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神推理心理学
3155400000007

第7章 吸引她,说服他,搞定TA!(2)

第二,要适时地表示赞同。在倾听的过程中,我们千万不能面无表情,一声不吭,这样很容易造成对方的误解和反感,我们要不时有表示理解或者赞同的语言、声音或者动作,例如点头等动作或者“是”“对”“您的看法与我不谋而合!”诸如此类的语言,还可以适度重复对方刚才谈话的重点,例如“我同意您刚才所提的关于××的问题……”“您刚才所说的……我深有体会”。这种时候即使有与对方不一致的观点,也不要立刻试图纠正他,因为对于初识者来说不会欢迎一个总是力图纠正他错误的倾听者。

第三,要与对方积极互动。在谈话时形成一个融洽的交流氛围,将有利于谈话的持续进行。在谈话中我们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向对方提问,例如“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还可以将自己的经历、感受以及想法等巧妙地融入到谈话之中,例如“我也和你一样,也是在××地方长大的,我小时候……”。这样不仅可以表明你对谈话内容的关注,激发对方的说话兴趣,同时也可以从对方的回答中获取更多的信息。

正如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所说:“通往人内心深处的路是耳朵。”善于倾听有时比善于言谈更能够获得对方的心理认可。

在发掘了对方的兴趣点,通过倾听形成了良好的交流氛围之后,我们就可以针对对方不同的兴趣爱好,投其所好了。

首先我们要适度表达关心和体贴,“您的房间装饰得真好,没少花工夫吧?”“这么复杂的工作,你一个人就完成了,真了不起,不过也要注意身体,别累坏了自己呀”,类似这样既温馨而又充满关切的话语,很容易让对方对我们产生好感;其次适当地表示崇拜,例如“你真厉害,这么大的困难都被你克服了,你是怎么做到的,快和我说说”,每个人都希望被人用尊敬、青睐的态度对待,特别是当得到一个初识者的崇拜时,往往会让他(她)获得比以往更大的成就感,从而对崇拜者本人产生好感。

现在职场竞争日趋激烈,良好的人际交往是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每个人都渴望在人际交往中获得他人认可,展现自身价值,只要我们在职场交往中注意外貌穿着,给人以美的感受,同时在交谈中抓住对方的兴趣点,善于倾听,投其所好,就很容易广结善缘。

2.吸引注意力的诸多诡计

在人际交往中,能否获得他人最大限度的认可和支持,往往是由我们的社交水平、品位以及为人处世的方法所决定的,它甚至关系到我们事业的成功和失败。为此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应该注意赢得他人好感、获取他人对自己的支持。

上一节已经介绍了在交往之初,如何给他人留下美好的印象,成功与他人结交的方法。那么,在此之后如何让对方支持自己呢?除了开放坦率、言行一致等人际交往常识之外,这里还将会给大家介绍如下一些在职场交往当中成功获取他人支持的小技巧。

(1)巧妙吸引他人的注意力

“只有那些我们熟悉的、新颖的事物才能吸引我们,才能使我们好奇。”这是众多销售人员、编辑、演说家成功经验的总结,也是在人际交往中帮助我们吸引对方注意力,获取支持的关键。

电话的发明者亚历山大·贝尔就是这方面的行家。

有一次他进行电唱机的发明研究,急需一大笔资金,决定向朋友哈波特寻求帮助。贝尔来到哈波特家中,并没有直奔主题——希望朋友赞助他研究。他只是故作不经意地弹了弹哈波特新买的钢琴,然后笑着对朋友说道:“你相信吗?假如我把这个踏脚板按下去,对着钢琴唱一个音,钢琴就会自动复唱我唱的音呢!比如我唱一声‘哆来咪’,钢琴也会如此回应。”

他的讲话立刻吸引了哈波特的注意力,原本坐在沙发上的哈波特立刻站起来,好奇地问道:“这是怎么回事呢?”于是贝尔顺理成章地向哈波特介绍正在研究的新发明电唱机,哈波特饶有兴致地听贝尔讲了整整一个下午关于复音电唱机原理的知识,最后主动提出要出资赞助贝尔的研究。

贝尔获得成功的策略在于,他在说出自己意图之前,就已经吸引了对方的注意力。如果我们能在交际中成功地引起对方的兴趣,那么我们就能够比较顺利地获得他人支持。

(2)利用他人关心的事物

前面的故事中贝尔之所以能够成功获得朋友的资助,除了他新颖的介绍方式之外,朋友家的那台钢琴也功不可没。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陷入一种误区,总认为新颖的事情更能吸引他人的注意力,殊不知这种能够吸引他人的“新颖”事物,往往是有一定的前提的,这个前提为,你所提到的“新颖”事物是对方关心或者感兴趣的东西,如果我们不顾他人的接受程度或感兴趣与否,只是一味地企图以新颖来吸引对方,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以下两位推销员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19世纪60年代,某钢铁公司计划要向一家桥梁建筑公司推销他们公司新生产的熟铁。由于当时科技条件有限,许多人对熟铁好于生铁这一事实并不了解,一位推销员向建筑公司的高层提供了一份有关他们公司熟铁的研究报告,运用了大量实验数据和化学公式介绍公司熟铁的质量,然而他精心准备的报告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原因是报告中详细的数据和说明对于非炼铁专业人士的建筑公司主管们来说,就像天书一样很难看懂,所以这位推销员的推销自然很难成功。

眼看就要失去这份巨额的合同,危急关头另一位推销员出场了。他巧妙地运用了当时经常发生的一些现象,即当时有一些在深夜驾驶的马车很容易撞到街边的路灯柱上,导致柱子被撞断,发生人员马匹伤亡的事故。这位推销员指着建筑公司附近一根被马车撞断的灯柱对公司主管们说:“假如这根灯柱是用我们公司的熟铁做的,那么当马车撞倒它的时候就不会那么容易断了。”

果然他的话立刻引起了建筑公司主管们的兴趣,他们立刻要求这位推销员介绍他们公司的熟铁,最终钢铁公司扭转局面,成功拿到了与建筑公司的大笔订单。

两位推销员面对同一家建筑公司推销产品,结果却迥然不同。第一位推销员忽略了交际对方的兴趣和知识层次,对非专业人士使用了专业术语;而第二位推销员却能利用灯柱这样看似寻常的事物成功引起对方对公司产品的兴趣,这说明一个道理:我们越是接近他人关心的事物,就越有机会获得他们的支持和认同。

(3)洛克菲勒的“诡计”

由于每个人各自阅历的不同,通常只有在自己的经验范围内才能理解他人的话,当我们在职场上与他人交流时,如果不能运用他人熟悉的语言,让对方迅速进入自己的经验范围,对方也就无法了解我们想要表达的事物。因此,想把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说给他人听时,必须想方设法地运用对方所熟悉的语言,使其能迅速理解自己想说的话,从而获取对方的支持。

20世纪初美国著名的石油大王——美孚石油公司的创始人洛克菲勒的儿子小洛克菲勒在一次全家出去旅游时被一群新闻记者发现了,记者们迅速包围了小洛克菲勒一家要求采访,并且拍摄了大量的小洛克菲勒孩子们的照片。

小洛克菲勒并不想让孩子们的照片曝光,但是他知道如果强行要求记者们不在报纸上刊登他孩子们的照片,结果反而会适得其反。因此,他并没有将记者们当成媒体工作者,而是将他们当作和自己一样的父亲与他们谈话,交流有关子女教育的心得。

这样他一下子拉近了和记者们之间的距离,他们的交谈十分融洽。在这种气氛下,小洛克菲勒顺势提出了自己的请求,他希望新闻记者们不要把他孩子们的照片刊登在大众媒体上,因为这对儿童的教育相当不利。

记者们被小洛克菲勒的真诚所打动,同时也认为他的想法合乎情理,因此删除了他们所拍摄的小洛克菲勒孩子们的照片,很客气地与他们一家人道别。

古希腊一位著名雄辩家曾经这样介绍自己说服他人的经验:“如果要想他人支持你,关键是要在交谈中列出与听者的生活经历相似的事实。”运用他人最熟悉的语言交流,不仅能够拉近对方与自己的距离,更能够给对方营造出一种我们与他们很相似的印象,从而为我们获取他人的支持创造契机。

3.用神一样的推理来说服他

身处职场,我们在工作当中,尤其是在推销、谈判或者争辩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与他人观点相左的情况,我们应该如何与对方沟通,说服对方,从而达成共识呢?我们也许可以尝试一下以下一些小技巧。

(1)在不知不觉中给予对方积极的心理暗示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他人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声叹气而产生不同的情绪,精神倍增或愉悦或忧伤,追根求源正是因为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总是会受到外界的干扰和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我们的潜意识,因此我们可以运用潜意识说服来应对观点不同的人。

潜意识说服是指一种通过在对方内心深处导入信息,进入对方的潜意识情境,进而让对方在潜意识之中产生对我们话语的认同感,最终和我们达成一致想法的沟通策略。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心理暗示的方法。例如淡化消极因素,夸大积极的一面,当对方满脸忧虑地说“我觉得我们的谈判几乎没有进展”,我们可以这样应对:“哦,是吗?那些不愉快的事情算不了什么,我们在之前的讨论中已经达成很多共识了,相信目前这些小小的困难会很快过去的。”这样尽可能缩小我们与对方之间的矛盾,让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认为这些矛盾都是“一些小事”,同时还需要匹配一些积极的展望,让对方对接下来的交流产生信心和期望。

又如,利用积极而富有想象力的词汇进行引导。我们可以使用一些类似于“而且”“并且”之类的转折词,假如我们是销售员,当客户在与我们讨价还价时,我们可以这样应对“你知道我们公司的产品口碑一向很好,并且我们的价格也十分合理”,我们还可以利用“会让你”“会使你”一类的词语激发对方的想象力,例如汽车销售员可以这样介绍公司的产品,“现在我来介绍一下我们这款新车的特点,你可以想象一下驾驶这辆车的速度感和舒适感”,让对方自然而然地进入你设计的情景中。

(2)巧妙地转移矛盾焦点

在日常生活的语言交流中,一般人在自己有充分理由可以对抗对方提出的抱怨时,往往会选择直接从正面攻击对方,暴露对方的错误,但是这种做法反而会使对方的不满情绪愈发高昂,反对的态度也会愈加强硬,因此我们在应对他人的抱怨时,应该采取有助于缓和矛盾的做法。在我们与他人争执,气氛紧张的情况下,适度转移矛盾焦点,有助于让对方争辩的话锋逐渐缓和下来,并在接下来的交流中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某公司在研发某项新产品时,召开了一个研讨会议,在会议上员工们分成了支持都市型和支持乡村型两派意见,双方争论得不可开交,公司总经理不得不宣布会议暂停。当会议再度开始时,主张乡村型的一位员工站起来说道:“如果大家都支持都市型的话,我也觉得很有道理。因为我从小在城市生活,对乡村了解得不多,我只是觉得按照我们公司的现状,目前研发乡村型的产品比较合适。我很愿意再听听主张都市型的意见,使我的转变更合理。”

这位员工巧妙地缓和了双方争论的焦点,让激烈的争论变成了理性的讨论,一下子就缓和了会议的气氛,员工们便纷纷心平气和地提出自己的观点。经过长时间的讨论,最终公司决定研发乡村型产品,并且讨论双方都欣然接受了这个决定。

有些时候,我们甚至可以采用类似于“插科打诨”的方法转移矛盾的焦点。

某公司总经理和劳工代表们进行谈判,当双方话不投机、气氛剑拔弩张的时候,这位总经理突然对其中一位劳工代表说道:“哈哈,先生,你的声音很不错,好洪亮哦!”

原本义愤填膺的劳工代表们顿时面面相觑,不知该说什么好,整个会场一片寂静,气氛顿时缓和下来。后面的谈判在友好的气氛中顺利进行,从而达到预期的谈判结果。

(3)以退为进,适度做出让步

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说过:“偏执是件古怪的东西,它会让人相信自己是绝对正确的,而争论最能助长这种自以为是的看法。”很多时候,一些人在争论中固执己见,不愿改变,其实并不完全是认为自己的观点很正确,而是出于维护自尊心。因此善于人际关系的人在面对争论的时候,总是会尽可能做出一点让步,再试图回应反对意见。

有一位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又在德国弗莱堡一家研究所做了三年研究工作的毕业生,后来到美国西部最大的金矿公司应聘矿务的工程师,不料在面试时,公司老板一见面就粗暴地对他说:“我最讨厌你这种从什么研究所里出来,满脑子都是理论的所谓高才生了,我可不需要文质彬彬的工程师。”

而那位毕业生既没有反驳金矿老板的偏见,也没有为自己辩解,而是微笑着点头:“您说得很对,不过我想告诉您一个秘密,请您千万别告诉我爸爸。”

金矿老板好奇地点了点头,那位毕业生故作神秘地说道:“其实,在德国,我根本没学到什么东西。”

金矿老板听后哈哈大笑,然后仔细地翻阅了这位毕业生的应聘简历,向他提问了一些问题之后,当即决定:“你明天就来公司工作吧。”

故事中的毕业生应对金矿老板的方法,正是被很多商界人士称之为小让步的策略。在人际交往中,即使我们不能同意对方的意见,也要表现出很尊重对方的态度,并做出适当让步,这往往就是应对他人反对意见的好方法。

4.把“烫手的山芋”扔回去

身处职场,我们时常会遭遇一些不太好回答的问题,这些问题或是提问者对你能力的一种检验,例如面试考官的考察,或是好事者对你的打探,或是关心你的人不合时宜的问候,或是不怀好意者对你的挑衅,如何巧妙地回答这些问题,在人际交往中显得尤为重要。这一类的问题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假设型问题

类似这种问题:“假如你不能按期移交工作怎么办?”一旦在事情还没有发生的时候我们就陷入自我怀疑之中将很难自拔,所以我们不要把自己逼得走投无路,相反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勇敢地应对可能发生的一切。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回答前文的问题:“我计划提前一个月开始移交工作,我会按期把工作移交给下一任的。”

(2)是非型问题

“由于这个原因你们将会雇用更多的工人,是不是?”遇到这种问题,如果这时我们直接用“是”或“否”来回答,将很容易被提问者逼入“自相矛盾”的死角。其实对于这种问题,我们完全可以阐明自己的看法并做出解释,当然在回答的时候也不能解释得太多,讲多了反而有重复啰嗦、含糊其辞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