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辛亥风云之新军传奇
31713500000029

第29章 知难而进用秀才(二)

王安澜对两天两夜进攻刘家庙火车站的措施和作战过程,两方伤亡数据,工农参战和协助的作用,缴获物资多少,车站防守现状等作了详细的回报。数据详实,一概了然,不愧秀才。

黎元洪和王安澜,在军中上下十多年,关系亲密。在官场黎元洪一番城府很深的样子,向王安澜浅笑一下,实际心中高兴,溢于笑脸说:“佑我中华,马到成功,恭贺全体官兵”。这是黎元洪当官领导的第一次战争,也是当长官来,取得第一次胜利。无论谁也会欢天喜地。军政府成员,个个点头赞扬。

几个原咨议局议员,现在作歹军政府成员的,最为高谈阔论,手舞足蹈。一个老夫子,摇头晃脑的说:“吾黄帝后裔,上天悯之,兄台三伐而屠龙,凯歌而还,其功,焉莫大也,可贺之也”。其他人也附合道,旗开得胜,首战告捷,实乃可庆。

这时有人开始畅想了,普遍认为“我士气高昂,勇往直前。民众欢欣鼓舞,到处响乐喧天,鞭炮齐鸣,喜庆胜利。工人,市民,学生涌现参军热潮,响应了有力出力之作用,商人也主动解囊,捐钱捐物,响应有钱出钱之号召。现在革命大气已成,我们要打出武汉,打出湖北,革命成功在此一举!”。

黎元洪并非一介武夫,看到会议越议论,离会议主题越远,就接过话题说:“诸位我们欢庆胜利之外,还有****抚民,招兵筹粮筹款两大实务。前者鼓舞军民勇敢杀敌,后者就是为了继续对鞑虏作战。总之我们面临最大难题,还是缺人和缺钱。

大家七嘴八舌讨论一阵,连夜挑灯再议。大家并没有全面领导过战争,对政治主流形势也缺乏真知灼见。黎元洪只好对具体问题作了安排。黎元洪,指出说,军政府成立仅三天,首战胜利,大大鼓动了军心民意,值得庆贺,但个人深深忧虑的是少兵差钱,今天是我们要研究一些今后的实际事务。我们现在的官兵仅两万多人,湖南答应支援的部队还未到达,但清军的段琪瑞和冯国璋两军全德式装备的三万多人,已经陆续到达黄陂滠口火车站了,还有清军的其他队伍。我们势单力薄,就要扩大招兵,要招兵没有钱粮也是寸步难行的。所以我经慎重思考,再三分析,将任命王安澜,担负起总后勤的任务,迅速解决招兵和筹粮款等燃眉之急事情。是军政全才,他有能力担此重任,不知诸公本意如何。

本人老部下,参谋一部长张景良老弟,长年治军,带兵多年,毛遂自荐,请缨杀敌,汉口前线总指挥,就由张景良负责。黎元洪说完话,就看着在此坐着的参会者说,诸位同仁,认为如何?

一些要员一听惊讶不已,是呀!无兵缺钱还打什么仗。都叹都督考虑正方,确实如此。都叹总后勤这付担子不轻,又是一个吃苦耐劳不显山,不显水的无名英雄任务。有些人内心想,王安澜既委曲又吃了亏。1911年10月20日,王安澜和张景良各奔前程。

我说秀才当官多变,这不又兑现了。军队里有军务处,从无总后勤部,有总后勤部就应有司命,军队里到处有司命官。我们的秀才就是现在的工作组,工作队的头,完成突击任务的领导。有人认为,这可能是在夸王安澜能干,但怎么说,他也不是万能专家。形势比人狠,形势逼人紧,王安澜19日晚在床上翻来覆去折腾一阵,突然鼾声如雷。不知是他已胸有成竹,还是辛苦了。谁也不知道。

王安澜是一个心高气傲的三十而立的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是一个知难而进的人。他要向孔子学习。他认为孔子,被后人封为圣人的那些人是在糊弄老百姓,孔子是一个不怕困难,努力奋斗的人,知难而进的人。孔是通过努力学习,后著书立学而成为儒说创始人的。所以孔子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凡人,通过奋斗而成为思想家,教育家,学派创始人,学生导师的,是一个儒学的伟大历史人物。王安澜对别人讲孔子,就是讲一些孔子的苦难历程和成功的过程。

王安澜秀才讲孔子,有根有据,从不像一些人,从古到今给孔子不断的擦粉抹脂,无限拔高。听听秀才说孔子,孔子的远祖是贵族,是“史记”作者司马迁从传说中加上去的。孔子是父母同居生子或非婚生子,古称“野合”,孔子家贫而贱,三岁丧父,孤儿寡母,十七岁丧母,十五岁穷人发愤学习,“好学不厌”。孔子三十岁办私学即私塾,这是孔子的勇气,打破了商周以来“学在官府”的旧例。孔夫子有学生三千,贤人七十。孔子三十四岁开始著书立学,创立儒学学派,带领部分弟子即毕业生周游列国,招生办学(注:相当连锁)。孔子公元前551年生人,处春秋未,有趣的是孔子与当时南方楚国同时代楚昭王安澜有一面之交,王安澜就是湖北的楚人。总之孔子在周游列国时,并不得志于诸气,归鲁国布衣终老。孔子是当时穷知识分子成为大专家大学者的最典型人物。大家看秀才什么事都愿挑重担,他好像就是要学孔子年青时的某些作为。

当后勤司命,王安澜说干就干,敢干就不难。王安澜召集部下讲,大凡一个国家,一个部队,一个家庭都要一个理财好手。许多人都在看“红楼梦”,贾家偌大的一个大家只有王安澜熙凤能理财,小老婆生的探春还可以试试,贾家无人会理家。王安澜熙凤理财贪腐,结果造成贾家倾家荡产。现在我认真的思考以后,我们管后勤的要先作三件事,也就是瓦岗寨大王安澜“陈咬金”的本领,只有三板斧。现在的人说,新官上任三把火。

一是清理原各单位旧军队和旧政府的所有物资,包括枪械,军火等一切军用和民用物资,一部分划给军队,一部分运往武昌和汉阳,以备将来有所不测。我命令,此事由向阳花负责,不得有误。

二是清理所有各级官方财务会计部门,查抄所有的账册,凡一切挪用,贪污钱财一律追回,银行存款要求随到随拨。此事由王安澜安负责,办理此事要精明仔细。

三是招幕新军,接纳捐款。我们的人要,服装整齐,载着招兵和募款的袖套,深入各大企业和人员稠密地,设兵站进行。令命,此项任务,由向大哥(立国)执事官负责。

执行任务者一律全副武装整齐,要显出我们起义军是威武正义之师。

对原清庭少数经济有问题的人,立即上报军法处办理,不准随意打杀。大家应该知道,我们起义才十一天呢,我们要树立军政府认真办事的精神。

王安澜这三把火烧得起来?读者有所不知,武汉当时,是全国最大的财政,物资,人力的中心地方,而且潜力巨大。武汉市是中国当时最大的工业区,有最大的钢铁工业,最大的兵工厂,纺织等轻工业也是鹤立鸡群。武汉地处江汉平原偏东,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商业发达。此外武汉地处要冲,有两大运输动脉,它们是长江的水运和京汉及汉粤铁路的陆路运输。武汉民风强悍,顽强好胜。读者不信,武昌起义后,清庭以全国之力,对付武汉弹丸之地。袁世凯也出动了全德式武装精兵,先后也与起义军血战四十一天,死的人不比起义军少。实际,起义军的武器比清军的武器差别太大,有天壤之别。清军有庞大海军,重型炮群,杀人如麻的马克沁重机枪,军队人员充足,保证军需。但清庭最终倒台,武汉全要素的俱备,使其成为革命之母,起义摇篮。王安澜认为,武汉实力充足,民风可爱是千真万确的。

千奇百怪的事情发生了。与王安澜同时上任的前线总司命张景良,传说刚任命一天就失踪了,土话说不见了。张景良有那么多随从,何来毫无音信,是怕死逃脱,还是叛变,谁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