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我们的青春与这个世界
28497900000061

第61章 人、知识与生产力(1)

第一节:新事物的涌现以及我们的意识反应

应该说,我们的社会和实际生活的基础是建立在一整套物质需求上面的,这些物质需求令我们那些天然事物变得特别美好,脱离物质的支撑,那些天然事物就会变成折磨,正是因为对于那些天然又美好的的事物的需求,人们进行了更有效率的分工合作,区别于以前那个时代的自然经济形式,然后才有了今天的社会大发展,我们献出自己的劳动,并从这个社会索取我们所需的事物,这样就构成了这个社会,那些天然的事物有:两性的关系,我们对于婚姻的需求,人们对于自己的孩子的关系,人们对于父母的关系,对于死亡的恐惧,对于食物的需求,对于衣服的需求,人与人之间的比较,人对于住房的需求,对于快乐的追求等等。

上面这些天然的需求是如此重要,以至于我们根本就不能失去哪怕一种,即便是有特殊情况存在,那也远远只是少数人,跟社会整体情形相比只是极少极少的人,他们可能到了极大的年龄仍然没有满足上面的情形,但依然努力朝着那个方向奋斗着,哪怕遭受再大的艰难也依然没有放弃。我们大多数人也只是努力的参与生产,随时留意着周围的环境,等待好的机遇做出改变,以自己的利益为准。

实际上,我们的生活的确是改变了,并且相对于历史发生了难以想象的巨变,尤其是互联网出现以后的世界更是对于人们的生产活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局。这个变局在前面有详细讲述,它对我们提出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即在互联网开始大范围的整合资源的情形下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个改变的世界,或者说在互联网出现以前其实就存在着这个问题,而互联网的出现只是加剧了这个问题给人们带来的影响,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更严峻的问题解决以后会带来比以前更理想的财富分配方式,即贫困的人口会减少很多。因为有了更便利的窗口,任何那些有利于人的新的商品总能找到相对应的消费者的认同,但前提是我们自己能找到那个新鲜的商品,当说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会很抽象,所以在直接说明之前需要有一个清晰的铺垫,这要从我们的日常生活开始。

其实,就这几年看来,我们的生活变化也是极快的,这跟我们的经济发展速度有关,许多事物我们还没来得及彻底接受,另一个新事物就出现了,这并非是拒绝变化,而是这种变化真的会很容易令人变得浮躁起来,这跟人的认识特点有关,人们总是追求那些更加时髦的事物,而在这么过程中他们不经意间就忘了那不怎么时髦但却很重要的东西。比如电脑、非智能手机和不同系统的智能手机、MP3、音响、数码相机、摩托车、电动车、汽车、空调、洗衣机、冰箱等,这些在30年的时间里不断变化,他们分别在不同的时间出现,并且出现以后立刻就成为那一段时间的人们的话题和宠儿,那新出现的事物如同太阳一般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那些原本的有些东西则没有那么重要了,比如手机的功能取代了MP3的功能,电脑的功能取代了电视机的功能,手机的功能取代了电脑的功能,但大家都知道,这种取代只是一部分,虽然功能也有重叠,但完全取代是不可能的,因为不同的产品在相同的功能上给人的体验还是有区别的,那些优秀的功能比较专一的产品在自己的具体功能上要比其他产品的对应功能的体验要好得多。

每每有明星产品出现了,那些之前的明星产品似乎就没有那么大的名气了,它们被我们仍在自己的注意力的角落里,我们虽然用着它们却没有那么重视,或者说重视了,但也仅仅是一种对待一些乏味的东西一样的注意力,没有原本应该存在的欣喜的感觉。但现在有公司重新把那些产品赋予了它们应该具备的注意力,像是小米公司除了手机之外的一系列东西,小米USB插板、手环、净化器、电视、护眼灯、路由器等等,乐视公司出的自行车、电视等等,这样的行为一度遭到网民的唾弃,作为一家生产手机的高科技公司居然生产这些不怎么具备科技含量的产品,但是,我想有些人表面上唾弃,但内心应该很欣喜,毕竟这些东西对于我们来说其实也是十分必要的,我对于这样的情形非常佩服,并且我能感知到小米公司做这些产品非常明智,因为这些事物本来就是生活中的必要物品,并且在某种程度上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事物,小米公司重新做了这些东西,使它们拥有一种新的姿态,并且以一种偶像一般的新鲜感重新占据我们的注意力,无疑能给人某种幸福感,这个大概是制造业之所以无可取代的原因,它们通常集美学和实用性于一体,这种东西给我们的新鲜感即便是对于已经参加工作的人来说是一种比较稀缺的感觉,能给人幸福感,所以有一定的商业价值。

是的,我们很容易产生这样的感觉,随着一个新事物出世,以前的那些东西已经变得不再重要,但我们知道,这是我们的错觉,我们似乎缺乏对于这个世界的一种理智的理解,我们很容易就被外界传播的那些最美妙的事物吸引住了自己的注意力,以至于在某种程度上过度的贬低另一种不那么重要的存在物,这种存在物并不一定是实际的物质,还有可能是某一个人某一件事情某种做法或者某一种想法,比如手机刚刚出现的时候,人们对于拿着MP3的人的奇怪的看法,手机刚刚出现那些有新手机的人对于戴表的人的看法,我们小时候穿着新衣服对于那些还没有换新衣服的人看法,我掌握了一个新观念的时候对于自己曾经学习过的观念的看法,我们掌握有一项新的事物或者观念会让我们变得骄傲。手表的功能在特定时空内是手机不能完全取代的,MP3的功能也不能被手机取代。这种情形其实颇类似于鲁迅小说里面的经典人物阿Q,他进城见到城里人煎鱼加葱,想起未庄的做法没有加葱,于是心里嘲笑城里人的做法是错的,回到未庄他又想到城里煎鱼放葱转而嘲笑未庄的人做法是错的,这样的想法在无形之中给了他一种优越感,我们很多时候的优越感也是这么来的。

那些我们对之有需求的那些事物一定要重新换一个形象才能重新引起我们的注意力,这是品牌的魅力小米所做的事情就是这样的事情,但小米能成功也是因为我们对于事物的印象总是无比依赖外界宣传造成的。这是无可厚非的,人们很难摆脱这样的情形。但实际上,在互联网时代,恰恰更需要人们回归这种理性,只有回归理性才能在漫长的人生竞争中保持明智。然而,在整个时代中保持理性的时候却需要从我们的日常说起,因为理性本就是我们日常的举动。

其实之所以我们感觉到这些东西出现得那么快,那么让人应接不暇,是因为我们的国家刚刚成立,我们对于那些新生事物表现得那么热烈是因为我们在自己以前的生活里面没有经历那样的新事物不断涌现的情形,这跟政策有关系,是因为我们最近才改革开放,所以我们的商品才丰富起来,所以我们才刚刚开始接受一种急速变化的生活,这是国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速度以后,我们普通民众对于现代生活还没有完全适应过来,我们那些20到30岁的人的意识形态似乎还停留在那种刚刚接受变化还没有缓过气的情形,这跟我们的成长环境有关系,这一点从那些关于青春题材的电影和电视剧的大卖就能看出来了,我们的心还停留在过去的那个时代,当然这跟经济状况有关系,若是整体的经济状况好了,人们面临的现状好了,也就不需要用怀旧还寻求安慰了,这样的情形在美国完全不一样,在我们还没有建国的时候,美国的物流和便利商店就出现了,电视还没有到来之前,他们的生活里面就普遍出现了电话营销和收音机,他们那时对收音机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唱片也在那个时代大销,他们虽然对于新事物有着热情,因为他们不断的面临新事物的诞生,所以对于新事物的出现他们已经习以为常,但是我们似乎对此对此还有没有适应过来,但我们的不适应其实很大程度上也是跟国家发展状况有关,但我们若是清楚了国家发展情形和我们自身意识的关系,无疑我们也能更加适应这个急速变化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