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丝绸之路(上册)
2960400000001

第1章 序 穿越历史时空 演绎丝路长歌

马廷礼

中卫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文艺纷呈璀璨,自古就有“文化大县”的称谓,是北方重要的军事要冲,也是丝绸之路北道上的重要驿站,更是边塞经济文化的集散中心,素有“丝路古城”之誉。自古以来,中卫的文人墨客层出不穷,文而化之,似雨后春笋。尤其是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感召下,文化的春风扑面而来,中卫文化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繁荣的机遇。文艺作品异彩纷呈,百花盛开。他们在文学艺术的乐土上固守着清贫,孜孜不倦地用艺术的笔调创造和谐美好的生活,用先进的文化来引领时代风尚和影响社会,用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书法、美术、摄影、剪纸、刺绣等不同文化艺术形式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许多作品荣获全国不同层次的奖项,为宣传家乡、推进文明、歌颂生活、引领正气、促进和谐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中卫市作协主席、市政协委员、沙坡头旅游公司副总经理杨富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笔耕不辍,出版了长篇小说《旷世奇缘》(十二卷,五百四十万字),此书不仅传承着中国几千年的传统道德文化,还多处体现了博大精深的国学思想,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既有文学价值,又有美学价值,是一部生活百科全书,也是充溢精神生活的文学大餐。创作出版了四十万字的长篇小说《风雨沙坡头》,被改编拍摄成三十五集同名《风雨沙坡头》(又名《暗战孤城》),不仅在全国各地热播,还在“首届国际文化旅游节”期间,被评为“中国首届文化旅游发展贡献奖——影响中国文化旅游的一部电视剧唯一金奖”。这对于宣传中卫,提高中卫的知名度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最近,他又陆续创作出《千年党项第一村传奇》《王维出塞》(又名《印象中卫》)《沙坡头的沙子会唱歌》《大麦地传奇》《石空大佛寺传奇》等不少视角独特、故事新颖的文学作品,其意旨是深度宣传中卫,使中卫文化与旅游结合找到了最好的范本。而今,一百九十五万字的长篇作品《丝绸之路》(上、中、下三册)的问世,既是中卫文化与旅游的一件大喜事,也是宁夏乃至全国的大事。因为丝绸之路在世界上知名度和影响力之高之大无与伦比,尤其是世界贸易以及文化的融合,璀璨夺目,功绩辉煌。而这部作品所表现的,就是大食(阿拉伯国家)、吐蕃和大唐这三个世界军事强国,围绕丝绸之路所展开的历史长卷。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是一条充满艰辛的漫长之路,也是经济文化繁荣之路。同时,它也是一部可歌可泣的文明史诗。它始于洛阳或长安(西安),经中原通往中亚、西亚和欧洲。将东西方的文明融会贯通,从而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繁荣和发展,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在我国,许多重大历史题材都以文化的形式或出版成书,或搬上荧屏,如《闯关东》《走西口》《大移民》《下南洋》《大敦煌》等,不仅宣传了中国历史,弘扬了民族精神,而且塑造了众多艺术形象,从而让人瞻思怀古,激励后人。但是,至今却没有一部全面反映丝绸之路的文学作品或电视剧。作者创作《丝绸之路》,旨在弘扬我国对外开放、对外交流、促进世界经济文化健康发展的主旋律,更重要的是促进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深度交流与合作。作品的背景,选择在唐玄宗“开元”和“天宝”两个阶段,当时丝绸之路屡遭吐蕃破坏,通过大唐励精图治,恢复丝绸之路对外贸易的一系列戏剧冲突,重点反映大唐与阿拉伯国家在政治上怎样对接,经济上怎样交往,文化上怎样交流的一系列正剧、喜剧和悲剧,全方位反映丝绸之路曲折感人的故事,将官道、商道、匪道演绎得淋漓尽致,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大唐如何中兴,穆斯林如何定居大唐,大唐如何从盛到衰,值得借鉴和深思。整部作品的情节大开大合,场面恢弘,着重塑造了唐明皇李隆基、大唐商人钱丰、钱万贯,大食使节赛义德,大食商人苏莱曼、萨费尔,大唐诗人王维和李白等八十多位中外历史人物形象。作品把历史背景选择在唐玄宗李隆基时期,恰如其分。

众所周知,从汉到唐,丝绸之路一直走的是交通较为便捷的南线和中线,北线因交通环境恶劣而无人问津。直到唐玄宗登基,唐蕃战争打响,南线、中线切断,整个丝绸之路瘫痪。这时候,丝路商人便开辟了丝路北线,也就是要经过宁夏的固原、海原、中卫这一段。而在宁夏这一段,需要翻越六盘山、横渡黄河、穿越腾格里沙漠等艰难险阻,这对于商队来说是个极大考验。综观整个丝绸之路的历史,也只有这段历史最精彩。因此,选择在唐玄宗时期,既可以展现这段重大的历史背景,又可以借此大力宣传宁夏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而且从艺术的角度细品,作品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丰满,且个性鲜明,耐人寻味,具有很强的文学艺术看点。

文化是国家精神文明程度的象征,优秀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精神家园。经济是硬势力,文化是软势力,硬势力不强,一打就败;软势力不强,不打自败。目前,中卫正处在快速发展的时期,我们需要文化的渗透,文化的助推。从中卫市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文化要大发展大繁荣,就必须处理好文化与旅游的关系,要让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而《丝绸之路》,正是基于这个出发点将文化和旅游巧妙结合,对诠释丝路文化纲举目张。这部作品的问世,相信一定是“一石击起千层浪”,必将有更多的文化人按照打造“千年党项第一村、万里黄河第一漂、大漠边关体验地、地空穿越大本营”的要求,强化沙坡头品牌印象,深入实施文化旅游一套书、一本画册、一台精品剧目、一支高水平的文艺队伍、一批独特的人文景点和一个文化旅游发展基金的“六个一”工程。我们期盼文化界的同仁,都应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春风自加压力,人人为文化强市尽心竭力,个个为旅游兴市献计献策。

愿这部作品的问世,使宁夏、乃至我国与阿拉伯国家的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也期望这部作品,能有有识有志之人,早日搬上荧屏,为中阿经贸合作的长期友好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