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潺潺的岁月
31528900000049

第49章 第四十九辑、诗歌欣赏3

我想

李志明

我想把斧头拆开

像拆开一个字

*

我想拿走木柄

像拿走字的偏旁部首

*

我想抹去金属的光芒

让斧头还原为一块普通的石头

*

我想把木柄插进泥土

繁衍一片森林

*

这首诗歌也入选了2002年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年度精选,是不是体现了诗歌发展的某些特点?不刻意讲究文字的雕琢,注重诗歌的灵感,朦胧的表现方式。由于信息爆炸式的传播,各种文化意识井喷般发展,读别人的诗歌并理解它,似乎越来越有挑战性。这也许是发展过程中,寻求一个协调诗歌理论的必经过程。

那么,我们只能用心去体会每个作者的诗歌意图,不要轻易去否定。这首《我想》,如果把它放在现实中去体会,不容易明白他的真实表达,它的每句话并不表示什么明确的意味。只有整体品味,才会明白,作者是在感叹人类破坏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大,我们越来越远离了生物所必需依存的大自然。

为了表达这个意思,他用了巧妙的比喻,连续四个“我想”。由于他的比喻巧妙、新颖而显得有些晦涩,因此读这首诗歌的时候,不仅要细抓每个字句,还要第二次重读,一气读完,从整体上感悟作者所指。在思维爆炸的时代,读别人的诗歌多少有点辛苦。

*

*

众草飞奔

敕勒川

众草飞奔

众草总是先于骏马

到达春天

*

骏马沿着草的方向飞奔

它的速度比时间更快

它就要从时间的断崖上

跌落

*

是一颗草,让骏马

失了足

*

这是一首充满想象和哲理的短诗。诗人将春天青草的生长与骏马飞奔扯上了关系,一个超乎正常想象的比喻。

读这首诗的前两节,就像看到一个电影特写镜头:青草在一圈土地上泛绿,这丛绿不断地扩大,用慢镜头拍摄然后用快镜头播放这个扩展过程,就会形成众草沐浴阳光、迎风飞奔的景象。这个快镜头里,再放上骏马扬鬃跃蹄而飞奔的特写镜头,形成骏马与时间赛跑,骏马渴望春天青草的臆想:咀嚼了一个冬天干草的马群,渴望着多汁、清香的春草,它们四处追寻春草的影迹。也许这种渴望过了头,报晓春天的青草、疯长的青草还是不能满足马群的肚肠,这就形成了骏马“从时间的断崖上跌落”的结果。

诗的第三节,作者揭示出一个哲理:(骏马)对于某种事物(众草)的渴望,使它失去了平常的心态。这不正象人的心理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