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鲁迅读过的书
3163600000059

第59章 学术部(207种)(5)

蒋维乔(1873-1958)著。该书据日人美岛近一郎著述“辑述”而成。书中提倡节食,以求健康不老。鲁迅在《故事新编·奔月》中说后羿“因为事情忙,是早就废止了朝食的”,可以看做一个小幽默。

■《妇女必携》

北京霁云楼编。高鲁(1877-1947)寄阅,见《日记·1924/12/14》。高鲁,民国三年(1914年)任北京中央观象台第一任台长,同时,还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等校任教。高鲁爱好篆刻、藏书,因其父把书室称为“霁云楼”,他便自刻“霁云楼小主人”的石章,作为藏书图章;又刻“清白”二字石块置诸案头,作为座右铭。与鲁迅有往来。

■《国立剧场一百年》

未详。见《日记·1934/1/29》。

■《国人对于西洋医学方药之反应》江绍原辑著。该文连续刊载于《贡献》旬刊和《科学月刊》。《书信·291022致江绍原》中说到此著:“我以为对于启发方面及观察中国社会状态及心理方面,是都有益处的。现在的缺点,是略觉散漫一点,将来成书时,卷首有一篇提纲和判断,那就好了。”

■《衡论》

署名TY,发表于1925年1月18日《晨报副刊》第十二号。文中表示反对写批评文章,认为批评文章不能赚钱,不能引诱女人,也不能邀名,云云。鲁迅在《坟·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中顺手给了这类浅薄无聊文章一击,说即使孔子“对鬼神宣战”,也要遭遇“TY先生似的好人”来奚落的,他会说:“为名乎?骂人不能得名。为利乎?骂人不能得利。想引诱女人乎?又不能将蚩尤的脸子印在文章上。何乐而为之也欤?”

■《绘图中国黑幕大观》

民国初年《时事新报》辟“上海黑幕”专栏,于是社会开始风行揭人隐私之“小说”。该书为此类小说之代表作。《中国小说史略》说:“以抉摘社会弊恶自命,撰作此类小说者尚多,顾什九学步前数书,而甚不逮,徒作谯呵之文,转无感人之力,旋生旋灭,亦多不完。其下者乃至丑诋私敌,等于谤书;又或有嫚骂之志而无抒写之才,则遂堕落而为‘黑幕小说’。”

■《教育部令汇编》

教育部总务厅文书科编。政书。1918年铅印本。见《日记·戊午/10/30》等。

■《教育偏重科学毋宁偏重道德》

题“仿古先生”作。文中认为“西人以数百年科学之心力,仅酿成此次之大战争(作者按:指第一次世界大战)……科学云乎哉?多见其为残贼人道矣!”鲁迅在《热风·(随感录)三十三》中对此类说法给予了奚落。

■《进化和退化》

周建人编译,鲁迅校订并作小引推介。见《日记·1930/12/5》。

■《看图识字》

当时流行的儿童识字读物。《且介亭杂文》中的《连环图画琐谈》、《看图识字》等提及此书。《看图识字》中说:“我到市上去,给孩子买来的是民国二十一年十一月印行的‘国难后第六版’的《看图识字》。//先是那色彩就多么恶浊,但这且不管他。图画又多么死板,这且也不管他。出版处虽然是上海,然而奇怪,图上有蜡烛,有洋灯,却没有电灯;有朝靴,有三镶云头鞋,却没有皮鞋。跪着放枪的,一脚拖地;站着射箭的,两臂不平,他们将永远不能达到目的,更坏的是连钓竿,风车,布机之类,也和实物有些不同。//……给儿童看的图书就必须十分慎重,做起来也十分烦难。即如《看图识字》这两本小书,就天文,地理,人事,物情,无所不有。其实是,倘不是对于上至宇宙之大,下至苍蝇之微,都有些切实的知识的画家,决难胜任的。”参《智灯难字》条说。

■《科学方法论》

王星拱(1887-1949)编著。哲学。1920年北京大学新潮社出版,为《新潮社丛书》之一。见《日记·1920/5/17》。

王星拱,教育家、化学家、哲学家。

■《孔门理财学》

陈焕章(1881-1933)著。该书为作者留学美国时之博士论文。鲁迅在《书信·270925致台静农》中说:“诺贝尔赏金,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这钱,还欠努力。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何限,他们得不到。你看我译的那本《小约翰》,我那里做得出来,然而这作者就没有得到。//或者我所便宜的,是我是中国人,靠着这‘中国’两个字罢,那么,与陈焕章在美国做《孔门理财学》而得博士无异了,自己也觉得好笑。”陈焕章,字重远,广东高要人。早年曾受学于康有为。1907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留学,1911年毕业。其博士论文即此书。当年即收入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经济和公共法律研究”丛书。此书在美国曾经有过较大反响。

■《民间故事研究》

赵景深(1902-1985)著。文艺理论。《日记·1928/12/25》误作《中国故事研究》。

赵景深,字旭初,四川宜宾人。中国戏曲研究家、文学史家。主要著作有《文学概论》、《明清曲谈》等。

■《模范文选》

当时北京大学预科使用的国文课本。《书信·190116致许寿裳》等提及此书。

■《欧洲文学史》

周作人著。本书为其在北京大学任教时所编讲义。1918年10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书信·180104致许寿裳》等文提及此书。

■《欧洲文艺复兴史》

蒋百里(1882-1938)著。《书信·210731致周作人》等提及此书。蒋百里,原名蒋方震,字百里。中国近代著名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

■《偏旁表》

作者未详。1册,石印大本。《日记·乙卯/10/12》提及此书。

■《平民千字课本》

1922年陶行知等人创办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编纂的识字课本。后来又有各种类似课本,多为大众启蒙读物。《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提及此书。

陶行知(1891-1946),著名革命家、教育家,中国民主同盟主要领导人之一。

■《全国中学所在地名表》

1924年教育部普通教育司编印。即《全国中等学校校名地址一览表》,见《日记·1924/5/5》。

■《上海指南》

上海商务印书馆编印。地理书。1册。周建人寄赠,见《日记·丙辰/11/3》。

■《绍兴县小学成绩展览会报告》

4册,周作人寄阅。见《日记·甲寅/10/15》。

■《神话研究》

黄石著。1927年上海出版。见《日记·1928/2/25》。黄石,神话学研究专家。他将神话分为5类:哲学的;科学的;宗教的;社会的;历史的。这种分类为理解神话之起源和流变提供了方法论背景。

■《世界文学大纲》

郑振铎编著。又称《文学大纲》。作者赠鲁迅书,见《日记·1927/10/11》。

■《司法例规续编》

1915年司法部参事厅编印。法律。见《日记·丙辰/7/19》。

■《统计一夕谈》

顾养吾赠,封面为钱稻孙绘。统计学专著。1册。见《日记·癸丑/12/8》。顾养吾,曾在清华学堂任教。1911年初夏,清华学堂任教的10位中国教员成立“立达学社”,以研究学术、兴办学校为职志,顾养吾为其中之一。

■《土俗品图录》

未详,或为土特产品画册。《日记·丁巳/4/24》提及此书。

■《万有文库》

商务印书馆1929年至1934年间出版的大型丛书,收入中外著作2000余种,共4000册。《二心集·几条“顺”的翻译》引用该丛书的《生物学浅说》一种,来说翻译的“信”(准确、真实)要重于“顺”(流畅、通达)。鲁迅说:“……但即此几个例子,我们就已经可以决定,译得‘信而不顺’的至多不过看不懂,想一想也许能懂,译得‘顺而不信’的却令人迷误,怎样想也不会懂,如果好像已经懂得,那么你正是入了迷途了。”

该丛书堪称20世纪上半叶最有影响的大型现代丛书之一,它由王云五先生策划主编。采用最经济与适用之排印方法。其编辑目的是:“使得任何一个个人或者家庭乃至新建的图书馆,都可以通过最经济、最系统的方式,方便地建立其基本收藏。”这一文化雄心,曾被美国《纽约时报》所报道“为苦难的中国提供书本,而不是子弹”。该书之出版,为中国文化史之大事。

■《文学概论》

潘梓年(1893-1972)著。1925年北京北新书局出版。见《日记·1925/12/7》。潘梓年,江苏宜兴人。曾任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书记,中共江苏省委机关报《真话报》总编辑。“文化大革命”中被捕入狱,在狱中去世。

■《文章作法》

夏尊(1886-1946)、刘熏宇(1894-1967)合编。《二心集·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诀》中提及此书。

夏尊,文学家、教育家、出版家。曾赴日本留学。后任上海开明书店编辑10余年,出版大量中外名著。与鲁迅有较多来往,自称是受鲁迅启蒙的一个人。

刘熏宇,知名教育家。

■《我们应该有正眼看各方面的勇气》

题虚生(1888-1976)著。曾发表于1925年《猛进》周刊第十九期。鲁迅杂文《论睁了眼看》就是读过该文后的感言。鲁迅认为:“倘使并正视而不敢,此外还能成什么气候。然而,不幸这一种勇气,是我们中国人最所缺乏的。”

虚生,即徐炳昶。参《徐旭生西游日记》条说。

■《五十年来之世界哲学》

胡适著。哲学史论。《申报》五十周年纪念刊抽印本。作者赠鲁迅,见《日记·1924/6/2》。

■《吴虞文录》

吴又陵(1874-1939)著。作者寄赠鲁迅,见《日记·1921/11/2》。吴又陵,字又陵,名虞,号黎明老人。四川华阳人。早年留学日本,归国后任四川《醒群报》主笔,鼓吹新学。1910年任成都府立中学国文教员,不久到北京大学任教,并在《新青年》上发表《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说孝》等文,猛烈抨击旧礼教和儒家学说,在“五四”时期影响较大。胡适称他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四川只手打到孔家店的老英雄”。

■《西洋教育思想史》

蒋径三(1899-1936)编著。《日记·1935/1/7》提及此书。蒋径三,浙江临海人,曾与同学许杰、何竞业等发起组织“龙山学会”,定期举行读书报告会。1924年,蒋径三又与许杰、张任天等组织知社,出版《知》半月刊。曾任中山大学图书馆馆员、历史语言研究所助教、教授,广东省立教育学院教授,并曾在上海、浙江和安徽等地高校任教,讲授西洋教育史。鲁迅好友。

■《蝎尾毒腺之组织学的研究报告》

汤尔和著。动物生理研究。《日记·戊午/7/30》记载:“三十日昙,上午大雨。汤尔和赠《蝎尾毒腺之组织学的研究报告》一册,稻孙持来。”汤尔和(1878-1940),原名鼐,字调鼐,又字尔和,晚年号六松老人,杭州人。曾留学日本、德国,宣统二年(1910年)回国,任谘议局议员。同年创办浙江病院,自任副院长兼内科医师,并兼任浙江高等学堂校医。

民国后筹办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任校长。曾任教育部总长、内务部总长、财政部总长兼盐务署督办。也曾任伪华北临时政府教育总长。译著有《组织学》、《生物学精义》、《精神病学》、《东省刮目论》、《满铁外交论》等。

稻孙,即钱稻孙,钱恂之子。

■《楔形文字与中国文字之发生及进化》

黄尊生(1894-1990)著述。文字学专著。该书为法文,巴黎出版。作者赠鲁迅,见《日记·1927/1/26》。

黄尊生,原名涓生,又名鹃声,外文名字WongKemm,世界语学者。广东番禺江村(今属广州)人,随父母旅居马来西亚,毕业于香港皇仁书院。1949年后赴海外教书。1955年参加第四十届国际世界语大会,嗣后当选为世界语学院院士,毕生致力于世界语运动。

■《新进作家丛书》

张资平(1893-1959)创办的乐群书店出版。东京堂寄来。见《日记·戊午/5/31》。

张资平,20世纪30年代初红极一时的作家。他的作品有众多的读者,是“创造社”中最多产的作家。1928年,张资平在上海创办乐群书店。另出版有《农民问题丛书》、《社会学丛刊》等译著和张资平的小说。同时出版《乐群》半月刊。民国二十年(1931年)停业。

■《血与天癸:关于它们的迷信言行》

江绍原著。曾连载于《贡献》杂志。《书信·271120致江绍原》提及此书。自古至今,历代医家对于天癸均有不同的看法。有些医者把天癸指为女精,认为天癸是女性所独有的。但是,也有人认为天癸在男、女体内均具有。近年来,人们认为天癸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性激素,它既不是单独的器官,也不是单一的物质,而是男女体内均有的物质。

■《扬州闲话》

易君左(1898-1972)著。书中因有批评扬州之处,引起部分扬州人不满。随后,他们以诽谤罪控告作者,该书因此被毁版停售。作者时任江苏省教育厅编审科主任。

《且介亭杂文·答〈戏〉周刊编者信》中说:“中国人几乎都是爱护故乡,奚落别处的大英雄,阿Q也很有这脾气。那时我想,假如写一篇暴露小说,指定事情是出在某处的罢,那么,某处人恨得不共戴天,非某处人却无异隔岸观火,彼此都不反省,一班人咬牙切齿,一班人却飘飘然,不但作品的意义和作用完全失掉了,还要由此生出无聊的枝节来,大家争一通闲气——《闲话扬州》是最近的例子。”

易君左,湖南汉寿人。曾留学日本,参加过国民党革命军北伐,任军政治部主任等职。后主编多种报纸,抗战期间,任《和平日报》、《时事与政治》月刊社长。1949年去台湾,后转香港,任《星岛日报》副刊主编、国际笔会香港分会理事等职。1967年定居台湾。有《西洋民族制度研究》、《社会学史要》、《中国政治史》、《中国社会史》、《中国文学史》、《华侨诗话》、《君左诗选》等。

■《养鸡全书》

未详。1册。7角。鲁迅代人购得,见《日记·癸丑/4/8》。

■《养鸡学》

未详。1册。9角。鲁迅代人购得,《日记·癸丑/4/8》。

■《药用植物及其他》

植物学论文集。内收鲁迅所译《药用植物》(作者未详)及许炳熙(1900-1986)著《中国产的天然染料》等文。见《日记·1935/12/27》等。许炳熙,又名许希林,化学家。

■《医学周刊集》

北京丙寅医学社编。北京《世界日报》副刊《医学周刊》前50期的合集。见《日记·1928/7/27》。

■《语言学论丛》

林语堂(1895-1976)著。作者赠鲁迅。鲁迅作《言语学论丛》,见《日记·1933/12/28》。

林语堂,福建龙溪人,现代著名作家。

■《浙江图书馆报告》

《日记·1921/12/16》提及此书。

■《中国文学珍本丛书》

张静庐总编。又作《国学珍本丛书》。第1辑出版41种。见《日记·1936/4/4》。施蛰存应上海杂志公司张静庐之聘,与阿英合作主编,编委尚有周作人、胡适之、叶圣陶、郑振铎、林语堂、俞平伯、郁达夫、朱自清等人。

■《中国文法通论》

刘半农(1891-1934)著。《花边文学·玩笑只当它玩笑(上)》中提及此书。

刘半农,名复,原名寿彭,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

■《中国学报汇编》

鲁迅借阅后还于他人,见《日记·戊午/6/16》。

■《中国研究》

江亢虎(1883-1954)著。英文版1934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见《日记·1936/4/3》。

鲁迅对此书评价不高,《书信·360330致巴惠尔·艾丁格尔》中说:“我觉得Kiang(作者按:即江亢虎)的书,实在不应该卖钱。他现在在上海讲学;他的著作,只可以给不明白中国实情的美国人看,或者使德国的批评家欢喜,我们是不注意它的。”参《中国早期绘画史》条说。

■《中华简字选》

陈光尧著。作者请托鲁迅为求出版,鲁迅回信婉拒。见《书信·360320致陈光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