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我们的青春与这个世界
28497900000037

第37章 我一天的生活与工作记录(2)

我的上司找到了我,他让我去他的办公室,我们坐在一条长沙发上面,他先跟我开了一个玩笑,肯定了我在工作中一些方面表现出来的长处,比如卓越的思维判断能力,周围人所不具备的巨大的热情,对于工作的认真的态度等,并强调了我的工作本身的真正的特质,他在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时候说的比较仔细,说到的东西甚至有些抽象,但是这种抽象我也能轻易的听明白,他还谈到了公司的具体情形以及我对公司的价值,我不自觉的跟着上司的思路,发现自己随着他的话,心情真的开始放松下来,我意识到了自己的对于公司的重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让自己有些焦虑的心情也慢慢舒缓了。他接着问我是否有什么其他的理想,我跟他说明了自己的状况,比如我说自己看书,但是看的书也并不深,对于哲学、心理学、人类学、宗教学算是有一些比较肤浅的认知,但是那些深一点的书对我来说就是天方夜谭,那些大部头的书你一点都看不懂,那里面大体的意思你倒是了解有一些,倒是对于那些市场上的《苦才是人生》这样的书有一些心得,对于物理学、化学等其他的科学就更没有兴趣。我说我没有什么天赋,也没有什么很大的理想,若说是大的理想,倒不如说是多赚一些钱,然后可以更好享受的生活,我说得很认真,我的上司也听得很认真。接着他跟到说到一些美学、心理学的东西,他知道我对于一些事物的审美倾向比其他人更高,他告诉我审美是无处不在的,因而对周围的人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要求有时候深入到了跟人日常交流的每一个细节,特别是在交流的时候,那种交流的在美学效果上面的高度,需要两个人共同来完成。若是一个人在双方交流中拖后腿了,那么就有损于那次交流的美学程度。他举了日常中人的思维、表情还有人的大脑是否专注于那次交流对于交流本身的影响等等。

我脸上不自觉的露出佩服的神色。他接着指出我的问题,说我应该最后还是融入这样的生活,说如果不能融入那些比较低层次的交流,那么其实自己可以在群体中间创造一种更高层次的交流,让自己成为焦点。他说我的潜力很高,但是限于因为年龄决定的历练,还有一些可以变得更好的地方。其实我明白他说的是什么,是我还没有在自己认为的自由方式和跟人相处上面找到平衡的地方。稍微把这句话扩大一些就是我正在让自己用一种我认为的那种美好的方式来应对工作和生活。我在上司面前试图组织语言,想要组织的更加详细又抽象一些,但是又词不达意。上司微笑着频频点头,示意自己明白我的意思,说自己当年其实也有这样的过程,说在保持自我跟与周围的人交融在一起这个度需要自己把握,但是不要让人以为你不合群。我说我知道了,他又说他虽然跟我有这次谈话,但是他不希望我因此而特别感激他,而表现出我能力之外的热情,那样反而更尴尬,他让我保持下属和上司之间差不多的礼仪和热情就好了。我点点头,表示我知道了,然后们结束了在这一次的谈话。

这次谈话结束到现在已经有两年了,我对上司一直保持着尊敬,他的事情我每一次都是尽心尽力做到更好。到现在为止,我差不多把自己的那些生活、工作中感觉不协调的东西已经完全改过来了,或者说已经在自己的自由和实际生活中找到平衡点了,虽然有时在跟人交流的时候有感觉不太协调的地方,但是谁都有这样的时候。具体对于这样的情形描述是这样的,当自己跟自己想要融入的某一个集体氛围有些距离的时候——产生这种距离是因为自己的以前的做法给人的印象或者个人此时的看法,即这种尴尬其实是个人主观的,是一种内心可以克服的,办法就是厚着脸皮去融入就好了。但是这其中的一个矛盾之处是,那个自己不得不融入的团体的气氛跟自己想要的或者说擅长的相差比较远的时候这种时候就只能自己去克服,但其实有时候人不必在意团体的气氛跟个人想法,只要做下决定并且执行就好了,影响力自然就会出现。我自认为在这个办公室里面的影响还是很明显的,但是也不会过于张扬,并且自己也不会感觉自由被牺牲掉了。我暗暗感激自己的父母只是把自己生成一个稍微能懂那些比较高深的心理学、哲学的人,这样既能接受生活中的平庸,在其中找到一些美好,又不至于太过超脱生活,以至于像那些天赋敏感的人一样感觉痛苦。

刚刚处理了一些数据,我喝了一口茶,看了看时间,现在已经是上午9:20了,接下来我的工作是去跟一个客户签一个合同,我们这个公司属于一家互联网公司,做的是本地服务,这个客户属于比较顽固的那类人,属于那种单打独斗的,他的客户分布在自己所处的那个区,他为人比较诚实,做事地道,在他们个小区还算小有名气,因此脾气有点大,但是看得出来其实还是有些心虚,他怕自己的利益受损,对于像我们这样的刚出现的公司不太信任,但是面对大势又不知道怎么办。

今天约好在一家茶餐厅会面,我过去的时候,比约定时间早到了10分钟,发现他已经在那里了,他40多岁的样子,我看到他赶紧打招呼,同时把自己这次成功的概率为自己悄悄提高了许多,看到我早到10分钟,他很高兴,笑得很真诚,得益于我之前给他看的一些资料,那些资料都是我特意准备,为说服他在网上找的一些资料,他一开口就开门见山,表示自己已经从自己的孩子那里得知到互联网时代的一些信息,感叹一下自己的确老了,跟不上时代了,我自然把握好分寸的安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