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明月晓梦
31041800000003

第3章 树下被救,身处大明

正当明月百感交集,不知所措的时候,忽然听到一女子惊吓道:“啊----,王妃,前面山坡树下有一具女尸!”女子说完,吓得直打哆嗦,大家驻足不敢上前。

只见有一位中年女子竟直带领大家登上山坡,俯身用俩手指探了探明月的鼻息说:“气息微弱,应该还有救。”

那女子拨开明月瀑布般的长发,看到明月的容貌,不禁暗自惊讶,用手背又探了探明月的额头,感觉明月高烧不止,遂吩咐随从把明月挪到山下马车上。

明月自己怎么动也动不了,但随从们只轻轻一挪,就把明月从这棵树下挪到马车上。

那受惊的女子说:“王妃,你真要救这女子吗?荒山野岭的,此女子一人在此,非同寻常,何况我们也不知她亲人是否在这附近,随便带了走,跟她家人不好交代,跟殿下也不好交代。”

只见那中年女子斩钉截铁的说:“小桃,不必多想,救人要紧,殿下那边自会理解。”小桃见劝不住自家王妃,便也不好再说什么,索性跟着马车走了。

大约走了一个多时辰的山路,就到了附近的镇子里,虽然镇子里面人不多,倒比山中显得热闹些。

王妃示意在此处歇息,安排人定了客栈,遂又吩咐随从去请了当地的大夫来瞧瞧明月的病。

众人在此驻地休息。

大夫搭过脉后,回复王妃道:“姑娘只是过度淋雨着凉,感染了风寒,需要注意修养,多开几剂药,需仔细调理,想来并无大碍。”

明月意识模糊,感觉众人是在说自己生病了,想到自己昨夜淋了一夜的雨,肯定是感冒发烧了。

于是用尽力气,睁开眼,用微弱的气息说:“姜--汤--,姜--汤--可--以--。”

众人见明月醒来,立马上前,明月看到迎面走来穿着飘逸服装的美妇,心中虽疑惑,但脑袋发晕,难道昨夜梦未醒?但又未何自己身体这般难受,如同现实生病一般。

王妃上前叫了句:“姑娘,姑娘--。”

明月头晕的厉害,整个人都恍恍惚惚,睁开眼感觉王妃的脸在自己眼前不断飘荡着转圈圈。忽然支撑不住,又晕了过去。

王妃立马叫大夫查看。

大夫又检查了一番,立马施针抢救。

晚上小桃按大夫的吩咐熬了药,王妃亲自一勺一勺的喂着明月喝,当夜并无起色,第二天小桃请大夫又过来检查了一番,病情虽无起色,但生命没有衰竭的征兆。

于是大夫又重新配置了药,附了姜汤一并喂她喝下。

到了晚上,明月仍然昏昏欲睡,依稀中听到小桃对王妃说:“娘娘,都两天了,仍毫无起色,是不是没救了,已经在这里耽误两天了,您还要赶去和殿下会合呢?依小桃说娘娘您先启程,只用派个人留守这里,等姑娘醒来后再禀娘娘处理。”

王妃看着明月的样子,觉得一时半会也好不了,这样耗着也不是办法,于是支了大夫的药钱,安排大柱和远青姑娘留守客栈,其他一众人等收拾行李,待天亮后启程。

深夜,明月浑身发烫,一直汗流不止,整个人都在冒水,仿佛是要把前夜淋得雨水全排出来一样,衣服床褥子都是湿淋淋的。一直流汗到天明鸡叫,这才累的昏昏大睡。

王妃临行前又来看了看明月,明月昏睡得正酣。

众人以为还无起色,王妃上前查看了一下,发现明月脸色红润,烧也退了。又摸摸身上和被褥都是湿淋淋的,便安排丫鬟们给明月换了干净衣服,撤了湿被褥。

王妃吩咐大柱和远青留下,其他一干人等启程出发。

大约睡到黄昏时分,大夫过来诊脉,明月方才彻底清醒。

看到身边的人身着古装,明月不知是梦中还是现实,疑惑的问大夫:“大伯,现在是白天还是黑夜?”

大夫答道:“姑娘已经昏睡三天了,现在是黄昏,快到晚上了,你的情况已经完全好转了,还是要注意修养。”

远青看到明月苏醒,立即过来扶着明月坐起来。

明月坐在床上,扫视一下屋内人的着装和家具陈设,半天没有回过神。

大夫又仔细检查了一番,然后交代了注意事项,大柱送大夫出去。

明月分不清自己是在梦里,还是在现实。

忽然明月起身跑出去,吓得远青拿起衣服直追:“姑娘--,姑娘---,别着凉了。”

明月跑到客栈外边,看见街道虽然敞亮,但是少了城市的喧嚣。

自己生活中见到的各种各样的汽车,顿时没了终影,路上川流不息的只有人,偶尔会走过几辆马车。

明月站在那里,惊为天人。

这一切是梦是幻?

明月还是不信,闭着眼睛许久,希望睁开眼的时候自己是在净乐宫的马路上。

站了好一会,明月睁开眼,却发现眼前有一匹马正飞奔过来,明月还没反应过来,说时迟,那时快,远青从后面赶来一把搂住明月,俩人滚落在路一旁。

马背上的人紧紧扯住缰绳,马才停了下来。

那马背上的人大声喝斥:“不想活了吗--,耽误小爷的公事,你们有几颗脑袋可以砍的!”明月看那人穿官兵服饰,应该是电视上曾经看的官差吧。

明月还没开口,远青立即赔礼道:“兵爷,莫要生气,我家姑娘大病初愈,头脑有点不好使,还请兵爷见谅。”边说边掏出一点碎银赔礼,那当兵的却顾不得接银子就转身挥鞭策马而去。

明月并不知三日前太祖驾崩,遗诏曰:“朕应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奈起自寒危,无古人之博知,好善恶恶,不及远矣。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奚挨念之有。皇太孙允炆,任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丧祭仪物,勿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勿改作。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勿妨嫁娶。诸王临国中,勿至京师。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从事。”

此刻,举国哀痛行丧礼,各路藩王中途遣归,新帝准备登基,举国氛围凝重。

远青扶着明月回到客栈。

稍安,明月问远青:“姐姐可否告诉我现在是哪朝哪代?”

远青疑惑说:“姑娘生病生糊涂了吧?难道连自己在哪朝哪代都不知了吗?”

明月尴尬道:“明月自小久居世外,不问凡尘俗事。连哪朝哪代哪君哪臣一概不知,还望姐姐细细告知。”

远青见明月确实非凡尘之人,便告之:“我看姑娘也像世外隐居仙人,不然又岂敢在名字中带着明字,但凡我朝俗世之人,几人敢以明字自居。我看姑娘不如早早改成如月好些。”

明月见状,知道自己身在大明朝,激动的握住远青的手问道:“现在是哪朝哪代,君王是谁?”

远青见明月这样激动,遂答道:“昨日还是洪武年,今日已是建文年。唉,如今皇上该是昔日的皇太孙了。”

“建文帝?朱允炆和朱棣?现在真的是在大明朝了?”明月越想越高兴,心里很想见见这史书上描写的大明朝。

远青见明月直呼君王和自家殿下的名号,心里不高兴道:“姑娘,莫要乱说话,君主和殿下的名号岂是普通人家随便叫的?”

明月想起古人尊卑有别,称呼礼仪很考究,立即向远青姑娘道歉。“好姐姐,别生气,只怪我个性粗俗,明日我便学习礼仪,谨言慎行可好。”

远青见明月确实不懂礼仪,便也作罢。

晚上明月舒服的洗了个热水澡,便又倒头睡去,此夜明月酣睡无梦。

清晨,明月早早起床,精神也爽朗许多,看到远青为自己备的青萝长裙,立即欢天喜地的穿上。

远青起床后,又亲自帮明月挽了明朝的发髻。

远青第一次在镜子里仔细端详明月:“真漂亮,难怪我家王妃第一见到你也惊讶呢,你可真是实足的美人。”

明月心里想,“这要是在21世纪,扎到人堆儿里估计也很难辨认吧。新时代的美女可谓遍地都是,那些个整过容的美女岂不是美的赛过仙女。想想在这个自然美风行的年代,我明月还是有几分姿色,说不定还能在大明朝邂逅一大帅哥呢。”想着想着就傻笑。

远青见状:“姑娘在想什么呢,笑起来的样子真古怪。”

明月感觉自己失态了,连忙摆手:“没,没,没什么,青儿姐姐我饿了,我们去吃早饭吧。”

随即,俩人一起找大柱吃饭,大柱一看到明月,傻怔怔的瞅了一会儿:“这--就--是--姑娘?”

远青笑着答道:“瞧把你看的,魂都没了?”然后又咯吱笑着拉明月去吃饭。

虽然是清粥小菜,但是明月吃的很香,大柱和远青也吃的很香,想来是为了照顾明月,两天都没吃好饭了吧。

饭毕,大柱说:“我们尽快收拾好行李启程,王妃只走了一天,想必我们加快速度便能追上。”

远青点头同意,明月却不知去哪儿。

远青看出明月的忧虑:“姑娘打算去哪里,若是一时难得与家人团聚,便可跟随我们回燕王府。”

大柱也劝道:“是啊,姑娘若有为难之处,便可同我们回燕王府,王爷王妃也会善待你的。”

明月犹豫了一会儿说:“不知二位恩人是在哪里救下我的,我想回到原地,说不定就能找到家人团聚了。”

远青答道:“姑娘晕倒的地方,四处环山,人烟稀少。是小桃发现你晕到在树下,王妃心善救下你的。你一个人怎么会在那个地方呢?”

明月心急问道:“那四周有没有宫殿和湖?”

远青和大柱摇摇头说:“偏僻之处何来宫殿?大湖也是没有的,只有一片水洼。”

明月越想越奇怪,便想回去看看,于是便央求远青和大柱。

远青心软,只好跟着明月回去,大柱启程追赶王妃众人向其汇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