女儿乐,秋千架上春衫薄。

-

这“女儿悲愁喜乐”,一三句写林黛玉,二四句写薛宝钗。

(1)女儿悲,青春已大守空闺——婚礼没办成宝玉被抓走,黛玉守空闺。

(2)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宝钗苦劝宝玉考功名,结果逼走了宝玉。

(3)女儿喜,对镜晨妆颜色美——59回写黛玉晨妆,70回黛玉的《桃花诗》第一句有晨妆。

(4)女儿乐,秋千架上春衫薄——癸酉本里薛宝钗穿着薄春衫荡秋千,吸引贾雨村。

-

钗于奁内待时飞,其实就预示了薛宝钗日后和贾雨村的结合。有读者说,这种隐喻也太直白了吧,都直接说出来了。红楼梦里有时候隐喻就是这么直白,其实那些判词也都写得很直白的,比如“玉带林中挂”,那就是指林黛玉在树林里上吊自杀,“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那就是指妙玉后来陷身风尘。我们不用把它想得太复杂。这些内容都是与政治朝廷无涉,作者干嘛要写得曲折晦涩?如果关系到各个角色影射的对象,或者影射的历史事件,就不会这么直白了。需要我们脑洞大开,洞悉历史,方能解开作者独具匠心设下的机关。那薛宝钗究竟影射的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