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鸟人先生如是说
31674800000005

第5章 弘一:一种完全自觉的人生

丰子恺在谈到弘一师的时候,评价他是一个“活得十分像人的人”。这话常被引用,基本上已经成了对弘一师的定论。用在像弘一师这样的人身上,这话当然是并不为过的。不过,所谓“像人的人”这样一种说法本身,还是要打个问号的,人之为人究竟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这是一个永远在路上而始终没有确切答案的问题,——人是一种发展中的存在,永无定论。

不过,人之为人,与动物有一个根本的区别,那就是——自觉。人是一种能够自觉的动物,正是自觉,使人成为了人。自觉程度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人生,当然,也就造就了芸芸众生碌碌如我辈和弘一法师之间的不同。如果我们足够诚实,就会发现,我们绝大多数人的自觉程度其实是相当弱的,常常摇摆不定,时隐时现,面目可疑,而综观我们所能看到的关于弘一法师生平的种种记载及其留下的诸多语言文字,我们发现的,却是一种完全自觉的、彻底自觉的人生。

在他的前半生,当他是李叔同的时候,他是个自觉的“翩翩佳公子”和“多才艺人”,也是个自觉的“激昂志士”和“严肃的教育者”,他自觉于他所从事和追求的一切,并在每一件事情上自觉精进,恪尽己能。无论是写诗画画玩音乐,还是办剧社演话剧,我们都能看到自觉的存在,正是自觉的力量使他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他的天赋并使其得到应有的呈现。在他的一首词里,他写道:“算此生不负是男儿,头颅好。”——这是一个热血男儿在那样一个特殊年代里对自身存在的一种自觉定位,在同一首词的末尾,他说:“看从今、一担好山河,英雄造。”——这已经是对命运的自觉担当,掷地有声,充满肯定。

当然,李叔同时期的自觉更多的还是为一种不能自已的天赋和汹涌的时代大潮流所裹挟的自觉,这里面多少有一种外部的力量在左右着他,因而还不是彻底的、完全的自觉,彻底而完全的自觉发生在他的后半生,也就是当他成为弘一之时和之后。

从李叔同变成弘一师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自觉选择的过程。他在出家之前的种种准备,尤其是在虎跑寺断食十七天的尝试,表明他的出家绝非一时心血来潮的冲动,更不是什么“精明的计算”(曾有人说李叔同出家不过是博取名声的另一种方式),我所能感觉到的,就是自觉,对自身的存在,对自己的人生道路的清醒自觉,这种清醒的自觉使他毅然决然、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他三十九岁后的存在方式,并且“勇猛精进”一直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当他是个“翩翩佳公子”的时候,他自觉做好一个翩翩佳公子;当他是个教育者的时候,他自觉做好一个教育者;当他走进了佛门,他也就成了一个自觉的僧人。

在弘一师的语录中,有这样一句话:于做事,必克己谨严,要做到极致。于生活,应戒绝奢华,一切从简。僧人弘一,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无论是克己谨严,还是戒绝奢华,他都自觉做到了。

在克己谨严方面,无须举其他什么例子,仅就他选择了佛门中最难修、戒律最严的律宗这有点来看,就可以明了了。苦头陀不是谁都当得起的,断了习气、弃绝人间种种被我们所执迷贪恋的所谓“享受”,不是谁都能够做到的,这种对身体和心理的几乎是“非人”的双重考验,非真正勇猛精进、克己谨严的“大丈夫”不能为之,弘一经受住了,并始终一以贯之,以至于极致。在“戒绝奢华,一切从简”方面,弘一师便是所谓“极简艺术”在一个人的身上的具体呈现,他是绝对自觉的极简践行者,——几乎就是极简的化身:一杖一钵一芒鞋,百衲衣和破毛巾,破卷席和老床板,每餐一碗米饭,一道素菜,一杯白开水……并且,他对所有这一切都说:这是极好的。——在这样的极简面前,所有的极简主义者们都应该匍匐在地,顶礼膜拜。

这一切,没有一种完全的、彻底的、不以任何外力为转移的自觉,几乎就是不可能的。知行一致,身心同步,并且贯彻始终无有懈怠,这是真正的自觉,是人的自觉性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一个人所必须做出的真正的取和舍,拿起和放下,都只能在这种自觉中完成,——他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又该做什么,他明明白白地知道自己在哪里,又将走到哪里去,佛门所谓“觉悟”,也正在于此。在这个意义上,说弘一师是“活得十分像人的人”是对的。这种高度的自觉成全了李叔同,成全了李叔同的诗书画印和音乐戏剧,更成全了弘一,成全了一代大德高僧的存在,最终,成全了一个真真正正的大写的人的存在,——一个“旷世凡夫”,一个“活得十分像人的人”,在人作为人的发展道路上,他提供了一种堪为楷模的可能性:做好人生每个阶段每一件必须做的事,实实在在、明明白白地活过,最后在“悲欣交集”中安然闭上眼睛,心迹洞明,天心月圆……

林语堂曾如此评价弘一师:李叔同是我们时代里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个人,最遗世而独立的一个人。(摘自网络)

一个全然自觉的人于我们而言是如此罕见,以至于他只能成为“最奇特的一个人”;一个如此全然自觉地活在这个世界上践行着一种自觉人生的人,对我们来说,却成了“最遗世而独立的一个人”。——我们究竟是活成了什么样了呢?

张爱玲说: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转围墙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摘自网络)

我们当然应该谦卑,常常摇摆不定而活得不知所谓的我们,在这样一个人面前,有什么高傲可言?我们应该庆幸我们还能谦卑,透过谦卑,才能让来自一个完全自觉的生命的光照进我们浑浑噩噩昏昏然的生活,从而警醒我们那昏睡的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