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鸟人先生如是说
31674800000008

第8章 不可撤销

2002年戛纳电影节上,有一部电影引起了骚动和争议。据说在首映时,许多观众因为难以忍受里面的暴力场面和性爱场面而中途退场。

这部电影就是由莫妮卡·贝鲁奇和文森特·卡索主演的《不可撤销》。

影片讲的是:一个漂亮女人在下班回家路上遭歹徒强奸并毁容,这女人的男友带着他的一帮磕了药的朋友找那个歹徒报仇并用灭火器砸死了他。

故事很简单,却被呈现得触目惊心。

在让人深感压抑而难受的极端长镜头中,故事以倒带的方式被讲述:先是那个歹徒被用灭火器活生生砸碎了脑袋,接着是那个女人在隧道里惨遭凌虐侮辱,然后展开的是那个女人和他的男友曾经的幸福美好,——那再也回不去的幸福美好。

故事可以倒叙,电影可以倒带,但现实发生的一切却无法倒回去。一切破坏和毁灭的动作一旦做出,都是不可撤销的。坏了的就永远的坏了,毁了的就永远地毁了,——一切都回不去。

这不是小清新和文艺青年们作为一种小情怀哼哼唧唧唱的“回不去”,而是极其残酷的现实真相。《不可撤销》让人直冒冷汗的地方就在于,它毫不回避毫不留情地用残酷呈现了这种残酷。比如用灭火器砸碎脑袋的场面和那个著名的、长达九分钟的强奸场面,这两个场面所要呈现的就是残酷,并且逼着你直面这种残酷直到你受不了,那个被一下一下砸得稀巴烂的脑袋和那个被一步一步虐得面目全非的女人都在以一种惨不忍睹的方式重复着这个残酷事实:坏了的就永远的坏了,毁了的就永远地毁了——一切都已回不去。而影片后面那些活色生香阳光灿烂的美好画面在这里甚至比前面这些赤裸裸血淋淋的残酷场面更让人觉得残酷,越美好就越残酷,因为这些美好都已经过去了,已经无可挽回地、不可撤销地毁了,它已经完全变成了梦幻泡影……

这不是电影,这不是虚构的耸人听闻的故事,——这就是我们这个世界的现实真相,残酷的现实真相,——事实上常常比电影来得更残酷。

那些就发生在我们这个世界上而且刚刚过去没多久的历史事件——奥斯维辛集中营,南京大屠杀,广岛上空的蘑菇云……这些无可挽回地、不可撤销的毁灭行为包括所有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而发动的战争的残酷性我们就不多说了;黑暗时代里的种种迫害行为和“文明时代”里基于政治或经济目的所进行的针对人身和大自然的一切暴力行为所呈现的残酷性我们也不多说了,它们那不可撤销的毁灭性正在强奸着、渗透我们的整个生存环境,并且还在不断强化,愈演愈烈,而我们的生存也因此正变得越来越恶劣越来越残酷,就像长江三峡工程不止是永久性毁掉了无数人的家园,也永久性地破坏了整个生态环境……

这些我们都先不说了,我们只需看看我们的周围,看看我们的身边,或者就看看你自己,你便会发现不可撤销的残酷事件每天都在发生:一时冲动而引起的斗殴流血事件;一念之差导致的死亡事件;一个错误的决定造成的无法补偿的损失;一个不可理喻的行为所产生的一场悲剧……这样的事情我几乎经常性地会看到、听到,几乎到处都有,到处都是。我曾经听说过的一个人因为某一次酒后闹事,不仅导致身边的有一个朋友毁了,自己也锒铛入狱,最后妻离子散。在家乡的小镇或县城,常常有一些小年轻骑着摩托载着女友兜风,为了玩刺激或炫耀车技,结果在公路上摔得血肉模糊,青春就此香消玉殒。在我自己身上,我就曾在若干年前因为一时意气用事或者是鬼迷心窍以及其他一些外在因素而毁掉了一种我事实上十分享受的生活方式,从而让命运走上了另一条道路,尽管我并不因此懊悔什么,但毫无疑问的是,这里面有一种痛,一种残酷的体验:我再也无法拥有我曾经置身其中的那样一种美好……

人死不能复活,破镜无法重圆。坏了的就永远的坏了,毁了的就永远地毁了。——一切都回不去,毁灭的按钮一旦按下,便无法撤销。

这是任何人都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现实。

最近持续发酵的王宝强离婚事件,其实也正是这样的一种情况。无论如何,不管是谁的错,按钮已经按下,这场曾经如此美好(至少表面上)的爱情和婚姻终究是毁于一旦了,幸福的楼阁轰然坍塌,美丽的面具被残酷地撕开,王宝强也好,马蓉也好,宋哲也好,也包括两个小孩和双方的家庭都再也无法拥有曾经的生活了,在这个事件中,任何一个当事人都被毁了,或是现实生活,或是价值信仰……

这是他们的现实真相,这也是无数破裂的爱情与婚姻的现实真相,最终也是我们这个世界的现实真相:

坏了的就永远的坏了,毁了的就永远地毁了。——无法挽回,不可撤销!

唯一的拯救,只能从直面这种残酷开始,就像《无可撤销》这部电影在呈现了这种残酷的同时,事实上也直面了这种残酷。直面残酷是痛苦的,是让人难受的,所以这部电影在首映式上就有观众不堪折磨而中途离场,——他们不敢直面这种残酷,因而也根本听不到这部电影所具有的某种振聋发聩的警示之声。

拯救的可能不在这些离场的人身上。鲁迅先生多年前早就说过: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也只有真的勇士,才能直面残酷的现实。

直面还是离场,生存还是毁灭,取决于你,取决于我们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