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天地悯人
29364000000014

第14章

内心挣扎愧疚,但到手的钱又让他踏实安心,两种心理同时存在,后者甚至更胜一筹。到了县城二姑家后,本来不急着去鹿城,想先在城里找朋友玩两天。可是恰逢表姐闹离婚,二姑家也是阴云密布,他也感觉出了他们不愿留他多住。在准备买票去鹿城之前,他在街上遇到了拄着拐杖的涌军,他准备搬出去住,需要买一些过冬的煤块。来华看见涌军内心颤抖,手脚麻木,好久才恢复了镇静,涌军站住又问他要不要跟他回去,来华咬牙摇摇头,说了句他还有事转身高开了,父子俩就这样像陌生人一样擦肩而过。

来华来到鹿城,这是他生活了十六年的家庭,也是唯一让他有安全感的地方,但结果证明这次却并不愉快。宝龙离婚四年后再娶,女方也是离异,带着一个六七岁的男孩,宝龙这边有前妻留下的孩子志诚,小两口在外面打工,两个孩子由来叶带着,她常常会因为身体原因感觉力不从心,又会因为媳妇对两个孩子的不同态度耿耿于怀。来华心眼比较少,不明白里边的道理,有时候两个小孩不听话,就动手教训他们。来叶多次跟他说不适合那样做,母子俩就此爆发冲突,来叶总想让来华去理解微妙的关系,而来华把这归结为是自己是个外人的缘故。他没有再打骂两个孩子,但心里有了芥蒂,也不再呆在家中,整天在外面到处闲逛,开学前几天他就收拾行李离开了鹿城。他清楚地感到不再有温馨舒适的地方可去了,他在两个家庭的矛盾纠葛中彻底丧失了立足的空间,他惊恐地发现自己的处境是多么尴尬,只是之前一直没有醒悟而已,他不得不悲哀地承认自己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成了孤家寡人。

重新回到学校让他的神经稍微放松了一些,每天和其他人一样上课下课,聊天扯谈,期待一段属于自己的校园恋情。有时候他甚至产生一种错觉,觉得自己和其他同学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有安静时候他才会一次次悲哀地意识到自己的生活完全是一堆不可收拾的杂碎。由于心事重重,他渐渐退出了玩闹的场合,上课后就提着水壶走进图书馆,这是减少生活开支的最好办法,可以看书学习,也可以尽情发呆,还有减轻空虚缓解烟瘾等种种好处。同学们流行到外面做兼职,赚点钱就改善一下衣着伙食。来华看得清楚,这些人往往不是真缺钱,他们往往是打发无聊的时光顺便补充一下超支的生活费,这种打工除了浪费时间没有其它意义,所以尽管生活费紧张,来华也没有出去打过工。

法学向他敞开了一片新的天地,他梦想可以成为一名法官或大律师,可以用自己的知识慷慨陈词,快意恩仇。他必须为此付出努力,虽然每天泡在图书馆,因为大多数时间都在发呆,成绩也没有好到哪里去。他的思绪仍然停留在那个小县城,停留在那些斑驳的记忆碎片里,表情时而忧伤时而愤怒。他也不止一次地想到涌军,听说他已经基本恢复了,可以拐着腿走路了。父子从来没有联系过,他可以想象涌军对他的失望和愤怒,他不后悔自己的选择,生活总是逼近他不得不作出绝情的举动。人性是不可试探的,生活却总是给他痛苦的决择,让他一再体会人的局限和渺小。环境的改变并没有让他快乐,却在他的心底留下一些永远解不开的结。

涌军留给他的钱交掉大二的学费已经所剩无几,他的生活费开始告急。不得不利用暑假去餐馆打工,实际上他也没有别的地方可去。过了一个月端碗涮盘的生活,拿到了四百元的工资,也是他赚到的第一笔巨款。但这笔钱甚至不够他更换表哥送给自己的那台老式手机。来叶在这一年病情加重,百病缠身的她又患上了胆结石,病得整晚睡不着觉,宝凤领着她去了医院,医生说结石体积偏大,需要开刀取石,但来叶的心脏承受不了手术的负荷,所以没办法治疗。来叶感觉自己的日子不多了,让宝凤带她去找了当地的神汉,但神汉说有惊无险,来叶的寿元在六十以外。后来宝凤的房东老太知道了来叶的病,这个老太太是多年的老中医,给来叶开了个方子,抱着试试的心态吃一个月,胆囊的疼痛居然减轻了不少。继续服用了一段时间症状基本得到控制,结石得到控制她才有力量对抗其它的病痛,算是暂时从阎王手里捡回了命。

大二寒假来华选择了留校,学校提供几十个勤工俭学的名额,他正在为放假后的去向犯愁,赶紧报上了名。所谓勤工俭学说白了就是接替老师们看管设备仪器,接替校工打扫校园,学校按天数发给一定的补助,补助不多,勉强够一天的伙食费,但对于来华这样无家可归的人简直是天大的福音。勤工俭学的学生在一个退休老教师率领下,每天都把校园搞得尘土飞扬。这个怪老头让所有人又爱又恨,对于那些偷懒懈怠的,他也不管大学生的脸面,当众严厉批评,在工作上表现出绝对的严苛无情;在生活上老人却是另一个模样,他既有博学多闻的学者气度,又有循循善诱的长者风范,也十分关心学生的生活,对于学生不好的生活习惯他耐心指正,对于损害学生利益的现象他挺身而出。来华就混迹在一群扫地僧中,最初他的想法只是赚钱,每天干完活就回到留校生宿舍打牌看电影,后来还找了份餐馆兼职。渐渐感到了力不从心,每天早晚各打扫两个小时,中午和下午到餐馆做服务生,晚上下工之后已经是灯火寥寥了,回到宿舍用热水泡泡脚便累瘫在床上。留校学生在学校过了可能是有生以来第一个除夕。学校为留校生准备了年夜饭,比不得家里的可口美味,至少给了身在异乡的孩子们些许安慰,校领导给每人发放了一百元的红包,把除夕的气氛推向了高潮。留校的学生家庭显然都有困难,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言之隐,他们端起洒杯望向窗外的绚烂烟火,年轻的面孔上带着略显复杂的表情,他们可能瞬间思绪万千,黯然神伤,但依旧在举起酒杯的时候展露笑颜,不知他们是否意识到,自己已经学会了尝试用自己的力量改变自身乃至家庭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