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妈妈说的乡间趣闻
28228700000019

第19章

皇上笑说:

‘蒋诰命不用着急,慢慢说来,说得有理,朕与皇后自然原谅于你。’

蒋氏泣说:

‘皇上皇后,本来此事我一生亦不愿与人提起,今日无奈只好如实相告。说来惭愧,在我嫁给唐将军时的三年前,我爹曾把我许配给下潘村一位小伙子。就在我出嫁那天,男方敲锣打鼓前来迎娶我,一番礼议之后,我坐上了花轿,坐在花轿里我非常髙兴。可我们蒋塔村到下潘村的路面不太平坦,有些高高低低坑坑洼洼,花轿一颠一颠的,坐在轿中我竟然迷迷糊糊地打了一个瞌睡,并且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已走进一个漂亮的花园里游玩,玩着玩着,突然觉得尿急,于是急急忙忙跑进一座漂亮的大房子,看见屏风后有一只金马桶,便马上坐在金马桶拉了一大泡尿,尿后心里十分畅快,突然花轿一颠簸,我的梦醒了。醒了之后,发现自己坐在花轿中亦真的拉了一大泡尿,尿水从花轿中滴滴哒哒地流出。抬轿的轿夫们发现情况后,于是叫来陪娘察看,陪娘一察看,原来是这一情况,便告诉迎娶我的新郎。新郎以为我是屎尿都拎不清的傻女人,新郎在一怒之下,便命令轿夫将花轿返抬我家,就这样,我没过门就被人休了。

此亊在当地轰动一时,我却成为四邻八乡的一个笑柄。当时我羞愧难当,躲在家里不敢出门,真的想一死了之。然而我还是忍了,心想生活还美好的,我不能年纪轻轻便自寻短见,我得活着。经过这件事后,我的名声受到了玷污,从此便再亦没人到我家来提亲,这样一晃四年,直到唐将军出现。当时唐将军还是个游村串巷的卖货郎,他挑着货担到我们村来卖货,看到我如此孤苦不幸,心生怜悯娶了我。唐将军娶我之后,我们生了二个孩子,因生计问题,我极力劝他改行去金华伏牛山区开垦荒山种玉米种茶。后来唐将军在伏牛山脚下,无意间救了圣驾。当时我们夫妇一点亦不知道,唐将军救的竞然是圣驾。后来由于连年干旱,我们一家人在伏牛山区日子过得更紧巴了。无奈之下,我们一家子重回老家尚贤村,唐将军重操旧业,挑着货担沿村叫卖,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后来看到皇上贴出榜文寻找唐将軍,于是我们便来投奔皇上。承蒙皇上隆恩,我老公从沿村叫卖的卖货郎一下子成了虎威将军,我亦从一村妇成为诰命夫人。托皇上皇后的洪福与怜悯,我们夫妇一家才有出头之日,因而唐将军与我天天感念皇上皇后天大恩德,我们常说一定要报答皇上皇后的知遇提拔之恩,那怕是粉身碎骨亦在所不惜。

那一日,皇上来我家中,说到皇子经常啼哭体质虚弱,我夫君便极力推荐我来皇宫给皇子喂奶,想不到我与皇子投缘,相处甚好,我们夫妇打心眼里髙兴。能给皇子喂奶替皇上皇后分忧是我莫大荣幸,这亦是我幸有机会报答皇上皇后对我们一家人的大恩大德。这一次我给皇子喂奶之后,确实十分尿急,本想跑到外面茅厕方便完事,偏又一眼看到屏风后有一金马桶,尿急之下,一时昏头,竟坐下了方便。可偏偏又在方便之时,突然想起多年前我坐在花轿中所做的那一梦,如今我真的凤冠霞珮地坐在一金马桶上拉尿,似乎真的应验当年梦境,想到这儿我一时失态,竞然哈哈哈地笑了起来。亊后我才知道这样十分冒犯皇后,十分后悔。希望皇上皇后念我是一乡下村妇,不懂礼数,又是初犯,饶恕本妇这一次。’

皇上听了十分感动,感叹说:

‘想不到唐夫人有如此不幸的过往,真令人唏嘘感概!’

皇后听了,亦被感动得泪流不止,叹说:

‘作为一个女人,最髙兴的事儿莫过去自已能凤凤光光地坐上花轿嫁给一个如意郎君,最痛苦的事儿莫过于被夫家蒙冤休弃。唐夫人仅因一梦一尿,便被夫家半路休弃,其心情必然是从最髙兴,瞬间趺落至最痛苦,这不是一般普通女子所能承受的。或许是上天安排,唐将军与唐夫人天生有缘,在唐夫人最失意最痛苦之际,唐将军伸出怜悯爱慕之手,于是唐将军娶了众人嫌弃的唐夫人,夫妇俩同甘共苦不离不弃,令人十分感动。同时他们亦与我们皇家有缘,唐将军在皇上蒙难时,及时地救了驾,唐夫人在皇子啼哭不止时,成了皇子奶娘,并且将皇子喂得白白胖胖。在为皇子喂奶的时候,一时尿急,在无意间坐上金马桶,使她突然间想到许多年的那个美梦,如今美梦成真,应验当时梦境,让她自然而然地会心大笑!对唐夫人在这一亊儿的怪异行为,我表示非常理解与深切同情。我不仅原谅唐夫人行为,同时我还要为他,向皇上提出一些请求。’.

皇上笑说:

‘不知皇后有何请求?’.

皇后笑说:

‘我希望唐夫人到皇宫来,可以随时随刻使用金马桶,不存在有什么谮越之说。同时我请求皇上特赐唐夫人金马桶一只,以成全她许多年的一个梦想!’

.皇上大笑说:

‘皇后提议甚是,朕依准。’

就这样,蒋氏巧妙地化解了一场弥天大祸,同时因祸得福,得到格外封赏。”

妈妈说到这儿,我笑说:

“惹皇后生气,后果必定十分严重。蒋氏很聪明,以情感人,不仅感动了皇上,而且感动得皇后眼泪鼻涕一塌糊涂,使本来怒气冲冲的皇上,一下子转怒为喜,对她更为信任,并为她请功。这么说来,唐夫人蒋氏应该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奇女子!”

妈妈笑说:

“天底下所有的人,包括高髙在上威严无比的皇帝皇后,只要你以真情去打动他们感动他们,一般不是上纲上线的错误,大都会得到原谅。以理服人,能得到人们的敬重,却不一定能得到人们的亲近;以情感人,能得到人们的怜悯与同情,同时能得到人们的亲近。世上的一些亊儿若能做到以情感人,自然是迎刃而解了。”

我笑问:

“妈妈,卖货郎夫妇后来又如何?”

妈妈笑说:

“后来卖货郎一家人,儿子孙子都做了大官。卖货郎与妻子蒋氏去世后,都举行隆重国葬,荣耀至极。蒋氏去世后不久,皇子登基成为皇帝。皇帝因十分感念蒋氏对他的哺乳之恩,特意下旨在尚贤村专门为她建造一座規格极髙的厅祠,以此来特别缅怀乳母蒋氏。并且在大厅门口有一段用特殊的鹅卵石铺成路面,据老人说,凡宋朝官员到此,文官落轿武官下马,必须遵守,否則属谮越行为,是要受到朝廷惩戒的。在我们乡下农村,拥有一座专门为一位女性而特别建造的厅祠,在兰溪地面金华地面甚至浙江地面上,恐怕亦是独无仅有的。我们这儿的人们都将此大厅称为蒋氏厅。每当逢年过节,或者丰收年份,尚贤村若要请戏班前来唱戏,闹热一番的时候,必定会定在蒋氏厅上演出。虽然尚贤村厅祠很多,曾拥有九个厅祠。这主要因为蒋氏厅又大又宽敞,整座大厅气势非凡,是方圆几十里之内最大的厅祠,亦是最有名的厅祠。卖货郎将军与夫人蒋氏的故亊常被人津津乐道,蒋氏厅的故事亦被后世的人们代代相传。”

我笑说:

“这个故亊太有趣了,而且还是一个真实的故亊。卖货郎成为虎威将軍,乡村弃女成为诰命夫人,成为皇子乳母,成为皇帝乳母。皇帝还特意颁旨为蒋氏建立厅祠以作纪念。这一切的一切,既离奇又真实的亊儿,对现在的尚贤村来说,亦是一种莫大的荣耀。这尚贤村的的确确是一个非常有故事的村落。”

妈妈笑说:

“尚贤村在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有影响的人物,可讲的故亊很多很多,何止仅是上面这一故亊有趣呢?下面我跟你说说尚贤村历史上的唐天官与唐状元的故事,唐天官是父亲,唐状元是儿子,亦就是父子同朝为官的故亊。”

我笑说:

“我喜欢听。真想不到一个乡下村落每朝每代都有杰出人物出现,这里面究意是什么原因呢?”

妈妈笑说:

“这主要是因为我们这儿有一座主杆山耸立存在的缘故。昨晚我不是跟你说了嘛,我们兰溪有三座神山,一座是砚山,在诸葛长乐一带;一座是主杆山,在我们这儿;一座是芦山,在蒋塔芦山坪一带。而在我们这儿的主杆山,它主要的风水龙脉在其东边山脚一带,而尚贤村恰好位于主杆山的东边山脚下。主杆山是一座神奇的灵山,据唐代一位有名的风水先生袁正罡游历至此感慨说,主杆山是一块能人辈出的风水宝地,,尤其是东边山脚,更是妙不可言。”

我笑说:

“这么说来,主杆山的风水龙脉都让尚贤村的人独占了?”

妈妈笑说:

“不能这么说。主要是他祖上在这儿建村很早,据说在诸葛亮活着的时候,尚贤村就有唐姓人居住了。这就好比去菜市场买鱼,去得早的人,自然是能买得最好的鱼,去得迟一点的人,能买得一般的鱼,去得最迟的人,只能剩点臭鱼烂虾了。诸葛亮还活着的时候,应该说三国的年代,那时候,尚贤村唐姓的先人到主杆山一带一转悠,觉得主杆山东面山脚下风水龙脉最好,最适宜建村居住,于是便住下来了。为什么说他要居住下来便能居住下来呢?.因为当时主杆山周周还没有人建村居住,当然是他要在主杆任何方向居住都是可以的。所以说早有早的好处,做任何事儿取得先机是很重要的。”

我笑说:

“假如说我们姓徐的先祖早先抢占主杆山东面山脚,主杆山的风水龙脉,不就是我们村的吗?”

妈妈笑说:

“我们村是明代建村的,那能与尚贤村相比!他们比我们不知早多少个朝代!可惜的是我们主杆山的风水龙脉让朱元障给破掉了,本来我们这一带说是要有三斗三升芝麻粒一样多的大小官员,让朱元障一炮轰,主杆山风水龙脉毁了,三斗三升的大小官,几乎丧失殆尽。即便如此,尚贤村在明代嘉靖年间,还是出了一对父子大官,父亲是天官,儿子是状元。”

我笑问:

“假如说宋廉不到诸葛长乐来游学,刘国师不出锼主意,朱元璋不来炮轰主杆山的话,那么从明代到现在的天下官员,我们这一带起码要占有十分之一吧!”

妈妈笑说:

“就是没这么多,恐怕亦不会象现在这么少吧!咱们不说风水龙脉,这种虚幻的东西了。咱们还是来说故事吧!说在明朝嘉靖年间,尚贤村出了一位大官,人称’唐天官’,上次我在毛宗岗宝藏的故亊中说过,天官是一种很高的官职,除皇帝丞相外,就数天官最大了。”

妈妈又说:

“历史上嘉靖皇帝是一个刁钻昏庯的离奇皇帝,他********信道炼丹,追求长生不老,任由严崇专权跋扈,残害忠良。严崇是个大奸臣,江西人。当时我们乡下农村有一句民谣’江西十座大山九座空,一座不空出了个严崇’。严崇把持朝政,专门残害忠良,而昏庯的嘉靖皇帝却偏偏相信严崇,严崇说什么,他就信什么,任由严崇胡作非为。严崇将朝廷内外,搞得乌烟瘴气,真是奸人当道,民不聊生。在当时这种情势下,在朝中当大官的唐天官,其实是很反对严崇的所作所为后,但严崇势力太大了,加上嘉靖皇帝对他十分信任,唐天官只好表面上对严崇客客气气的,暗地里却十分痛恨他。

再说那时候,唐天官有个儿子叫唐汝楫,读书虽然非常聪明,但要考中头名状元,似乎不能十分确定。严崇为了拉拢唐天官,想尽办法一定要让唐汝楫考中头名状元。虽然严崇是主考官,但要让唐汝楫考中状元,还是费了一番心思的,因为那年代,是状元不是状元,是由皇帝朱笔批示钦定的,不是由主考官严崇定的。严崇将几十份答卷交由嘉靖皇帝朱笔批示,他故意将唐汝楫的答卷放在最上面一份,然后替皇帝磨墨。磨好墨后,严崇将第一份唐汝楫的答卷递给皇帝看阅,然后将饱蘸墨水的朱笔又递给皇帝,嘉靖皇帝没看一段文章,而接过严崇手中饱蘸墨水的朱笔,没到五秒钟墨水便自然而然地’吧嗒’掉在答卷上,严崇在旁一看,故意笑说:

‘皇上真是慧眼识英才,这么快便钦点出状元了!’

嘉靖皇帝见自己手中的朱笔自动滴下墨水,又听严崇如此奉承地说,亦只好笑了笑,算是首肯同意了。其实嘉靖皇帝对这些亊一点亦不感兴趣,他只对自己能不能修道成仙的事儿感兴趣,一般的亊儿都交由严崇去办,但象点状元之事必须由皇帝亲自钦定,他才勉强翻阅,钦点出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严崇对这种亊都能运作自如,可见嘉靖皇帝对他多么信任与依赖,同时表明严崇的能量多么强大!

再说唐汝楫被皇帝钦点中状元后,拜访了主考官严崇,回到家中沾沾自喜,得意洋洋,唐天官却阴着脸对儿子说:

‘我儿须明白,自古正邪不两立,邪不压正,正必胜邪。严崇如今把持朝政、一手遮天、残害忠良、为非作歹,这种人最终要垮台的,到时凡与他来往密切的人都会受其牵连的。知儿莫如父,你的状元并非是你凭真才实学得来的,而是严崇帮你得来的。他是以此来拉拢我们父子俩,在朝堂不要与他作对,你知道不知道?’

唐汝楫亦非泛泛之辈平庯之人,听了唐天官如此一说,便忙惊问:

‘父亲,如此说来,与他亲近,到时候他倒台后必受牵连,没好下场。但不与他来往,就眼下情势更为不行,这可怎么办呢?’

唐天官笑说:

‘我儿不必忧虑,只要按为父的话去做,保我们唐家一切平安无虞!’

唐状元问:

‘父亲,究竟是什么办法,如此灵验能解此困局?’

唐天官笑说:

‘谨记十个字便行。’

唐状元问:

‘哪十个字?’

唐天官笑说:

‘只管脚头勤,不许笔头勒。’

唐状元疑问:

‘这句话作何解释?’

唐天官说:.

‘只管脚头勤就是严崇有什么亊传唤你,你尽量跑到他府上去商量亊儿,必须做到随唤随到,这样就能麻痹严崇,让老严崇自然而然地以为你是他那帮的人。不许笔头勤就是凡与严崇交往,切不可写信,不要以为自己文才出众,动不动就用笔写信写公函之类东西,那样白纸黑字,极易留下证据。到时候,严崇垮台后,自然有人要挖根,你若与他书信来往,黑白分明,铁证如山,那就在劫难逃。你若不写书信,必须脚头勤快,便要常去严府,有时严崇必会这么说你:

‘汝楫,就这么一点小事,你写封信,叫家人送来便是,何必自己来回作颠簸之苦呢?’

这时你怎样回答于他?你必须这么向他说:

‘恩师,我平日里最不喜欢读书写字了。未求得功名前,我爹督促严厉,实在没办法,现在求得功名了,不喜欢读读写写,我爹亦不责怪我了。我以为凡是当面说清最好,写信写文章意思容易表达不清,常会误亊。再说我常来相府,亦好当面聆听恩师教诲!’

这样严崇亦只能笑笑摇头而己,定不会生疑,相反还覚得你是一个性情直爽,胸无笔墨的人!’

唐状元笑说:

‘父亲,你是叫我装拙不露锋芒,故意装傻充愣,懒得连封书信亦不愿写的人,这不是有辱我状元的名头吗?’

唐天官笑说:

‘你这么做,别人或许会这么认为,可能有损你状元的名头。但对于严崇来说,他深知你这状元是怎么来的,你跟他來这么一招,他反而认为你是真性情,不会猜疑。你如此这般,等严崇倒台后,人家来寻你的茬时会说,你是严崇的死党,你就说:

‘凡事都要凭证据说话,你说我是严崇死党,证据在哪儿?’

别人会说:

‘你常常去严府,走得如此亲密,必定是严党无疑。’

你就反驳说:

‘当时严崇是我领导,上下级关系,下级到上级那儿汇报公务是天经地仪的亊儿,难道下级到上级那儿勤汇报公务,这亦有错?’

这样追查你的人,見没有真凭实据,又听你如此辫解,自然是哑口无言了。相反老爸会以你是打入严党的卧底为由,会为你极力请功,这样事儿不就成了嘛!’

唐状元听后,忙笑说:

‘父亲不愧是官场髙手,为人处事始终处于不败之地,这招高明,实在髙明!’

唐天官叹说:

‘如今朝堂之上,有三派势力。一派是严崇严世蕃父子为首的恶势力,如今权势最大,可谓只手遮天,炙手可热。一派是以徐阶海瑞为代表的反严势力,如今是处处受严党打压,艰难度日。第三派是以为父为代表的中间力量,为父虽贵为天官,调派百官,实則处处受严崇父子利诱威逼,日子亦着实难过。在政坛上,选边站是一件相当艰难的抉择。依附恶势力,虽然得势一时,到最后终究要落个族毁人亡的惨烈下场,这是我万万不愿看到的。不依附恶势力,现今就压力重重,弄不好亦要族毁人亡。为父几经深思熟虑,才想出这十字口诀,一面要你与严崇父子虚与蛇委,迷惑严党,一面为父暗中发展培植第三势力,这样才能平衡另外二派势力,同时使严党不敢对反严势力毫无顾忌痛下杀手。为儿需知,当今朝局诡谲莫測,为官确实不易,一不小心祸从天降,死无葬身之地!’

唐状元说:

‘孩儿谨记父亲训示!’

唐天官又说:

‘要骗过严崇倒不是很难,但要骗过严世蕃确是要费一番心思,须时时谨慎,刻刻小心。放眼天下,严世蕃确是个聪明绝顶的人,有经世纬国之才,是严党的最核心人物,有小’相国’之称,老夫亦自叹不如。只是他不行正道,不以天下苍生为念,真是可惜了!严崇严世蕃父子若行正道,必将名垂青史,光耀千秋!’

唐状元问:

‘这么说来,严崇好糊弄,严世藩才是个硬茬?’

唐天官说:

‘他们父子俩都是硬茬,只不过父子俩比较起来,严世藩是硬茬中的硬茬。我儿切不可掉以轻心,必须严阵以待!’

后来唐状元在朝为官,严崇父子一有小亊或召唤,便屁颠屁颠赶往严府,倒真令严崇父子感动与信任。而唐状元向严崇父子大献殷勤的表现,自然被许多反严人士,将他看成是一条严党的忠实走狗。然而亊实并非如此,唐状元与父亲唐天官暗中保护许许多多正义人士不被严党残害致死。后来朝局发展正如唐天官预料的一样,严崇父子为首的恶势力终究倒台。’树倒猢狲散’,严党被反严人士清算。那时候,我外婆家毛宗岗村亦有一人在严崇手下为官,此人名叫唐成。毛宗岗是尚贤村姓唐一分支,因而唐成与唐天官父子算是本家宗亲,亦受唐天官十字法点拔,亦躲过反严人士的清算。”

妈妈说到这儿,我笑说:

“唐成这人我知道,就是您上次说毛宗岗宝藏故事中埋宝藏的那个退休大官。这么说来,唐状元是唐天官派到严党内部的一个卧底,而唐成是被唐天官成功策反的一位铁杆严党分子。我有些疑问,为何严崇父子就没看出他们来的呢?”

妈妈笑说:

“这说明唐状元唐成潜藏得深,都是做特务的料,再是唐天官确实髙明。严崇来拉拢唐天官,故意让他的儿子唐汝楫成为状元,而唐天官将计就计,将唐状元巧妙地安插在严崇身边,打入严党内部,迷惑严崇父子,刺探严党动向。”

我笑说:

“这么说来,严崇严世蕃父子是被唐天官唐状元父子打败的,是不是?”

妈妈笑说:

“大家都说严崇父子是被海瑞搞垮台的,其实这中间唐天官父子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唐天官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他将计就计,将唐状元安插在严崇身边,同时用十字法成功策反唐成,不仅迷惑了老奸巨猾的严崇父子,而且暗中帮助了不少反严人士,使正义力量不断加强,最终使正义战性邪恶,同时在反严人士面前亦成功地解了套。唐天官这一手确厉害,正如唐天官所料,反严人士得势后,要将唐状元唐成等人法办,唐状元唐成等人凭唐天官的十字法,丝毫未损,父子俩在严崇倒台后,依然屹立朝堂之上,身居要职。”

我笑说:

“唐天官唐状元确实是尚贤村的后人为之骄傲的人物。父子俩一个是天官,一个是状元,在严崇把持朝政时是身居要职的大官。严崇倒台后,丝毫未损,亦是身居要的大官。这对父子确实有二把刷子。”

妈妈笑说:

“尚贤村的故亊还有呢!刚才说了二个故亊,咱们再说说乾隆年间,尚贤村与上戴村二村人打官司的事儿。”

我笑说:

“尚贤村在主杆山东边山脚下,而上戴村在主杆山南面四五里处,二村根本没有田地相连,二村为何要相互打官司?”

妈妈笑说:

“说来话长,在主杆山东南面山脚处,有一庙叫主杆庙。此庙始建于北宋天佑年间,原来不叫主杆庙,而叫福佑寺。宋未元初扩建时,尚贤村人放弃原址,在原址正左方六十米处,重新选址建造,并将原名福佑寺,改名为主杆庙,而我们主杆山周遭村落的人们又习惯地将它叫为主杆殿。主杆庙里供奉的是’亚父候王’范增,我们这儿的人们都他为主杆老爷。范增是古代楚汉相争时,楚霸王项羽手下最重要的军师,此人髙智商、善计谋、通晓天象,被项羽尊称为’亚父’。历史上不管福佑寺还主杆庙,皆归尚贤村人管理,因尚贤村在主杆山脚下建村最早,历史久远,村落又大,主杆山东南方向的山地亦归尚贤村所有。尚贤村建村时,主杆山周遭村落还一个没有呢!因此说,无论起初的福佑寺,还是后来的主杆庙,应该都归尚贤村所有,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再说,离主杆山正南面四五里处,有一村落叫上戴村,离我们徐江村约三里路程。上戴村在明未清初时,还与我们村人口規模相差无几,都是三百多人口。可到了乾隆未年,上戴村人口增至八百多人口,几乎在原有基础增加了二倍,规模亦从原来居住在一个山坞扩展到三个山坞,中间是金瓜坞,左边是东瓜坞,右边是西瓜坞。三个山坞相连,民居房屋亦毗连相接,乌压压一大片,厅祠坐落在金瓜坞正中央,颇有气势,上戴村亦成为主杆山南面较大的一个村落。”

我笑说:

“妈妈,我们徐江村几百年来,人口最多与最少的时候,上下相差没超出五十人。而上戴村仅在百来年间,人口竞然陡增五百多人口,几乎是原来的三倍,这亦太离谱了吧!为何上戴村在短短的一百年内会如此兴旺发达呢?”

妈妈笑说:

“谁说不是呢!真是太离奇了!上戴村从一个人口仅为三百左右的小村落,仅在百年间成为一亇拥有人口八百多人的大村落,着实令人惊叹。据上戴人说,他们家族之所以如此繁盛,得益于他们明未清初时一个叫戴季明的先祖。戴季明娶黄泥山村的一位方姓女子为妻,方氏为戴季明生了八个儿子,八个儿子长大后相继娶了八房媳妇,每房媳妇为老戴家生了五六个、六七个、七八个不等的孩子,这么多的孩子长大成人后娶妻生子。经过八九代人繁衍生息,到乾隆末年上戴村仅戴季明这一支便达三百多人口。当然戴季明这一支是上戴村戴氏最繁盛的一支。于是有人感叹说:

‘不知戴季明他爹死后,葬到那块风水宝地上了,子孙后代竟然这么多,坟上肯定要冒青烟了!’

.戴季明这一支,加上村中其余戴氏支派,到乾隆末年全村达八百多人,并且戴氏家族在此期间,村中曾有二人中了进士、六人中了举人、秀才二十多人,可谓是盛极一时。戴季明的后世子孙追溯起,先祖为何能如此兴旺发达时,除祖先葬到了好的风水龙脉之外,不能不说说戴季明妻子方氏了。方氏十六岁从黄泥山村嫁给上戴村的戴季明以来,有一爱好,喜欢吃素念佛,并且每月初一十五都去主杆山东南脚下的主杆庙膜拜主秆老爷,六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从不间断。因而有人便说,正是方氏虔诚膜拜主杆老爷,将主杆山的龙脉仙气带到上戴村来了,才让她的子子孙孙特别兴旺发达。而这种说法亦渐渐被戴氏家族的人们认可与迷信。后来在乾隆末年,戴季明的后代子孙戴全胜当族长时,上戴村戴氏家族人丁兴旺,人口增达八百五十八人,并且在外为官的戴氏子弟亦有六七人之多。对于上戴村在短短的百年里有如此巨大的变化,四邻八乡的人们都十分不解与震惊。自从戴全胜当族长以来,上戴村戴氏家族无论人口还是规模,都达到了鼎盛时期,戴全胜心里自然是无比髙兴与得意。而这一切的一切,族长戴全胜认为,是由于祖太婆方氏虔诚膜拜主杆老爷所致,是主杆老爷护佑了祖太婆方氏,才使其子子孙孙兴旺发达。

再说有一天,戴全胜去厚仁镇溜达,顺便到潘记茶馆去喝茶聊天。到了茶馆,正要坐下喝茶时,恰巧厚仁镇上唯一的算命先生姚义堂亦来茶馆喝茶,要说起算命先生姚义堂,方圆十里之地稍年长的人都知道他。他是离厚仁镇二里地的上姚村人,年已六十三,无儿无女独自一人生活,右腿有点瘸。他懂得一点阴阴八卦天干地支,在厚仁潘记茶馆旁边设一摊,替人抽牌測字、管时择日、算命看相,每天早上一拐一拐到厚仁,晚边一拐一拐回去,人称’铁拐姚’。今天早上铁拐姚摊儿一摆,好长时饲无人问津,有些闷气,便去隔壁潘记茶馆喝茶。不想

刚进茶馆便碰上了上戴村族长戴全胜,二人是老相识,相互客气一番,坐在一道喝茶,便闲聊起来。戴全胜笑说:

‘老先生近来生意可好?’

铁拐姚笑说:

‘托你的福,还好度日吧!看你春风得意红光满面,很是羡慕,只是有句话,当讲不当讲?’

戴全胜笑说:

‘你我之间都这么熟悉,可说是老朋友了,有什么话当面讲便是,何必吞吞吐吐呢?’

铁拐姚正色地说:

‘戴大族长,从你的眉宇之间,看上去似乎隐有一丝阴霾,而你春风得意红光满面的面相可能仅仅是表象。若此阴霾不除,在三月之内,恐有官司缠身,那你的好运势恐怕要到头了!你我是朋友,我才这么直言不讳地跟你说。’

戴全胜惊惶地说:

‘老先生,你这话说得有些吓人,我可是个经不起吓的人!’

铁拐姚叹说:

‘我说戴大族长,每个人都喜欢听好话,喜欢听舒服悦耳奉承的话,不喜欢听刺耳的话,可是忠言逆耳呀!这些年你不觉得你们上戴村有些太顺风顺水了吗?众人都在议论这种好运都源于,你们的祖太婆方氏虔诚膜拜主杆老爷的结果。方氏六十年如一日的膜拜感动了主杆老爷,因而让方氏将主杆山的龙脉仙气带到你们上戴村,福佑了她的子子孙孙,才有你们如今一派繁荣景象。依我看亦是。不过你们老躺在祖太婆的功劳簿上,好运终究有一天要到头的,而你们却只顾沾沾自喜,浑然不知将来不利的情势,真的到了那时,悔之晚也!’

铁拐姚的一番话犹如睛天霹雳,句句击中戴全胜的心坎,可谓是一语点醒梦中人,于是戴全胜惶诚惶恐地说:

‘老先生说的是,戴某十分感激。但不知怎样去化解这场无形的危机呢?’

铁拐姚笑说:

‘凡亊未雨绸缪,定能化险为夷!既然你们认为你们上戴村的好运是因为祖太婆虔诚膜拜主杆庙中的主杆老爷带来的,你们何不亦造一座主杆庙,来祈求主杆老爷持续护佑呢?’

戴全胜听后,拍了拍额头,如梦方醒地笑说:

‘是呀!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一点呢?’

铁拐姚笑说:

‘小鸡在低头喙食时,是考虑不到在天空中盘旋着的老鹰的。’

戴全胜笑说:

‘姚先生,依您看来,我们村的主杆庙应建在何处最为妥帖呢?’

铁拐姚笑说:

‘最好建在主杆山脚下。若真没合适之处,建在你们村上某稳妥处亦行。这样善男信女顶礼膜拜,就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了。’

戴全胜笑说:

‘此亊我回去,速与族人商议。若真要建造庙宇,定请姚先生前去管时择日,选一良辰吉日才是。十分感谢姚先生的点拔。’.

铁拐姚忙笑说:

‘只要戴大族长相请,定当前往!’

二人说到这儿,戴全胜连忙立起与铁拐姚道别,急着回家跟族人商量造庙宇的事,铁拐姚亦回到隔壁摊位上,照看生意。”

妈妈说到这儿停了下来,我忙问:

“妈妈,上戴村的族长真的听信铁拐姚的话,要回去准备造庙宇去了?”

妈妈笑说:

“应该是吧!铁拐姚的话,句句击中上戴村大族长戴全胜的心。只可惜戴全胜用偏了心,用弯了心!”

我笑问:

“怎么用偏了心,用弯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