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道可通神
30335300000065

第65章 功夫真落伍乎?

“法,我要再试一次!”

普金总统有些生气,自己竟然在关键时刻手软!他相信,要不是自己心里有那么一刹那的心慈导致手软,法自然是不可能轻易把他带飞出去的。

“没事,您可以再来尝试一次。”法自然微笑道。

“好,那你可要小心了!”

虽然有过几次目睹法自然打飞诸人的神奇经历,可是,没有亲自试过,便无法想象出来法自然的能力有多恐怖。总是以为换作自己便不会这般容易!

这就是武人都狂妄的理由。谁都是对自己的身手信心满满!

这一次,还是大外刈。

普金总统的姿势依旧标准,动作堪称完美。

心里没有了顾忌,双手的发力更为迅猛,普金大帝这一次是要试一试法自然对于他这十成力的攻击能作何反应了。

他不信对方能够不动手还让他再跌一个跟头!

普金大帝对自己确实有些生气。对方在手都没动一下的情势下,他竟然就被一件上衣给带飞出去!

普金大帝的目标很简单,他就是要逼迫法自然动手!

不过,这一次,他又要失算。

只见普金大帝蓄力之后,再次一个拉扯,贴身靠紧法自然,前腿高抬然后迅速下切!

“哼!我还真就不信了!”

在用后脚跟部位迅速下落扫向法自然的脚踝的时候,普金大帝内心不禁有一丝激动。

第一次他抬起来腿,便失去了重心,下切扫击的动作连做都没有做出来,身体就飞了出去。可是,这一次不同,他的动作不仅是做出来了,还完全按照他的预想在进行!

“法,你要怎么办?”

眼看自己的预谋就要得逞,普金大帝脑海里电闪一般,有过一刹那的思虑,在为法自然着想。

可惜,就在他得意的时候,心里警兆顿生!

普金大帝的脚下扫踢落空了!

“啊?!”

法自然前腿微微一动,便让过了这一扫,同时,身体一侧,稍稍右转,借着对方双手拉扯的力道,让普金大帝再次完全失去了重心!

来不及思索的普金大帝飞了出去!

只不过,这一次不同于上一次的后仰飞出,他是朝前飞扑着踉跄而去!

众人再次惊呼!

所有人都想着法自然会用什么招式破解。他们不是没有做过预想,但是,结果总是出乎意料。不懂太极拳的拿劲,就不会明白其中道理!

“动作反应心理。”

看着再次站起来,满脸困惑的普金大帝,法自然微笑说道。

“法,这是什么意思?”直到此刻,普金大帝才真切体会到法自然的恐怖。回想他一路走来的种种神迹,推大树,守球门,带球突破等等。

“太极拳就是将人与人的身体接触的力道本能化。随曲就伸,不去刻意抵抗。”看着围过来的众人,法自然用汉语和英语先后解释了一遍。

“法,这个‘随曲就伸’,我听说过。可是这跟‘动作反映心理’有什么关系?还有,这个‘动作反映心理’到底是什么意思?”

“总统阁下,您第一次的动作里是不是手下有一瞬间的松懈?”

“没错。你是怎么知道的?”一想到自己在执着的武道精神面前会有心慈手软的表现,普金大帝的心里多少还是有些惊讶。但是,他更惊讶的是法自然竟然能猜到!

“力道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管其或大或小,或伸或缩,都是当下心智的反应。”

“我就是利用您一刹那收手的机会,将您带飞出去的。而您第二次既然全力出击,我便因势利导,在您这个勇往直前的气势上稍微添加一丝助力而已。”

“所谓借力打力。您撤我就跟,是为掽劲。您攻我就退,是为捋劲。”

“只不过,用衣服发力,确实比徒手发力要更多一些技巧,或者说是对力道的把握要更为精准。”

——

柔道之于武术,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胜于蓝。

这里并不是称赞柔道手法更高明,而是指其推广理念更先进。

柔道在世界范围内大行其道,而我们的武术却日渐没落,且愈加被外国人所不齿。

首先,看看柔道多年前即已进入奥运就知道人家是何等聪明了。日本人早早就明白,要想推广柔道,只靠愚民手段,故弄玄虚去传播是不行的。于是,柔道社团在各个高校推广。因为学生才是未来的主力军!

学生既是当下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也是引领未来的主人翁。有这个群体来推动,动力怎能会弱?!

再回头看看我们的武术,早早就被文人所抛弃,武人在文人面前永远低一头!清朝末年的习武之人多半还相信什么牛鬼蛇神以及刀枪不入这些糟粕文化!

传播方向偏离轨道,事倍而功半!

其次,柔道虽大,根基却牢!

柔道虽然各个流派繁多,但是统一的都是柔道。

即柔道所有技术统统归类于投技和寝技这两个大类,后再细分出几个亚类。

如立技里的手、足、腰三技,如舍身技的横与真舍身技,再如寝技的固、绞、关节技。无论分出去多少流派,主旨和概要都是柔道,即便发展出来新东西也包括在这些大类之中!

不像中国武术,流派众多,各自独立为战,将统一的中国功夫的根基分散开去,导致尚未走出国门,就已经死在自己人手中!

最后,世界认可柔道,是因为许多老外修炼柔道技法之后尝到了甜头,例如现在最知名的UFC,地面技术几乎都是直接或者间接来源于柔道。

而在国外传播太极拳等号称是中国功夫精髓的一帮子“贾师傅”,又给老外带来什么好处了?除了能够令其精神愉悦之外,于搏击的作用微乎其微!

另外,总是想要取一个形象的名称。这本来是好事,让人容易记住。可是,物极必反!

多如牛毛的名称,鱼目混珠的花招,似是而非统统成了障眼法!什么拳打中宫、双峰贯耳、黄狗撒尿、猴子偷桃等等等等,类似的名称多到如天上繁星,不知几许,更不知所以!

甚至到现代还有愚人在自编自创新拳种以及新名称!

就直接告诉修行者,怎么打胸部,怎么打肚子,怎么打脑袋,怎么踢小腿,无赖一些就教他怎么撩人阴部、戳人眼睛,不就完事?何来那么多花花肠子起些匪夷所思的名字?!

其实武术无非就是空手和持械的打斗。在古代就再加上弓马课。

徒手搏斗就是用手或打或抓,用脚或踢或扫,另加肩部与腰部的摔法。再不然,就加上一些肘法、膝法,甚至是加入头法!

反正,人就这脑袋加四肢,能用的就全用上。哪里有那么多花花绕!非要整出来什么睁眉怒目力降龙,什么长空展翅连环击!

让人不知所云!

名目繁多、五花八门不够简洁明了。这严重阻碍了中国武术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用简单易懂远比形象复杂来的舒服。所以老外认可足技里的送足扫,而不知道这来源于我们武术里面的扫足踢,少林摔法里面的金刚勾缠摔,中国式摔跤里的上步撤步拦踢!

古代武人鲜有文化水平高的,能够识文断墨已经很好了。而这些武人偏又心气极高,不愿被文人所轻,遂极力搜索脑袋里的文墨,想出一些令人费解的词句来形容某个动作!

就比如少林螳螂拳的歌诀(这个还算好理解的)有这么几句:螳螂起式先探爪,越步迅猛大树攀;小蝉见了不敢叫,怕他抓住命归天。

不评价这几句诗(如果算诗的话)文化水平如何,单说意思。

这几句本来就说螳螂拳的特点有钩挂的意味,出去的拳头或叫叼手,直而不直,曲而不屈。

明明两三个词就可以形容得很到位,偏偏还要炫耀一下文采。功夫的锻炼,并不像早期的香港武侠电影里描述的那样,徒弟听了师傅唱了几句口诀,功夫就悟透了,立刻就把对手打趴下。这简直是胡扯。

还有许多生僻字的应用。不仅让自己人看不明白,更是对海外传播阻力甚大!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武术进不了奥运会的原因。

其实,我们的武术系统绝对要比日本的武道系统完善且精良,但是最大缺陷在哪里?就是缺少统一的命名方式!或者说是缺少技术的系统归类!

看到这么多的拳法技法命名,任谁也头疼吧!

相同或者大致相同的动作完全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如果从中变了花样,那就再起一个亚类的名字也无妨!

尤其是以打油诗的方式传播什么武术口诀的。

在古代犹可,放到现代,落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