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养生中国
28799800000001

第1章 中华文化与养生思维(上)

中华文明几千年来一直是全球文化、经济、军事的领先者。三百年前西方人开始了工业革命,用洋枪洋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开始了被西方列强欺凌的历史。

科技的落后造成国家的落后,大批精英出国去学习西方科技。随着交通、通讯的发达,中西方文化进行了前所未有的交流,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产生了很多的矛盾。中国人很宽容,很少去对西方人指手画脚,更多的是西方人对中国人指手画脚、说三道四。

西方人认为中国人没有信仰,没有虔诚的信仰一个宗教,大多数国人都不是某个宗教的忠实信徒。多数西方人都虔诚的信仰一个宗教,在某些西方人看来,不虔诚信仰一种宗教的人就是二等公民,不虔诚信仰一种宗教的民族就是二等民族。

西方人会不远万里去朝圣,星期天还要去教堂做礼拜,他们认为这就是有信仰的表现。西方人认为中国人见庙烧香,见寺院拜佛,庙属于道教,寺院属于佛教,这在西方人看来是信仰混乱。没有坚定的信仰一种宗教,就武断的判断中国人缺乏信仰,这是一种肤浅的认识。

每年春节期间都有引人注目的春运,以2017年春运为例,在40天的春运期间,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约27亿人次。春运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迁徙活动,没有之一,在短短的时间内,数亿人不约而同的放下手中的一切,历尽千辛万苦去干同一件事情:回家。

春运不仅是在国内有,外国的华人也在这个时间回家过年。全球华人不约而同在春节回家,不分贫富、不分南北,人们放下手中的工作,不计代价回家和亲人团聚,西方人不能理解,从经济角度也解释不通,只有从文化的角度去解读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

西方人是神崇拜,中国人是祖先崇拜,西方人重视和神的联系,中国人重视和亲人的联系。中国人过年是为了团圆,家人之间的团聚,亲戚之间的团聚,祭拜祖先和天地诸神,春节不仅是国人的一个重要节日,也是国人与天、地、人、神和的礼仪。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人类社会问题也日益复杂,西方的一些智者已经看西方文明不能解决世界的问题,西方的发展也进入了死胡同,要解决世界的问题必须依靠2500年前的孔子思想。西方人说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一些国人却仍然把西方文明当做学习的榜样,盲目的学习西方的文化,缺乏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不同的侧面,就像盲人摸象,很难窥其全貌。儒家文化在中华文化里面的影响最大,孔子在儒家文化里面的地位没有人可以代替,研究中华文化最重要的是研究孔子。孔子在面对选择的时候是采用什么样的标准,孔子的思维方式是什么,不仅影响着对孔子思想的解释,还影响着国人的思维方式。

同样的事情,中国人和外国人的看法不一样,处理的方式也不一样,这就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人首先是有所想才会有所行动,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会采用不同的行动,对待同样的一件事情中西方人会做出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行动取决于思维方式。

以前中西方人都希望婚姻稳定,但是中西方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却差别很大。西方人希望婚姻稳定,发明了贞操带,用暴力让女子保持对婚姻的贞洁;中国人希望婚姻稳定,发明了贞节牌坊,用文化的力量让女子主动对婚姻贞洁。中国人喜欢用文化的力量来达到目的,西方人喜欢用暴力手段来达到目的。

现在的世界是以西方文化主导,西方人喜欢用武力来解决问题,西方的发展靠战争来支持,西方大国的崛起是靠战争实现的。西方国家可以为了自己的利益发动战争,加剧了世界的混乱。

每个人面临的都是不断的选择,难的也是选择,一个团体、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都要面临不断的选择,即便是仓促中做出的选择,也是由大脑里面的文化基因决定的,是由思维方式决定的。中华民族在各个历史十字路口的选择是基于什么样的原因,是由国人的思维方式决定的。

大自然给人类提供的生活环境是大致相同的,但是中西方人在衣食住行方面都有很明显的差别。同样的布料中西方人做出的衣服差别很大,同样的食材中西方人做出的食物差别很大,同样的建筑材料中西方人盖出来的房子也有明显的不同。这些不能简单的认为是地域差别造成的,只有从文化的角度去解读,用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别来解释才合理。

大多数国家都有代表自己的传统服饰,远的不说,邻近的日本有和服,朝鲜、泰国、越南等都有代表自己的民族服饰,中国没有。有人搞汉服、唐装表演,弘扬传统服饰文化,过一阵子就烟消云散,没有人在意。

唐装在生活中还有人穿,汉服就只能在戏剧中看到,生活中没有人穿,为什么没有像和服那样被保留下来,包括解放前男人穿的长衫现在也没有人穿了,不方便是人们不喜欢穿的主要原因。有人提议把中山装作为国服,支持的人不多,因为大多数人从来没有穿过中山装,中山装没有群众基础,用它作国服明显不合适。

日本人穿的服装和唐朝的相似,生活方式也和唐朝人相近,有人说研究唐朝的文化、风俗可以去日本,日本人保留了唐朝的文化和风俗,古人在宋朝就已经不再席地而坐,而是坐在椅子上;不睡在地上,而是睡在床上。一次搬家,临时睡在地上几天,感觉很不舒服,还是在床上睡觉养生。

随着改革开放,越来越多的国人穿西装、打领带,但是穿西装的人越来越多了,打领带的人越来越少了,大多数人穿西装不打领带,甚至把这作为国人不注重礼仪的证据。有人热心的把西方人的服装礼仪在媒体大力宣传,但是大家仍然我行我素,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平民百姓,穿西装依旧不打领带。为什么?西装方便,打领带不养生。

德国医疗机构的研究数据表明:领带过紧容易引发青光眼。系领带压迫颈部静脉,影响血液流通,领带扎得紧会压迫颈部的静脉血管,导致更多的血液涌到眼部,使眼部压力增大,会对眼睛造成严重的损害。

国人接受了西装,却抛弃了领带,这是一个趋势,西方人要习惯接受不打领带穿西装的中国人。中国人引进的是西装,没有引进西装礼仪和西装文化,穿西装的一取一舍显示出了国人的思维方式,凡是符合养生的就会被留下,不符合养生的都会被放弃。人们不喜欢穿中山装也是因为中山装领子太紧,影响呼吸,古人没有穿过紧领的衣裳。

在西餐厅吃烤牛排,服务员会问你吃几成熟的肉;吃意大利面,服务员会问你要几成熟的鸡蛋,这在中餐厅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中餐的厨师做饭主要差别是口味的差别,不存在生熟的差别。吃不熟的肉和鸡蛋不卫生,容易传播疾病。生肉里面有寄生虫和细菌,半生不熟的肉没有彻底杀死寄生虫和细菌,会对人体器官造成严重危害。生鸡蛋大多含有沙门氏菌,会影响人体蛋白质的消化吸收,让人产生精神倦怠、肌肉酸痛等症状。

中西方建筑有一个明显的差别是屋顶的差别,西方的居民建筑屋顶大多都是直线,中国的传统建筑屋顶都是弯曲的,国人以曲为美。西方建筑的两边屋檐大多是小于60度的夹角,以教堂的建筑为代表,中国的房檐角度大多是大于90度的夹角。

这些差别是中西方人的审美差别造成的,说到审美,不能不说的就是黄金分割,一条线段的某一部分与另一部分之比如果正好等于0.618,这样比例会给人一种美感。把180度的直线按角度来黄金分割,180X0.618=111.24,得出黄金分割角度是111度,这个角度和中国传统建筑屋顶的角度是基本吻合的。

西方建筑和中国建筑还有一个差别是颜色的差别,这个问题很少人注意。古代的建筑用砖是蓝色的,瓦是蓝色的,现代的建筑用砖是红色的,瓦也红色的。蓝色的砖比红色的砖烧制工艺更复杂,但是几千年来的建筑用砖都是蓝色的,建筑物外墙的颜色也大多蓝色的。

蓝色和红色相比有什么差别,蓝色可以让人更安静,红色会让人兴奋。研究发现蓝色能促使人表现出更多的创造力,给人带来宁静的感觉;红色容易让人兴奋和有进攻性。现代医学发现红色可以升高血压,住在红色房子里,对心脏病患者不利。

中国的传统建筑以园林建筑为代表,符合国人的审美,是国人心中最美的别墅。现在西方的建筑模式被大量引进,城市建筑基本西化,产生了许多奇奇怪怪的建筑,有的建筑方案全球招标,以采用西方设计师的建筑方案来显示开放,这些建筑追求外观的奇特,忽视了对建筑的传统审美观。

现在许多别墅区都是按照西方的设计图纸建造的,有的开发商还把西式别墅当做卖点,其实是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现在农村的建筑大多也是中西结合的模式,但是房顶大多都是蓝色的瓦,用红色瓦的越来越少,用蓝色瓦的越来越多,这就是文化的力量。老百姓才是真正的传统文化守护者。

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三千多年,为探究民族思维方式提供了充足的资料。环顾世界,象国人这样喜欢历史的民族不多,历史是为了让后人从历史中借鉴经验、反思教训,编写历史是为了学习历史。

中华民族是最爱学习的民族,从历史中学习,从各民族创造的文明中不断学习,孔子的话最能代表国人的学习精神:三人行必有我师。

中华文明是在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中发展前进的,吸收适合我们的,放弃不适合我们的,怎么取舍?这是大智慧。选择吸收的标准是什么?选择放弃的标准又是什么?学习就应该有取舍,不加取舍的学习就会失去自我。

按照西方人的标准,简单的认为中国人缺乏信仰,这样的看法太浅薄,不能用简单的思维来理解深奥的中华文化。大量的证据证明,中国人有更高级的信仰,国人的信仰是养生。国人衡量事物好坏的标准是养生,符合养生的就是好的,不符合养生的就是坏的。国人选择事物的标准是养生,符合养生的就会接受,不符合养生的就会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