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养生中国
28799800000062

第62章 静与养生

生命在于运动的概念深入人心。健身房遍地开花,公园、广场到处都是运动的人群,运动健身是社会的主流认识。新闻里有人在健身房猝死的报道,都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平时身体很好,还经常去健身房健身,人们不理解他们为什么会猝死。这说明一个问题,健身房的运动不一定养生,健身房是从西方引进的,健身房的运动内容也是从西方引进的,在以前是没有的。

西方人重视运动健身,美国是最喜欢跑步运动的国家,美国的跑步人口多,跑步赛事多,跑步协会多。美国的跑步热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美国有全国性的跑步协会,各地的跑步组织多如牛毛,还产生了跑步节。美国的总统都会时不时秀一下跑步,来争取大量跑步爱好者的支持。美国的科研机构比较有耐心,一个心血管研究机构对3800名经常跑步的人展开了跟踪调查,经过了15年的调查研究,发现剧烈的长跑不仅对肌肉和骨骼有损伤,还会引发心脏的磨损,跑步还会减少跑步者的寿命。

经常跑步的人并没有比不运动的人更健康、寿命更长,跑步健身是一个不成熟的理论。我们经常听说有人因为跑步猝死,就在今天我还参加了贺涛同学的追悼会,一个年仅45岁的壮汉,因为早上跑步猝死在路上,大家都感觉非常的惋惜和伤心。写这篇文章也算是对跑步健身的反思,希望能引起更多人的反思。

运动健身要适可而止。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四大健康生活方式是:1.合理膳食,2.充足睡眠,3.良好心情,4.适当运动。适当运动是很难把握的,怎么样才算适量,这个要根据个人情况而定。步行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那么,走路真是越多越好吗?每天以什么样的强度走路、走多长时间才是最科学的?国际卫生组织将行走定义为“世界上最好的运动”。

研究表明,温和的健步行走,有神奇的抗衰老功效,成年人只要坚持有规律地行走超过12周,就会达到体态端正、腰围变细的效果,而且身体结实,不易疲劳。此外,还可以治疗头痛、腰痛、肩痛等,并可以促进睡眠。经常坚持行走锻炼,可以减少患心脏病、糖尿病的概率,还可以防治精神忧郁、神经衰弱等疾病。持之以恒地行走锻炼,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对治疗忧郁症有一定的效果。

随着运动量的增加,心脏搏动频率会增加,身体还会出现其他的反应,如呼吸加快、说话气喘、出汗等。感受自己身体在运动中所出现的反应,可以判断运动强度,以不超过中等强度的运动最好。中等强度的表现是:身体仍然没问题,呼吸明显加快,出汗明显,说话稍显气短。每天快走累计30分钟,约6000步,这一步数不会对关节造成损伤。

著名学者郭沫若幼年时曾患过一场重病,青年时期东渡日本留学又患过伤寒,为此差点丧失生命。郭沫若享年86岁,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静坐健身。1914年初他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第一高等学校,由于用脑过度,他患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出现心悸、乏力,只能睡两三个小时,读书读到第二行就忘了第一行,年轻的郭沫若非常苦恼。

郭沫若在东京旧书店里偶然买到一部《王文成公全集》(王文成公即明代大理学家王阳明)。读到王阳明先生以“静坐”养病健身的故事后,他就开始试着学起来,每天清晨起床与晚上临睡时各静坐30分钟。不到半个月,郭沫若的睡眠大有好转,睡得香甜,胃口也好了。

郭沫若的静坐养生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端坐姿势,眼微唇略合,牙不咬;前胸不张,后背微圆,两手放置大腿上;上腹内凹,臀部后突,两膝不并,脚位分离。第二,呼气长而缓,吸气短而促。行于不经意之间,注意在脐下,脑中无杂念。第三,静坐安排在清晨和临睡之前,一次静坐30分钟。

静坐不仅可以使大脑得到充分的调整和休息,还可以防病健身,修养性情。养生需要动和静相结合,但是静在养生中的地位更加重要,佛教、道家、儒家都非常重视静坐,和尚念经的时候敲木鱼、捻佛珠、敲钟的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入静。很多人喜欢在脖子、手上挂一串佛珠,不仅仅是为了爱美,捻佛珠有静心的作用。养生气功更是把静坐当做十分重要的练功内容,练习入静是养生气功的主要内容。

静体现在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国画和西洋画的差别也在于动静之间,国画追求的是静,西洋画追求的是动。国画的人物多数是静态的,让观看者感觉也是安静的。西洋画多是热闹的,展示的大多是动态的瞬间,画面都是满满的;中国画大多表现的是静态的瞬间,国画都会有空白,专业术语叫留白。

传统建筑给人的感觉就是静,佛教、道教的建筑都差不多,进入以后都给人静的感觉,浮躁的心情会安静。基督教的建筑让人感觉到紧张和压抑,西方人在教堂里面忏悔罪过,心情也不可能平静。人们对佛像行礼,求得佛的保佑,心情也是愉悦的。

许多城市的标志性建筑采用西方建筑师设计的图纸,这是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很多城市都有许多奇奇怪怪的建筑,这些建筑有的是西方人设计的,有的是在西方学习归来的建筑师设计的。国家电视台的大裤衩建筑是典型的例子,是由西方设计师设计的,远处看着就感觉心情紧张,在里面办公心情也不容易安静。每天上班看到办公大楼就感觉不愉快,健康也会受到影响。

西方建筑和中国传统建筑一个重要的差别是颜色的差别,中国古代的建筑用砖是蓝色的,瓦是蓝色的,西方的建筑用瓦多是红色的。蓝色的砖比红色的砖烧制工艺更复杂,但是几千年来中国的建筑用砖瓦都是蓝色的。蓝色和红色相比有什么差别,蓝色可以让人更安静,红色会让人兴奋。研究发现蓝色容易给人带来宁静的感觉;红色容易让人兴奋。

静以养生是古人的大智慧,领悟中华文化中的静有助于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