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明月晓梦
31041800000067

第67章 宫中险恶,误会深重

杜仲把商队之事交由无影和乐颜打理,自己按照妙锦要求捎了话给朱允炆,朱允炆听闻急火攻心,当即吐了一口鲜血,接着便大病一场,杜仲和杜老爹一直在身边细心照料。

待朱允炆病稍微好转,杜仲便辞行,独自到皇家寺庙里重新又做起了和尚。

自从妙锦回宫后,朱棣的心情似乎好了许多,朱棣日日下朝之后都陪在妙锦身边,让宫里的许多嫔妃都羡慕不已。

朱棣准备纳妙锦为妃,妙锦推辞道:“姐姐去世不久,锦儿想为姐姐祈福三年再由陛下决定。”朱棣也十分怀念徐皇后,于是默许。

妙锦便这样无品无阶的住在宫里和朱棣朝夕相对。

这日,妙锦到朱棣书房里看书,忽然想到举世闻名的《永乐大典》,便求朱棣准许自己去一睹《永乐大典》的风采,看到妙锦十分崇拜这书的样子,鹊儿笑着问道:“这是一本什么书?姐姐竟如此向往?”

妙锦笑着说道:“后世许多人不知道《永乐大典》是一部什么书,还有许多对《永乐大典》耳熟能详的人恐怕一生也无缘见到《永乐大典》的原貌。如今陛下下令修《永乐大典》是值得当世读书人一生追随的梦。”

鹊儿道:“这书真有这么神奇?”

妙锦道:“傻丫头,不懂了吧?能看到《永乐大典》的人,实乃是三生有幸。”

朱棣见妙锦对自己的《永乐大典》评价如此之高,心底也十分欢喜,于是允许妙锦随意进出修书库。

每日无事之时,妙锦便来这修书库仔细阅读《永乐大典》,并协助编纂修改。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便到了年关。

妙锦在宫里,听闻郡主这些年一直在冷宫里养病,当日全宫都在准备欢庆年关之时,妙锦独自披着斗篷前往冷宫探望。

妙锦看到坐着轮椅痴呆的郡主,便俯身用积雪捏了一个瓶,摘了旁边梅花树上的几支梅花,然后转身抱着梅花瓶起舞,郡主痴痴看着,恍惚间回忆起当年去燕王府和妙锦相遇的一幕,竟然流下了泪水,郡主旁边的娟儿惊呆了。

舞毕,妙锦过来把梅花枝放到郡主的手中,然后抱着郡主痛哭流涕。

妙锦说:“当年那个飞扬跋扈的郡主去哪里了?如今竟是这般让人心疼?”郡主不能说话,只能默默流着泪。

妙锦轻轻擦拭了郡主脸上的泪水,然后紧紧握着郡主的手劝慰道:“世上哪有那么多恨,恨多了,心会累。不如就这样忘却尘世间的纷扰,也许我们都会活的自在一点。”

不知何时,朱棣得知妙锦时常会去冷宫看望庆成郡主和朱允炆的幼子,遂勃然大怒。

妙锦几番苦求,三扯衣袖,朱棣这才消气不再计较。

春日到了,到处一片春光惬意。

妙锦和朱棣在皇家马场上练起了马术,妙锦的马术和箭技依然如当年在北平府那般高超,朱棣看了心情颇好,兴致大起之时,便择了日子带妙锦出宫狩猎。

这日,朱棣带着一众人员前往猎场,半路上妙锦发现有人埋伏,于是借口离开朱棣身边。

原来,此刻埋伏在两侧的人正是无影和建文的旧部,在得知妙锦入宫之后,再次激起无影的仇恨,无影家仇国恨欲同时向朱棣报。

当日无影趁着戒备松散,准备刺杀朱棣,及时被妙锦拦下,妙锦哭着告诉无影:“你的命是我救的,而我的命却是朱棣给的,十年前我本来是燕王府的人,那时就已经死心塌地呆燕王府里决心护他周全,如今你若要取他性命,便拿走我的好了!”

说着妙锦便紧紧握住无影手中的剑,刺破手掌,鲜血直流,无影一时间不知所措,不得已放下剑。

妙锦遂拉着无影道:“相识多年,我们从未比试过,今日我与你马上一战,我若胜了你就继续过自己归隐的日子,你若胜了,随时可以取走我的性命!”

说完,妙锦便转身策马取弓箭,无影拾起剑跃身追赶,妙锦处处紧逼,无影对妙锦下不去手,妙锦刺掉无影手中的长剑,无影无奈败落。只好遵守诺言,不再找朱棣寻仇。

无影带着人马撤离,妙锦带着受伤的手回到朱棣身边。

朱棣派人搜寻刺客,并询问妙锦受伤的原因,妙锦推辞说是自己不小心划伤的,朱棣看了半信半疑。

趁着妙锦休息之际,朱棣亲自带着人马沿路查探,却发现来路有一处地方有打斗的痕迹,还有众多人马的痕迹。

朱棣想了想:“若是这些人是为朕而来,那么受伤的应该是朕。若是这些人马不是为朕而来,又何必苦苦在此埋伏。如今受伤的是锦儿,难道锦儿和这些人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朱棣回来望着沉睡中的锦儿,什么话也没说,心里暗暗想着:“锦儿,你会告诉朕这里面的真相么?”

狩猎回宫后,过了几日,朱棣突然收到一封密信,说妙锦与建文旧臣有勾结,意图复国。

朱棣起初不信,但仔细回想着自从妙锦回宫后的种种举动,从频繁的探望庆城郡主和建文幼子,到狩猎时的欲盖弥彰,朱棣心里半信半疑。

于是与妙锦的心结越来越严重,甚至往后妙锦每日去哪里都会有人在后面跟随,妙锦也渐渐发现自己与朱棣之间的异常,心中也暗自难受,难道自己和陛下之间的信任就这么薄薄的不如一层纸吗?

朱棣近日,忽然加大力度打击各地的反抗,朱允炆的旧势利被接二连三的粉碎,朱棣故意安排人透漏建文旧臣妻女消息给妙锦,妙锦果然按耐不住,独自前往官妓所。

妙锦看到了建文旧臣妻女们惨遭折磨的样子,瞬间心疼的留下了眼泪,忽然心里有一瞬间觉得朱棣竟是如此残暴。

妙锦回宫后,朱棣已经静静坐在屋内等着她,看着妙锦伤心难耐的样子,朱棣心中怒火中天:“回来了?今日所见如何?”

妙锦抬头看着眼前的朱棣,忽然觉得好陌生,迟疑半响才答道:“原来---这都是陛下安排好的?”

朱棣起身使劲捏着妙锦的肩膀道:“锦儿,你是朕身边的人!何时心里向着朱允炆那不肖子的旧臣们?”

妙锦激动的留着泪道:“洪武之初,士诚恃富,有谅恃强,唯圣祖无所恃,不嗜杀人,布信义,行节俭,安得来这大明天下,殿下这般行事,举国战乱,浮尸遍野,怎及的圣祖半分?”

朱棣听闻勃然大怒,一把推倒妙锦在地上,然后责问妙锦:“天无二日,国无二君,锦儿此番作为,究竟置朕与何境地?”

妙锦泪流满面,不知如何作答,只能默默伏在原地。朱棣遂气呼呼的离开妙锦住处。

妙锦左思冥想,鱼和熊掌不能兼得,于是决定请旨出宫。

永乐看到跪在宫门口的妙锦,怒意久久不能消退。

妙锦见朱棣不愿放自己出宫,不论天气如何,每日这般跪着请旨,在淋了几日雨后,昏倒在地。

鹊儿求朱棣救救姐姐,于是朱棣下旨严加看管妙锦。

多日后,妙锦病好了,便趁机打昏看守的宫女,找到当年建文出宫密道,带着鹊儿成功逃出皇宫。

妙锦带着鹊儿出宫后,妙锦拿着自己身上的首饰对鹊儿说道:“未来跟着我是福是祸,我自己也不得而知,如今,我们姐妹在此分别,这些盘缠足够你找到商队,继续过着从前逍遥的日子。”

鹊儿哭着说道:“姐姐不回去找大家么?”

妙锦望着远方沉重说道:“十年漂泊皆如梦一般,如今我已恢复记忆,怕是再也回不到从前了,我想独自去归隐武当。”

鹊儿哭着拉着妙锦道:“鹊儿已经无依无靠,只有姐姐是鹊儿的亲人,如今姐姐去哪里我便去哪里,鹊儿生生世世都要跟姐姐一起。”

妙锦再三劝阻,鹊儿仍是执意相随。于是,妙锦便带着鹊儿,雇了一辆马车,两人前往武当。

妙锦当日离宫后,看守的宫女醒来找了许久,发现妙锦失踪了,内心害怕朱棣责罚,竟然悬梁自尽了。

过了一日,朱棣才收到妙锦失踪的消息,于是朱棣下令彻查全宫,未找到任何线索。

只有搜到妙锦临走前留下的一封信,里面装着几瓣风干的梅花,信上只写着,陛下珍重四个字。朱棣拿着信,闭目在原地沉思许久。

妙锦走后,朱棣责罚所有看守的宫女,对于宫里乱起谣言的宫女,一个个都杀掉了。顿时,宫里面也都人心惶惶。

妙锦回到武当后,带着鹊儿在山中归隐,妙锦和鹊儿植桑养蚕,织布绣花,平平淡淡的过着田园般的生活。

此刻,两人并不知,朱棣和朱允炆的两路人马一直都在大肆寻找妙锦。

1年以后,有人从武当去帝都,看到朱棣张贴的画像,遂认出妙锦,便向朱棣告知了画中人的踪迹。

在望着《月下清泉图》的一瞬间,朱棣忽然间明白,妙锦为何会在武当。

于是朱棣派人去武当提亲,妙锦忍痛断然拒绝。

一时间天下谣传纷纷四起,朱允炆遂也得知妙锦在武当。

因为妙锦拒嫁,永乐下令把妙锦软禁在武当思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