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锦绣权色之嫡女为尊
2834200000585

第585章 算计你(1)

萧明瑜大感兴趣,“伯母可否将事情仔细说说。”

廖氏笑道,“说给你们听也无妨。去年老爷子的丧事,超支了一万多两,大老爷只肯出一万两,剩下的亏空让大嫂填补。他明知道那些采买的人并非是大嫂的人,可还是将这笔账算在了大嫂头上,让大嫂背了一个黑锅,还出了血。大嫂怎么可能忍下这口气。今年明桢拜在一位大儒门下,大嫂也将府里的事情收拾的差不多了。所以就打算对那几位姨娘动手。谁会想到,大老爷这会跳出来,为个女人同大嫂闹了好几场,闹的乌烟瘴气的。要不是明桢在其中劝解说和,这两人怕是要彻底撕破脸。”

韩氏大惊,“大老爷怎么会如此糊涂。大嫂这人所为掐尖要强,但是做事并不是没分寸的人。她对姨娘们动手,无非是想要敲打一番,让那些人守着本分,这本事做主母的指责,大老爷怎么能出面干涉。如此一来,岂不是驳了大嫂的面子。将来大嫂还如何管家服众,这根本就是要闹的内宅不宁。”

“还是五弟妹看的明白。嫡庶之别,上下尊卑,守着这些规矩,才能让一个家和睦安宁。这个道理连个婆子都明白,大老爷竟然会看不明白。我看他是鬼迷了心窍。”廖氏狠狠的唾弃了萧茂林,“我们四房住在大房家里,整日里看着他们一家子鸡飞狗跳的,你说我们能过的舒心吗。前些日子,萧明琦为母出头,将几个庶子庶女都收拾了一顿,还将几个姨娘的院子都砸了。为了这事,大老爷又发了好大脾气。将萧明琦禁足,又对大嫂大吼大叫,差点要夺了大嫂的管家权利。若非明桢回来的及时,将人给劝住了,我看大老爷真的能做出宠妾灭妻的事情。”

廖氏一边唏嘘一边幸灾乐祸,“大房再这么闹下去,我看以后肯定好不了。五弟妹,等明年除服,大老爷要是找上门来,让你走韩家的关系帮他起复,届时五弟妹可要慎重。可别好心办坏事,最后连累到五弟妹连累到韩家。”

韩氏点头,“此事我自会斟酌。且看着吧。大房不能总这么下去,凡事都要有个章程。只可惜,老爷子不在了,如今没人能管得了大老爷。只盼着他能自己想明白,姨娘就是姨娘,无论如何也不能骑到主母的头上来。不过我看明桢是个明事理的人,也肯用功读书。明桢要是有了出息,将来大房也就不愁了。不过明年的春闱,明桢注定要错过。明年过后,又要再等三年。既然大老爷对大嫂管家颇多微词,大嫂干脆给明桢说房媳妇。等儿媳妇进了门,将管家的事情交给儿媳妇来做,届时大老爷也没理由干涉儿媳妇管家。”

廖氏拍着大腿,大笑,“五弟妹这主意好。既然明桢要错过明年的春闱,不如等除服后,就给明桢说一房媳妇。大老爷再不甘心,总不能冲到儿媳妇的房里闹事。再说了,大房是族长又是家主,要是大房日子不好过,对我们四房还有五房也没什么好处。等将来打完仗,岂不是要被东府死死的压一头。大房日子好过了,他们才会分出精力来照顾族人,振兴家业。好歹我们西府才是萧家的根基,总不能西府还不如东府的日子好过。”

韩氏没吭声,东府西府什么的,自从分宗之后,这些都成了无关紧要的。不过大房是嫡出长子一脉,的确该挑起家族重担。萧茂林这么闹下去,着实不像话,是给想办法钳制萧茂林才行。

四月,韩湘成亲。韩氏派人送礼,因为有孝在身,没出席。

六月,中州一带干旱,粮食绝收。中州当地民众有闹事者,被王府镇压。秦王府开仓放粮,范家不得不全力支持,其余粮商,无论大小,都在被王府征收粮食之列。加之朝廷以宁王周乾为首,带领商家封堵狙击中州的商户,中州商户同世家大族的日子越发艰难。悲观怨愤在民众间蔓延。

七月,继萧家之后,宋家成为第二个被王府开刀的世家。原因隐晦,传闻宋家同朝廷有勾连,还为朝廷传输情报,并且庇护朝廷探子。王府下令缉拿宋家上下人等。宋家逃难,走萧家曾经走过的路。只是宋家没有一个萧明瑜,没有韩家这么牛逼的亲戚,无法说服王府放宋家离去。宋家老爷子同老太太主动站出来,承担一切,只求保全宋家子孙后代,拖延时间,能够让一家子逃出中州。

周乾得知消息,派人去接应。却不想有人捷足先登,竟然先一步将宋家人带走。此人身份不明,据说近几年一直在中州活跃。周乾派人去打听消息,得知情报无数,神秘人的身份也渐渐被揭开,竟然是太子门人蔡午。此人同梅如悔是同窗,二人关系匪浅。蔡午能够在中州立足,并且能够暗中将宋家带出中州,其中肯定少不了梅如悔的帮助。

周乾顺手就将这个消息送给了秦王府。即便秦王不愿意闲心这一切是真的,但是在事实面前,一切言语都显得极为苍白无力。秦王下令抓拿梅如悔,梅如悔趁机出卖秦王府军机,带领家人逃离中州。

王府一边要扑灭梅如悔点的火,一边也没有放松对梅如悔的抓捕。世子周启接了这份工作,对梅如悔的追捕工作是不死不休。梅如悔在太子门人蔡午的帮助下,顺利逃脱,但是梅如悔的家人却没有这么幸运。梅如悔的父母小妾儿女统统被抓。因为梅如悔逃脱,秦王震怒。二话不说,下令诛梅如悔九族。就连梅如悔的姑母,嫁到江家的梅姨娘,江姨娘的亲娘也没能逃过铡刀一砍,果然丢了脑袋。江家做为梅家半个姻亲,也没好果子吃。

秦王府对梅氏一族大开杀戒,消息传来,梅如悔吐血三升,对天发誓不报此仇妄为人子。梅如悔干脆就留在了金州,想办法报复回去。梅如悔时常接触王府的机密消息,有梅如悔在,朝廷军队倒是得了大便宜,苦的就是王府的军队。

虽然梅如悔立了大功,但是背叛之人,在军队里永远是被人唾弃的。加上宋家之事,梅如悔也在其中推波助澜。在金州打仗的宋子敬接到家人后得知这一消息,对梅如悔自然不会有任何好脸色。逮着机会就要给梅如悔下个绊子,总归不会让此人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