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九年九月十五日,清兵尽数出边,这场浩劫中,大明损失惨重。
随着消息的确认,大明庙堂里的衮衮诸公,人人额手庆幸,天下终于太平了也!
此次清军入关,整个大明一片万马齐喑,唯独蓟州出了亮点,其蓟州中协、东协先后飞马捷报,报告地方明军给与进犯的清兵以较大的杀伤!事后经严格查验,军功均为属实,此乃大明官场前所未有的事情。
腐败虚假乃大明官场“正大光明的王道”,偏偏这两次的捷报竟是没有一点虚假,这让人人麻木不仁的朝廷高官震惊,连崇祯帝也是拍案惊喜,连连叹息朝廷在蓟州每年巨额的军费投入终究不是白扔到水里,到此还听个响儿了。
崇祯九年九月二十日,由于此次兵部尚书张凤翼临敌怯战,每天服药,畏罪自杀成功。但最后还是被朝廷沦为大辟之罪。而崇祯帝急需一位有才能,有魄力的兵部尚书统筹全局,他环顾廷臣,却是无有可用者,尽是平时空口滔滔有千言,临事缩头当乌龟者,便起用丁忧的杨嗣昌即任。
话说当年杨嗣昌临时被朝中大臣踢去山西当替死鬼,曾任宣大总督。杨嗣昌此人圆滑无比,论起当官比起他那方正迂腐的传统文人老爹强的太多。
在天启年间,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渐有擅权之势,与朝中东林党人矛盾日益尖锐,那时候杨嗣昌为躲避政斗漩涡,就称病挂冠,隐居家乡。那次他去了山西后,说运气说好也好,不好也不好,当年他的老爹杨鹤卒,他就急流勇退,甩掉那不可收拾的烂摊子就跑回乡下丁忧了。
但是作为官场达人,这杨嗣昌也不是没有实力的,他心思沉静,思维捷达,对着天下大势冷眼旁观,有着自己的一番判断。
杨嗣昌在出任兵部尚书后就已对明朝的未来有了详细的规划,加上他熟悉典章故事,工于笔札,富有辩才,每次崇祯皇帝召见时,都能思如泉涌,侃侃而谈,与前任兵部尚书的呆滞木讷之状迥然不同。
杨嗣昌对明朝未来的规划可归纳为三点:一、攘外必先安内;二,足食然后足兵;三、保民方能荡寇。其对策主要集中于前两点。对于第一点,他认为天下大势好比人的身体,京师是头脑,宣、蓟诸镇是肩臂,黄河以南、大江以北的中原之地是腹心。
如今形势是烽火出现于肩臂之外,乘之甚急;流寇祸乱于腹心之内,中之甚深。外患固然不可图缓,内忧更不能忽视,因为它流毒于腹心,如果听任“腹心流毒,脏腑溃痈,精血日就枯干”,徒有肩臂又有何用呢?
所以他的政治主张是先与清朝和谈,稳住京师附近的局势,专心致志、一鼓作气的剿灭农民军。
而后杨嗣昌对于他一向咬牙痛恨的农民军提出了“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围剿计划。
而崇祯帝呢,在他还未登基时,就看过杨嗣昌的《地官集》等书,那时候就赞叹杨嗣昌的才能,不然杨嗣昌的父亲杨鹤因为被推到陕西三边总督任上去顶缸,因为招抚流寇失败,被下狱论死,杨嗣昌闻讯后三次上疏请求辞职,以代父罪,何来的崇祯帝免了杨鹤的死罪?
因此,杨嗣昌给与崇祯是一股惊艳的感觉,每次召见他的时间都远远超过规定时间,对他几乎言听计从,甚至惊叹:“用卿恨晚!”
如此,一派的君臣相知的和睦,也造成了杨嗣昌“炙手可热”的现象,这老杨想不发达都难!
此次清兵入关,原宣大总督梁廷栋与故兵部尚书张凤翼落得同一个下场,于是崇祯帝同时诏卢象升为兵部左侍郎,总督宣大、山西军务备边。
卢象升要求陛辞,和崇祯帝面谈治国之策,没有获得同意。
原因就是卢象升此人忠勇刚烈,一向的死硬派,虽然崇祯帝知道卢象升为大明不可多得的忠臣和人才,也是很受重用。不过每次见面,卢象升的那倔强死硬作风,老是顶着崇祯的治国方略反着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不是忤逆么?给崇祯帝每每带来恶劣的心情。
所以,人和人不能比,论起做官,卢象升对杨嗣昌是望尘莫及。
崇祯九年九月底,经过多番的扯皮争议,兵部关于此次清兵的入寇,各方人员的升赏处罚决定终于下来。
此时内阁首辅为温体仁,吏部尚书为谢升,户部尚书为侯徇,在皇上的关注下,内阁首辅的严切下,兵部是以前所未闻的速度查核明实。
其中蓟州兵备崔源之荣升延绥巡抚,这个老崔当即屁颠屁颠的走马上任。永平兵备刘景耀擢升山东巡抚,可是这个刘景耀竟然上书朝廷推辞不就,文书里慷慨激昂,其中大意就是:我老刘杀敌报国乃本分耳!区区小功,不值一提!在永平兵备道这个位置,我是再合适不过了,我老刘还能好好的干几年,以取得更大的成绩来报效君王,报效国家!
大明这个官场,人人一门心思的往上爬,还有升官不想去的?要知道巡抚可是一省的封疆大吏,在地方里,除了上头时有时无的临时总督派遣,这完全就是天老大,巡抚老二,可谓地地道道的土皇帝。
由此,这刘景耀也给崇祯帝带来了深刻的印象。
其中,乐亭操守朱雨泽老骥伏枥,官场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荣升滦州守备。原滦州守备吴天良果然给了高规格的虚弦光荣退休。
至于在这次战功里的于望倒是颇为棘手,论功该赏,可是这个于望年纪也太轻了点。许多朝中大臣本着“培养”、“保护”“磨砺”后起之秀的原则,准备给于望一点物资、虚衔的鼓励,而实职不变。
不过在拟定期间,不仅在其中沾光的蓟州各级官员给于望请功,而且如原蓟州兵备崔源之、永平兵备刘景耀也是为于望力请,考虑到地方大员的意见。特别是听闻圣上很是关注于望的事情,兵部立时飞快决定,对于望大加封赏。
而在打压于望的人里就有新任兵部尚书杨嗣昌,说来这个杨嗣昌虽然和于望有过缘分,但是在此事里,他却是表现的大公无私,一副保护人才的高尚情操,说是不妨让于望再“熬熬资历”,不过他也就是表个姿态而已,然后不置可否。等到兵部最终决议下来,他就顺水推舟,大力赞同!
如此,于望先前的“礼包”大派送终于露出了效果,这样听话,不抢功,而且时刻能给上司带来好处的属下,谁不喜欢?一些都尘埃落定。
如此,一个前所未有的,一个仅仅“二十二”岁的大明地方乐亭操守官新鲜出炉。
而自从上次,汉家军勇猛出击,虏获了大批钱粮胜利回归后。于望和众等官将都笑的合不拢嘴。
期间,不说牛羊粮食人口,光是所有的银子财货折合就达到了二十五万两之巨,怎么可能就是于望上报的区区几百两?
在回归的路途中,人人疯狂大笑,个个眉开眼笑,脸笑成一朵花。
王力更是笑歪了嘴,他搓着手,连连喊道:“这世道,出来混,果然还是出来抢是最快的致富发达之路,可惜只能抢这一次啊。难怪满清鞑子乐此不疲!”
一向平稳的李舒也是笑道:“听到这么多缴获,我都害怕了,没成想那些惯与抢功的地方武将这次都乖乖的如孙子般的没有动静,这不符合他们以往的形象啊!”
梅仁信嗤之以鼻:“他馁馁的!这些龟孙子,一班残兵败将,一批无能之辈,大败之下,还有脸来分润财货?防守大人肯送给他们军功,就已经是天大的喜事了,如果他们还心不满足,没说的,打他丫的!”
旁边各官将都是舒心大笑,确实,在强悍的汉家军武力面前,又有好处交换,这些明军地方武将还算识相。不过这次收获确是非常丰厚,依靠马头营辛苦种田所得,五年的积累,也不如抢这一次来得快。
虽然钱粮来的如此轻松如意,这是一条发达之路,但是于望却根本没有往这里多想一会儿。自己的地盘,自己的人口基数,自己的雄厚的经济基础才是自己的根本。
明末那些造反的,之所以不成气候,完全就是走一路,抢一路,毁掉一路,没有自己的根基,哪能和跟元末豪杰朱元璋之流比?虽然朱元璋出身低贱,草寇之流,但是雄才大略,在元末那纷乱、群雄并起的年头却是高瞻远瞩,彻底的执行:“高筑墙,缓称王,广聚粮”九字真诀。
如此,有了高瞻远见,才有了后来三百年的大明江山。
流寇就是流寇,一万年也成不了大器,哪怕是缴天之幸,或许取得一时成功,随即就大厦哗啦啦的倒塌,就是没有根基的缘故。明末贼首李自成耗子扛枪-窝里横,拖垮了明朝后,自诩自己精兵天下无敌,在山海关和清兵一战就是溃败,而后不甘心的他组织了人马又和清兵大战,除了溃败还是溃败!从此就是逃、逃、逃!最终在湖北九宫山被区区地主乡绅的民壮所击毙,这就是目光短浅,狂妄自大取得的下场!
对于祸害中华民族,并造成了历史上不可挽回损失的千古罪人,在于望眼里有两个,一个是李自成,再一个就是所谓的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
此次大战,战果丰硕,而自己本身伤亡却几乎为零,大军胜利回归马头营后,不论战兵还是百姓,集体狂欢,一片的欢呼声!
尤其是于望大人的慷慨政策,这次缴获良多,按照规定,分层犒赏立马分发了下去,汉家军里不论是军官还是军士个个腰包鼓鼓,欢天喜地!
由此,军心振奋,个个战兵红着眼睛,盯着周边四处乱瞄,唯恐没有战事!真正达到了先秦“闻战而喜”的自发程度,可谓军心可用,全体军民团结一心!这种人文条件,和大明其他地方比起来,简直就是“疯魔”了!
由于此次,马老六领取到了镇守老巢的任务,他率领的后哨名副其实的落在后面,虽然这部官兵镇守有功,人人也是有封赏,但是其中犒赏份额就是大大缩水。
由此,在这部官军里有了不“和谐”的声音,不说人人怨声载道,起码也是背地里埋怨不休。在众官军眼里,这个马长官可是有“前科”的,据听说,早年汉家军刚成立的时候,围剿周秀才家匪徒一战,这个马长官就是率部驻守下码头庄的城门,在那次战斗里,他属下的战兵们连战斗的毛都没有摸到一根。
此次又是如此!俺们这些兵将,命不好,分到马长官手下,真真是倒霉到家了!有些有点活络心思的军官已经偷偷的在思量了,或许底下里暗暗走走关系,走走人情,随便调到哪个哨,都比在马长官手下强一百倍哇!
马老六对此也不是没有听闻,气的哇哇怪叫,只是大骂道:“真是养不熟的狼崽子,翅膀硬了,想单飞了?要走尽管走,有你们这班瘪犊子后悔的时候!”
等到难民终于到达马头营后,梅仁信忽然忙了起来,只见他派出大批的属下军官去难民营走访,做的事情神神秘秘的,还嘱咐一定要保密。不过最后他到底是大失所望,据他派出的众多人员走访后,纷纷汇报道:此次众多的难民里,并没有找到姓“尤”或者“有”的人家,不知道梅长官为何郑重其事?
甚至有些拍马的军官还大表忠心道:如果有需要,属下立马去吏书署改名换姓,为了梅大人,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自觉一点小心思被张扬与众,露丑了,出乖了!恼羞成怒的梅长官破口大骂:“滚!”
······
崇祯九年十月十八日,是个吉利的日子。
于望接到通知,奉命赶到开平卫城接受封赏。于望到达时,卫城官厅里济济一堂的各级上官,不但卫城内各大官员,还有路城的官员,甚至礼部与兵部的官员都有到达。
最终于望受命,此次他升为开平中屯卫指挥同知,任乐亭操守官。这升任指挥同知的授职典礼就是不一样,郑重其事的,等于望以后爬到指挥使时,更要亲自进京谢恩了。
在众人感慨羡慕的眼神中,一个兵部的官员向于望宣布道:“兵部武选司察开平中屯卫乐亭马头营千户所正千户于望,尽忠尽职,大功于国,着升实授两级,授开平中屯卫卫指挥同知之衔,望该员尽心戮力,不负委任!”
随即,于望诚惶诚恐的跪地接受一大堆的官服印鉴,腰牌告身等物。
“于大人,恭喜!恭喜!”
“于大人,贺喜!贺喜!!!”······
在场的众多官员都是潮水般的向于望贺喜。大明官场就是如此,锦上添花,人人乐意,雪中送炭,那是不要痴心妄想!落井下石倒是人人老手。
期间诸多官员不停祝贺,这种场面闹得于望简直是眼花缭乱,心力疲惫。期间总是有诸多不知道名字的上官神神秘秘的问于望和兵部尚书杨大人是何关系?和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有什么来往?
于望当然是茫然一片,只是“憨笑”不语,而那些高官则是心领神会的笑道:“理解!理解!”
一阵喧闹后,新任的指挥同知于望大人去后院换了官衣再次出现在众官云集的现场。
都说人要衣装,佛要金装。于望本来就是体格彪悍,精神抖擞的青壮,只见他现在身穿的官服是绣着虎豹的纹饰,腰间配的是伏虎盘云花金银腰牌,龙行虎步间,一股锐气迎面扑来,当真是大好一个龙马精神的杰出军官,一个浊世里卓越不群的上进青年。
换了一身皮的于望也是感觉到自己的不同凡响,有了这身官服,也带出了一身的官威。
接下来,赞叹不已的诸多上官又是群起恭贺,其中还有一两个不知名的老头上司看望于望的眼光里充满了怪异和贪婪。这让于望浑身都起了鸡皮疙瘩。
而后,在卫城官厅里就是大摆酒席庆贺。在人群里,彼此寒暄吹捧的现场,于望心中恍惚:两年辛苦,两年操持,自己终于站在了起家的第一步台阶上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