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一家亲
27901300000006

第6章 张国玲的心事(上)

国玲家住在县城北向,有些偏,却比较安静。国玲今年正好退休,退休手续已办过,就等着领退休工资了。还好,国玲是个闲不住的人,一直做着生意,几年前开了庄稼医院,老客户多,生意还不错。

在兄弟姐妹中,国玲算一个大能人。早先下放,因在生产队表现积极,紧跟形势,下放的第二年,即入了党,做了大队党支部书记。这在下放知青中,算是进步比较快的。如果不是母亲催其回城,凭国玲的本事和能耐,一定会被提到公社做干部,如是,几年一个台阶,做个公社书记,甚至副县长副书记,都有可能。那个时候,母亲哪有那个眼光,只是觉得女儿大了,城里有招工机会,抓紧回城,有了工作单位,再找个对象,结婚了事。

现在,国玲的兄弟姊妹提起国玲的事,还觉得有些亏。如果国玲不那么早回城,也许,做到县里去了,早已有了一官半职,对这个家,贡献也许会更大些。当然,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国玲回城后,进了供销社,虽说在仕途上没有多少进步,但经营上却是一把好手。多年来,倒腾点化肥,买卖些农资,一直做着生意。下岗后,开了庄家医院。早在九十年代,就是百万家产了。爱人李成龙是民政局一位中层干部,小家庭过的,很是滋润。只是,儿子从小生在福地里,娇生惯养,要什么给什么,想吃什么买什么。小学时,身边就围着一圈小朋友,小朋友们也是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软,跟着李小明,如跟着小明星一般。到了初中,李小明更是成了学校里的名人,逃课,打架,如家常便饭一般频繁。这个时候,国玲和丈夫都觉得,儿子这样下去非出大事不可,着急起来。

指望儿子上高中,考大学,已不可能了,儿子能不出大事,不进到局子里,已是万幸。儿子惹的事,一件接一件。

开始,有人拿着儿子借钱的欠条找上门来,要张国玲和李成龙夫妇还钱,国玲不同意,可那些拿了小明欠条的小青年不干了,不是懒在国玲家不走,就是给李小明施压。

一次,几个小青年押着李小明,逼其还钱,小明没办法,只好把他们带到一饭店请客。席间,几个小痞子要李小明确定一个还款日期,李小明不能确定,于是,在酒桌上被一顿恐吓和暴打。这动静太大,尽管是在二楼,还是引来不少围观者,正在楼下和朋友喝酒的张国飞一行,也上楼来围观。小明眼尖,一眼看到他老舅,马上大喊:“老舅救我。”国飞一看是外甥李小明,蹲在地板上,一副恐惧无助的样子,很是生气,亮明身份,说:“我是小明老舅,你们干什么,光天化日下打人,还有王法吗?想进去,还是想单独较量?”

和李小明混在一起的小青年,小痞子,大多认识张国飞,知道张国飞在这个县城财大气粗,是个混事派。李小明身边的这些小混混,与国飞身边的朋友哥们比,显然低了一个层次,看着国飞身边的大佬,又互相看看自己人,大家都没有要硬下去的意思,也不敢再拦李小明了。

国飞把外甥好一顿训斥,然后把他送回家。

大姐气得不行,要丈夫李成龙狠狠教训儿子一顿。李成龙找来一把鸡毛掸子,追着儿子打,被国飞拉住,国飞劝解道:“别气了,打有什么用,看看小明还欠人家多少钱,一把还了,今后再也不要与他们来往就好。”

国玲问儿子到底欠了人家多少钱,为什么欠人家钱,怎么欠的?其实,这话,国玲与李成龙不知问了多少遍,小明不是不说,就是说不清楚,或者是不敢实话实说。到国玲要钱的那些小青年,国玲也问过,小明是怎么欠下这些钱的?他们只是说,李小明找他们借的,具体做什么用,他们也不知道。其实,这些小青年,和李小明一样,都是小混混,也都是学校里的老大难,有的干脆就不上学了,在社会上混了。他们都知道,李小明家有钱,是百万富翁,现在,家里还有庄稼医院和其它产业。有了小明这个财神爷,这些小混混像是找到了金窝窝,想着法儿让李小明花钱,让李小明向他们借钱。当然,这钱不是白借的,不是借多少还多少的。他们借给李小明三千块,实际只给李小明两千或一千五,但欠条必须打三千。反正这钱是李小明父母出,无非是一次要不到两次,两次要不到三次而已,多要几趟,也就要到了。年轻人不怕跑路,闲着也是闲着,加之,这生意利润丰厚,值得冒点小风险。

国飞与姐姐姐夫商量了一气,想不出好办法来。看着姐姐唉声叹气的样子,国飞着实心疼,但外甥这个样子,又能怪谁呢?国飞知道,外甥现在这个样子,不是一时半会儿形成的,由来已久,现在,想改变他,也不是一时变会儿可以教育好的,就像一个赌博成性的人,不让他进赌场,光劝说是不行的,有时必须来点强制措施,还有最好把赌博场所都消灭了,但这又是不可能的。劝了姐姐几句,训了外甥一通,最后,没忘告诉外甥:“遇到紧急情况,马上给我打电话,好汉不吃眼前亏,要活泛一点,尽量少外出。”

李小明点着着,嘴里说着:“是,是,是。”目送老舅告辞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