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应变能力强的人,都是聪明人;但聪明人的应变能力不一定都强。有些人,平时善于思考,但是反应不够快,到真正一遇紧急情况就没了主意,甚至惊惶失措。
还有一些人,喜欢墨守成规,常想着以不变应万变,结果常被一些突发事件搞得狼狈不堪。
在非洲和地中海一带,有一种蛾类昆虫,它们的幼虫毛毛虫从卵中孵化出来之后,就成百地集结在一起生活。在外出觅食时,通常是一只队长带头。其他的毛毛虫头顶着前一只伙伴的屁股,一只贴着一只排成一列或两列前进。为防止自己不小心走岔路跟丢了,它们还一边爬一边吐丝。等到吃饱了叶子,它们又排好队原路返回。
这种毛毛虫的排队行为,当然有一定的功用;但是人如果也像它们那样固执、不变通,那就无法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上立足了。而这种缺乏应变能力的行为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随处可见的,虽然不像那些毛毛虫那样夸张,但是也颇为神似。有人办事很聪明,韬略也不少,可是一旦突然情况出现,事情不是按照自己所预想的那样发展,就不知所措了,而等事情一过,各种奇思妙想都想起来。
这种人精于谋拙于敏,很难处理好突发事件,不能算是真正的聪明者。真正的机会转瞬即逝,如果你不能随机应变。很可能对这些机会视而不见或是眼睁睁地看它溜走。
世纪30年代初,美国经济正处在大萧条之中,对于所有人来说那都是空前的浩劫。当时,约翰·甘布士还只是一家织造场的小技师,他的前途也是一片昏暗。
但是当他得知那些倒闭的工厂低价甩卖堆积如山的存货,价钱低到一美元能买一百双袜子时,他把自己所有的积蓄都用来收购低价货物。
不久,破产工厂见无人收购那些货物,便全部付之一炬,甘布士立刻面临巨大的破产压力。但很快美国政府采取了紧急措施。出面稳定了物价,由于厂家焚烧了货物,没有了库存,物价开始一天天上涨。妻子便劝他等再涨高一点时再抛售,他却果断地及时抛售。果然他的存货刚刚售光,物价就开始下跌了。在那样一个不景气的年代,甘布士凭借着自己的远见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可以说,他在那时就显露了一个成功的领导者的资质。果然,凭着自己的不懈努力,他成为了美国百货业的巨子。
在危难的时候,应变能力就显得更加宝贵了。面对事先无法预知的危险,如何才能化险为夷,这就需要有极强的应变能力。
消极悲观,难以适应新环境乐观性格或悲观性格,是人类典型的也是最基本的两种性格倾向,它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美国医生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让患者服用安慰剂。安慰剂呈粉状,是用水和糖加上某种色料配制的。性格乐观的患者相信药力,治疗效果就显著。如果医生自己也确信这个处方,疗效就更为显著了。性格悲观的人,无疑是以悲剧收场。
一位铁路工人意外地被锁在一个冷冻车厢里,他清楚地意识到他是在冷冻车厢里,如果出不去,就会冻死。不到20个小时,冷冻车厢被打开时工人已死了,可是,仔细检查了车厢,冷气开关并没有打开。那位工人确实死了,因为他确信,在冷冻的情况下是不能活命的。所以,在极端的情况下,极度悲观会导致死亡。一位性格乐观的人总是假设自己是成功的,就是说,他在行动之前,已经有了85%的成功把握。而性格悲观的人在行动之前,却已经确认自己是无可挽救了。
在如铁般的现实里,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遭受这样或那样的打击和挫折:因为高考落榜而精神委靡或是因为失恋而痛苦忧伤,因为无法适应快节奏的工作而丧失斗志……这些心理多半是人们意志薄弱,性格不成熟的一种表现。而这些异常的心理、悲观的性格往往导致痛苦的人生,往往影响对环境的正确看法。性格悲观的人实际上是以自己悲观消极的想法看待客观世界,在性格悲观的人心中,现实是或多或少被丑化了的。现在社会上许多人,对未来和生活,常常持有一种悲观的迷茫心理。对自己的过去,不管有无成败,不管有无辉煌,都一概加以否定,心理上充满了自责与痛苦,嘴上有说不完的遗憾。对未来缺乏信心,一片迷茫,以为自己一无是处,什么事都干不好,认知上否定自己的优势与能力,无限放大自己的缺陷。
性格悲观的人往往来自于对环境驾驭的一种挫折感。所谓“挫折”,即人们在某种动机下所要达到的目标受到阻碍,因阻碍因素无法克服而滋生出的紧张焦虑状态与情绪反应。造成挫折情境的因素多种多样,导致挫折情境的原因轻重、程度各不相同,不同的个体或群体对挫折情境的反应也有很大差异,这三者构成了挫折情境圈的基本运行机制。
在遭受挫折情境时,能摆脱挫折对心理的困扰并避免行为失常的能力,是挫折的耐受力。从社会历史角度看,对挫折压力承受能力较差的有三种类型人,他们往往会在应对环境时产生悲观的心态,这三种类型分别是:一是个体在由童年到成熟过程中没有或很少经受挫折,长期受到过分的保护与溺爱,造成情感比较脆弱,从而难以应付挫折局面;二是个体在由童年到成熟过程中缺乏必要的保护和支持,并受到不断产生的挫折压力与打击,难以或无法承受挫折焦虑;三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特别是在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优裕,而后境遇骤然下降,由于二者反差过大,致使个体产生往昔沉浸情绪,以对以往幸福的回忆取代对现实挫折的抗争。从客体角度看,人对于挫折的耐受力又与下述四种因素有关:(1)挫折驱力的强弱;(2)挫折驱力范围的大小;(3)挫折出现的频率;(4)伴随主体反应可能出现的挫折加重(如惩罚)、减低或消失程度对其的反馈影响。上述的各方面内容往往纠缠在一起,对受挫主体产生复杂而广泛的作用。
对挫折压力承受能力较差的人看待事物往往容易悲观。而拥有悲观心态的人往往命运不佳,因为他们怀疑自己,总是在重大抉择中选择消极的做法。悲观会使一个本来充满生气的人变得消极服从、唯唯诺诺、不喜变化和墨守成规,使人的精神变得委靡不振、毫无生气、毫无远见、毫无斗争勇气、毫无社会责任心。
悲观会让人生活在黑暗的世界里,没有阳光,也没有希望。那些悲观的人们自己为什么总把阳光挡住“自卑”消得人憔悴自卑是自信的天敌,自卑是人生的陷阱。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将进酒》中吟道:“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何等豪迈的气势!心理学家读到此句的时候,肯定还会再加上一句:这是何等的自信!现代人周围充满竞争,眼前常有机遇,尝试成了现代人相当时髦的人生信条。每当人们走向新的挑战之前,总是向挑战者或竞争者显示: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次胜利非我莫属!但是,在人生舞台上,有些人却低低哀叹:天生我材……没用。这种自卑的“自白”与自信者产生了强烈的反差:自信者相信自己的力量,竭力去做人生舞台上的主角;自卑者则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只适合当观众。自卑是个人由于某些生理缺陷或心理缺陷及其他原因而产生轻视自己,认为自己在某个方面或其他各方面不如他人的情绪体验,表现在交往活动中就是缺乏自信,想象失败的体验多。自卑是影响交往的严重的心理障碍,它直接阻碍了一个人走向群体,去与其他人交往。
性格自卑的人大多是由于缺乏成功的经验,缺乏客观的期望和评价,同时消极的自我暗示又抑制了自信心,加上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恶劣的生活境遇等等原因导致了自卑心理的产生。是有这种性格的人常表现为抑郁、悲观、孤僻,如果任其发展,便会成为人的性格中难以滴除的一部分,严重影响人的社会交往,抑制人的能力发展。
那么,具有自卑性格的人是不是存在着某种缺陷呢?很显然,除了极少数人有些生理缺陷外,绝大多数人与常人毫无两样。但是,他们却有着比有缺陷者还要严重的自卑性格。这又从何谈起呢?也许下面一句话可以对其做出很好的解释:人自认为是怎样的一个人比他真正是怎样的一个人更为重要,因为每个人都是按他认为自己是怎样一个人而行动的。性格自卑的人正是自认为自己能力差,从而表现出更多的自卑心理,产生自卑感的。自我认识不足和过低的期望是具有自卑性格的人的致命伤。性格自卑的人在认识自己时,通常都是建立在不正确的比较上,他们习惯于拿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比,或者是与某方面的“显要”人物去比,这样比当然是越比越觉得不如别人,越比越泄气,就会形成自卑的性格。性格自卑的人在活动中对自己的期望也过低,在任何活动之前,由于认识不足,他们常有一种“我很难成功”的消极自我暗示,因此自己的期望不高。这种自我损害的倾向会使他们不相信自己的力量,抑制了能力的正常发挥,结果造成活动的失败。而活动的失败又恰恰验证了他们的自我认识和期望,从而强化了他们的自我认识,使他们的自卑感加强。此外,期望不高,还使得他们一直将自己的交往局限在旧有的交往范围内,不敢涉足新的交往情境,从而他们的交往水平很难提高,这又使他们降低了对自己交往能力的评价,变得更加自卑。
内向的性格是形成自卑心理的又一个重要原因。性格内向者多愁善感、忸忸怩怩,见人便害羞、语塞,看到别人善于交际,更是自惭形秽。这种人还特别敏感,总觉得别人瞧不起自己,所以事事退缩、处处回避,结果本来就很少的交往活动变得更少,使他们对人生的重要活动——交往,只能以忧虑和恐惧相待。这些情绪一经产生,如果再得到强化,那么离自卑就只有一步之遥了。所以性格内向者如果不敢交往、害怕交往,不去掌握基本的交往技能和技巧,是很容易发展成自卑的性格。
挫折的经历和不恰当的原因也会导致自卑性格的形成。人的交往活动很需要积极的反馈和成功的经验,它有利于一个人的自我肯定和自信心的建立。但是,事与愿违,有些人在交往中屡战屡败,得到的尽是消极的反馈,挫伤了他们交往的锐气,使他们在冷淡和嘲笑中变得苍白无力,渐渐地便会导致其自卑性格的形成。例如,尝试一种新的活动没有成功,应该说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可能是活动难度过大或外界条件不完善,也可能是缺少必须的技能或运气不佳,应该说各种原因都有一定的可能,可是有些人却抱定“缺乏能力”一项不放,不去做其他原因的解释了。这样会使得一个人从此不再相信自己的能力,限制了原有能力和潜力的发挥,并且不再期望以后活动会成功。单单一个挫折因素已经足以让人抬不起头了,不恰当的归因则更加快了一个人自卑性格的形成。
一个人的自卑性格一旦形成以后,不仅会严重地阻碍他的交往生活,使他孤独、离群,而且还会抑制他的自信心和荣誉感的发展,抑制他的能力的发挥和潜能的挖掘。特别是当他的某种能力缺陷或失败的交往活动被周围人轻视、嘲笑或侮辱时,这种自卑性格会大大加强,甚至以嫉妒、暴怒、自欺欺人等畸形的方式表现出来,给自己、他人和社会造成一定的危害和损失。鉴于这种自卑性格对交往和个人发展的危害性,我们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去克服它,性格自卑的人要从自设的陷阱里走出来,潇洒地走进人群,享受人际交往的乐趣。
畏畏缩缩,难成大器并不是所有畏缩型性格的人都是政治运动的牺牲品,如今已没有大规模的群众性政治运动,而畏缩型性格的人仍然层出不穷。这种性格的人中虽然有人会有天赐良机,去给老板当文秘、会计、翻译等,但那毕竟只是一少部分人。如果没有天赐机会,而又不具备成为作家、学者、艺术家的天赋,如何面对那难免出现的下岗和失业呢?难道只能讨饭、抢劫吗一般地说,性格畏缩的人一般给人的印象很沉静,实际上在不为外人所知的心灵深处,却存在着非常难以捉摸的胆怯感。
这种类型的人执著的是自己的内心世界,特别擅长于追求诸如“人生是什么”之类的哲学命题,以及数学定理式的抽象命题。在这一领域里,他们经常产生大胆的设想,具有不易动摇的自信和勇气。即使有人反对,也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意见。就像一味追逐着自己的思路、构筑唯心理想王国的康德一样。
遗憾的是,这种类型的人在把自己的理想变成现实方面,十分笨拙。性格畏缩的人对外界——即自己周围的世界和事物,几乎毫无兴趣。因此,他的想法往往脱离现实,乍一看头头是道,但往往在现实中行不通,成为纸上谈兵。
而且,当到了发表自己的思想理论去说服人们的阶段,他们却突然胆怯起来,手段拙劣。因为不愿意自我吹嘘,缺乏实践能力,所以这种类型的人,较难在社会上得到较高的地位。
在自己的内心世界称王称霸的畏缩型性格的人在外面的世界里,是平常而笨拙的人,在待人接物时比较冷淡,态度不好。因为这是很明显的一种不关心人的态度,所以,擅长社交的人看到这些,会理解不了。
由于对别人的关心不够,所以可能会受到别人的“冷淡”、“我行我素”、“旁若无人”等恶评。这也许连他们自己都没想到。
但是,这其中也不乏有非常客气、懂礼仪,和平常人一样和蔼可亲的人。乍看起来,好像他不是这种性格的人,你看他努力装出一副笑容可掬的样子。
实际上,畏缩型性格的人对他人表示社交性礼节时,正是为了在这一环境中保卫自己。他们认为,在自己的周围筑起礼貌、亲切的围墙,就不会被人们说三道四了。
当然,就是这种类型的人,也有把心交给别人的时候。当能够理解自己内心世界的人出现时,他们马上变得欣喜、亲切起来,一改以往那种冷面孔。
如果爱恋上了这一类畏缩型的人,发起进攻很简单,只要关心他、接近他,给他戴个高帽子就行了。
总之,这一类型的人是孤独者,对流行和现实的反应很迟钝。这种人也比较难接近。因此,这也是一种不好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