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辉暗年代
31343500000035

第35章 初入社会(李治贤)

第二天,王应拿着行李,伤心的离开了学校,回到了公司。一个人整天闷闷不乐,垂头丧气的,周围同事见了,都远远的躲着王应。变得有些沉默寡言,经常一个人,很少和周围同事交流。

一天,王应在住宅园区闲逛,远远的看到李治贤愁眉苦脸的从宿舍走出来。王应叫道:“治贤,过来这边亭子坐下。”李治贤抬头看了一眼王应,走了过来,垂头丧气的,没有一点精神。王应问道:“怎么了,一脸沮丧的样子。不是拿到自考本科证,申请换岗位了吗?”

李治贤苦笑道:“自考的,公司不承认,只承认全日制的。我申请换岗位,也换不了。说现在生产科的岗位都满的,一般都不让换岗位。其它部门的换不了,只能在生产科换。”

王应说道:“先做一段时间,刚出来,挣点钱再说。”李治贤说道:“我已经辞职了,在里面做了没有意思,什么也学不到,随便找个人都可以替换你。”王应吃惊的看着李治贤,说道:“辞职有点冲动了,你不是有在家有贷款来读书的,怎么也要把贷款还了在辞职。晚一天还,就多一天的利息。”

李治贤说道:“不想浪费时间,出来找个有技术含量的做,至少可以学到东西。”说着,站了起来,接着说道:“看你空间动态,和你女朋友分手了?”王应说道:“是啊,在一起是两个人的事,而离开只需要一个人的选择就足够。”

李治贤说道:“看你们感情挺好的,说分就分了。”看了一眼远方,低着头说道:“我们宿舍其他几个,现在都在哪里上班,你知道吗?”

王应说道:“舍长回家考事业单位,听说他家里有点背景。欧邵君回家帮忙,他老爹有个水泥厂。周谊辉回家开店,家里资助他做生意。鹏哥在深圳做快递,他表哥包了一个区域的快递,听说很赚钱的。赵明去了上海,具体干嘛不太清楚,很少有联系。苏恒去东莞投奔她女朋友了,她女朋友家在东莞开了一个代加工厂。”

李治贤笑道:“苏恒不是不想要他女朋友了吗?在学校时,他女朋友打电话都不想接。经常说他女朋友烦,回家就跑到他家来找他。现在怎么跑去投奔他女朋友了?”王应笑道:“此一时彼一时,他女朋友没有考上大学,在学校时,觉得自己是大学生,自然看不让。等到毕业以后,发现满大街都是大学生,没什么稀罕的。”

李治贤说道:“也是,现在大学生不值钱,跑慢了,人家可能还不稀罕。好像我们宿舍几个,就我混得最惨。在学校时,你们都在谈恋爱,打游戏。我一个人天天看书,准备自考。结果,花了三年时间,辛辛苦苦考来的本科,既然是一张废纸,没人承认。”

王应说道:“那自考时,不是都咨询了,说国家承认的吗?”李治贤冷冷的说道:“都是忽悠人的,骗你去交学费的,交完学费,谁管你。再说,这自考就是坑人的,教育部确实承认学历,但用人单位都不承认,知道里面有水分。像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这些,都要求全日制的,没有一个承认。但像我们这样是辛辛苦苦考出来的,就太不公平了,三年的努力,没有得到承认。”

王应说道:“学历不代表能力,在公司看重的是能力。”李治贤说道:“学历是块敲门砖,像我们一个学校的,你们本科的都分到技术岗位,而我们专科的只能到流水线做普工,区别不是一点点,而是缺少整个舞台。”

王应站到石凳上,蹲了下来,仰望天空,回头说道:“辞职了,还可以在公司住吗?有什么打算。”答道:“刚办了辞职手续,从人事部到后勤部,应该可以住半个月。我们宿舍有个,都辞职一个月,现在还在宿舍住。”

王应说道:“还可以住这么久,抓紧时间,找到工作再搬出去。”李治贤点点头,走回了宿舍。

接下来,李治贤每天都到外面应聘,没有工作经验,好多公司都不要。技术岗位,要求至少一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在面试过程中,处处碰壁。时间长了,慢慢失去了信心,心灰意冷,精神萎缩,对自己彻底的否定。

李治贤每天在住宅园区,如行尸走肉一般,没有半点朝气。一天晚上,王应下班,走回宿舍的路上,看到一个身影有点熟悉,跑上去一看,吓了一跳,原来是李治贤,王应吃惊的说道:“兄弟你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李治贤头发凌乱,身上散发一股气味,走路总低着头,看了一眼王应,说道:“现在也只有你还叫我兄弟了。”

王应说道:“遇到什么事了,情绪这么低落,前面说出去找技术的岗位,有没有找到。”李治贤吼道:“不提还好,一提我就来气。每个公司都要求有工作经验,应聘了十几家,没一家给机会的,难道我只能做普工吗?”

王应说道:“现在刚出来,不管什么工作,先把自己稳定下来再说。”李治贤说道:“以前觉得自己是个大学生,出来怎么也要比一天学没上过的强。出来后发现自己错了,还不如他们,进去公司还得叫他们师傅,低声下去的去求他们。”

王应大声说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只要能学到东西,叫亲爹都行。”李治贤大骂道:“我就是看不惯你们这群伪君子,为了学点东西,趋炎附势,点头哈腰的一脸假笑。像狗一样的,没有一点尊严,更可笑的是我既然连这个机会都没有。”

王应说道:“兄弟,听我一句劝,出来外面,先求生存,再求发展。普工也不管,先做着再说。”李治贤指着王应,吼道:“凭什么,我们一个学校的,你们就可以高高在上地做技术,而我就只能到一线做普工,就凭你们比我多在学校玩了一年。但我后面花了三年时间追赶,每天苦读。拿到和你们一样的本科,就只是一张废纸。十多年的勤奋苦读,转眼什么都不是。到现在混了,连一天学没上过的都不如,那我还费这么大劲干嘛,小学读完就出来打工,说不定现在都可以娶妻生子了。”说完,一阵哈哈大笑。

王应从兜里拿了叁佰块塞到李治贤手里,说道:“兄弟,先拿去,找份工作做着。是君子总会有发光的那天。”

李治贤把钱扔到地上,怒吼道:“我宁愿理直气壮的死,也不要憋气的活。”说着,转身就走了。留下王应一个人目瞪口呆的站在原地,嘀咕道:“没想到他怨气这么深。”

回到宿舍,王应洗了澡就睡觉,一天上班太累,一会儿就睡着了。等到凌晨三四点,突然被吵醒,好像外面出事了,几个舍友跑下宿舍楼去看。过了一会儿,几个舍友回来,说道:“出事了,有人跳楼自杀。”王应坐了起来,说道:“怎么这么想不开。”说着躺下接着睡。

第二天早上,外面很吵,王应早早的起来。下了宿舍楼,看到住宅园区有几辆警车停着,很多人围在一栋宿舍楼旁边,周围都拉起了警戒线。王应挤进去一看,地上还留有一趟血,里面有几个警察,一看里面有个胖子,很眼熟。一想,他不就是李治贤宿舍的那个胖哥吗?上次回学校,到宿舍叫李治贤,有看到,为人和善,一进去宿舍,就打招呼。

王应叫道:“胖哥,还记得我吗?这里出什么事了?”胖哥回头看着王应,想了一下,说道:“你是和李治贤一个学校那个?”王应说道:“是啊,上次去过你们宿舍。”

胖哥愁眉苦脸的说道:“出事了,李治贤跳楼自杀了。”王应心里咯噔一下,说道:“怎么可能,昨天晚上我还见到他,和我说话的。”胖哥说道:“谁能想到,尸体都送殡仪馆了。”

王应楞了半天,说道:“昨晚没发现异常吗?是谁看到他跳楼的。”胖哥说道:“昨晚回宿舍,看他就有些不正常,胡言乱语的,大家都没搭理他。等到凌晨十二点,看他在走廊来回走,以为是宿舍热,出去乘凉。就没有多想,我就睡了。等到三点多时,楼管阿姨在外面叫有人跳楼了,我们起来才发现是李治贤。”

王应说道:“最近这几天,没有发现他有什么举动?”胖哥说道:“最近天天加班,累死了,回宿舍倒下就睡,谁知道啊。他辞职我们都是后勤部门送通知来,叫他三天之后搬离宿舍,离开公司,我们才知道的。哪知道他会想不开,走上绝路。”

王应跑进警戒线,被一个警察拦住,王应说道:“我和李治贤是一个学校的,想了解下他现在怎么样了,在哪里?”警察瞪了王应一眼,说道:“你不是他的家属,没权知道,出去外面,别破坏现场。”说着,把王应推了出来。

几个警察,拍了几张照片,带着胖哥到派出所录口供了。其他人都散了,后勤部的叫来清洁阿姨,把地上留的血迹清洗了。看上去,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

到下午,王应被经理叫到办公室,问了一些关于李治贤的情况。接着带王应来到公司门口,有一辆警车停在那。走近一看,里面还有还几个人,一起带到派出所录口供。

到派出所,问了一些李治贤的情况,问完后,叫大家回公司。王应上去对前面录口供的警察说道:“李治贤现在在哪里?他父母知道吗?”警察看了王应一眼,说道:“死者已经送到殡仪馆,其他的你不是家属,无权知道。”

王应沮丧的回到公司,有些心不在焉的。下班后回到住宅园区,一切又恢复了平常,似乎李治贤的死,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

过了两天,下班后,公司门口被一伙人堵住,有几个妇女在前面烧纸,后面几个男的举着横幅,上面写着“无良企业,还我而命来”。几个男的正和保安发生冲突,不让公司的车开出。

不一会儿,来了几辆警车,下来好几个警察。警察上前来劝其离开,堵在门口的人不理,被警察强行带走,双方发生冲突。一个男的大喊道:“无良企业,丧尽天良,害人性命,警察助纣为虐,和无良企业蛇鼠一窝。”这些人被强行带走,公司的车才开了出来。

第二天上班后,来了更多的人堵住门口,一样的拉着横幅,不让公司的车开进去。过了一会儿,来了几辆警车。下来的警察一看,人太多,上去劝其离开,这些人不听。警察也没有办法,待了一会儿,就离开了。

等到下班后,这些人还在,堵在门口,不愿离开。回到宿舍,上网后,发现这些人堵在公司门口的照片,还有被警察强行带走的照片被传到网上,点击量超过百万,受到网友们一致谴责。

第二天,新闻媒体发布了一则关于“无良企业,还我而命来”的头条新闻,关注度很高,评论吵过了百万。

公司高管受到舆论谴责,这些人堵住门口,影响公司的正常次序。不得已安排人和死者家属商谈赔偿的事,经过派出所的调解,公司赔偿死者家属65万。这些人堵住公司门口整整三天,才离开。

公司马上发出紧急通知,凡是辞职的,当天搬离宿舍,离开公司,相关部门,做好监督。否则,后果自负。

王应在公司待了几天,触目伤怀,决定辞职,离开公司。提交了辞职手续,很快就办了下来。王应回到宿舍,拿了行李,走到门口时,看到一辆大巴,下来一群人,大概有四五十人,大包小包的拿着,不知是哪个学校过来实习的?

王应看到他们兴奋的样子,一个个精神抖擞,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回想起刚来时,何尝不是,每个人对未来都充满了希望。但不到一年,已经物是人非,一阵心酸涌上心头,拿着行李,渐渐地离开了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