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银河清浅
29387200000008

第8章 但开风气不为师 ——读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感

今日最大成就在于泛读完梁启超老前辈所著《清代学术概论》,对清朝近三百年的学术变迁有粗略的了解与认识,亦对个中杰出治学人物的勇敢心与忘我境以及对学术思想严肃严谨之风所折服。虽今日我国仍落后于西方,然也不用妄自菲薄,当以实事求是之精神,站在客观的立场上,运用业已形成的正确思维进行综合思考与判断。大清两百多年的历史,并非一潭死水,其对中国文化的杰出贡献,不亚于其前的许多朝代。时学者之治学风气,亦值得我们今日去学习。

看完此书,一方面对任公越加推崇,另一方面也对中国思想史之渊源发展变迁产生极大的兴趣。对于清朝,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人,可谓一代宗师,他们敢于在当时的时代批判继承泰州学派的缺点和优点,进而引发了一种重视证据的考据学,形成独具特色的清学。让人们在发掘传统的文化中重新注入时代的风气,将新的解释纳入其中,形成风格迥异的清学。

而这里,不得不说梁启超其人,此人可谓社会科学的全能型天才人物,不仅是国学的集大成者,还是开启近现代新思想的杰出人物,中国近现代少有的百科全书式人物。世人皆知其是维新运动中的旗手,却不知此人亦是文化巨人,在学术上的造诣极高。后因恋于政治,对学术的研究便偏少了,曾计划修一部中华通史,无奈时间不允,任公西去。但其人在修身齐家方面可谓做到极致,子女全都成为国家重要人才,实乃其治家有方矣。

清学之兴也,顾氏始开其端。河洛矫诬,至胡氏而绌。中西推步,至梅氏而精。力攻古文者,阎氏也。考言汉儒《易》者,惠氏也。凡此皆千余年不传之绝学,及戴氏出而集大成。

凡“思”非皆能成“潮”,能成“潮”者,则其“思”必有相当之价值,而又适合于其时代之要求者也。凡“时代”非皆有“思潮”;有思潮之时代,必文化昂进之时代也。其在我国,自秦以后,确能成为时代之潮者,则汉之经学,隋唐之佛学,宋明之理学,清之考证学。

“清代思潮”简言之,乃对于宋明理学之一大反动,而以“复古”为其职志者也。其启蒙运动之代表人物,则顾炎武,胡渭,阎若豦也。其全盛时期之代表人物,则惠栋,戴震也。其蜕变期之代表人物,则康有为,梁启超也,其也为衰落期。纵观三百余年之学史,其影响及于全思想界者,一言以蔽之,曰“以复古为解放”。今清学固衰落矣,四时之运,成功者退,其衰落乃大势所趋,故无需留恋,惟能将此研究精神转用于它方向,则清学虽亡而不亡矣!

步入本书的正文部分,真的被大师所折服,一个对文学有极高造诣的人,对思想有通达之境的人,对社会有公益之心之人,其文字往往以极简单朴素概括大千世界之奥理,且浅显易懂。而今部分“学者”,往往篇幅长而不知所云,还用一些复杂的语言来增加他们的文章的难度系数,以为这样就是水平,实际上既没有发现问题,更别谈解决问题了,反而是误人子弟,在大众面前故弄玄虚,这也是为何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却罕见大师的踪迹的原因啦!

如此难成学问,悲也。

须端正态度,学以致用,以求实心治学。

无论如何,唯有学习是勇者的孤独修行,唯有思考是智者的进步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