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金色的土地
29722200000003

第3章 一次“探险”

也不太记得是何时的事儿了,总之就是一次不着调的“探险”。那时的我们天不怕地不怕,如果把天捅个窟窿是一件极其好玩的事件,我相信我们也会毫不犹豫地去做的。

约起几个小伙伴在星期天一群一伙的就出发了。目的地是村子附近的一个废弃的酒厂,还是一个高一届的小伙伴手舞足蹈的告诉我们的。我们都很兴奋,终于又有了一个还未涉足过的探险之处。大家走啊走一点也不觉着累,走了大概半小时后就到了。废弃的酒厂一片狼藉,巨大的窗户都被木板钉得死死的,连门也是。大家敲开了一块木板,钻了进去。值得一提的是,在钻之前大家还讨论了谁先钻谁后钻的问题,达成了比较广泛的“共识”,取得了相对而言比较一致的意见。排好了先后顺序以后,刚刚选出的两位胆儿大的“开路先锋”,又在为到底谁第一钻争执不休。于是乎只有石头剪刀布了,也有地方称其猜丁壳,直到现在我仍然相信这是一项伟大的发明,也不知道是谁发明的。确定了谁第一后,大家又取得了一项共识,那就是一个拉着一个的后衣角,避免进去以后造成人员丢失,毕竟里头一定很黑,什么事都可能发生。进去之后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反正是大家一阵大呼小叫,亦步亦趋得走着,一直转到天黑。天黑以后大家就不容易找到出口了,你想啊里边黑外边更黑,还怎么找出口啊。一开始大家都不屑于原路返回,可到最后就不能原路返回了,为啥?因为外面有人了,虽然是废弃的酒厂,但仍然有人看守。导致大家都不敢原路返回,只能是硬着头皮往前走。走到一处比较像是窗户的地儿,黑乎乎的一片。一个弹跳比较好的上去看了看,高兴得惊呼是窗户。大家终于叹了口气,但是又不确定能不能行,因为窗户比较高,如果不助跑或者采取其他别的办法的话,能否出去还不太肯定。大家平了平比较慌张的情绪,毕竟还是小孩子,没办法做到“心如止水”。不到一会儿功夫大家又形成了一个出去的方案。下边一个人托着另一个人的脚,等上去人以后再把下边的人拉上去。个子低的人先上,体重的人先上,个子低的大家都可以理解,至于体重的嘛,则是害怕他们爬不动,上不去。我的个头不高不低,就在中间,不一会儿四五个人都出去了。出去之后,一路小跑,像是出笼的麻雀,仍然惊魂未定。快要过去的深秋,地里的庄稼都收完了。不走大路怕被别人发现,就这样深一脚浅一脚的跑回了家。直到嘴里塞着晚上热乎的饭菜,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这天晚上我带着少许心悸,静静的进入梦乡,我不知道我这一天都干了什么,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蠢事”。如果我这一天坐在家里的话,那该多么舒服,省的一天东奔西跑的多累呀?

若干年以后的一天,我突然想起一个有趣的场面,在这里我有必要提一下一段插曲。那就是那天我们进去之后,发现一个黑乎乎的洞窟,由于带着手电,便大着胆子钻了进去。结果里边越走越窄越走越黑。以至于大家不得不爬下来继续向前,虽然我们心里扑通扑通的狂跳,但没有人喊停,一直向前。总觉着前方马上就是尽头,不到尽头看看究竟决不放弃。那种既兴奋又紧张,既害怕又一往无前的心情,真的让人终身难忘。我想这也许就是人类最原始的探索欲望吧?而谁又能否认每一次科学探索与此种行为有着惊人的一致呢?是的,人类的好奇心与科学进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童年正是这样的一次原始启蒙,不能否认,人的一生中最具有想象力与创造力以及好奇心的正是童年。想到这里,我多年来的心底疑问终于圆满得到解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