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闲说三十六计
31430800000009

第9章 胜战计(6)—— 声东击西

原文: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这个计策是胜战计里面的最后一计,在我方具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根据敌人的混乱状况,机动灵活,示敌以弱,混淆黑白,予敌人造成错觉之时一举奠定胜局。

话说刘邦与项羽在彭城大战之后,输得几乎只剩底裤,灰溜溜地回到了封地,那怎一个惨字了得。这时候曾经与刘邦一起战斗的各位兄弟纷纷发扬关键时刻插兄弟两刀的江湖精神,与项王再次搭上火,丝毫不顾及刘邦幽怨的眼神。雍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再次投靠项羽,陈余等人也离刘邦而去,除了一起从沛县出来的几位烂兄烂弟,刘邦几乎就成孤家寡人了,这时候还没来得及跑路的魏王豹也动了歪心思,趁着刘邦回栎阳的关头,假称自己的老妈生病了,要请假回去照顾母亲,刘邦想也没想就让他回去了。这魏豹回到了平阳之后就立马下令军队收缴黄河边的船只,烧毁渡口,彻底与汉军决裂,自立为王。

刘邦听说之后也没当回事儿,人嘛,有时候就是耍点小脾气,劝劝就好啦。随即,刘邦派出自己的得意说客郦食其去劝说魏豹回心转意,魏豹一看是老熟人倒也热情的接待了郦食其。娱乐可以,但是说到正事就不行啦,他对郦食其说道:“汉王没有君臣之礼,对下属都是呼来喝去,我们这些做臣下的比孙子都不如,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能自己做主一天还是自己做主吧”郦食其一看魏豹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造反,只能无奈回报刘邦。事实上,此次魏豹决意造反还与一个女人有关,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薄姬,因为算命的告诉魏豹,他的侍妾薄姬贵不可言,生了个儿子是天子,这下魏豹就乐翻了天,天子的父亲不就是自己嘛,事实证明这算命的挺靠谱,薄姬的儿子确实是天子,就是汉文帝刘恒,可惜他的父亲是刘邦。

刘邦一听大怒,老子虽然元气大伤,但是你小小的魏国还是不在话下的,二话不说找来了韩信,没别的,干掉魏豹。韩信带领大军到了黄河的一个叫做“蒲津关”的地方,这地方在今天的陕西省大荔县,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渡口,很显然魏豹已经在此严阵以待,坐等韩信了。回到大营之后的韩信让人详细了解了附近的地理状况,发现这一段的黄河水流湍急,加上魏豹干得很彻底,走之前把船只都带走或焚毁了。士卒表示只有上游的夏阳地界对面魏兵较少,韩信默默记下该情况,苦思对策。针对艰难的情况,韩信命令手下的曹参与灌婴分头找寻树木与瓦罂,至少得准备几千个。虽然二位大将并不知道瓦罂的作用是什么,还是老实的执行了韩大将军的命令。有人在这里就要问了,这瓦罂是啥玩意儿啊,很高端吗?有的个头确实很高,却一点不高端,说白了就是瓦罐,属于那种罐口很小肚子非常大的陶罐,一般装烧酒用。

韩信留下了一千人在蒲津关大张旗鼓的造势,天天敲锣打鼓,旌旗密布,火光冲天,让对面的魏国士兵以为下一刻汉军就要进攻了,实际上永远只有下一刻,没有最后时刻。韩信悄悄得带领大军来到了夏阳的对面,做最后渡河的准备。注意,这就是声东击西了,在蒲津关迷惑对方,事实的进攻地点却是在夏阳。但是问题来了,就算你能够声东击西,拿什么渡河呐,而且是黄河耶?别说那时候,就是现在也不是三两天就能造出那么多船只,等你把船造出来,黄花菜都凉了,更别提什么兵贵神速了。

韩大将军的水平那不是盖的,韩信引兵来到夏阳,找来曹参、灌婴俩恶人,只见自己吩咐的各物都已齐备,让人将大木头放在外面,小木头放在里面,在木头的纵横之间用绳索编成方格,然后将瓦罐按大小安放在格中,再用绳索捆紧,每数百个为一排,每个瓦罐中间蹲着兵士二三人(真够大的),放入河中,与木筏区别不大,再用桨划到对岸,这不就是船嘛,简单实用,这就是水平。也许你也能想到这主意,但是你能不能在听到附近盛产瓦罂的顺当就想到用来渡河进攻敌人,难度大吧,而且是在几千年前哦。

此时魏国的将领还在蒲津关眼巴巴的等着韩信进攻,一连等了几天也没动静,却得到后方已经被攻陷的消息,顿时大乱。渡过黄河的韩信势不可挡,很快攻陷了魏国早先的都城安邑,在平阳的魏豹大惊,只能领兵出战,根本不是对手,最后被团团围住,只能束手就擒,不久整个魏国望风而降,韩信命人向刘邦报捷并把魏豹的妻儿老小都押解到汉国。再次见到魏豹的刘邦真是气不打一处来,一顿臭骂之后还是赦免了魏豹的罪,但是其妻子都被刘邦收编了,这其中就有上文讲到的,后来大名鼎鼎的薄姬。

此后的韩信一发不可收拾,开始了灭诸国,统一天下的步伐,直到垓下之围,韩信十面埋伏,张良月夜吹箫,最终完成大业,这都是后话了。

此计的精髓就是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迷惑对方的同时果断出击,在最薄弱的地方打开缺口。敌人的麻痹大意与自大更容易促成此计的成功,所以一切能使敌人麻痹大意与自大的计谋都是为此计服务的。

谢谢您的阅读,我们下期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