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养生中国
28799800000038

第38章 过年与养生

从汉朝的时候就流行过年了。正月初一被定为是一年的开始,也就是元旦,年这个节日逐渐在民间固定下来。现在人说的元旦是阳历的一月一号,已经没有人把阴历的一月一号说是元旦了。民国时期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民国政府将元旦定为公历的一月一号,这是现在元旦的来历。同样的名字,一个是公历,一个是农历,都是新年的第一天,在国人的心中差别却很大。很少有人去庆祝这个公历的元旦,人们依旧重视农历的元旦。

春节是国人最重视的节日,在这一天相距多远的亲人都要团聚,离家多远的游子都要回家。春节起源于古人阴阳和谐的思想,正月初一是新年的开端、也是新季节的开端、也是新月份的开端。是自然界阴阳交汇的节点,气候变化剧烈,经过漫长的冬天,人体的抵抗力下降。春节家人团聚,一家人气场相近,家人团聚有助于相互增加气场,增强免疫力,避免在季节交替的时候生病。

春节的来源还有一个传说:年是一个怪兽,头上长有触角,凶猛异常,长年居住在海底,在除夕晚上到村子里面伤害人畜。每到除夕这一天,人们都跑到山里躲避,等到第二天年这个怪兽走了以后大家才敢回家。有一个老太太年纪大了,跑也跑不动,家里也没有其他人,只好一个人在家听天由命。一个老神仙路过村子,看到村子里只有老太太一个人,就问老太太村里人都去哪了,老太太如实相告,老神仙教老太太在家门口、窗户上面贴上红纸,在年快要来到的时候燃放爆竹,屋内都点上灯,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声。老太太按照老神仙说的去做了,年被吓跑了。

第二天村子里的人回来后发现老太太毫发未损,就问老太太是什么原因,老太太就把老神仙说的方法一五一十的告诉了大家。以后在除夕之夜人们都按照神仙说的去做,家家户户张灯结彩,门上、窗户上都贴上红纸,在年快要来的时候燃放鞭炮,年再也没有伤害过大家。

这个方法流传了开来,每到除夕家家就贴红纸、放鞭炮,把这个驱赶怪兽年的活动叫做过年。袁世凯执政时候把过年命名为春节,春节这个名字喜庆,符合中国人的养生思维,人们接受春节这个名字。春节逐渐成为中国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年与其说是海底的怪兽,不如说是人内心深处的怪兽,在经历了漫长的冬季后,人们内心压抑着的情绪需要释放。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的祭祀仪式、张灯结彩和亲人的团聚来驱赶走内心的魔鬼。

春节放爆竹是几千年流传下来的风俗,爆竹声能帮助人们驱赶走内心的的魔鬼,放爆竹不是浪费金钱。以中国人的养生思维来看,能保持几千年的风俗,一定是养生的,不然不可能流传这么久。西方人的心理疾病患者多,近些年西方人的爆恐袭击多,这与西方人不放爆竹有一定关系。

春节到来的时候,各个单位也都会贴上红红火火的对联,然后在大门上挂上大红灯笼,灯笼上面写着几个大字:欢度春节。有的单位写的是:春节愉快,更有的单位为了省事,在大门上固定四个大字:欢度佳节,到一个节日就打开霓虹灯。这里面蕴含着养生大智慧,快乐可以让人养生。

传统过年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的,这天是祭灶,家家都要举行祭灶仪式。祭祀是贯穿春节期间的重要内容,祭灶要有麻糖,用糖粘住灶王爷的嘴,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二十四,扫房子,寓意除陈,也是辞旧迎新的意思。国人喜欢吉祥,寓意吉祥的东西春节更是不能少,贴对联都是寓意吉祥的内容,贴的数目也是吉祥的数字,要成双成对。

过年吃饺子各地都差不多,虽然饺子的做法差别很大,但是各地都有春节吃饺子的习俗。饺子是东汉医圣张仲景发明的,最初的饺子里面包的是药,是预防疾病的。现在的饺子中的各种佐料都是药食两用的食材,象花椒、八角、茴香、胡椒等既是食品,也是药品,有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功效。

吃团圆饭是春节的重要节目,一家人相聚一起,共叙天伦,子孙感谢长辈的养育之恩,老人看到子孙满堂也会很幸福,陪伴父母也是孝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过年对国人来讲是一个加油站,因为团聚增加了家族的凝聚力,因为团聚获得了幸福。回家过年是国人挥之不去的情结,不论身在什么地方,都会在春节回家过年。

过年的礼节很多,除夕祭拜祖先,也是孝文化文化的重要内容。一家人集中在一起祭祖,也是一次孝文化的教育和传承仪式。春节期间给长辈拜年,家族之间相互拜年,这有利于家族内部的和,增加家族的凝聚力。初二女儿回娘家,是促进家庭成员之间和的重要方式,把孝文化以春节礼仪的方式固定下来。人们在正月十五还要吃汤圆,象征团团圆圆。

春节的礼仪、仪式不同地方还有差别,有的会随着时间推移有增减,但是都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要符合国人的养生思维。近些年在贵州部分地区流行除夕洗澡的风俗,人们相信除夕洗澡能洗去晦气,给来年带来好运气,这个风俗以后会在更大范围内流传,因为他符合国人的养生思维。

西方人会不远万里去朝圣,礼拜天还要去教堂做礼拜,他们认为这就是他们有信仰的表现。西方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因为中国人没有像西方人那样虔诚的去拜神,这是一种肤浅的认识。中国人是祖先崇拜,不管离家多远,中国人都会回家祭祖,有的海外华人离开中国已经几代人,仍然领着子孙回家祭祖,回家认祖归宗,寻找自己的根,祖先崇拜是中华文化里面的遗传密码。

在农村家家的堂屋都会备一张桌子,用来供奉祖先牌位,平时在桌子上都会摆有贡品。在过重要节日的时候,为祖先上一柱香,拜一拜祖先,把第一碗饭送上,表达了对祖先的尊敬和思念。在过春节的时候,供奉祖先的贡品和礼节更加隆重。

春节最引人注目的是春运,以2017年春运为例,在40天的春运期间,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约27亿人次。春运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迁移活动,没有之一,在短短的时间内,数亿人不约而同的放下手中的一切,历尽千辛万苦都要干同一件事情,那就是:回家。

春节回家是每个中国人共同的想法,不分贫富,不分南北,这从经济角度解释不通。人们放下手中工作、关掉赚钱的生意会造成经济损失,这对注重节俭的国人来说似乎是有点不太符合。春节回家不是政府的规定,甚至政府还希望用经济杠杆减少人们集中春节出行。从1993年春运开始火车票涨价,一直到2007年春运才停止车票涨价,随着火车票涨价,汽车、出租车、飞机等一切交通工具都在涨价。涨价也没有阻挡人们回家的脚步,春运的人数逐年增加,这只能用文化的角度来解释,从经济学的角度解释不了。

从养生的角度解释春运才合理,国人过年就是为了团圆,家人之间的团聚,亲戚之间的团聚,族人之间的团聚,与祖先灵魂的团聚,祭拜了天地诸神。春节是中国人与天、地、人、神和的一个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