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汉家日月
29613200000324

第324章 刑场

日头已经接近地平线,那无力的余晖正最后的抛洒向大地。

人们的心情复杂无比,尤其是这次被解救的大批难民。

近四五千的被俘的清兵黑压压的跪满了原野,在他们的不远处,地上已经挖了无数个大坑。

或许这些俘虏感觉到大限已近,纷纷拼命的挣扎起来,奈何此刻的他们被五花大绑,越是挣扎,那身上的绳索勒的越是紧。

在这些俘虏编制中,其实真正的女真人在先前的战役中,不是率先战死就是在逃窜的时候被截杀。

虽然这些俘虏,他们也都是穿着满清衣袍,但是确实的身份其实大都是杂役啊哈、如蒙古人,朝鲜人,东北各部落杂役等。

很遗憾的是,这些清军的仆从军中,杂役中人数最多的反而是地道的汉人——辽地汉人。

对于这些俘虏的处置,于望根本就没有多加考虑一秒钟,直接下令连带囚首杜度全部处决。

这道命令是如此的残酷血腥,甚至杨国柱二人都被惊骇到,在他们委婉的劝说后,于望的解释是这样的:第一,既然他们为虎作伥,那么就要做好迎接风险的准备,死亡,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

第二,自己不是汉家的腐儒,那什么杀俘不祥,全是狗屁!正因为中国有了这些“儒家精英”一面私相收受贿赂,一面在当搅屎棍,所以朝廷就算是在国内剿匪的军事行动中也是屡屡功败垂成,流匪为祸人间就是十余年,直接后果就是整个帝国被搞的千疮百孔、奄奄一息。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于望斩钉截铁的宣布:乱世用重典,大明现在需要的是秩序和杜绝人心的“野望、侥幸”心理骚动,是时候展现朝廷大明律威严的时候了。

所以不论什么人,不论什么民族,只要在中华大地上,一切都要为自己的行动负责,这可谓是法制,也可谓是汉家秦时严法的复辟,在这点上,没有半点通融的余地。

中国土话说的再准确不过,好汉怕赖汉,赖汉怕横汉,横汉怕死汉。在一战战下来,我汉家军不仅蛮横而且不怕死,老子就是要到处屠戮,杀出汉家血淋淋的雄风,从此让宵小闻风丧胆。

在这个乱世,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酷,殊不知历来这些关外的蛮夷总是畏威而不怀德,只要杀到他们怕了,一提起我大明国朝,就是满心敬畏,这才是王道。

第三,献俘京师虽然荣耀,但是就目前来说,于望表示对朝中的那衮衮诸公一万个不信任,说不好他们到时候又是唧唧歪歪,一堆堆的“子曰”、“经云”抛出来,在他们自己没有底气的时候,搞不好清兵一派人过来威逼谈判,这些俘虏和酋首最大的可能就是全数礼送出境,然后换回来什么操/蛋的条件回来也说不定。

这种所谓政治上的“正确”,打肿脸充胖子的事情,于望是万万不肯的。再说了,如今的大明实实在在的的没有一粒多余的粮食,难道放着自己的百姓饿死,反而喂得这些强盗白白胖胖的?

与其如此,还不如眼前痛快的屠戮了事。

至于,早先杨嗣昌的叮嘱,说什么要午门献俘,搞什么大型的政治活动来提高大明的威望,回复士民的信心,展现皇帝文成武德的殊勋,这也好办,在这些俘虏中挑选几十不同身份种族的人就可,这样既完成了杨嗣昌的交代,这些小鱼小虾就算最后被朝廷放了,有了他们的回去老巢可怖描述,想必在关外民间造成的震慑更是威力十足。

再加上此次又有着大规模的清兵首级军功献上,朝廷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况且,此次胜利来得太快,摧枯拉朽的,很多新兵莫名其妙的还没什么大战,就全面大捷了,所以,就用这个机会再让他们感受一下血腥吧。

由此,对于于望的强硬,杨国柱二人再无话说,只是直着眼看着这些黑压压的俘虏,那黑压压一片的人头,叹息道:“···,唉,碰到于将军,也算他们倒霉,可惜了,真真是可惜了!”

原野上,明军的刀阵枪林密密匝匝,在整个预备执行刑场是戒备森严。

大将军的军令向来不打折扣,看来一场大屠杀不可避免。

在明军缓缓的鼓声中,杜度被压跪在所有清军俘虏的正面。

离这些俘虏人群不远,附近还划有场地,乃聚拢了黑压压一大片被掳的各地百姓,内中不知有多少人。

难民们一片嘈杂愤怒的喝骂,扔来无数的泥土石块,这种人人喊打,大清算的场面,让这些清兵俘虏瑟瑟发抖,个个吓得脸色青白,全然没有往日的嚣张跋扈,凶神恶煞。

其中有些惊骇到了极点的清兵更是屎尿具下,涕泪纵横的叫着请“明军爷爷”饶命。

缓缓鼓声中,杜度虽然被明军打的不成人形,但是他还是努力的昂起头颅,他在到处搜寻明将于望的身影。

到了如今的地步,他内心最渴望的就是能正面见一见这个“满清生死大敌”的模样。

可惜,就算是他作为满洲正红旗的固山额真,于望居然连见面问话的功夫都不屑给。

满洲人一向最喜欢的就是三国故事,神往三国里那种“猛将如云,谋臣似雨”,战场鏖战的铁血传奇,

比如,两军交战,猛士出阵单挑,定然是一声大喝:“来将通名!···,本将手下不杀无名之辈!”······

在如今看来,这种热血场面,于望是不屑一顾的,由此自己也就根本没有机会能仔细的打量一下这“明国之虎”的正经面貌。

当然了,现在在明国百姓的传说中,于望将军可谓是两只眼大如铜铃,腰围有八丈粗,肩膀宽阔的可以在上面跑马,他老人家嘴巴一张就是山洞那么大,里面隐隐风雷涌动,手臂一举起来,就是遮云蔽日···。

这种荒谬的传说,杜度自然是不肯信。

只是这样一来,杜度没能见到于望的庐山真面目,就算是死,也是死不瞑目!

眨眼间,明军的第一通鼓声过去了,随即第二通鼓声开始急促起来,按照沙场军制,不论什么军令或者行动,三通鼓后,就是执行的期限。

鼓声越来越急促,越来越催命,声声敲击在所有清兵俘虏的心坎上,在这个时候,甚至有些胆小绝望的清兵满脸乌黑铁青,一头栽倒在地,居然被这恐怖熬人的气氛活活吓破胆死,既然这些人如此怕死,可是他们先前居然也敢入关劫掠,所以说,这人还真是矛盾和纠结的动物···。

现场的气氛越来越激越,汉家军的战士还好,那些旁观的难民都歇息底里的,不可遏制的大喊大叫:

“杀死他们!···杀死他们!!!”

百姓喊杀的声浪是越来越宏大,越来越整齐,滚滚声浪逼的清兵俘虏们头都不敢抬不起来。

在他们沸反盈天的嚎叫声里,这次在战役中立了大功的那些友军骑兵战士们兴奋的无以复加,个个满脸激动的通红或者煞白。

因为这是他们作为大明官军最为荣耀的一天了!

沙场决战,在残酷的骑兵对决中,这些骑兵亲手打败了满洲正红旗的正牌鞑子大军,这不仅仅是为了往年无数死难的明国百姓、官军战友复仇雪耻!

在他们的印象中,往年就自己的军队,只有在清兵面前落荒而逃的份!

但是,在今天,在他们挺起的胸膛面前!骄横又凶狠的敌人被自己击个粉碎!!!

明朝官军屡战屡败的羞辱和无奈终于得以发泄:自从今天一战以后,谁还敢说我大明官军怯弱?···其中尤其作为附属于望将军的永平地方骑兵团,从此名扬天下!

被缴获的清军军旗,一面面的被摔在地上,这些山西的骑兵或者永平苍蝇家丁战士纷纷在上面的用脚奋力碾踏,口吐唾沫,有粗鲁的人甚至直接掏出了“老二”在上面尿尿。

激情澎湃的这些职业老兵纷纷在嚎叫中,都是扯去了身上的铠甲,袒胸而立。所有的战士都像是着了魔一样,用双拳,就像大猩猩一样,把自己的胸膛敲的蓬蓬作响。

红了眼的骑兵战士,此刻那种的强悍嗜血···,是万语千言难以描述。

看着这样的场景,杨国柱、虎大威、那些苍蝇武将都是失神了,他们知道自己的这些嫡系心腹士兵已经“疯”了,现在的他们完全无法节制。

他们只知道,如果现在面前还有敌人,完全不用自己的威胁利诱,他们只会朝前冲杀,杀光面前的每一个敌人。

恍惚间,他们想到了汉家历代雄起时期的故事,他们此刻已经知道,眼前这些嗜血如疯魔般地战士才是真正的汉家战士。

于望将军啊···,他老人家真是有鬼神莫测的大能,在这场大战中,他居然唤醒了每一个战士血脉里和先人一样的强悍以及骄傲。

和清兵俘虏们集体的肝胆俱裂不同,杜度却是面色发白地看着四周那些好像恶魔一样的明国士兵,他是在几千清军俘虏人员中,少数一直高高挺着头颅的人。

在万念俱灰的杜度心里,如今明国的士兵和满洲的战士一样的凶悍嗜血,可是满洲却没有他们那庞大人口,更没有他们手上打造精良的武器。

此时他才深深明白,知道满洲军队和汉家王朝之间的差距,有了明国之虎的崛起,这是天亡我大清啊!···。

先比现场的形形色色,人间百态俱陈,汉家军照样是队列森严,没有一人有妄动。

如此激动人心的场面,全体将士没别的想法,却多了万分豪情:我们于望将军是战无不胜,我们于望将军是无所不能,我们于望将军无所不有,我们于望将军是万民拥护,···我们于望将军才是大明王朝的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