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铁血抗战之神龙出击
29075000000064

第64章 真正的课堂

却说萧山师几百军官不管是在中央主阵地的,还是在侧翼阵地、二线阵地、三线阵地的,见到十几架日本飞机一扔几百颗大炸弹到一个长五百多米、宽三百米的中央主阵地,心头都会骇死,都知自己原先错得离谱了。

原先自己这些人以为自己部队枪法好、武器好、动作熟练、弹药足,就能上战场立大功,就能杀几倍的日本鬼子扬名全国。如今一看:你枪法再好又怎样?人家七百米外你打着到吗?人家直接炸了你。弹药足就行吗?人家的炸弹直接把你的人炸死了,弹药全是人家的了。你的小炮兵一暴露,人家直接给你炸了,你还有炮兵吗?你没有炮兵了可就该人家的小炮兵盯着你打了。

王峰看着身边几十个军官暗自沉思的样子,心中一叹,又一赞,便对周围的人说到:

“我们离现代化还有很远,我国在长时期内是以劣势装备,落后的武器来对付列强的现代化军队的。所以我们平时练兵不需以那些滥军阀和黄埔的部队为参照标准,那种标准碰到今天的情况会怎样,大家心中都有数,只有一个结果:拿人命填。这不是我们想看到的。现代化军队有他的优势,也有他的局限。我们要找出他的弱点,进行针对性训练和针对性制定战争策略,我们就不吃亏。比如说:我们这个战壕如果利用时间改进一下,在战壕壁上挖出防炮洞,他扔再多炸弹有什么用?伤不到我们分毫。他不拿下阵地能进上海吗?他拿下阵地不靠陆军能行吗?陆军无非就加上个坦克车而已。我们在阵地前一挖防坦克壕,他的坦克车不又废了?还得靠步兵,步兵对步兵时他的飞机敢扔炸弹,重炮敢轰击吗?一扔炸弹、一轰击同归于尽,他的步兵还敢打仗吗?所以我们也有优势:人多,步兵多,只要我们防住了他的飞机、重炮、坦克车,我们与他们就势均力敌了。现在敌人兵少,正是我们学习、研究的好机会,等到敌人兵多了,想学都来不及了,那是要用人命去交学费了。”

王峰一讲完,几十位军官便心中透亮,也不用王峰再交代什么,几十人便在二线、三线阵地开始琢磨如何三防:防飞机轰炸、防军舰重炮轰击、防日军坦克车抵近炮击和冲击。

几十位军官中留学的人员有二、三十位,理论基础那是一流的,只是没经过实战,如今即明白了双方之短长,哪有想不出办法的呢?一会便拿出了方案,便开始在二、三线阵地改造起来。

王峰一看这方案,心中一乐:淮海战役的坑道战提前十五年搞出来了!对王峰而言,他有的是方法搞这个“三防”,但他不能直接说,非逼着这些人去自己琢磨出来才是他们自己的东西。不然他们还是理解不深刻,到时还是会吃亏。现在他们一点点改进慢是慢一点,但绝对最扎实,完全是他们自己的东西。王峰是准备在此守到战争结束的,所以任他们试验,任他们推敲。

话说王峰只在距一线阵地五百米的二线阵地上给军官们讨论、推敲、引导,根本不管一线阵地。他想:日军总共四千多人,用一半兵力进攻才二千一、二百人,你们前面六个防守营,三千好几百人,又是全自动火器冲锋枪,还配一个炮兵大队,近四千人,再守不住阵地,真该杀头了。又没叫你歼灭敌人多少,只要你守住,经受战火考验就好,连这都做不到,老子花那么钱让你们留学,不全成猪了?守不住只有一个原因了:胆小、怕死、听见炮声就变成傻子。这样的指挥官撤就撤了,杀就杀了,留着会丢无数兄弟的命。

却说一线阵地换炸的两个营,带队的都是“浪荡公子”,老油条了,在德国军校是通过真枪实弹杀出来才“结业”“合格”的,那可是特种兵学校。学费是普通军校的四倍多,全用在弹药消耗上了。而一千二百多士兵也经过一个多月“鞭炮”训练,是踏着爆响的“炮”向前冲去完成训练动作的。心理素质是非常好。尽管十几分钟大轰炸看着山摇地动,士兵心中也害怕,但还未害怕到失常,仍是严格听命令、严格按口令做。当然也有极个别吓呆的、被土埋的、阵亡的,这也没什么办法。但绝大多数是有理智按口令执行的。

两个营,五个老油条少校,直在心中说:老子不理你,你随便炸。顶天老子多死几个兵,战后多跑几家给老人磕头认儿子了事,你还能怎样?有本事你步兵不上来,你炸一年,把全日本的钢铁都扔下来,老子才服你,否则你步兵一冒头就是个死,你还白搭不管用。

还是五个老油条厉害,日本飞机不厉害,炸了十七、八分钟,飞机也没炸弹了,便又盘旋几分钟,看阵地上还没人活动,以为人全炸死了,便摇翅膀走了。那陆战队见飞机摇三下翅膀,便知阵地上还没有人出来活动,便大喜,也不叫后面炮兵开炮了,直接大喊着跑步冲向七百米外的地方。日军大队长想来:中国人不是被炸死,就是被震昏了,冲上前捡枪、抓俘虏得了。

老油条“浪荡公子”在日本呆半年,哪不知日本人通常做法?飞机炸完后定要飞三圈巡查的,有人活动就向下面打红旗,地面便炮兵轰击;无人活动,就摆摇三个翅膀,步兵就直接上前占领阵地,捡枪、抓俘虏。

老油条们只到飞机走了,才大声下令“全体戒备、准备战斗。”

那些士兵是训练惯了的,他们不下令,踏着炸响鞭炮不敢动的,何况是战场上,敢违令那是马上枪毙的。所以飞机轰炸完以后,老油条不下令,士兵们便仍然趴在战壕里不动,哪怕被土掩埋大半身子,一样不动。至于重伤的,那根本动不了了,阵亡的更不用说了。

老油条们一声令下,只十几秒,大多数士兵便已趴在战壕边准备枪支弹药了。几十个医护兵便开始抬伤员、收阵亡者,土掩的的士兵也被身边人扒出。轻重机枪也抬上射击位置,后面的十二门迫击炮也抬起来架在大战壕中了。

能第一次上战场、第一次面对大轰炸,做到这一切,已经不是“优秀”一个词能表达的了。这一多亏了大半个月每营五万大洋“鞭炮”训练,二多亏了二百五十老油条留学生营长平时“严”字当头,极好秉承的德国军人的严格和苛刻。除了与士兵平时有友谊,训练时绝对六亲不认,一上战场便真正见到“德国作风”的巨大优势了。

士兵们是被训惯了的,知道平时营长对你再怎么好,训练时你敢不听口令,不按口令办,立马翻脸重罚的。这半年已练成习惯,说“隐蔽、趴下、防炮”只三、五秒一条战壕看不到人了,没下令,就没人影,一下令“全体戒备、准备战斗”,立马十几秒一千多人做好了准备。但却无人开火、投弹,因为老油条还没下令呢!谁敢开枪?敢乱开枪会枪毙的。

日军一大队不到一分半钟已冲到阵地前一百多米了,那个大队长还是按日军规范操典一抬手,六百多人立马趴在地上。大队长便拔出指挥刀,一摆,身边的几挺轻机枪便一齐向阵地射击,打了十多秒便全停了,大队长见对面还没反应,这下彻底放心了。便自己带头起身,又一抬手,六百多人全起身了,虽然手中仍拿着枪在戒备,但所有人神情都放松了,也不跑步冲锋了,而是端着枪随意的向阵地走去。日本人心中便觉得如同一场演习结束时,该看看“成果”了。

老油条仍不发令,只是轻轻一句话:“向下传,手榴弹准备,轻机枪准备。”

立马只十几秒,口令传遍整个前沿阵地,士兵人手一个手榴弹,机枪手则全力在瞄准重要目标。日军则散慢地又近了三十几米,离主阵地只七十米了。老油条们仍不吭声。

又是十几秒,日军又进了三十米,趴在战壕边的士兵甚至能听见日军的轻快讲笑声了,老油条仍不下令,士兵们也就不动,只是一手握手榴弹、一手拉着导火索。

日军又迈着轻快步子向前进了十来米,最近的日军离战壕只二十几米了,老油条大喜,一声大吼:“打”。

士兵们立马一手拉开导火索,一手飞快扔出手榴弹,同时,二十几挺机枪开始在战壕上唱歌了。

士兵们一扔出手榴弹,也是按训练时标准动作只半秒便抄起冲锋枪,开始向前面的人影扫射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