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辛亥风云之新军传奇
31713500000033

第33章 三战汉口刘家庙(三)

再狡猾的狐狸也斗不过好猎人。抓到张景良没费什么大功夫。张景良开始深藏农郊,长时期不露行踪。但张景良也算武汉军界有点名气的三号人物。军界认识张景良的人不算少。但是张景良也可能算一个白痴,他可能向袁世凯表功心切。他不但亲自露面带兵火烧袭击刘家镇,他竟敢立即化妆带人向汉口闹市区逃去,他想到的是灯下黑的计策,以为越危险的地方越安全。他可能准备大闹汉口市,助清军在汉口一举歼灭起义军。谁知张景良鬼迷心窍,打错了算盘,他认为胀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他要孤注一掷当大官。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张景良刚出车站,就被向大哥的侦察兵盯上了。因为王安澜带的侦察兵没有不认识张景良的,有的兵说张景良死了烧成了灰,就认的出他,但可能张景点并不认得那些兵士。张景良不逃回清兵营,反而向市区逃去,还是想有所作为。

所以有人说,他就是想作满清功臣,得个清朝的将军当,所以拿命当儿戏。张景良逃向人口密集区是死定了,当时武汉人恨透了清朝满人,只要说是满人、鞑子,清政府不投降的人,老百姓就会蜂拥而上,抓的抓,打的打,杀的杀,没有幸免一个的。当张景良到小旅馆后,张景良还没进房间,向大哥的侦察员高喊,这个人是清军的奸细,群众一拥而上,将张四马攒蹄的捆起来。

王安澜深思,不能让他再有生机的机会了,不能送回武昌,于是命令战士将张景良送到武汉区军政府,交由负责人詹大悲,按法处理。杀死张景是中国武汉军政府按法律独立处理的犯通敌罪的第一人。战争时期,宣判其实很简单,法官向张宣布了军事法律后,将张拉到一个街角处当众枪决了。革命时期杀一个清朝官员,视为常事,而且张景良还是叛变中华民国的叛国罪。张景良按清律,应该是千刀万剐罪。现为新时代的民主政府,张被一枪毙命,命赴黄泉,算是死的痛快的。

由于张景良的火攻,起义军主力退兵到大智门一带。事后,各协上下军官才知道功亏一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清军如探囊取物,轻松的占了刘家庙火车站和集镇,武汉三镇的大门被一脚就踢开了。逃回来的人个个气急败坏,义愤填胸,满口怒骂,这是什么人在指挥。埋怨之声,惋惜之声,指责之声,弥漫前线兵营。下级军官中更是沮丧。

正在怨气冲天之时,第四标统的(团长)谢元恺朗声激昂的高喊,兄弟们刚才并不是我们败了,我们军队里混入了奸细,我们指挥不灵,刘家庙是送给敌人的。我们死了那么多好兄弟,他们白死了。他们在阴司里也不会高兴。为了为死去的兄弟报仇雪很,让他们死了闭上眼。再说如果我们不关大门,老虎进了门是要吃人的。所以也为了保卫共和,保卫武汉的老弱妇婴。我们乘敌人他们立足未稳,也没修好工事,我们打回去,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谢元恺年青有文化,深明大义,是一个舍身男儿,是一个壮志未酬的青年。在战争中,视士兵为亲兄弟,一直身先士卒,谢深受战士拥护。第一个站出来拥护说话的是敢死队队长,我们坚决打回去,我们都听从谢大哥的指挥。我们要为死去的同胞复仇,打倒满清,为祖宗增光。战士齐声叫着,打倒满清,杀死鞑子走狗。谢元恺说,我和方队长一齐商量,大家说打就兵贵神速,马上出发。谢说,我们以每一个队为单位,他们正在抢修工事,我们打一个穿插。每个队都要隐蔽跑步的快进,他们一发现我们,就开枪冲锋。队伍出发前,负责前线战地协调,供应的司令王安澜,得到前线的信息。王听说谢,方等官兵主动请缨,谢元恺要亲率士兵反击清军,非常高兴。王说,真不愧为血性男儿,作战安排方法时间都很巧妙。王并说,指挥部派一个骑兵通信队跟随前进,后方全力支援前方,祝大家旗开得胜,马到成功。约两千人的官兵,浩浩荡荡的有次序的出发了。

清军刚进刘家庙不久,指挥员想,你们这些土匪也不是铁打的,总得歇口气,歇口水,吃餐饭。清军长官令命,埋锅做饭,吃完饭,快整修工事。过了不久,突然前沿阵地一线枪声喊杀声四起,革命军勇往直前,杀入阵地。虽然,清军有的在休息,有的在吃饭,但到底也是受过训练的,清军纷纷应战。有的喊集合,有的喊卧倒,有的喊射击。清军在慌乱中,苍促应战。枪战,刀战,拼刺刀,在一片混乱中进行。革命军成队的追杀散兵,边杀,边向纵深发展。清军敢死队还没完全冲出阵地,革命军已打到门前,一阵乱枪,清军敢死队被打死不少。革命军尝到了抢占先机的甜头,尽管自己人伤亡不少,但大家毫不犹豫的向前冲杀。刘家庙镇各地就似一锅煮开了的水,处处沸腾起来。后续革命军连续涌进。战士们枪打烫了,砍刀和刺刀沾满鲜血。清军是受过训练的,且是冯国璋的精锐,也是死拼。但革命军一个团队,滚滚向进,失去建制的请兵,只是在晕头转向中杀去杀来。交战进行约半个时辰,清军官兵都落荒而逃,退回到三道桥阵地。很可叹,敌众我寡,起义军缺乏战斗经验,全是死拼硬打,致使义军骨干死伤太多,后续战争缺乏基层领导,战争处于苦苦挣扎之中。

在刘家庙一个小地方,双方拼杀时间也不短。清军人多又系精锐部队,革命军中原是军人的少,市民的多。革命军抢占了刘家庙,双方死伤上千人,是起义以来伤亡最多的一次。大块头北方兵,武器优良,受过训的清军,也伤亡五百多人。这是一场在弹丸之地的大拼杀,大肉博,是弱者胜强的战斗。后人感叹革命者的意志和威力。这是革命战士勇气和精神的胜利。众志成城乃人心所向,满清的末日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