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芦荻村
2866000000028

第28章 2、

2、

“噢,我说呢,看您布捆上那几个铁环不知道是做什么的,正想问呢!——加了闩门杠就好多了。”理娘口里说着,可心还是放不下来,“可是,还是不能让人放心。这世道!”接着又说道:“那还多亏了他大姑父呢!他大姑好长时间没回来了呢。要不,趁不忙,接回来住几天?”

“中啊,明儿个给大说说。”

“唉,说是这么说哟,她大姑也是来不了的。跟俺一样,一个独手儿人,回趟娘家不容易!”理娘说着不觉唤起了自己的感伤。自己的娘家虽然只有十里,可为了一家老少也很难回去一趟的。即便回去,颤颤巍巍地迈着小脚走一个多时辰,赶到就该吃晌午饭了,说不了几句话又要忙着赶回来,因为家里始终有着一大摊子事儿都等着自己,自己不在,就连一家人吃饭都没有着落。沉吟了一会儿,接着说道:“能孩儿都两岁了,给带几块儿花布去吧?”“行!走,您去挑一挑吧!”仁喜答应着,端着灯同妻子一起来到外间,把灯放在香案上,就着烟床子把三个布包一个个解开,理娘认真挑选了几种花色,仁喜各扯下一截儿来。

“哎,还有件事儿,差点儿没把俺气死了……”围着一床的花布,理娘又想起一件事,停下手,站起身,郑重地对丈夫说。

“什么事儿恁厉害?”没等妻子说完,仁喜笑着接了一句。

理娘接着把明理跟着小换儿和吉祥偷田仁连家东场转莲的事情经过原原本本述说了一遍。仁喜听得也非常认真,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没有说话。

“那样会让理儿学坏的!可咱又不能搬家,怎么办?能不急吗!”理娘说着,又试着征求丈夫的主意说:“看能让理儿上学不?理儿也七岁了。”

“咱家祖祖辈辈都没有念过书,只有科儿念了几年私塾。我就吃了不识字的亏。理儿是一定要念书的,哪怕咱再苦再难。贾先生也多次跟我说过,依他看理儿是块读书的料。可是理儿还小,虽说七岁了,其实还没满六岁呢。还早了点儿。”仁喜说,“眼下,只有您在家多留意一点,多让他叔带着,少跟那些人混在一块儿。”

“嗯,就是得让孩子念书。您看,咱都是睁眼瞎儿,想教教孩子都没法儿。眼下只能这样了。噢,您累了吧?昨儿晚没歇好,今儿又赶了一天的集,收拾了早点儿歇吧!我去烧水你洗个澡。”理娘说罢,到锅屋烧水去了。

田仁喜把床上的布料分归成两个布包包好,捆成一副担子,准备好后天赶下桥子集。芦荻村周围最近的集有三个:西南十里的路庄子集,农历二、七、五、十逢集;东南七里的下桥子集,一、四、六、九逢集;东北十里的道疃集,三、八、五、十逢集。芦荻村的人赶道疃集的人不多,也许是因为中间隔着一条蒿河的缘故。田仁喜也不赶道疃集,好在有两天与路庄子集重合,旬日只空两天,正好做做庄稼,处处家事。

田仁喜又拿过穿墙铁环,端着灯在门边比试着,思考着:在哪里打眼儿,怎么打等。

正比试着,理娘过来说热水烧好了。于是夫妇洗漱安歇。

次日早饭时,忠老爷忽然问道:

“家里还有酒吗?”

“有,上回他黒儿表叔拿来的两瓶酒还没动呢!大,您要喝?俺去拿。”理娘以为公公要喝酒,说着站起来要走。

“不!”忠老爷马上说道,“吃了饭我到牛湾去,跟家良喝两盅!噢,毛孩儿陪我去。”

理娘与仁喜对视了一下,笑着说道:“大说的是!这回多亏了他姑父,应该去看看他们。能孩儿都两岁多了,如果离得开,把她娘俩或全家接过来住几天更好。”

早饭后,忠老爷扛着牛套牵着黄牛出了大门,来到宅东边河沟沿上的车屋前挂上四轮大车,赶到大门口儿停下。这挂大车已经使用数代,显得十分破旧了:原本就没有刷过油漆的车厢裸露着凹凸不平的土灰色的木纹;没有包镶铁边的木制车轮的轮周早已布满了深深浅浅的伤痕,致使即便行驶在平整如砥的路面上也会“咯噔”“咯噔”颠簸不住。这辆大车,连同拖车、犁、耙、耩子还有石磙、石磨、石碓等都是东西两院的共同财产,当初田大忠田大才两兄弟分家时,这些较大的农具没有分解,而且不少农活还是两家联合作业。

全家人围到大车跟前。仁祥、仁学忙着往车厢里铺上一条苇席,又甩上几个蒲垫子、草墩子。接着仁学上了车,坐在草墩子上。理娘提来一个竹篮子,里面装满了早晨新摘的黄瓜、辣椒、番茄等,还有两瓶酒,上面搁着个小布包儿,递给车上的仁学,交代着不要弄倒了碰烂了,好生交给大姐等话语。大车正要走动,东院蓝氏从家里出来,知道是到牛湾时,忙说道:“那就顺便连俺家老胡儿一块儿接来吧!”说罢,转向院里喊道:“科儿,快跟您大爷一块儿去接你妹妹去!快点儿!”田大才共育三男四女。四个女儿生在仁智之后,长女凤儿,次女鸾儿,三女苗儿,四女换儿。四个女儿之后,接下来便是吉祥、如意。蓝氏说的“老胡儿”就是嫁到后胡家的长女风儿。田仁智到了,田大忠赶车出发了。到了斜坡道口,仁喜、仁祥跟在大车两侧拉着车帮往后拖着,让车缓缓下行。大车上了大路,田仁智爬上了车,田大忠坐上车帮前端,挥鞭驱车西行。过了瓦房院,到了高堂屋,往右岔向蹇家炮楼门前出村,经过程桥,朝西北方向奔西山牛湾而去。

再说田仁喜田仁祥兄弟送走了大车,便着手安设大门和南屋的穿墙铁环。半天的时间,打好眼,装上穿墙铁环,揳紧楔子,填好泥巴,抹平,就一切告竣了。

下午,从后门请来木匠韩大海,半下午两根碗口粗细的闩门杠连同閂楔子就加工完成了。正好这时忠老爷赶车回来了,果如理娘预料的——忠老爷没有接来女儿,只接来了东院的老胡儿。

忠老爷领着一家人看着闩门杠的操作及效果试验。

韩木匠把大门关上,抱着粗大的闩门杠,左右穿进已经镶嵌进土墙里嵌紧了的铁环,然后再抱起闩楔子,在大门中间位置揳进栓门杠和大门之间,于是整个大门、粗大的闩门杠和墙壁形成了牢固的整体。韩木匠擂擂闩门杠,拉拉大门,笑着说道:“简直是铜墙铁壁了!就是把门砸烂,一时半时也进不来的!忠老爷,这下子可以安心睡觉了!”说得大家都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