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乡土乡亲
29769100000045

第45章 凋敝的圖書館

凋敝的图书馆

在麗江待了三天後,我突然發覺,在這之前遺忘了大理這座東南亞第一古都!初到那裡時秀麗的陽光依然還在腦海裡,而短短一去的大理古城還有很多東西沒有足夠的了解,所以,我重新踏上了去往大理的路!從麗江到大理很近,雖然沒有高鐵,不過因為距離的緣故,幾個小時就到了大理火車站。第二天,我像去其他每一個城市一樣,首先去尋找圖書館,這是我不知不覺中的習慣,也或者是因為圖書館是我唯一的娛樂場所的緣故吧!

可惜的是,我沒能在住宿的酒店旁邊找到圖書館,從地圖上顯示只有市區最中心和古城才有。根據地圖指引,我首先找到了一個新華書店,面積不大,分為上下兩層,上層都是孩子的書,這與我家鄉小小的新華書店想比都顯得太過於悲涼,就連剛剛離開的麗江,情況也要好很多。

首先我在這裡尋找相中的兩本書,這兩本書在麗江市看過,就是羅馬皇帝的《沉思錄》和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可惜的是沒有,甚至我很難找到有價值的書籍,滿是心靈雞湯與歌功頌德的書籍,這令我倍感失望,難道在這裡我連一個可以認真看書的地方都沒有嗎?

再次打開地圖,在附近還有個白州圖書館,使我頹喪的心有了一絲絲的安慰,大約五百米左右,我來到了這座圖書館的門口,很氣派,古色古香的建築使我心中一掃前面的陰霾。使我顧不得身體的疲勞與炙熱的陽光,徑直衝了進去!

可是,眼前的景象再次使人傷心,這裡的情況比旁邊的新華書店的情況要糟糕的多了!在一樓,除了一間借閱室開著門,其他都死死的緊閉著,似乎告訴人們這裡“倒閉”了!轉眼看到還有二樓,於是我就向二樓走去,很多中年婦人的聲音讓我再次以為二樓的情況不是這樣,事實也告訴我,確實二樓不同於一樓,二樓沒有開著的門,這就是最大的不同。

天吶,這哪裡還是圖書館,太令人失望了,下午,我去了最後的一家圖書館,也就是大理古城的一家新華書店,一來想買那兩本書,二來想重游一次上次匆匆而過的大理古城。到了之後,如果不是因為有其他的收穫我一定後悔來這裡找這家書店,這樣的新華書店簡直就是開玩笑!

我突然明白了,為什麼城區酒吧裡沒人、咖啡廳沒人,最繁華的地方連一家肯德基都沒有,而古城區酒吧林立、西餐廳一家又一家,原來是當地人沒有消費力!所以收費高昂的店鋪是不會在市區的,因為外地人來了都去古城了,誰會待在市區呢。那為什麼當地人購買力不行,我認為這和圖書館的凋敝不無關係。

看一個城市是否合理發達,來一場大暴雨,足足下三個小時就知道了,而如果看一個地方是否人才濟濟,看看圖書館的情況就立馬明晰了。一個城市的文化中心,凋敝到如同鬼樓,那這個地方的人才恐怕在所難免的早就凋零殆盡了,或者說根本就沒有過。如果一個地方沒有廣泛的人才基礎,那經濟前景可想而知,像大理這樣封閉與大山之中,旅遊作為唯一經濟支柱的城市,本來就缺乏創新與大資本,如果再缺失了人才,終究不過是一個靠外地人過來消費帶動的地方,這種完全依賴外地的經濟,與乞討又有何異,如果沒有不同,那麼誰能指望乞丐致富,如果讓乞丐致富,不是給予金錢,而是給予思維、尊嚴、知識,次要的才是資本!總之,這裡的教育、文化問題是制約這座城市乃至整個大西南最重要的原因,當然,我們也看到了逐漸的轉變,只是這還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