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养生中国
28799800000026

第26章 诗歌是养生的文化

诗歌是很古老的文体。《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集,由孔子整理编写而成。历史最悠久的文学作品是诗歌,可见诗歌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诗言志,歌咏其声。古人把诗和歌放在一起,吟和唱放在一起,吟诗、唱歌都是可以让人快乐的。现在喜欢唱歌的人比较多一点,许多人没有听过吟诗,更不要说自己吟诗了,现在人们注重唱歌,忽视吟诵。

古人写的诗歌是可以吟唱的,现代人已经不清楚古人吟唱的韵律,不知道古人是怎么吟唱的。现代人喜欢背诗,不喜欢吟诗,诗歌的养生作用就弱化了,课本里面有许多诗歌要求学生背会,没有要求学生去吟诵诗歌,也没有老师会要求学生吟诵诗歌。如果不是从养生思维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阅读和吟诵是没有什么差别的。

现在教育追求的是高效,用最短的时间让学生学会更多的知识,填鸭式教育让学习变成了一种负担,能把学习当做快乐的人没有几个。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每到毕业很多学校都流行撕书大赛,学生把撕碎的书页像雪花一样飘满校园,发泄多年来压抑的心情,获得暂时解放的快感,可见学生对学习有多么的仇恨。

孔子的教学思想是让人快乐的学习,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对自己评价说是学而不厌,孔子在引导大家愉快的学习,把学习当做快乐的事情。让学习更加快乐,把学习当做一种快乐的享受是孔子的教育理念,后人的教学思想远离了孔子的思想。

学习缺乏了快乐,学习已经不能让人达到养生的效果。很多学生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况让人担忧,学习好的学生身体素质不如学习差的,读书不能让人养生,读书不能让人快乐。

诗言志,歌咏其声。古人写的诗是可以吟的,是可以唱的,现在我们已经无从寻找古人吟唱的韵律,不知道古人是怎么吟唱的,但是优美的文字和描写的美妙意境仍然能激荡人们的心灵,和古人产生文化的共鸣。诗词语言精练,读起来朗朗上口。吟诗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可以让人忘却忧愁烦恼,调节人的心态。

诗歌是诗人激情迸发的产物,是激情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喷发的文字,写诗对诗人来讲就是一次精神的发泄。写诗能放飞心灵,写诗让作者精神放松,读诗的人也心驰神往。读到诗人那些充满激情的诗句时,心中会和作者产生共鸣,吟诵健康向上的诗篇,心清意静则气自和,气血和顺自然就身体健康。

诗歌讲究对丈和平仄押韵,很多人写诗过多注重这些,忘记了诗歌要给人带来快乐,诗歌变得艰涩难懂。很多诗人捻断胡须留下的诗歌却是无人问津,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注重让自己的诗歌通俗易懂,白居易为了把诗写得浅近,每次把诗作读给一位目不识丁的老太太听,老太太听不懂就修改,改成劳动人民可以听懂的语言,直到完全通俗易懂为止。

李白是历史上的浪漫主义诗人,每当读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眼前就会出现一幅这样的画面,一个离家的游子在皎洁的月光下面,想到了自己的家人,把地上的月光误认为是秋天来了下的霜。长期在外地的时候,晚上睡觉经常会想起李白的这一首诗,甚至会经常看一看窗外有没有月光。月亮在国人的心里还代表着一种民族特有的情感,这些都是诗歌的功劳。

春天下雨的时候,就会想到杜甫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本来下雨的时候人的心情比较郁闷,但是想到了杜甫的这首诗,马上就会心情愉快,这是诗歌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有一个成语---诗情画意,这是国人对美的独有理解,诗和画是相连的,诗可以当做画来看,画可以当做诗来读。吟诵诗歌也可以养生,古人重视诗的吟诵,教育学生大声吟诵诗,成年人也仍然朗读诗,抑扬顿挫间,沉浸在诗的意境之中,达到忘我的境界。古人很重视诗的吟诵,体会作者写诗时候的意境,抑扬顿挫间,让人沉浸在诗的意境之中,达到忘我的境界。

国人看来诗和画是相连的,诗可以当做画来看,画可以当做诗来读。中国画以写意为主,也可以理解是以养生为目的,不是以真实为目的,看中国画应该按照诗歌的标准去看,从国画中读出诗歌的意境,而不是看是否符合真实。西洋画以写实为主,西洋画为了让人感觉真实,这就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别。

词更是为了歌唱而写的,句子有长句和短句,唱起来方便,还有专门的词调。一首好词出来,迅速在全国传唱,这种古老的卡拉OK是多么放松的一种娱乐方式,人多人少都可以随时随地打着节拍歌唱,古人的生活就是这样的养生。

宋代是词的巅峰时期,不仅是涌现出了一大批著名的词人,还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著名词篇。现在人都会背诵几句有名的宋词,在宋代人们对词的喜爱超出现代人对流行歌曲的喜爱。有句话说的比较形象:凡有井水出,皆能柳歌。凡是有人的地方,都有人在唱柳永的词。柳永的词仍然能打动现代人的情感,《蝶恋花》里面有两句至今仍然经常被人们记起: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提到词不能绕过的一个人就是当代伟人毛爷爷,他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还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他写的词气势磅礴,成为难以逾越的高峰。他的词《沁园春.雪》深受人们喜欢,他写的毛体书法《沁园春.雪》大气磅礴,让人百看不厌。

许多经典的词句至今仍在传唱,她已经融入我们的文化,成为中华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当我们登高望远的时候,很容易就想到毛爷爷的词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当我们抱着雄心壮志想要干大事的时候,总会念起毛爷爷的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每到中秋佳节的时候,人们会传唱苏东坡的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每一次的传唱仍然能让我们心情激荡,和遥远的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

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审美。没有读足够的中国诗词,就不能理解诗情画意的境界,理解不了国人心中的美。诗词是国人的心灵港湾,也是国人的心灵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