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裂国:民国军阀往事之西南军阀
3162200000010

第10章 征川梦(5)

滇桂之战中之所以唐继虞比龙云慢了好几拍,最大的原因就是他要卖鸦片。唐继虞卖鸦片那是熟门熟路了,当年他私运鸦片跑到上海还被通缉过,算是政府花名册上数得着的大毒枭。现在回过头来看,为什么唐继尧要让唐继虞去贵州善后,其实最重要的原因是专业对口啊,贵州别的没有,就鸦片膏子多,而最知道怎么把鸦片膏子变成现洋的不就是他这个宝贝兄弟吗?卖鸦片可不是每个人都能干的,唐继虞在这个行当里怎么也是行家了,什么货卖什么价,肯定吃不了亏。

唐继尧可能也是看上了唐继虞卖鸦片时候那股机灵劲,觉得这个兄弟是可造之材,能在鸦片贸易上干出头,其他事情自然也是触类旁通。唐继尧看重唐继虞,对他言听计从,早在护法战争时期,唐继虞就当上了靖国联军总参谋长,后来唐继尧又把他调任昆明卫戍区司令,顾品珍事件之后,唐继尧更是越加倚重唐继虞,先让他带兵靖黔,后又让他攻桂,在云南,唐三的威风不下于乃兄。不过,唐继虞卖鸦片确实在行,但是打仗就不过尔尔了,能够在滇黔之战中有所斩获,主要是黔军太弱,而真碰到黄绍竑、白崇禧这样的硬茬子,除了挨打就没别的了。

滇桂之战后,唐继尧害怕顾品珍这样的事再度发生,因此对龙云和胡若愚等人蓄意打压,将不少部队的番号给撤了,至于饷银,更是能拖则拖,能扣就扣。与此同时,打了败仗的唐继虞却越加风光,唐继尧把手底下的那点银两都给唐继虞改善装备去了,新练的兵也划给了唐继虞。当然,唐继尧对外还是一如既往地强硬,孙中山逝世后,老蒋担任了北伐军总司令,也曾派人来活动过唐继尧,但是唐继尧不为所动,倒是想借着国民党北伐这个大好时机浑水摸鱼。

唐继尧私心自用,对外大搞孤立主义,对内又是宠用亲族,排挤异己,连年穷兵黩武,但滇系却是老太太过年,一年不如一年,这自然引发了部下的强烈不满。滇系众将,早就对唐继尧重用唐三瞎子不满,此次唐三在滇桂之战中屡次贻误战机更是让龙云非常恼火,当日龙云分明已经探得新桂系撤出主力,却依然待在南宁,就是为了给唐继虞一点颜色看看。此番战败,唐继尧不能赏罚必信不说,还伺机整肃有功之臣,而败军之将唐继虞却越活越滋润,是可忍孰不可忍。

唐继尧克扣滇系众将的军饷,虽然容易引发众怒,但民国各地都有这个问题,大家也没谁愿意出头,问题是,唐继尧这么干好歹得分个时候吧,1927年2月2日,眼看就是新年了,结果唐继尧又只发了半个月的饷,这下彻底捅了马蜂窝。

当然,当兵的有意见就给了为将的机会,时任蒙自镇守使的胡若愚和昆明镇守使的龙云瞅准了机会,调兵进入昆明,并联络了昭通镇守使张汝骥和大理镇守使李选廷共同行动。2月6日,胡若愚、龙云、张汝骥以及李选廷四位镇守使联合发难,共同发兵昆明,发动兵谏。唐继尧本想调兵反击,无奈龙云等人计划周详,跟孟坤里应外合,一下就把唐继尧给制住了。2月22日,四镇守使在宜良县法明寺开会,威逼唐继尧交出云南军政权力,自此,继任蔡锷的第二任云南王唐继尧彻底被逐出了云南的权力中枢。此后抑郁难平,于当年5月26日含恨去世。

唐继尧是个颇有些雄心壮志的军阀,如果他一心护滇,原本可安享太平,但是他既不愿对广东政府称臣,也不愿诚心归附北洋政府,一心只想称霸西南,逐鹿中原,终因时势不允,抑郁而终。唐继尧可谓是心比天高,却命比纸薄,虽然他的对外扩张政策让云南百姓苦不堪言,但是唐继尧不甘守成,有天下之志,却也算得乱世枭雄。可惜唐继尧虽有天下之志,却无吞吐之能、驭下之术,一味用亲逐异只能众叛亲离,而唐继尧先有顾品珍叛乱,后有四镇守使兵谏,也足见他这个老大当得实在差强人意。

耍奸遭遇玩命

唐继尧是民国的第二任云南王,虽然名头不及蔡锷那般响亮,但一生轰轰烈烈,也算有滋有味,而今先遭兵谏,后又含恨而终,而云南顷刻之间就少了个舵手。云南少了扛把子,自然声势锐减,以前蔡锷在的时候,滇系为护国首义,而后唐继尧接位,滇系也是独来独往,上不服从北洋,下不归顺国父,但是现今唐继尧一下课,滇系这超然地位也就没了,成了平平无奇的普通地方派。

且说四镇守使将唐继尧兵谏了之后,自然也需得考虑云南的前途,大家伙谁都没有唐继尧那样的能耐,所以滇系想继续当独行侠是不可能的,不管是北方还是南方,总需得服从一个。当然,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讲——从地缘政治、从历史渊源、从现实情况,再到发展前景,投靠国民党都是理所当然的选择,而四镇守使自然也是这么做的。彼时国民党北伐战争正是轰轰烈烈,自然不希望有后顾之忧,而唐继尧遭遇兵谏,则让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少了心腹之患,于是也就马上作出回应,任命龙云为国民革命军第38军军长,胡若愚为第39军军长,张汝骥为独立第8师师长,而另一员镇守使李选廷则兵力不足,只是个团长。

这下云南的局势就有了个大概眉目,龙云和胡若愚玩二人转,而张汝骥则在龙胡二人之间搞投机,至于那个李选廷,也就只能打酱油了。

龙云的经历很有些传奇色彩,他是彝族人,家中也算当地豪族,可惜四岁时其父撒手人寰,家道中落,由舅父抚养长大,少年时代的龙云不爱念书,只是喜欢拳脚功夫,后来跟着江湖名师马德胜练了一身好武艺,并结识了卢汉和邹若衡,三人意趣相投,结为异姓兄弟。27岁那年因采购木材出了重大事故,自觉无颜返乡,便和卢邹二人去四川另谋生路,其后在四川投军反清,不久后随滇军返乡,进入云南讲武堂学习。龙云真正发迹却也有些因缘际会,当时有个法国拳师在昆明摆下擂台,一连两天未遇敌手,第三日龙云上擂,力挫法国拳师,此事极为轰动,当然也引起了唐继尧的注意。此后龙云接替义兄邹若衡当了唐继尧的副官,因功擢升,逐渐成为滇系最有分量的将领之一。

胡若愚的资历比龙云要深一些,参加了辛亥年间的昆明重九起义,去江西参加过二次革命讨袁之役,后驻桂林,参与驱逐了沈鸿英,在顾品珍驱唐一役中,曾试图举兵返滇镇压叛乱,未遂,不久后参加粤桂之战,驱逐陆荣廷。后在唐继尧劝说下,拥其返滇,因功升任滇军副总指挥、总指挥。在二六事变中,胡若愚是四位镇守使中的龙头老大,也因此被推为省务委员会主席。

龙云与胡若愚之争,自然由四位镇守使中的另一要角张汝骥扮演裁判,他投向谁,谁的胜算就大些,而张汝骥认为龙云资历尚浅,不足成事,因此投靠了资历相对较深的胡若愚。胡若愚和张汝骥也深谙政治斗争中先发制人的法则,率先发难,于6月14日率兵袭击龙云府邸以及38军军部,龙云猝不及防,自己的一只眼睛也被炸伤,被胡若愚囚禁,史称六一四政变。38军拼死突围,卢汉、朱旭、高荫槐以及周人文等龙云主将趁乱逃至滇西,收拾残部,伺机反扑。

胡若愚这一手玩得也算干净利落,把主要对手给逮了,美中不足的是,未能将龙云的军队一网打尽,倒让不少将领逃了出去,但擒贼先擒王,如今龙云在他手里,龙云的手下不闹内讧就算烧高香了,哪还有能力反击?可惜的是,胡若愚还是低估了龙云,龙云虽然从军较晚,但是打小就在帮派里打滚,为人最讲义气,笼络属下很有一套,一众部下对他忠心耿耿——更何况,逃出去的这些部下中还有他的生死兄弟卢汉。卢云等人看到老大被胡若愚暗算,自然咬牙切齿,誓将胡若愚生吞活剥,而按照江湖规矩,自然先要找个年高德劭的宿将领头,有了主心骨之后,再去救出老大,而他们找到的是滇军元老胡瑛。

胡若愚本以为龙云这帮手下即便不闹分家,至少也会投鼠忌器,就算要救龙云,也势必会找人跟他谈谈,哪想到这帮人豪气十足,找到胡瑛出马之后,就点起兵马来找他算账,似乎并不怕他撕票。这下胡若愚惨了,龙云部同仇敌忾,气势大盛,胡若愚部抵挡不住,节节败退,而自己手里捏着龙云,反而成了烫手山芋,杀杀不得,放放不得,两头为难。7月24日,胡若愚被迫放弃昆明,并交代代理省主席周忠岳让38军切勿追击,自己保证龙云安全。

当然,胡若愚也实在拿不定主意,不知道龙云这帮部下能不能听出他的弦外之音,要是这帮莽夫不理他这套,真的追过来,那他确实只能跟龙云同归于尽了——但是胡若愚也怕死啊,说是同归于尽,其实早存了个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想头,想先逃过这劫,再作曲处。胡若愚也想明白了,觉得再扣着龙云也不是办法,显然龙云那帮手下并不怕他撕票——龙云早年混过兄弟会,是江湖豪杰,他的手下自然也有些江湖气,存的就是报仇雪恨的念头,胡若愚碰上这帮直来直去的,一身奸诈就正好被克了个干干净净。于是,在逃到大板桥后,胡若愚决定跟龙云和解,而龙云也虚与委蛇,想先脱离虎口再说,双方达成了个君子协定,办法是龙云执掌滇政,而胡若愚和张汝骥则即行北伐,不问滇事。

龙云被胡若愚害到这步田地,眼睛都瞎了,能就此善罢甘休?他之所以能跟胡若愚签下这个板桥协定,唯一的原因就是想先回到昆明,至于和解,毁了一只眼睛,和解自然是不可能的,龙云回到昆明后,随即撕毁协议,命令卢云和朱旭将胡若愚和张汝骥包围在曲靖,准备一个不留。胡若愚和张汝骥原本占尽了优势,出手也算果断,没想到非但龙云是个硬茬子,他的一帮手下也都不好惹,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现如今眼见就要被龙云一网打尽,除了烧香拜佛,祈求天兵相助,还能咋的?

还真别说,胡若愚这烧香拜佛还真就心诚则灵,天兵是没来,唐继虞来了。唐继虞也憋坏了,自己老兄被几个部下给赶下了台,他无奈之下逃到了大理,前两天还在昆明城内耀武扬威,人人叫声三爷,现在却成了丧家之犬,老兄也被气死了,唐继虞怎肯罢休?如今龙胡相斗,双方打得不可开交,昆明自然就出现了大空档,唐继虞一看时机成熟,即刻点兵,长驱直进,准备夺回他唐家的江山。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龙云眼看就要报了大仇,没想到他跟胡若愚相斗却便宜了唐三瞎子,如果再跟胡若愚纠缠不清,恐怕还没等把胡若愚灭掉,自己就要成唐三瞎子的盘中餐了。龙云也不是不识时务之人,既然如此,就派人跟胡若愚交涉,表示一定遵从板桥协议,不再跟胡若愚为难,而胡若愚正焦头烂额,眼见性命不保,看到龙云抛出橄榄枝,哪有不接之理?

龙云搞定了跟胡若愚的争端之后,腾出手来料理唐继虞,而唐继虞本来就是乘虚而入,如今龙云将38军主力调回昆明,自然立即就挽回了颓势,未几便将唐继虞逐出,自此算是初步坐稳了云南新老大的位置。但是胡若愚别的能耐没有,玩弄阴谋诡计却是一绝,这次耍奸没将龙云干掉算是失策,不过来日方长,自己没能耐跟龙云干,难道不能请外援?因此,龙云要想彻底当上云南的第三任老大,还需得将胡若愚彻底打趴下不可,否则胡若愚随时可能给他添堵。

龙云能够在吃了一闷棍、自己也被绑票的情况下完成逆转,也已相当不俗。胡若愚机巧诡诈确实不俗,但是耍诈的碰上玩命的,那也只能哀叹既生瑜,何生亮了。

内援、外援

且说胡若愚分明已将龙云捏在手里,闹到最后居然要为了活命跟人质签城下之盟,绑匪干到这样,也算没脸见人了。不过,玩政治,靠的就是脸皮厚、心肠黑。胡若愚当然是脸皮够厚,虽然这事要一般人赶上,早就买块豆腐去了,但是胡若愚尽管已然是输得一塌糊涂,却依然要折腾到底。胡若愚不服气,龙云更是不高兴。龙云被胡若愚阴了一只眼睛,还在囚笼里待了那么多天,也算是丢尽了脸,虽然手下众将总算给他找回了场子,但是不把胡若愚剥皮拆骨,怎么对得起自己所受的屈辱?其实原本龙云是有机会将胡若愚一网打尽的,但可惜半路杀出个唐三瞎子,这笔账也就延期了。

不过,胡若愚显然也明白光靠他跟张汝骥,也就只能玩玩偷袭,光明正大地干仗,他不是龙云的对手——当日龙云在自己手里尚且被人撵出了昆明,要不是唐三瞎子横插一杠子,自己这条小命在不在都难说,眼下龙云归位,要打赢就更难了。胡若愚当然不傻,自己有几斤几两,心里还是非常清楚的,龙云已上过他一次当了,想再玩偷袭是不可能的了,现在唯一的办法,那就是找援兵。援兵自然有两种,一种是外援,另一种是内援,当然如果内援、外援都到位了,这就叫里应外合,准保把龙云杀退,不过,胡若愚一时间还不能同时找齐内外援,那就逮到谁算谁,不管内援外援,先打龙云一个立足未稳再说。

胡若愚先找着的是外援,黔系的周西成。话说自民国以来,黔系就一直是滇系的小弟,唐继尧在位的时候,滇系指东,黔系不敢往西,当日贵州内乱,刘显世被逐,也是找唐继尧出面摆平,现在倒好,唐继尧这儿尸骨未寒,胡若愚这个不争气的,居然要叫一直以来的小弟来当大哥了,滇系的脸面往哪儿搁哟。不过话说回来,胡若愚只是个丧家之犬,滇系的脸面还需着落在龙云身上。周西成跟滇系素无渊源,只当是前辈不长进,才会被滇系欺负,却不曾想,滇系之所以能当黔系那么多年的大哥,那也不是没一点干货的。

龙云眼见胡若愚、张汝骥吃里扒外,联结周西成,前来进犯昆明,也就任命胡瑛为前敌总指挥,跟他们干上一架。胡瑛是滇系宿将,前番龙云被扣,众将便是请他出山全权指挥,老将出马,一个顶俩,前次能在不利局面上将胡若愚打到胆寒心怯,不得不放了龙云,此次自然也不能堕了威风。双方在曲靖、宣威一带苦战多日,最终老将再显神威,将黔系后辈周西成击退,而胡若愚和张汝骥则被赶到了川黔滇边境这片三不管地带。

龙胡之争,总是胡若愚先出手,而龙云后发制人,虽然龙云每每能力挽狂澜,但是个中凶险也非比寻常,这次虽然再次击败了胡若愚及其外援,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龙云知道胡若愚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虽然接连两次大败,但是人家练就了金钟罩铁布衫,脸皮厚如城墙一般,定会再寻机会争斗。不过龙云要巩固自己在云南的地位,眼下还有比把奄奄一息的胡若愚赶尽杀绝更重要的事。第一件事就是要让中央认可他这个云南王的身份,好让他名正言顺。第二件事就是对付周西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