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辛亥风云之新军传奇
31713500000041

第41章 清军汉口遭困境(一)

清军在混乱中攻克了大智门一带阵地,很快一部分清军部伍进入汉口市区。汉口市又成了敌我两方继续战斗的阵地。来武汉的清军,有二万五千人是经过严格训练的北洋新军,共两镇,由冯国璋和段其瑞任统领。这两镇军队配有重炮,重机枪,德式步枪等新式进口武器,他们是镇压武汉起义军的主力军。但那时无近战大量杀伤武器,如没有驳壳枪和冲锋枪,没有轻机枪,手榴弹等武器。近战还靠步枪和刀剑。所以起义军在阵地战中被重武器打击伤亡的士兵较多。但在近战中,机动战中,城市战中,起义军用步枪,小炮,大刀等武器,杀伤杀死清军也不少。但清军杀害的平民百姓,在日日俱增。

清军现在虽然面对的对手,是以新兵为主的起义军,但在起义军中,新参加军队的,武汉的市民越来越多。这是因为武汉的百姓参军,不但是为了打倒满清政府,而且也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家乡故土的。所以,这时,对辛亥革命的起义军,有人开始称谓其为民军。武汉百姓仇恨满清,因此参军的都是热爱家乡,不投降,不怕死的热血沸腾的年青人。清军还想用大军压境,以强凌弱的态势,尽快镇压起义军。特以冯军统盛气凌人,气势汹汹。但清军遭到了武汉军民的顽强抵抗,清军正规主力的死伤人员,并不比起义军少。所以,冯军统快速攻下汉口市命令,已成泡影。

清军两天来,虽然依照攻占大智门火车站夷为平地的办法,攻下了循理门阵地,攻下了玉带门火车站阵地。但清军在这几华里铁路沿线地带,也血拼了两天多。现在清军先头部队已从大智门进了城,两方的巷战已不可避免,两方正在接近玉带门的进行街区争夺战。

前线代理联络总指挥王安澜,协统熊秉坤,蔡济民等与清军协统王占元等,双方都花插式守在城中,东打西攻的战斗着,又斗起智慧来。双方都不是神仙,不是诸葛亮再世。就是神仙,一个要攻,一个要守,别无他法。汉口市整日枪声不断,就似过春节农民炒苞玉花一样,辟里叭啦的爆炸声不停。

现在起义军一方,虽然老百姓参军的多,但军人总数和武器,还是起义初的水平,仍是比清军差。因此,对起义军一方来说,一是无更多的兵打出市区去,迂回包围清军。二是起义军中的市民士兵,坚决不愿意放弃家乡和起义地,否则就是起义失败。所以两方都在苦思良谋,如何在汉口市区内这块地方上,击败对方。强要有强的方案,弱要有弱的办法。

清军的冯国璋军统,坐在八仙桌旁一把雕花椅上,一个长条桌上放着武汉市的地方地图。地图上显示,长江和铁路之间就是密布如蛛网的汉口市。所有参会的将军面前都上了盖碗茶,冯国璋皱眉瞪眼,一脸杀气,有人说他是老粗出身,粗中有细的虎将,心狠手辣。但此人粗中有细,也是考取秀才再读过书的人。冯国璋一言不发的听着协统们讲话。有拼杀出身的人说,大帅拉十几列火车炮弹来,先把这个城炸平,再放火一烧,把这些王八蛋一锅烩了。有人建议,再调两万兵把汉口包围起来,一块又一块地方炮轰,一块块的进攻,个把月还是攻得下的。还是王占元协统说的有点谱,炮轰要那么多炮弹,皇上有那么多银子,几万人打两万多叛贼土匪,要打到明年去,你是救皇上,还是害皇上。王占元说现在我们是如何打进去汉口市区中去,分几路杀进去,选那条道路杀进去?大帅年长我们几岁,见多识广,经验丰富,又苦读兵书,请大帅下命令。王占元说到此,嘎然而止,恭敬的看着冯国璋。

冯国璋端着茶碗喝了一口茶,咳嗽一声,威严的说,朝庭不要这些武汉的市民百姓,还要这座城呢,这是皇上的国土。还有租界呢,那是太尚皇,那个敢下毒手,烧,杀,乱炮轰。冯国璋又说如何杀进去,如果从最后一个火车站玉带门向江边打过去,把市内的上万人的兵逼在市内,可能出现两个不利情况,一是湖南兵,和湖北兵就会夹攻我们,一是可能逼市内叛匪杀过铁路反包我们,狗急了也会跳墙的。冯国璋站起来,拍着桌子说,我命令:王占元死守玉带门前线阵地,********,誓死守牢,退后一步,杀无赦,这是最重要地方,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向着一锅烩喊,福禄听令,带着你的兵从循理门阵地成扇状逐步杀进,向着操东北话的高个喊,金泰听令,带你的人,从大智门阵地杀进去。最后说,一切按军规军法从事,出发,兵贵神速。

冯国璋正要去向袁世凯回报,袁世凯的电报到了,内容是迅速占领汉口。袁世凯为什么要冯国璋尽快攻下汉口?大意有两方面,首先袁世凯刚任清政府内阁总理,是唯一的一个异性总理大臣,一个异姓奴才,占了汉口,可以给他争人气,壮壮胆,稳住北方六省,因为南方十八省差不多都起义独立了;其次扬我(袁世凯)新军的威力。但袁世凯不深说,实意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以战逼和,以七万之德式新军与南方诸省博弈,以实力获得中国之政权,这是放在袁世凯内心的话,说不出口的话。冯国璋虽是聪明,但冯国璋家道中落,穷人出身,一介秀才变为武夫,何识一代枭雄的内心的政治之玄机呢?

起义军一方,都是不甘失败的英雄。两湖两军,湖北冲杀,湖南后援,都是血气方刚,血气之勇,提着脑瓜起义的人。王安澜与几个相当营以上军官,在玉带门阵地旁不远处一个茶楼上召开军事会议。

茶楼上下两层,比较宽敞,不缺座位,隔一条街,炮声,枪声,喊杀声不绝于耳。没人有闲心来品茶了,什么茶汤的浅黄,黄,酱黄,红黄颜色的讨论没有了,什么色香味产地之争,听不到了,茶馆的伙计们都背着汉阳造步枪。到处是军官的争论声,漫骂声,纷纷扬扬,起义军讲求平等,唱所欲言。王安澜听了军官的发言,暗中吃惊,他们说的都与自己与谢元恺的议论内容相近,以死相拼。死了完蛋报国。黄帝子孙,不成功便成仁,不当不肖子孙。

王安澜最后说,大家说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拼了,都英勇就义了,武汉谁管,中华民国要不要。所以我们首先应该要想到的是水来土掩,兵来将挡。我们要坚决抵抗住清军占领武汉的妄想。但我们与他们进行阵地战,我们缺乏重武器,我们起义时仅有75毫米以下小山炮数十门,完全没有重炮,重机枪。清军一定会攻入市区的,所以我拿一个作战办法供大家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