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一家亲
27901300000008

第8章 母亲在国玲家养伤(上)

转眼几年过去了,国玲的儿子李小明从部队退伍后,分到县民政局工作,一个很好的单位。但在部队这几年,儿子李小明就没有大变化,既没有看书学习,也没有上军校的准备。新兵军训那段时间,国玲怕儿子在部队吃苦,托人花钱把儿子从连队调到了机关,做了一个机关兵,很是舒服,连早操都省去了。

小明退伍后,有了工作单位,甚至工作单位让人羡慕,却仍不安于现状,和过去的所谓朋友很快拉上了关系,和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常常一连几天不回家,偶尔回家一趟,却如当兵前一样,是被“朋友”押着回家的,回到家里的第一件事,仍是问父母要钱还债。国玲觉得,儿子在部队几年,没什么长进,只是转业有个工作吧了。

儿子整天不着家,家里很是安静。这个时候把母亲接来家,家里会热闹起来的。

国飞开车把母亲送到国玲家,国玲忙着扶母亲进屋,李成龙忙着提被袱行礼等。儿子小明依然没有回家。安顿下老人,李成龙有些累,但还是出去了,打算转一圈再回来。好在他家北边就是崇河,崇河坝子上是一条水泥路,路两旁种了花草,虽然已是秋冬天气,路上行人依然很多。这年头,大家都很注意锻炼身体,把养生当作了大事。但李成龙出来可不全是为了锻炼,他是为岳母着想。

以前,岳母也在李成龙家住过。岳母很是封建,住在女婿家,女婿在家,岳母不去卫生间,哪怕是憋着,到外边解手,也不在卫生间解手。女婿上班了,出去了,家里就母女俩时,岳母才肯去卫生间。于是,岳母来住的时候,李成龙总是很自觉,早上起来,总是先到北坝子上转一圈,估摸着岳母起来,洗漱已毕,到广场锻炼去了,才回到家里,然后,吃点饭去上班。晚上,吃过饭,李成龙仍到外边转一圈,待岳母在卫生间的事情忙清,上床了,再回到家,洗漱一番,上床睡觉。现在,岳母骨折,大半时间歪在床上,吃喝洗漱大小便,女儿上前,李成龙更得躲得远远的,以免给岳母带来不便。

李成龙是个好女婿,平时对岳母胜过自己的亲妈,喊岳母,总是一口一声妈。国云爱人思雅与国云结婚后,本来想喊岳母“大娘”的,国云说,大姐夫都喊他岳母为妈,你作为小女婿,好意思喊岳母为“大娘”?因之,思雅也就喊起岳母妈来。

李成龙对这次把岳母接到他家来养伤,虽不好说什么,心里却有些不高兴。李成龙觉得,岳父去逝后,岳母虽说单过,但有个病有个灾的,多数时候是到他家来的,有时过一个星期,有时过一个月两个月。来过没有关系,到自家的亲女儿家来,也很正常。问题是,这次岳母来他家住,并不是岳母自愿的,也不是国玲邀请的,而是四个小孩舅研究确定的。

李成龙觉得,这几个小孩舅处理事情,有些霸道。岳母养伤的事,按理讲,老大应该主动接了去,老大不起表率作用,在弟弟妹妹面前,就丢了做老大的尊严。哪怕你老大把母亲接了去,过他个十天半月,再转到其他家也可,你做了榜样,起了带头作用,弟弟妹妹自然会效法,向你学习。现在好了,自己的母亲伤了,睡在床上了,身为老大,一点担当没有,把老母亲一把推给妹妹家了事,这老大当的,让人觉得不够格。

退一步说,安排母亲到哪家养伤,首先要征求母亲意见才是,若母亲不拿意见,那就要征求接收家庭的意见,看看哪家接去比较好。现在好了,谁的意见也没征求,他们弟兄四个却把母亲推给了国玲。这兄弟四个,也真好意思,怎么会这样处理事情?李成龙越想越不对劲,越想越不舒服。不是不想伺候岳母,而是觉得这样把岳母接进家门,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太被动,说白了,是这四个弟兄不拿李家当回事,尤其老大国刚,不拿我李家当回事。

岳母的事,李成龙也只是这样在心里想想,琢磨琢磨这一大家人到底是个什么心态。有时想在国玲跟前抱怨两句,多数时候,自己忍住不说了,有时忍不住说出来,话一出口,就被国玲拦了回去。李成龙知道,这次,对她弟兄四个的做法,国玲心里也不高兴,只是母亲就在自己家里,不好说什么,更不愿当着丈夫李成龙的面,说自家兄弟的不是。

母亲踝骨骨折后,国玲本想主动提出让母亲到她家住一段时间的。想想,还是没有说。国玲知道,母亲这个情况,到儿子家去,按理应该,比如到大哥家去,最好不过。可母亲和她大儿媳关系一直是疙疙瘩瘩的,大儿媳和母亲相处时间最长,出现的问题也最多。赵小琳抠门儿,是人所共知的,生活俭省得不得了,加之又十分爱干净,整天把家里收拾得一尘不染,母亲到大儿媳家过活受拘束。自从上次去过了几天,就再也不想到大儿媳家去了。行动自如的时候,尚不想到大儿媳家过,何况现在躺在床上,不能自理,更不愿到大儿媳家,让大儿媳烦了。

当然,母亲到大女儿家,也不是事事顺心的。经常到大女儿家过日子,老人有退休费,就每月交六百块钱退休费给大女儿,全当伙食费。大女儿虽说不在乎这点钱,还是收下了。收下母亲这点钱,母亲在大女儿家过日子就显得理直气壮些,觉得没有白白在女儿家过活,是给女儿钱的。老人有时还想,自己一个人在家里,一个月还吃不了这六百块钱呢,到了女儿家,自己早上从不在女儿家吃饭,总是早早上街,在街上吃早饭。这样一来,交了女儿六百块钱,每天吃个中饭和晚饭,能吃多少呢,吃不了多少,怕是连三百块钱也吃不了的。老人与大女儿吵嘴时,或是觉得女婿说话不中听时,才想到这些的。大多数时候,母女平安,母亲不说大女儿一个不字的。

母亲与女儿的关系,那是鲜血凝成的,是没有距离感的,母女之间,话说轻也行,说重了也无妨,即便吵起嘴来,也不会记仇的,不像婆媳之间,拌了几句嘴,心里就生了节结,几个月也化不开,别别扭扭的。

周末,九十点钟的太阳高高升起,照进老人房间的窗子,照到老人的床上,阳光有些刺眼,老人迷着眼看着窗外小鸡在院子里刨食,想着这些小鸡是哪个送过来的,那个黑的是老儿子送的,那个红的是四儿子送过来的。正想着呢,国臣来了,一进国玲家大门,没看到母亲,国臣就大着嗓门喊:“我妈,我来看你了,怎么样,好点没有?”

听到二儿子的声音,老人精神一振,连说:“好好好,好着呢。”

跟着国臣进来的,是国臣的司机,一个中等偏胖的中年男子,一手提着一个尼龙口袋,一手提着两个黑色塑料袋。国玲两口子迎了上来,国臣解释说:“给老母亲带两只甲鱼,四条大黑鱼,这黑鱼对长骨头有好处,弄给老母亲吃,好好地补一补。”

成龙接过司机手里的东西,去了厨房。国玲请司机洗手,然后,请司机坐下歇脚,说中午就在这吃饭。”

司机说:“不了,不用。”

国臣正在和母亲说话,这时转头问司机:“你中午可在这吃饭?要有事,你有事去,没有事在这吃饭,我中午在这吃饭了。多天不见老母亲了,我得给老母亲说说话。”

司机会意,搓着手说:“那我就不在这吃饭了,我回家一趟。你用车,我再来接您。”

“不要来接我了,我要用车,给你打电话。”

听说国臣在这吃饭,国玲两口子开始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