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辛亥风云之新军传奇
31713500000018

第18章 新军起义功告成(四)

骤然枪声第一次响起,张彪惊醒,但还能沉着应战,立刻命令师部警卫部队进入阵地。张彪并亲临主通道东辕门,在门后布置了重机枪阵地,辕门就是军事部门的大门。中国京剧中就有杨家将“辕门斩子“的一出折子戏,辕门就是元帅办公厅外的大门。此外,张彪还对师(镇)司命部各防守点进行了视察。不过张彪须然表面声色俱厉,但内心十分恐慌。因为狗被关在笼子里,是不能张牙舞爪的,另外府内粮草军火不足,其次也不知外援如何,张彪真是两眼一抹黑。第一次开火时,除对战外张彪千方百计派人与总督府和外面的部下联络。但派出的侦探们,除打死外,回来的侦探都说,外面被封锁的滴水不漏。当第二次枪炮声暴起前,张彪一直伸长耳朵,听着总督府那边的枪炮声的起伏跌宕。当枪声越来越弱时,张彪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叹口气说,完了!

突然,张彪从椅子上跳起来叫喊,拿刀来!张彪身穿武术服,腰插左轮手枪,斜背一支马枪,手握大砍刀,并大声喊叫,给老子听好,打胜这一仗,每人赏白银一百两,谁要退逃,给老子格杀无论。这时山炮弹像田中种蒜一样的,向提督府中飞来。其实炮声响起以前,副总指挥兼三路指挥熊秉坤已招集营连排长的军事会议。三路军仍是组成三个梯队,但熊秉坤还亲自参加组成了一个40人的敢死队。第一梯队全面封锁正面所有的敌人的火力点,支持敢死队中路突破,摧毁敌人机枪阵地。熊带领的敢死队每人手提一把大刀,每班还有两人提着军官指挥刀的兵,指挥刀便于刺杀。敢死队已经埋伏在东辕门两边。以后的战果,果然证实了熊的决策的正确。

大火在提督府呈现燎原之势时,炮弹在东辕门内遍地开花之时,就在清军重机枪嘎然而止的一瞬间,敢死队一涌而出,分散冲入机枪阵地,阵地内的射手和弹药手措手不及,来不及反抗,他们不是被杀死就是被砍伤。接着一梯队向两厢冲杀,第二梯队向从大火中撤出的敌人连续射击和追杀。熊秉坤的部队顺着炮击延伸,步步进逼,向前推进。张彪被逼的暴跳如雷,骂不绝口。不管你张彪是怒气横生,还是指挥有方,亲临前线,拼死抵抗。也不管清军如何拼命,终是肉身,难抵抗天女散花式的炮弹,难挡子弹,难挡大刀,难阻冲天大火。这时清军死伤惨重,张彪心中知道,如果天亮,自己将死无葬身之地。参谋长立即提出,大帅现在正是撤退的时候,军人应进退有方,断了后路就无法撤退了。张彪眼看大势已去,坚守就是死路一条,于是张彪丧气的说,参谋长你安排吧。就在天亮之前,残敌破墙逃出,他们自己熟悉退路,便打便走,杀出一条生路逃命去了。镇司命部即提督府被起义军攻占。清军两府,一夜之间,立即飞灰湮灭。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现在我们要说说我们的主角秀才当兵的王安澜了。王安澜在军中已混了10年多了,年纪已33岁了,也在军校中进修数次,但因一个穷秀才,毫无社会和个人背景,也难施展个人干才,一直跟随在黎元洪左右。黎元洪在湖广也算一个有地位的人物,在甲午海战中大难不死,名声在外,虽然只是新军21混成协统领。但他在湖北军中是仅次于张彪的二号人物,且在军校讲过课。他性格温和,优柔寡断,对人随和。因此秀才成了黎元洪的心腹亲信和得力帮手。秀才意见经常起到重要作用,两人家庭关系比较密切,王安澜的母亲也能见到黎统领。武汉包括黎元洪的家乡一带请客喜欢煲汤,招待贵客饭前一碗汤。传说王安澜母亲煲得一手好汤,什么排骨汤、蹄花汤、干肉汤、野鸡汤等。都由王母亲自搭配汤料和莲藕。这些汤都得到黎元洪的喜欢。

黄花岗起义以后,民心沸腾,打倒清政府乃民望所归。清政府立宪内阁(1911年5月)加紧勾结外国,出卖国家主权。因此清军的中下层军官和士兵,更多的人参加了革命团体,许多人誓死要驱除“鞑虏”。以前由沿海革命党人和侨胞参加的起义的革命,变成了军人政变的起义,这就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道理。

这种时局的激烈的动荡一定会大大的冲击了王安澜和黎元洪的思想。王安澜的思想上面已经提到,是倾向于革命的,黎元洪的思想则游移不定。黎元洪是湖北的新军二号头目,加上他的地位和经历是反对革命的。他也算是一个小的利益既得者,积极的拥护光绪帝的君主立宪制。黎元洪对士兵的口头禅是,我们是军人,以上司的命令为准,为皇上尽忠。后又改为为朝廷尽忠,这可以反映黎的内心时时惶惶不安。如果革命党造反,不抵抗,不开枪,朝廷是不会善罢甘休的。如果革命党造反,开枪镇压杀人,清廷已是风中残烛,革命党起义成功,自己便是罪人。黎元洪与王安澜谈起来,总是含糊不清,左右为难。王安澜的思想己受到革命的影响,出身又是农村穷人。他看到了农村越来越穷,物价大涨,灾荒越来越多越严重。王安澜知道士兵当兵都是为了养家糊口和为自己找一个出路的。但国库空虚,欠军饷越多,士兵生活水平越下降,基层官兵早已怨声载道,人心浮动。王安澜在接触黎元洪原先的学生时,他们都是协(旅)以下的基层军官,都直言不讳的说,只有赶走鞑子才有出路。所以王安澜更是同情革命党。王安澜与黎元洪交谈时,一时喊大哥,一时喊统领。有时谈得高兴时,也口吐真言。

有一次,王敞开胸怀对黎直言说:“向革命党起义军开枪进攻,就怕以后我们结果不好。我看还是见机行事,车到山前必有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黎元洪也只好说:“这跟下棋一样,走一步看一步吧,不过要步步为营,大意不得。”王王安澜说:“大哥说的对。”

考核和检验王文澜和黎元洪的时候到了。辛亥年10月10日下午天将黑时,枪声响了,就像过年一样,爆竹齐鸣。开始稀稀拉拉响了一阵,接着就像炒玉米花一样,噼噼叭叭的响过不停。枪声,炮声,喊杀声响声不断,混作一团。黎元洪,王安澜,参谋刘文吉等快马加鞭迅速赶到混成协司命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