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不灭的火焰
3021200000041

第41章 过把老板瘾

谭家鸣揣着5000元钱到了齐水,张成和李伟他们也到了,几个人相互问好,谈了回家过年的事,接着就转到投资做生意的话题。谭家鸣有些沮丧地说:“我家里要盖房子,等着用钱,我没有凑齐,拿了五千元来。”他们两个说,不要紧,他们带的多,凑够两万没问题。谭家鸣这才稍稍放了心。

王兰香她们几个还没来,说要过了十五,黄老板昨天就来到齐水,电话中说,让他们三个人开始着手准备他们的事。

第二天,他们就到市场找到黄老板,彼此寒喧一阵,转入正题,黄老板先领着他们去了仓库,货已不多。他说:“本来年前我想都处理了的,但是考虑你们不熟悉进货渠道,就留下几种,也够卖一阵子的。这仓库就归你们用了。”说完开始点货,进行交接。又对产品进行了核算,都是按批发价给他们的,至于摊位上的样品,就没有打价,算是送给他们的。

经过一番核算,这些货大约值一万多元,黄老板又说:“这些货就折一万元吧,零头就算了。”几个人觉得也不多,可是一合计,他们带的钱不够,谭家鸣就说:“黄老板,我们带的钱不够呀,这样一算,连租金带货钱,就要22000块,再加上流动资金,没有25000块,这生意运转不起来。”

黄老板挠挠头,一笑说:“噢,这倒怪我,年前没给你们分析好,要不这样吧,我那货钱我先不要,等你们卖掉了再给我。先叫这生意干起来,我呢,帮人帮到底,你们看怎么样。”张成和李伟都挺高兴,说多谢老板了。

谭家鸣听了,觉得也不可能一点不给人家吧,于是说:“黄老板,这怎么好,这么多的钱,哪能一分不给你。我考虑了一下,你能不能和市场办公室说一说,这租金先交三个月的,不就把货钱腾出来了。”

黄老板一想也是个办法,也希望自己的货钱尽快到手,就说:“这也是个好主意,我帮你们说一说吧。”

市场办的主任起初不肯,说这是规定,再者对谭家鸣他们三个人不了解,出了差错不好办。黄老板说他给担保。最后,好说歹说,又由黄老板出面,请了市场办的头头们喝了一顿,才同意这事。这样,他们就把老板的货钱全部给清,还剩下4000块钱,也够周转的了。

一些事情交接完,又做了些准备,就到了十五,黄老板要回去过十五,他们打算请黄老板吃饭,毕竟他帮了不少的忙,况且,这次机会也是他给的,但是黄老板却婉言谢绝,对他们说:“我还有事,早等着回去,你们资金紧张,能省点就省点吧,好好干,只要踏实肯干,你们一定能干好的,到时再请我也不晚。现在,事办完了,我该走了,以后遇到生意上的难事,给我打电话就是,能帮的我尽力帮。”说完,黄老板回老家了。他们三个人还觉得心里酸酸的。虽然在他们公司中,有几个南方人并不怎么好,但是这个姓黄的老板还是让他们很是感动。

他们回到宿舍,恰巧,王兰香她们二人回来了,张成说:“你们不说,过十五来吗,怎么没过就来了。”王兰香说:“明天还赶着上班哪,因此就来了。”谭家鸣就说:“那屋住的刘梅还没来啊/?”王兰香指着屋说:“你没过去看呀,她年前搬走了,不知上哪儿干了。”众人走过去推开门一看,果然,屋里空空的,仅有一张空床。谭家鸣心里觉得有些失落,一直想找机会接近她,却没想到没有机会了。李伟说:“明天,我们就要做老板了,今天又是十五,咱出去吃顿饭吧。”众人点头同意。

夜幕早已降临,皓月当空,光华如水,大街上,人来车往,小孩子挑着灯笼晃来晃去,在寻找他们的乐趣,大人们在放着烟花,一束束如离弦之箭,拉着哨声直奔天空而去,倏地一声,化作五彩斑斓的形状向四面八方散去。

元宵节,吃汤圆,赏花灯,玩庙会,这一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历经演变,越来越流于形式了,其文化内涵又有多少人知晓呢?

他们来到他们常去的饭店,由于是元宵节,店里免费上了一碗汤圆,众人还是感到些许节日的味道。吃着饭,谈起生意如何开展。李伟说:“大哥,你是我们的老大,你说怎么干就怎么干。”张成也说:“对,我们听你的。”

谭家鸣面带微笑,略一思索,说:“那好,我看这样吧,我呢,统筹全局,负责协调,张成呢,负责进货、采购,李伟呢,就负责摊位,记好帐,当然,咱是分工不分家,既是老板又是员工,哪儿忙还得帮哪儿,对于决策的事,还是我们三个人商量着办。我也没做过生意,更谈不上经验,我说的也不一定对,你们听着不合适,提出来,再修正,反正临时先这样。另外呢,咱既然在一块做生意了,有些制度咱要共同遵守,比如,财务管理、差旅费用、日常生活等方面,到时再制定的详细一些。你们觉得怎样?”

沉默了一会,张成提出,每个月要进行清点,盘库,对帐。谭家鸣觉得这很重要,点头称是,李伟也提出一点建议。就这样,又进行了完善和补充。提到明日的开业,谭家鸣说:“咱也别搞仪式了,一切都照往常,算是试营业吧。”

王兰香说:“谭大哥还真有点老板的气派,看安排得一条一条的,什么时候招人,我跟你们干呀!”谭家鸣一笑,说:“现在还不行哪,我们都闲着?”张成笑了笑,对王兰香说:“行啊,明天跟我们干就是,不过,光管吃,不发工资。”“呸!不发工资,谁干呀!”王兰香朝张成碎了一口,笑着说。李伟接过话说:“等我们发展大了,第一个录用你。”

几个人决定仍然按照黄老板原来货的品种经营,以电池为主,以后再根据市场行情进行调整,这饭也吃完了,他们在大街上又欣赏一会烟花,方才回去。

正月十六,他们的生意正式开始,他们也象其它摊位上的老板一样,开始第一天的营业,他们首先和邻铺的老板打了招呼,其实,他们都熟悉,以前也拿过他们的货,所以在这里并不陌生。不过,第一次当老板,对于他们来说,多少有些兴奋,同时还带着激动。

一个上午,没有买卖,李伟有些沉不住气,说:“这白白坐了一上午,就是去外边卖也能卖不少。”谭家鸣接过话说:“别急,沉住气,刚过完年,处于淡季,你看别人的摊上也是这样,那边几个人不正打牌玩吗?”“咱这现成的收音机,听听收音机吧。”张成提议。几个人于是在那听起了收音机。

中午,吃过饭后,他们正在那儿打盹,就听有人说:“哎,这是黄老板的摊位,怎么不见老板。”谭家鸣一看,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妇女,穿着朴素,头上裹着黄包头巾,手里还提着编织袋,正在那东张西望。

谭家鸣赶紧打招呼:“大姐,是的,黄老板在老家还没过来。你要拿什么货?”

那妇女说:“怎么,换人了,黄老板不干了?”

“他家里有事,一时来不了,我们是他朋友,临时替他照料。我们在这与他在这都是一样的,价格、服务态度都一样。”谭家鸣面带笑容说。

“那好吧,给我来两箱电池,是黄土牌的,一箱五号,一箱七号。”那妇女说着放下编织袋,在那等着。

张成就从他后边搬出两箱来,放到妇女面前,说:“大姐,这是您要的电池,看是吧。”妇女看了一下,说:“多少钱?”“还是原来的价格,您是老顾客了,不能涨钱。”谭家鸣在那说道。接着妇女掏出手绢,展开拿出一百元钱,李伟接了过去,记上帐。

妇女刚要走,谭家鸣忽然说:”大姐,请等一等。”那妇女转身说:“还有什么事?我还等着赶车。”谭家鸣笑呵呵地说:“大姐,您把电话号码留下吧,如果有什么价格变动或者别的好消息,我们好及时通知您。”妇女想了一下,点头答应,留下了电话号码。

那妇女走后,李伟有些不解,谭家鸣说:“你忘了,咱做业务时不都这样吗?记下拜访顾客的联系方式,以便筛选和回访,提高有效率。现在咱也用到这上面来,估计她卖差不多了,就打电话叫她来拿货。”李伟点了点头,说:“还是老大深谋远虑。”

第一天结束,他们清点了一下,卖了不到二百块钱,虽然不多,但是总算开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