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闲说三十六计
31430800000032

第32章 并战计(1)—— 偷梁换柱

今天我们进入“并战计”系列,并战计的使用意味着己方与敌方相比处于劣势,不存在速战速决的可能性,只能采用某些计策达到自己的特殊目的,寻求战机并获得自己需要的胜利。原文: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频繁不断的更换军队的阵列,诱使它的主力发生变化,等到它出现败象之时,就有机可乘了,就像我们拖住了车子的车轮,车子就没法前进了,这都是一样的道理。这个计策还有其他的名字,比如偷天换日、移花接木等,总之意思都很接近。

偷梁换柱的故事非常多,比如秦始皇在沙丘病逝之后,赵高就采用这一计策辅助胡亥登上了皇位,该故事大多数人都了解,不再赘述。今天讲的这个故事来源于经典名著《红楼梦》,实话实说,我并未完整的看完过这部巨著,零零碎碎,只能算是一知半解,说的不对的地方请大家多担待。

我在上初中的时候有一位很喜欢读小说的男同学,他有一天告诉了我一则上联,这上联其实只是一句话而已,大概意思是贾宝玉生病了,亲人就送了他一块宝玉想要保佑他快快好起来,合起来就是:宝玉送宝玉欲保宝玉愈。说实话,这都过去十多年了,我依然没有一个好的下联将其对上。进入正题,《红楼梦》第九十七回: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成大礼。在这一回中,正是王熙凤巧妙的使用偷梁换柱才促成了这一段婚姻,注意,我讲故事并不站在林妹妹的角度来看问题,不然是吃力不讨好的。大家知道贾宝玉名字的由来就是因为这孩子降世的时候嘴里衔着一块宝玉,作为次子,世人皆称其为“宝二爷”。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故事咱们就不去扯了,故事情节发展到后期,贾宝玉把“通灵宝玉”搞丢了之后,整个人就像丢了魂儿一样,整天疯疯癫癫的,和傻子也没有两样,此时林妹妹已经病入膏肓,快不行了。贾宝玉的老妈王夫人愁得不行,宝贝儿子变成这样确实头疼,找各路大夫开了很多副药也不顶事儿,最后只能找算命先生看看是不是哪儿没对头,撞了邪还是咋滴,这位算命先生也不知道到底有没有料,总之,倒是给出了一个方法:“娶一位属金命的女子,这样可以冲冲喜,要不然宝二爷的小命不保”。实际上,现在乡村很多地方依然还有这样的搞法,至于效果如何,我也没有发言权,但是我还是建议有病就去看医生靠谱些。

当然了,“金命”女子必然就是薛宝钗了撒,而且薛宝钗是那种典型的传统意义上最完美的媳妇儿,毕竟,识大体,懂礼节,最关键的是贾府上下王夫人等人都很认可薛宝钗,薛宝钗的母亲也非常乐意这样一门儿婚事,说了这么多,其实一点用都没用,因为结婚的并不是上面这几位,宝二爷显然是不愿意娶薛宝钗的,这孩子一根筋,心中只有林妹妹,也真是孽缘额,如果宝二爷知道要娶薛宝钗,估计不用冲喜,直接就过去了,小命儿出脱。这事儿大家愁得不行,毕竟,再不搞这事儿,冲喜完不成,宝二爷也得洗白。这时候,王熙凤想出了移花接木,也就是偷梁换柱这一计,放出风来,就说宝二爷要娶林妹妹,这样很可能贾宝玉的病情会开始好转,如果贾宝玉要提前见林黛玉,大家务必要以结婚之前不宜见新娘子为由加以阻止,这样就避免了穿帮,而实际上,新郎子是薛宝钗。到正式迎亲进行婚礼的时候,为了万无一失,连陪着薛宝钗的丫鬟都是从林黛玉身边搞过来的,这下贾宝玉更加确定了自己娶的就是深爱的林妹妹,可是掀开盖头的那一刹那,宝二爷发现新郎子居然是薛宝钗,傻眼儿了,这真是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可惜,堂都拜了,说什么已经晚了,所谓生米熟饭,木已成舟,再难挽回,只是此事实际上是害了三人,贾宝玉、林黛玉与薛宝钗都是受害者,相爱的并没能在一起,而强扭的瓜毕竟还是不甜。

这个故事中,正是王熙凤巧施“偷梁换柱”促成了贾宝玉的婚姻,抛开个人的情感,从客观角度出发,计策的实施非常成功,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来,三十六计不一定非要在战场上使用,很多时候,商场与情场都值得一试,谢谢您的阅读,我们下期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