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神推理心理学
3155400000022

第22章 私家侦探在中国(2)

在人较多的地方进行跟踪,跟踪者更需要注意。人群对于跟踪者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很好地掩护跟踪者,也很容易让跟踪者将跟踪目标给跟丢,在这种时候跟踪者要尽可能牢记跟踪目标的一切特征,包括容貌、身材、衣着等。如果可以,尽可能地观察到跟踪目标的一些特别细微之处的特征,例如脸上的痣,手上的戒指等,记住,一定要是特别细微之处。因为跟踪目标为了防止被跟踪,在行进过程中会不断改变自己的装束,遮掩住自身的一些比较明显的特征,而一些特别细微之处的特征往往容易被匆忙前行的跟踪目标忽略,所以对于跟踪者来说,特别细微之处往往是确认跟踪目标的关键。

第三,在跟踪对方的时候,跟踪者也要做好万一被跟踪目标发觉之后的对策。

假如被跟踪目标看到或者突然被他问话,跟踪者应对的时候应该大方自然,千万不可以不打自招地流露出慌张表情。

假如跟踪目标很突兀地改变行进方向,这时说明他有可能察觉到有人在跟踪他,作为跟踪者,这时要更加谨慎,留意跟踪目标的真正去向,切不可被他不断变化的前进方向扰乱自己判断确定的跟踪方向。

假如跟踪目标进入了一幢建筑物,这时,要立刻查看该建筑物内是否有后门或者密道,谨防被跟踪目标甩开;关于这点,在影视剧中也有所反映。

在近年热播的电视剧《密战》里,海外双料间谍蝴蝶被几名国安队员跟踪,当国安队员接到实施抓捕命令时,眼看就快被抓到的一瞬间,间谍蝴蝶闪电一般消失了,结果抓捕失败,还造成了一名重要证人被蝴蝶所杀害。追其根本原因是,跟踪目标进入了一幢建筑物内的后门密道,而我们的几名国安队员因麻痹大意,被跟踪目标利用小伎俩迅速甩开,导致跟踪失败。

训练有素的几个国安队员居然被一个间谍甩开,这说明精通跟踪术与反跟踪术在刑侦工作中的重要性。

假如跟踪目标搭乘公交车或者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跟踪者一定想方设法看到跟踪目标的车票,确认他的去向。上车之后,跟踪者要若无其事地站在车门旁边,这样,无论跟踪目标何时下车,跟踪者都可以最快的速度跟上。

假如跟踪目标突然搭乘出租车等交通工具逃走,这时跟踪者不要慌张,而是要尽快记住车辆的车牌号,这样即使跟踪目标逃跑,跟踪者依然可以通过车牌号向相关运输公司找寻搭载过跟踪目标的司机咨询跟踪目标的去向;如果跟踪者配备了车辆并且有同伴,在跟踪对方汽车的时候,最好可以多辆车一起行动,从而扰乱跟踪目标的判断;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趁机在跟踪目标的车辆上安装一个不易被察觉的发信器(即可随手安装的信号发射跟踪器),这样即使遇到红灯、交通堵塞突发情况,也能掌握跟踪目标的车辆所在方位。

假如遇到不得已的情况,跟踪者必须走在跟踪目标的前面,在这时既可以用小型镜子继续监视跟踪目标,也可运用有照后镜式的眼镜。

跟踪者在跟踪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前后左右各方面的情形。避免被跟踪目标的同伙袭击或者反跟踪。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侦探在跟踪的时候往往将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前方的跟踪目标上,却忘记了“螳螂扑蝉,黄雀在后”的古训,从而导致一些对跟踪者自身不利的事情发生,这点甚至连推理作品中的“名侦探”都不例外。

《名侦探柯南》的主角,高中生侦探工藤新一就是在跟踪正在进行非法交易的犯罪嫌疑人的时候,由于过于专注于跟踪前方的犯罪嫌疑人,却被其同伙在后面用木棍打晕,并灌下了毒药,以至于身体退化成幼儿状态,变成了“小学生江户川柯南”。

(2)小心,背后有人跟踪

除了跟踪术,反跟踪术也是作为职业侦探必须掌握的技能,不仅是职业侦探,现实生活中的我们,特别是女性朋友,在天色暗淡、人流稀少或经过某些僻静地方的时候就很容易被歹徒跟踪,这个时候反跟踪术就可以起到保护自身的作用。

首先,我们要确定自己是否被跟踪,不要疑神疑鬼吓唬自己。一般确定有没有被跟踪的方法有听、停、看、转、回等方法。

所谓“听”,就是听听有什么动静、有什么人讲什么话、有没有特殊的声响。

“停”即是发现有些情况异常后,采用先停下来的方法。如行路时总有一个或几个陌生人跟在附近,这时我们可先在安全的地方停下来用不经意的动作来观察对方,如果是一般行人就会径直离开,若是跟踪的人就会在附近磨蹭不走。

“看”即是注意观察环境和人员,包括宿舍、楼道、家门口附近有否异常。

“转”是指当怀疑有人跟踪时,可在安全地带转,比如可在路的左右两侧反复交换位置,看是否有陌生人总在附近。如果是跟踪的人,当你走在街道右侧,他也会到右侧,你迂回到左侧,他也会到左侧,让你总在他的视线之内,这就可以证实有人跟踪无疑。

“回”是指发现有情况时立刻往回走,跟踪的人也会故意跟着,反复做这个动作就能确认。

在确定被人跟踪之后,为了保护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立即采取反制手段,以便迅速摆脱危险不利的局面。具体措施有以下几个:叫、避、换、甩、报、防。

“叫”,是指叫人、叫喊。如发现有些不对头,可以叫附近的人或大声喊叫,引起附近的人注意,这样做贼心虚的跟踪都就会放弃跟踪。

“避”,是指走路尽量避开不安全的地带和不安全的时段。不安全地带是指犯罪高发区、黑暗区或者夜间没路灯地段、地形复杂区——两侧地形地物复杂(有树木、土堆、深坑、杂物、废墟等)。不安全时段——夜间或没行人的时段。如遇此种情况,又实在避不开,最好找熟人结伴而行或找家人陪同。

“换”是指变换时间、变换服装,活动尽量不形成规律牲。如,女性朋友夜间可换男装及男式打扮,这样也会减少危险。

“甩”,是指采取迂回、换装、换乘、穿堂等方法甩掉尾巴的手段。迂回即兜圈;换装即换衣物着装;换乘即换车;穿堂即利用商场、饭店、胡同、小区、住宅、楼房等有多门的场所和设施穿行而过,甩掉尾巴跟踪。

“报”,就是及时报警、报知家人朋友。当遇有危险要及时报警,或给就在附近的家人朋友打电话,假如怀疑、怕有危险,也可把“110”电话或亲朋电话号码提前先在手机上按出来,手拿着手机,一有情况马上按拨出,以免紧急情况时来不及拨号。打电话的时候,要先报地点,再说危险。因为地点位置最重要,不然你即使报了情况,没报清楚准确地点就是白报。

“防”,主要是指防备。要做到“三有、一要”。即,提前有准备、有措施、有手段,遇事要冷静。常言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指的就是这个道理。提前在心理上有准备,平时做一些防范措施,例如准备点喷雾等工具,或者练习一些搏击术。

最后强调一下,单独开车和进出家门或者电梯门时的预防手段:

单独开车时要把车门及时锁上,遇到特殊情况要强行高速通过,无论遇到什么意外情况,千万别轻易打开车门,更不要下车。

深夜进出家门和出入住宅区电梯口时也要特别小心。有人说:“我们家大铁门结实着呢,砸都砸不开。”所谓进出门时要小心,不是说你的防盗门不结实、不牢固,而是说我们进出家门时,容易被暗藏在门口附近的坏人顺便借机闯入。而在深夜出入住宅区电梯口时,坏人最容易趁人们以为安全到家而放松警惕的情况下隐藏在暗处实施犯罪。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案例很多。

某大城市一女士深夜归家,当她已经走到小区住宅大厦电梯门前正准备按电梯开关时,一个事先隐藏在附近的犯罪嫌疑人突然冲出来,将她控制住,对其实施了抢劫,在双方搏斗中,犯罪嫌疑人将其杀害。

如果被害女子提前采取防范措施加以预防,这样的悲剧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3)化装术:侦探是个魔术师

化装术是侦探在调查过程中经常隐藏自己的重要技能。无论是在跟踪与反跟踪,监视埋伏,还是打入某些特定场所,抑或是识别某些特定人员时,都会不同程度地用到化装术。因此,要想成为一名侦探,就必须掌握化装技术与技巧这项基本功,最起码也要精通一些简便易行的化装技术与技巧。

在调查过程中,侦探要想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进行化装,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改变自己原有的衣着和打扮以及五官面目的明显部位,二是按需求有选择地使用假发、假胡须与假眉毛。具体化装方法如下:

男性在化装的时候,必须准备两套风格、款式、档次截然不同但均适合目标环境的服装,如西装与夹克套装,西装与运动装等,如有需要也可准备顶牛仔帽。这样反差大的化装能起到很好的隐藏自己本来面貌的效果。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普通人的观察力受心理上的影响很大,往往很难注意到刚才这位气宇轩昂的绅士怎么一下子又变成了另类打扮的城市牛仔。此外也可以考虑穿那种正反两面都能穿的衣服,下半身的裤子不换都没关系,只要身上携带的东西换一下,如公文包换成手提袋,就可以瞒过一般人的眼睛了。

总之,改换服装的基本原则就是,所换服装对应所代表的层面、角色的跨度要尽可能大一点,而且无论换成哪一种身份都要注意不要引起目标对象对你的注意。

现在市面上可以购买到各种假发,但是假眉毛和假胡须一般只能自己制作。这里以假胡须为例,使用假胡须化装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使用已制作好的假胡须套;另一种是直接使用用染好色的羊毛或骆驼毛等原材料加工制作的假胡须。使用假胡须套时应先刮净脸上的胡茬,把胡须套布边的旧胶水洗净,擦净脸,然后涂胶水(天热出汗多时就多涂一次),最后粘上。卸妆时,用酒精或汽油将胡须套布边上的胶水擦净,用小木梳将须毛梳通,妥善存放在小盒内。

女性在化装的时候,着装上要穿两层,里面穿超短裙或超短裤,一个露背小衫(背上还可以弄一些假文身),外面可以穿一个比较保守的裙或者职业装,总之给人以白领、工作者的形象;然后是长假发,平光眼镜(如果是近视眼的话,就戴隐形眼镜,外面再戴一个平光镜);要带上手提电脑包(里边不需要有电脑,可以放一些必备的侦探用具)。当需要换装时,只需把外面的衣服脱掉,露出文身,把高跟鞋换成现在流行的平底凉拖(由于体积小巧,可以放在电脑包里),把假发摘掉,眼镜摘掉,简易地化一下装(由于本身有粉底,只需画上较为艳丽的口红和眼影即可),这样整个人的装束就有了较大的改变。

此外还要注意的一点是,化装不但要形似,更要神似,因此,平时多掌握几门方言和外语,多留心不同阶层、不同角色人士的神态、打扮、举止与说话方式,对于需要“扮啥像啥”的侦探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

(4)询问术:侦探为什么喜欢逗弄、询问对象家的宠物猫

询问术也是侦探调查工作中重要的一环,不具备一定的询问技巧,侦探就很难在案件调查过程中从当事人口中得到有效情报。

侦探在问询的时候,态度要诚恳,讲话要彬彬有礼,这样才能给询问对象留下良好的印象,并取得信任。如果询问对象家饲养了猫狗等宠物,侦探可以逗它们玩耍,这样更容易拉近与问询对象之间的关系,使谈话气氛更加融洽。

在问询过程中,侦探要少说多听,哪怕是问询对象说了很多和案件无关的废话,甚至是拉家常或者发牢骚的话语也要认真倾听,这样既可以让问询对象认为侦探很注重他们,又可以让侦探获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因为很多情报和线索往往隐藏在日常对话之中。

当然在问询的时候,如果问询对象始终讲不到正题,侦探可以用含蓄简练的语言,适度引导问询对象,同时侦探要根据问询对象的说话习惯,随时调整自己的问询方式和说话方法。对于调查中比较重要的事情,侦探要从不同角度,多次询问调查对象,以便进一步确认调查情报。

在与问询对象交谈的时候,侦探尽可能不要当着对方的面直接记录或者录音,以免引起问询对象的警觉,要尽量在头脑中暗记谈话内容,如果实在是怕忘记需要做记录,侦探可以训练自己双手插在口袋里暗中做记录的能力。倘若侦探不具备暗中记录的能力或者问询的时候穿了不适合暗中做记录的衣服,侦探可以直接征询问询对象是否可以做记录或者录音,询问时要尽可能表现出真诚的态度,化解问询对象的警觉或敌意。假如问询对象不同意侦探对问询内容或者部分内容做记录、录音,这个时候侦探一定要尊重问询对象的意愿,切不可再做偷偷记录的小动作。

在问询方面,著名作家叶永烈对陈伯达的采访堪称典范。陈伯达是一位特殊的政治人物,他曾经是毛泽东主席的秘书,后因在“文革”期间参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文革”结束后被判刑。1988年10月,陈伯达刑满释放后,当时从事和“文革”有关的纪实文学创作的作家叶永烈希望能够采访他,一开始陈伯达坚决拒绝接受采访,后来经叶永烈再三恳求,陈伯达才勉强同意“随便聊聊”。

采访开始时,叶永烈并没有直奔主题,而是打趣地说道:“陈老,我早在1958年就见过你!”

这句话引起了原本有些警惕的陈伯达的兴趣,他立刻问道:“哦,1958年,在什么地方?”

于是叶永烈就将1958年他在北京大学读书期间聆听陈伯达作报告的往事娓娓道来,还特意提到了当时的一件趣事:“当时你带了一个翻译,把你的闽南话翻译成普通话,我还是头一次遇到中国人向中国人作报告,还需要带‘翻译’!”

陈伯达听了之后哈哈大笑,原本有些尴尬的气氛立刻变得轻松起来。

接着,叶永烈又针对陈伯达的兴趣爱好和研究方向,和他交流了对孔子、列宁等历史人物的看法,陈伯达也谈到了自己年轻时代所撰写的一些研究性文章,叶永烈趁机问道:“陈老,你是怎么成为毛主席的秘书的?”

于是陈伯达很自然地回忆起往事,叶永烈立刻意识到,他所说的故事是当时档案和文章中所没有记载过的,是非常重要的回忆,于是他赶紧拿出笔记本和录音机,准备开始记录。

陈伯达一见到录音机,立刻紧张地说:“我们只是随便聊聊,你记一下就可以了,不要录音。”

虽然有些不甘心,叶永烈还是放弃了录音,继续和陈伯达“随便聊聊”。

叶永烈请陈伯达谈谈他曾经使用过的“周金”“梅庄”等笔名的来历,这让陈伯达感觉到采访者对自己的历史非常熟悉,于是很乐意和他讲述自己的家世、童年、故乡等在档案和文史资料中语焉不详的事情。

对于陈伯达所讲述的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仅靠笔记会遗漏很多珍贵的内容,于是叶永烈再次请求录音,并再三解释,为了工作需要,还是录音为好,他保证这些录音只供工作使用,绝不外传。面对叶永烈这样诚恳的要求,陈伯达终于同意了录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