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丝绸之路(上册)
2960400000093

第93章 张说罢官(3)

夜晚,在鸣沙明月酒楼的雅座里,方刚与毛重利坐在一起吃饭。方刚已由县尉升为县令,感到春风得意,此刻看着毛重利道:“主子来有何打算?”毛重利道:“这次不打算再往下走了,决意拿货物换取这里的红枣、发菜、枸杞、二毛皮。”方刚纳闷地道:“这里是盛产红枣、发菜、枸杞、二毛皮的地方,货物倒是不缺,可我不明白为何要这些东西?”

毛重利道:“你可别小看这些特产,它能办大事。现在,我与王淑娟的事差不多了,这意味着我已经拥有了财富。接下来是钱财开道,办一些大事。”方刚道:“是送人吗?”毛重利道:“对,攀高结贵,为我所用。”方刚道:“好啊!你想要多少,我都能在短期内收到,只是我想知道,你与王淑娟到底到了什么程度?只要没结婚,还不算达到目的。”

毛重利自信地道:“结婚嘛,要说也是很快的事。他父亲王元宝,现在对我可是满意得很。再说,她本人也问我可曾成家?我说成了,只是妻子留下一子后,去世了。她想了一会,要我把孩子带去。”方刚高兴地道:“太好了!她能接收孩子,说明心理上已在接收你。”毛重利问:“那我的朝义呢?”方刚道:“我已安排在一户人家里抚养。主子回去时,可以带了去。”

苏莱曼回到大食。担心他安危的一家人高兴坏了,妻子专门做了好吃的,一家人又说又笑。苏莱曼的儿子萨费尔见父亲显得很疲劳,便问父亲:“大,你还去赛里斯国吗?”苏莱曼想到丝路上结识的许多非常可爱的人,当即道:“当然去!你还小,等你长大就会带你去赛里斯国。”萨费尔高兴地跳了起来。

十六

几个差役在鸣沙街上敲起锣喊道:“大家听着,为了繁荣咱鸣沙经济,方大人主动联系了红枣、发菜、枸杞、二毛皮的销路,现高价收购,有愿意出卖者,可迅速到货场去交,过期不收。”不少人立刻围了上来,纷纷嚷着道:“我交!我交!我交!”众差役道:“别喊别喊,要交就到货场去。”

群众回到家里,带着货物纷纷来交货,当地最有钱的李举在交掉货后道:“快给我钱,我的货物最多!”差役陈琳道:“别急别急!方大人说是先记账,等货物卖掉就会付钱。”张成道:“不是说好的付钱吗?”陈琳道:“谁给你这样说了?要是不想交,就给老子全拿回去。你以为老子收不到货?瞧瞧,这里全都是交货的,过了这个村,就没那个店。”

王瑶道:“要交也行,可不能记账。”陈琳道:“为什么不能记账?”王瑶道:“以后账在你们手里,谁能说得清楚?”群众纷纷道:“对!谁能说清楚?”陈琳一看群众抱成了团,立刻道:“方大人说,所谓的记账就是给你们打个白条,以后凭白条来要帐。”李举问:“方大人承认吗?”陈琳道:“难道你们还信不过县衙?要是不交,就不收了。”张成道:“我交。”其他群众一看,纷纷喊道:“我也交!”

十七

玉真公主欣赏歌舞,李隆基与高力士悄悄走来,舞女无意中见皇帝驾到,立刻跪倒道:“给陛下磕头!”这一来,音乐全无,舞女及乐师全都惊慌失措地跪倒磕头,玉真公主也忙上前道:“妹妹见过陛下。”李隆基作出一个手势道:“都起来,都起来,正常歌舞,蛮好的歌舞氛围,怎么变了?”

玉真公主笑道:“谁叫你是最容易见怪的皇上,也是最爱面子的皇上。”李隆基猛地一怔道:“朕是这样的吗?”玉真公主依旧笑道:“好好想想,难道不是?”李隆基稍微一想,然后笑道:“看来还真是这样。好吧,你们还是继续歌舞吧。”于是歌舞正常进行,玉真公主看着李隆基问:“有事吗?”

李隆基边坐边道:“难道有事才来?朕来看看你。”玉真公主坐了下来问:“听说你贬走了张说,又得了个宰相苏颋?”李隆基道:“看来你虽出家,消息是灵通的,你对他了解吗?”玉真公主道:“他是个才子,只是不知治理国家可有举措?”李隆基把目光从舞女身上收回道:“还算不错。”

玉真公主道:“这说明还是不如姚崇、张说?”李隆基看着道:“也许是他的根基不厚,执行难度较大。”玉真公主道:“既如此,为何要贬去张说?”李隆基神秘地一笑道:“暂且保密!”玉真公主也不无神秘地道:“其实你不说我也知道。”李隆基会意地一笑道:“那就别说了。”

十八

夜晚,苏颋在家祭奠父亲,官员都来祭奠,管家阮三虎进来道:“苏大人,张说的心腹求见。”苏颋道:“进来!”阮三虎出去不久,很快引着赵义进来,苏颋见赵义作礼,便问:“你来何事?”赵义道:“张说大人令我火速赶来,呈给您一封他的亲笔信。”说着将信递上,苏颋打开信一看,只见上面写着:

夜梦云阙间,从容簪履列。

朝游洞庭上,缅望京华绝。

潦收江未清,火退山更热。

重欷视欲醉,懵满气如噎。

器留鱼鳖腥,衣点蚊虻血。

发白思益壮,心弦用弥拙。

冠剑日苔藓,琴书坐废撤。

唯有报恩字,刻意长不灭。

苏颋看得泪流满面,呜咽流涕,悲不自胜,便道:“回去告诉张大人,就说我一定上奏。”赵义高兴地道:“谢大人。”说完出去了。宁王问:“写的什么?看来你感动了?”苏颋已被感动得一塌糊涂,也不管别人有何看法,竟毫不掩饰地道:“张说与爹爹曾同朝为官,关系不错。尽管爹爹已离世,但他知道爹爹的祭日将到,就写了这封信。”

宁王纳闷地道:“本王能看吗?”苏颋道把信递过,宁王见是一首诗,便问:“这是什么意思?”苏颋道:“诗的大意是说:我虽身处岳州,但日夜忘不了长安,忘不了朝廷。我无心弹琴,也无心舞剑,因为我的一腔热血只愿报效皇上!一句话,张说时刻都想回到长安,建功立业。”宁王点着头道:“既这样,我们共同帮助他如何?”众人异口同声道:“对,我们都帮他!”

在钱丰家里,王淑娟见钱万贯和郭子仪极有兴致地交流着拳术上的心得,便近前道:“万贯、子仪,今天要考你们课程,由谁先背《中庸》?”钱万贯抢着道:“妈妈,我来背!”王淑娟先让郭子仪背,不是太流利,但总算背下来了,又看着钱万贯道:“该你背了。”钱万贯背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十九

文武百官早朝,高力士喊道:“有本上奏,无本退朝。”苏颋道:“臣有本奏!这是前任宰相张说写的信,请御览。”李隆基道:“众卿以为如何?”众臣多数在苏颋家里听过信,尚未答言,李林甫问:“信上写什么?”李隆基让高力士念给众臣,高力士应声将那首诗念了出来,李隆基看着苏颋道:“苏爱卿,信是送到你手中的,你认为呢?”

苏颋忙道:“臣认为,张说是我朝不可多得的人才,一生正直,不怕皇权,敢讲真话,办事干练,忠于陛下。像这样的优秀臣子,怎么能长期沦落在蛮荒之地!”宁王出班道:“是啊!当年的魏征丞相,就是因敢于犯颜直谏,才成就了一生的美名,但也衬托了太宗的胸襟。像这样的臣子,理应回京出力。”李隆基迫不及待地道:“有理。”

歧王见风使舵,也忙道:“臣赞同。如今姚相年老多病,宋相远去边塞,仅苏相料理国事,恐为不美。我大唐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每天要做的事很多,但都需要有思想、有执行力的大臣出举措,强督办。依臣弟之意,可召其回京,官复原职。”众官也见风使舵道:“陛下,应该如此。”李隆基点着头道:“正合朕意。”又看着李林甫道:“你也赞同吗?”

李林甫大惊,忙出班道:“陛下不可!陛下是九五之尊,说话一言九鼎,既然已经贬他,就要维护皇权尊严。至少,要让他吸取教训,哪能前面贬、后面就提呢?要是这样,岂不显得我大唐拿过他,就再没人了?”歧王见李隆基脸色有变,立刻道:“纵使暂时不便回京,也应念其忠诚,给予要职。”李林甫忙道:“不可!陛下,据卢大人身边的随从说,当年查案时打开死者的棺材,发现死者的骨头完好,而杨闼的骨头却有裂缝……”话未说完,李隆基已大怒道:“胡说,前案已结,不可再提!既如此,张说迁任荆州长史!”

在宁王府中,李清不解地问元氏:“伯母!听说孩儿是武妃娘娘所生,为何不是由她抚养,却要把孩儿送到这里?”元氏猛地愣了一下,想了想道:“你母武妃身体虚弱,所以陛下交由我抚养。”李清道:“可我听说,父皇的妃子生下的孩子,都交由皇后抚养?”元氏道:“没错,你是陛下的十八子,皇后抚养的孩子太多,不能累倒了她。”

二十

夜晚,王淑娟看着钱万贯和郭子仪道:“看来,你们对先生规定的课程记住了,这很好。不过光会背不行,还要明白其意。只要有一点不明白,就要想法问明白。如果实在不明白,也不打紧,书读千遍,其意自现。只要你们趁着有记性多背东西,迟早会让所背的东西发酵。你们两兄弟都背完了,由谁说说中庸之道。”钱万贯抢着道:“妈,我来说!”王淑娟点着头道:“好的,你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