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裂国:民国军阀往事之西南军阀
3162200000024

第24章 四川篇(5)

四川战到如今,其实杨森是最有希望统一四川的,因为四川还从没有谁能像他那样拥有对川军余部如此压倒性优势的军力,但是,杨森注定不是四川的霸主,因为他缺乏一个霸主最重要的素质——谨慎。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杨森落败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霸气是好的,但得意忘形也是取祸之道。

福星高照

倒杨之后,大抵是袁祖铭和刘湘在分赃的问题上没有谈拢,最后闹了个一拍两散,而袁祖铭趁着刘湘不在重庆,玩了点花招,将刘湘势力尽数逐出。刘湘无奈,只得去找刚打了一架的老同学帮忙,杨森当然也想东山再起,而川军余部呢,实力均不如刘湘,为了避免刘湘坐大,也同意杨森入川。既然各方面都无异议,条件谈拢了,杨森也就入川了。此后杨森召集旧部,与刘湘合作,赖心辉、刘文辉等人响应,将袁祖铭逐出了四川。

杨森去而又返,但实力已非昔比,虽然分到了下川东的地盘,但再也无当年一览众山小的气魄,这就跟他的主子吴佩孚似的,虽然复出,而且阵仗搞得挺大,但毕竟也是夕阳斜照,强弩之末了。然而,还有句话叫做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杨森虽然元气大伤,但毕竟底子厚,这次回来后依然还能与刘湘分庭抗礼,比之川军余部,尚有些优势。刘湘与杨森这两个人速成系核心而今是四川的主角,在川东二龙戏珠,谁也奈何不得谁,但是四川地面上除了这俩主角,还有一批配角。配角自然是不如主角那么惹眼,但是人家也得混饭吃,绿叶配红花的戏码,他们也没兴趣,所以就只能团结起来跟主角抢戏。

军队里拉关系,最好的桥梁就是校友之谊。四川前有武备系,中有九人团(这九人就是留日期间的同学),现有速成系,都是校友关系打头。因此,配角们攀交情,也是从校友情谊入手。于是,四川军界又形成了两个派系,一是刘文辉、邓锡侯和田颂尧为核心的保定系——这仨目前在四川应该仅次于速成双雄;二是李家钰和罗泽洲为核心的军官系,这两人是新晋人物,李家钰就是在1926年刚从第一师师长升任边防军司令,四川陆军军官学堂不如保定军校牌子大,因此军官系成员在四川军界历来不受待见,自然李家钰也得到了不少响应。速成、保定和军官三派,最有实力的无疑是速成系,但是速成系那俩现在可不太对付,因此,虽然保定系和军官系实力稍逊,但也混得下去。

就在四川吵吵闹闹,没个消停之时,民国又出了大事——南方国民政府兴师北伐。川军各将自己家里头这点子烂事还没闹明白呢,自然没心思到外面去折腾,但是国民党要抢北洋系的饭碗,川军帮不帮忙先不说,你得先给我表个态吧——到底是接茬跟着北洋混,还是弃暗投明?其实到底跟谁混,估计除了杨森,余人倒也没啥偏好,但是这个态却也不好表,关键是辨不清风向,万一表错了态,那不就抓瞎了?不过北伐军眼见势头凶猛,瞬间取下湖南,形势比人强,逼着人表态。于是,刘湘、赖心辉、刘成勋、刘文辉于1926年8月通电讨伐吴佩孚,但是也留了一手,光表态不出兵。

这几个跟玉帅没交情,说反就反了,倒也罢了,但是杨森就麻烦了。杨森混到今天,说白了,是托了玉帅的福,杨森又不是忘恩负义,没有良心的主儿,对玉帅,他是感激的,因此对这事非常头疼。国民党方面也知道杨森跟吴佩孚这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关系,更怕杨森出兵相助,于是一方面派朱德、陈毅等川籍人士前往游说,另一方面川中名将刘伯承发动泸顺起义,再兼国民党在10月攻克了武汉,杨森眼见玉帅大势已去,无奈只得同意易帜。11月,广东国民政府分别委任杨森、刘湘、赖心辉、刘成勋、刘文辉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军军长;12月,又任命邓锡侯、田颂尧为第二十八、二十九军军长。自此,四川易帜正式完成。

国民政府将四川最具实力的七个将领都任命为军长,表面上看是一碗水端平,不偏不倚,实际上暗藏玄机——这叫做丛建诸侯而少其力。国民政府不怕四川乱,就怕四川不乱,如果四川出个强势人物,把乱子平了,那就是又一个半独立藩镇。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国民政府就希望把水搅混,而将七个人都任命为军长,实际就为了搅浑水——为的就是给国府收川赢得充裕的时间。事如人料,四川的统一之战确实打得格外艰难,可谓旷日持久,到最后刘湘统一四川,那也是扒了好几层皮,而且更可悲的是,刘湘还没来得及安享胜利果实呢,四川就被老蒋给抢了。

易帜之后,四川就形成了各地均有其主,藩镇之中有藩镇,乱中有定的格局。比如一直就不甘于平淡的杨森就发现世道变了,再想在四川有所进益,难度系数那是提了好几个数量级,但是杨森可不是那种能太太平平过日子的人,这当口就又把目光投向了临近的鄂西,想趁着北伐之机,顺手牵羊,捞点挣点。早在易帜之前,杨森其实就已经出兵鄂西了,表面上当然是帮玉帅助拳,实际嘛,无利不起早,帮玉帅干活,玉帅自也不能亏待他。可惜的是,杨森选错了时候,这正是北伐军势头最猛的时候,那还不是撞枪口上了?于是,杨森初次进军鄂西被北伐军给打了回来,只能暂且忍耐,等待时机。

时机自然是有的,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宣布清共,并在南京另立中央,跟武汉中央摆起了擂台,这时候老蒋就来撺掇川军攻打武汉。老蒋找了刘湘和杨森两个人。刘湘此人精明谨慎,没把握的事情不干,因此虽然接受了任命,但态度却有些消极,也不愿自己出兵。不过,杨森却对此事提起了十二分兴趣,尤其是老蒋还给杨森开了张远期支票,承诺事成之后让他管汉阳兵工厂,杨森这下彻底被撩拨起了欲火。杨森为人冲动,虑事不周,想干就真干,也不管武汉是不是真是任人揉捏的软柿子,反正就是要捞一票。

5月,急不可耐的杨森出兵攻鄂,刚开始还得到了驻节宜昌的夏斗寅的呼应,眼看着武汉方面兵力空虚,一鼓可定,但是夏斗寅却碰上了硬茬子。留守武汉的是叶挺,那是真刀真枪不带虚活的名将,夏斗寅自是抵敌不住,被叶挺部击溃。武汉方面觉察有异,急令唐生智部李云杰师回师增援,前往仙桃镇,与杨森交战。川军的装备在民国各军中是一等一的差,跟汉阳造为主的北洋军比都稍有不如,更别提跟苏械装备的北伐军比了。因此,虽然武汉方面只派了李云杰一个师,但是要攻打战斗力素称薄弱的川军,那还是三指捏田螺,十拿九稳的。杨森原本是想乘虚而入,浑水摸鱼,借着武汉防备空虚的当口,干他一票的,但是悲哀的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被李云杰击溃了。仙桃镇一战,杨森七个团遭全歼,第九师几乎全军覆没,而且前有追兵,后有堵截,杨森眼见不利,于6月底跟几个亲信爱将抢上轮船,率先逃命去也。主将能乘船逃命,当兵的怎么办?三个选择:选择抵抗的被干掉,选择逃命的流落他乡,当然,最好的选择是投降。

杨森匆匆忙忙赶回老家,却发现屋漏偏逢连夜雨,刘湘趁着他出兵湖北,抢先占了他的根据地万县。刘湘比杨森机灵多了,也沉稳多了,他就知道去武汉没啥好果子吃,于是,杨森去前面打仗,他就在后面看戏,看到杨森溃败,他就先下手为强,把杨森的老巢给占了。这下杨森真是有苦说不出,在外没捡着洋落不说,自己的原有地盘也被抢了,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输大发了。不过,杨森因为性格冲动吃亏也不是一回两回了,但总能转危为安,说穿了,就是福星高照,运气好。这回运气又来了,刘湘想螳螂捕蝉,却有邓锡侯和刘文辉几个黄雀在后,刘湘来打万县,他们就打重庆。刘湘一看重庆丢不得,只得跟杨森协商,归还万县,自己领兵回援去了。

杨森确实一直有幸运女神光顾,因此屡屡能化险为夷,但是好运气也不总是跟着他,玉帅彻底倒了之后,杨森就得跟着倒霉了。

左右逢源

从优秀政客的角度来讲,杨森或许并不够标准,他不够冷静,不够理智,不够谨慎,冲动,率性而又莽撞,因此,不管杨森曾经多么风光,但他终究不可能成为四川的救世主,乱局的终结者。但是,完美的政治人物通常意味着泯灭人性,杨森不然,他是个真正有血有肉的人——就像吴子玉一样。患难见真情,如果说一开始很多人认为杨森结交吴佩孚是因为大帅的声望和权势,那么当浮华已去,大帅不再,杨森对吴佩孚的态度就可以明明白白宣示出什么叫交情。

吴佩孚之所以青睐杨森,扶助杨森,屡屡在杨森倒霉的时候慷慨接纳,并一度将杨森捧上四川首席的位置,自然不仅仅是因为吴佩孚需要在四川找个代理人。吴佩孚本人就是个性情中人,通俗点说,玉帅是个纯爷们儿。因此,玉帅与人交往自有他的一套标准,而杨森跟他的关系,与其说是主臣之交,还不如说是朋友之交,物以类聚,杨森其实某种意义上讲,跟吴佩孚是一类人。因此,当1927年11月,吴佩孚在河南大势已去,穷无所归之时,唯有杨森不避嫌疑,开怀接纳,将其待为上宾。这时候的玉帅有什么呢?玉帅丢掉了一切,而且再也没机会东山再起了,不仅如此,他还是个处境极端微妙的政治人物,杨森接纳他,除了引来无穷的后患,还能有什么益处呢?事实上,杨森此前早已易帜,如果他能跟吴佩孚一刀两断,对他的政治生涯有益而无害。但是,杨森终究是个重情重义的人,玉帅能屡屡在他危难之际帮他一把,如今玉帅有难,杨森又怎能拂袖而去,不闻不问?杨森义气深重,实在是个难得的真汉子。

杨森当然知道接纳吴佩孚对他而言意味着什么,那就是可能被瞬间推上风口浪尖,甚至万劫不复——在四川,有多少人在盯着他?事实也确实如此,杨森在接纳吴佩孚之后,就迅速被架上了审判台,流言蜚语不断,中伤诅咒无穷,更有人隔岸观火,幸灾乐祸,甚至有人试图利用此机将其置于死地。不过那又如何?磊落光明大丈夫,知恩图报真汉子,杨森上不愧于天,下不怍于地,坦坦荡荡,对得起朋友,对得起良心,这就够了。当然,杨森这么做肯定对不起自己的多年奋斗了,不过,没有玉帅就没有杨森的今日,无非是赤条条来,赤条条去。

蒋介石听闻此报自然是万分恼火,他对杨森本就不够信任,如今杨森居然擅自收留吴佩孚,眼见根本没把他这个民国新晋头脑放在眼里——此人不除,威信何立?于是,老蒋下令免除杨森本兼各职,并拟由其部将郭汝栋代其军长之职。杨森自是不服,不愿让权。但这一来杨森就几乎成了孤家寡人,内有部属谋逆,外有强敌虎视,处境也算是危险之极。杨森落到如此地步,最高兴的莫过于刘湘,二人自从一二军之战破脸之后就形同水火,虽也有合作驱袁一事,也不过是权宜之计,两人如今分掌上下川东,资深相仿,实力相若,都欲将对方除之而后快,如今杨森公开忤逆老蒋,刘湘就认为倒杨时机成熟,要下手了。

当然,刘湘为人阴损得很,就算要对杨森动手,也不愿自己下手,他想利用杨森跟部将的矛盾,釜底抽薪,将其击溃。跟杨森有矛盾的部将当然首先是郭汝栋,老蒋明令杨森交权与他,杨森不从,郭汝栋眼看要当军长,却当不上,当然很不爽。此外,另一名跟杨森已经水火不容的部将是范绍增。范绍增早年加入袍哥,为人豪爽侠义,交游广泛,黑白两道皆有显名,杨森跟他不对付,也正是因为范绍增的袍哥背景。范绍增绿林出身,虽然投靠杨森,却暗自发展袍哥势力,始终不为杨森所用,杨森对他很是忌惮,甚至动过杀念,范绍增得知消息后逃出,投奔郭汝栋,共谋倒杨。

1928年2月,范绍增以为老父过六十大寿为机,与郭汝栋、赖心辉和吴行光三人秘密达成倒杨协议。4月,四部共同发难,围攻杨森,杨森眼见包围之势已成,退出根据地万县,将主力集结在开江一带。刘湘此前早得到了老蒋要其收编杨森所部的命令,四部倒杨也是他在暗里策划所致,现在杨森在四部围攻之下放弃老巢,刘湘以为杨森大势已去,还没等战场传来捷报,就赶忙去向老蒋报功了。不过,刘湘显然低看了杨森,杨森虽然此前败绩无数,也有些咋咋呼呼,不太靠谱,但是杨森能混到今天这个地步,可也不只是靠运气,很快杨森就用实际行动抽了刘湘一记响亮的耳光。杨森退出万县,其实本质上来讲是战略转移,跳出包围圈,选择有利地形与敌决战,更何况,哀兵必胜,倒杨联军以为杨森大势已去,却不料在开江的决战中遭遇惨败。

不过,刘湘虽倒杨未成,却也大获其利,范绍增就在倒杨失败后投靠了他。刘湘倒杨,做的是无本买卖,稳赚不赔,无非就是赚多赚少,杨森如果败了,自然是大赚,杨森即便不败,刘湘也无损失。杨森经过武汉一败,倒杨一战,已经是锐气大挫,虽未全败,却也是强弩之末,刘湘未获全功,但也狠赚一笔。刘湘本就是个精明了得的人物,在遭遇过那次重大挫折后,现在更是把政坛法门练得炉火纯青,因此,尽管杨森后来居上,一度将其完全压制,但是刘湘闪转腾挪,利用杨森嚣张跋扈、易于树敌的特点,屡挫其锐,悄然之间又完成了反超。

在一二军之战后,杨森退往宜昌,投靠玉帅,而刘湘则被迫下野,避难老家,可算同是天涯沦落人,谁也不比谁强。真正让杨森和刘湘拉开差距的是南北之战,虽然两人可算是同一时期复出,但声势已有悬殊之异,杨森以吴佩孚钦差之名,被北军众将簇拥返川,以川内头号人物自居;而拥刘复出的,只是川军众将,而且很大程度是因为其与杨森的私人关系。此战过后,杨森任四川督理,将核心部门造币厂、兵工厂以及自贡盐井一并控制在手,实力迅速膨胀,已是川中巨鳄;而反观刘湘,仅为川滇边防督办,虽实力有所回复,但与杨森已不能同日而语。自此,杨森这个速成系二号人物,刘湘先前的部属,彻底完成了对刘湘的超越。

在此情况下,刘湘不动声色,秘密行动,等待时机。刘湘的行动主要是策划一个稳固的倒杨联盟以及在杨森身边埋下一颗定时炸弹,应当说,刘湘的工作卓有成效。在倒杨联盟的问题上,他找到的不是刘文辉这样的自家人,就是刘成勋和赖心辉这样的边缘人,在一致的倒杨诉求下,这个联盟并未出现一般联盟极易出现的内讧情况;而在策反部将的问题上,始终未能让杨森有所察觉,并能在战役关键时刻起到关键作用,也堪称完美。而一旦杨森的后台吴佩孚倒台,刘湘就迅速抓住机会,投效段祺瑞,扶植同盟,尽一切可能压制杨森的气势。在最后的倒杨之战中,刘湘坐镇后方,统筹一切,最终大得其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