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鲁迅读过的书
3163600000099

第99章 艺术部(595种)(9)

[苏]巴甫洛夫著。即《木刻技法》。鲁迅为木刻家陈烟桥从苏联索购此书。见《书信·340211致陈烟桥》。

■《木铃木刻》

木刻集。1933年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木铃木刻社第一次作品展览会展品结集。见《1933/4/25》。

■《木铃木刻集》

一八艺社于1931年8月在上海举办木刻讲习会,鲁迅邀请日人内山嘉吉讲授木刻技法,并自任翻译。该讲习会成员后来成立了多种木刻协会,其中之一为木铃社,该社出版的木刻集即本书。

《且介亭杂文·〈木刻纪程〉小引》中说:“到一九三一年夏,在上海遂有了中国最初的木刻讲习会。又由是蔓衍而有木铃社,曾印《木铃木刻集》两本。又有野穗社,曾印《木刻画》一辑。有无名木刻社,曾印《木刻集》。但木铃社早被毁灭,后两社也未有继续或发展的消息。前些时在上海还剩有M.K.木刻研究社,是一个历史较长的小团体,曾经屡次展览作品,并且将出《木刻画选集》的,可惜今夏又被私怨者告密。社员多遭捕逐,木版也为工部局所没收了。”

■《南华玩具集》

木刻画集。李桦寄赠,见《日记·1936/1/14》。

■《呐喊声起》

[德]珂勒惠支作。版画集。《日记·1930/7/15》提及此书。

■《女子木刻》

[日]山六郎等编。鲁迅在内山书店购得赠许广平,见《日记·1928/10/10》。

■《其藻版画集》

胡其藻作。《日记·1935/6/10》提及此书。胡其藻,20世纪30年代的版画家,与鲁迅有来往。

■《青空集》

唐英伟作。木刻作品集。《书信·350629致唐英伟》中说:“我看《青空集》的刻法,是需要懂一点木刻的人,看起来才有意思的,对于美术没有训练的人,他不会懂。先生既习中国画,不知中国旧木刻,为大众所看惯的刻法中,有可以采取的没有?”

唐英伟,广东潮安人,20世纪30年代就读于广州市立美术学校,与李桦等发起和组织现代版画活动。新兴的木刻家之一,还曾制作各种藏书票。

■《清桢木刻集》

罗清桢(1905-1942)著。《且介亭杂文〈·木刻纪程〉小引》中说:“据我们所知道,现在似乎已经没有一个研究木刻的团体了。但尚有研究木刻的个人。如罗清桢,已出《清桢木刻集》二辑;如又村,最近已印有《廖坤玉故事》的连环图。这是都值得特记的。”

■《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专辑》

唐诃等编。1935年平津木刻研究会主办的木刻展览作品集。鲁迅有《序》推介。《且介亭杂文二集·〈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专辑〉序》中说:“这选集,是聚全国出品的精粹的第一本。但这是开始,不是成功,是几个前哨的进行,愿此后更有无尽的旌旗蔽空的大队。”

■《日本初期欧式版画集》

[日]版画协会编。又作《日本初期洋风版画集》。1册。5元5角购得,见《日记·1936/3/20》。

■《日本木版浮世绘大鉴》

[日]田中甚助编。见《日记·1931/9/26》。

■《日本木雕史》

[日]坂井犀水(1871-1940)著。见《日记·1929/12/31》。

■《上帝的化身》

[德]巴拉赫作。木刻画集。柏林出版。见《日记·1930/10/19》。

■《少年画集》

[日]谷中安规编辑。东京白与黑社木刻本。见《日记·1933/1/12》。谷中安规,昭和年间(20世纪30年代)在世。

■《神子》

[英]沃德作。木刻连环画。见《日记·1931/1/27》。

■《失业》

赖少麒作。木刻集。手印出版。《书信·350724致赖少麒》提及此书。作者赠书,见《日记·1935/7/24》。

■《诗与版画》

赖少麒作。配诗木刻集。《书信·350118致赖少麒》提及此书,对作者多有鼓励。

■《士敏土之图》

[德]C.梅斐尔德作。木刻10幅。又名《梅斐尔德木刻士敏土之图》。鲁迅印行,珂罗版印,《三闲集·鲁迅译著书目》、《集外集拾遗·〈梅斐尔的木刻士敏土之图〉序言》等提及此书。

■《抒情木刻图案集》

[日]板桥安五郎编。《日记·1930/10/4》提及此书。

■《庶联的版画》

韦太白编。内收苏联版画104幅。即《苏联的版画》。1936年5月上海多样社出版。《书信·360802致曹白》中说:“……最可恶的是一本《庶联的版画》,它把我的一篇文章,改换题目,作为序文,而内容和印刷之糟,是只足表示‘我们这里竟有人将苏联的艺术糟蹋到这么一个程度’。”

■《水灾》

郑野夫作。画册。《日记·1934/1/12》等提及此书。

■《松中木刻》

广东省梅县松口镇松口中学师生作,鲁迅为题签。见《日记·1935/11/11》。

■《苏联版画集》

赵家璧编,鲁迅选定并作序。1936年7月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且介亭杂文末编·〈苏联版画集〉序》中提及此书。

■《太阳》

[比]麦绥莱勒作。木刻画集。德国慕尼黑出版。《南腔北调集·“连环图画”辩护》等提及此书。

■《铁流之图》

[苏]毕斯凯莱夫(1892-1959)作。内收木刻4幅。鲁迅印行。《三闲集·鲁迅译著书目》中说:“印刷中,被炸毁。”

■《未名木刻集》

未明木刻社手印。内收多人木刻13幅。鲁迅获赠书。见《日记·1934/12/30》。

■《温涛木刻集》

温涛作。画册。见《日记·1935/5/10》。

■《我的忏悔》

[比]麦绥莱勒作。木刻连环画。德国慕尼黑出版。见《日记·1930/10/28》。

■《无名木刻集》

上海无名木刻社的作品选集。鲁迅为之作序推介。见《集外集拾遗补编·〈无名木刻集〉序》。

■《现代木刻》

[英]福斯特著。伦敦出版。见《日记·1928/8/4》。

■《肖像和漫画》

[比]麦绥莱勒作。内收木刻作品60幅。《日记·1930/10/28》提及此书。

■《新俄画选》

苏联绘画木刻选集。鲁迅为作序推介。参见《集外集拾遗〈·新俄画选〉小引》。

■《新木刻》

[英]萨拉曼作,霍姆编。伦敦出版。《日记·1930/10/18》提及此书。

■《一个南海岛食人者的真实故事》

[英]吉宾斯作。木刻画册。英国出版。《日记·1929/12/16》等提及此书。

■《一个平凡的故事》

胡其藻作。木刻连环画。《日记·1935/12/3》提及此书。

■《一个人的受难》

[比]麦绥莱勒作。木刻连环画。1933年9月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南腔北调集》的《“连环图画”辩护》和《〈一个人的受难〉序》等提及此书。《书信·360909致赵家璧》中说到此书:“随便看看固可,倘中国木刻者以此为范本,是要上当的。”

■《引玉集》

苏联版画集。鲁迅编选,并著文推介。多次提及。见《集外集拾遗〈·引玉集〉后记》,以及《日记》各处。

■《张慧木刻画》

鲁迅为之题签。共7集。有机印本,也有手印本。见《日记·1935/7/15》。

■《张影木刻集》

张影作。《书信·340118致张影》提及此书,对作者多有鼓励。《日记·1934/12/25》又作《张影版画集》。

张影的老师李桦在《现代版画》创刊后,每出一期就寄请鲁迅指导,并介绍张影认识鲁迅。张影曾把自己的木刻作品《农村一角》等寄给鲁迅,鲁迅给张影回了信。参见《日记·1934/12/25》。

■《自祭曲》

赖少其作。木刻诗话集。鲁迅获赠书。见《日记·1935/5/6》。

其他艺术类(24种)

■《表现主义的戏曲》

[日]北村喜八著。《日记·1928/3/16》提及此书。内山书店购得。

■《藏书票的故事》

[日]斋藤昌三著。该书为藏书票研究专著。《日记·1930/6/13》提及此书。

斋藤昌三,曾编撰内田鲁庵随笔集《纸鱼繁昌记》,书中有关于藏书票的叙述。斋藤昌三也是研究藏书票的大家,叶灵凤曾因收藏藏书票与斋藤有来往。

■《大同石窟佛像摄影》

未详何人所著。1册,《日记·1923书帐》提及此书。

■《电影艺术史》

[日]岩崎昶著。见《日记·1930/2/20》。岩崎昶,日本左派电影评论家、理论家。东京人,1927年东京帝国大学德国文学系毕业。1929年2月参与创立日本无产阶级电影同盟。军国主义统治时期,他屡遭逮捕入狱。战后,任日本电影社制作部长,主持《日本新闻》的拍摄。纪录片《日本的悲剧》、《原子弹下的日本》等最为知名。

■《动物画册》

[德]克莱姆作。内收图画150幅。《日记·1930/9/23》提及此书。

■《俄国革命电影》

[苏]卢那察尔斯基序,[日]吉井虹二译。《日记·1930/5/19》提及此书。

■《佛相新集》

[日]权天雷斧等人编。画册。2册。大正八年(1919年)丙午出版社出版。见《日记·己未/4/4》。

■《革命期之演剧与舞踊》

[日]升曙梦著。其为《新俄罗斯小丛书》之一。《日记·1924/12/19》提及此书。

■《国乐谱》

徐世昌(1855-1939)编。1915年政事堂礼制馆刊行。《日记·1920/1/5》提及此书。

民国三至四年(1914-1915)政事堂礼制馆曾印有石印本《祭祀礼制条例》,内中收有《祀天通礼》、《祭祀冠服制》、《祭祀冠服图》、《关岳合祀典礼》、《相见礼》,以及《国乐谱》六种,是研究民国初期祭祀礼制的重要参考资料。

徐世昌,清末翰林院编修,民国后曾任袁世凯幕僚,北洋政府总统。字卜五,号菊人,又号涛斋、水竹人。天津人。清末为维护东北权益,曾多方谋划,抵制日俄对东北的控制。任总统期间主张“偃武修文”,下令对南方停战,又于上海召开南北“议和会议”,但无结果。“五四”运动时,其顺应民心免去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职务。徐世昌退出政界后,居住天津租界。晚年日本人尝试邀徐出任华北政府职务,遭拒绝。有著作20余部。书画俱佳。

■《科米萨尔热芙斯卡雅纪念册》

科米萨尔热芙斯卡雅,苏联著名话剧女演员。见《日记·1930/6/28》。

■《剪影之研究》

[日]北尾春道著。《日记·1933/9/26》提及此书。

■《景德镇陶录》

[清]兰浦撰。工艺。10卷4册,购于琉璃厂,见《日记·壬子/12/14》。兰浦,景德镇人。原书6卷,经弟子郑廷桂增补为8卷,另加入卷首《图说》和卷尾《陶录余论》,共10卷,嘉庆二十年(1815年)由异经堂刻印刷出版(四册一函)。有法文、日文译本。该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艺术专著。

■《明僮录》

[清]余不钓徒撰,殿春生续。戏曲史料。2卷。有同治六年刻本,鲁迅于“小摊上”购得,“价一角”,见《日记·1922/2/21》。

该书为余不钓徒《明僮小录》和殿春生《明僮续录》的合集。所谓“明僮”,是指梨园中的童伶而又出入于私寓陪酒待客者。当时蔚为风气,名为“风流韵事”,实即同性恋。

■《契诃夫〈三姊妹〉在莫斯科艺术剧院演出剧照》

[俄]艾弗洛斯编。1919年彼得堡出版。《日记·1930/7/30》提及此书。

■《全国儿童艺术展览会纪要》

1915年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编印。第一届全国儿童艺术展览会纪念专刊。其中刊有鲁迅所译《儿童观念界之研究》一文。见《日记·乙卯/4/16》。

■《苏联演剧史》

[苏]斯坦尼斯拉夫斯基(1863-1938)著。《书信·331125致曹靖华》等提及此书。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俄国演员,导演,戏剧教育家、理论家。原姓阿列克赛耶夫。所创“体验派”艺术成为舞台表演的美学思想,影响很大。

■《陶元庆氏西洋绘画展览会目录》

陶元庆(1893-1929)绘。画展目录。陶氏曾为《彷徨》、《坟》、《朝花夕拾》、《苦闷的象征》等设计封面,并为鲁迅画像。鲁迅为这个目录写序推介,见《集外集拾遗·〈陶元庆氏西洋绘画展览会目录〉序》。

■《戏曲的本质》

[日]岛村民藏著。鲁迅于东亚公司购得,见《日记·1926/2/3》。

■《现代电影与有产阶级》

[日]岩崎昶著,鲁迅译。译文收在《二心集》中。这是作者《电影和资本主义》中的一部分。

鲁迅说:“文中说电影对于看客的力量的伟大,是很不错的,但以为蒙古太子就是‘中华民国人民’,却与反对欢迎者流,同一错误。尤其错误的是要劝范朋克去引‘全世界人彼此之相爱’,忘却了他是花旗国里发了财的电影员。因此一念之差,所以竟弄到低声下气,托他去绍介真实的‘四千余年历史文化所训练的精神’于世界了……//但所说明的精神,一言以蔽之,是咱们蒙古王孙即使国内如何战争,纷扰,而对于洋大人是极其有礼的。就是这一点。//这正是被压服的古国人民的精神,尤其是在租界上。因为被压服了,所以自视无力,只好托人向世界去宣传,而不免有些谄;但又因为自以为是‘经过四千余年历史文化训练’的,还可以托人向世界去宣传,所以仍然有些骄。骄和谄相纠结的,是没落的古国人民的精神的特色。”于此可见鲁迅的文化批判精神。

■《小品文与漫画》

《太白》半月刊的一卷纪念特刊。1935年上海生活书店出版。见《日记·1935/3/27》。《书信·351120致聂绀弩》、《书信·350409致增田涉》等文提及此书。

■《燕几图》

[清]傅士洵辑。杂技。见《益智图》条说。《日记·1931/4/20》提及此书。

《四库总目提要》说:“旧本题宋黄伯思撰。考伯思为北宋时人,卒於徽宗初年。”

■《艺术与宣传——精美的印刷和装帧》

[英]琼斯著。伦敦出版。见《日记·1928/7/9》。

■《饮流斋说瓷》

许之衡(1877-1935)撰。工艺书。友人杨千里赠鲁迅书,见《日记·丙辰/1/19》。

该书为研究中国陶瓷史的专著。作者运用科学的分类方法介绍历代陶瓷流变。书中集有大量古陶瓷的学名和俗称,至今仍为中外博物馆及文物界相沿使用。

许之衡,曲学教授。字守白、室号饮流斋,浙江仁和县(今杭州市)人。毕业于日本明治大学,康有为入室弟子。精研曲学,撰《玉虎坠》、《锦瑟记》、《霓裳艳》诸传奇。1920年前后居北京,结识曲学大家吴梅。遂共同研究曲律。1923年开始在北京大学续教吴梅所遗“戏曲”、“戏曲史”和“中国古声律”三种课程。后又讲授所著《声律学》、《戏曲史》及“戏曲作曲法”、“戏曲名著选”等。对陶瓷历史有独到研究。

■《中国艺术在伦敦展览会出品图说(三)》

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筹备委员会编。即《参加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出品图说》。1936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印行,总4册,其中第3册为书画部分。鲁迅以“特价三元五角”购得,见《日记·1936/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