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美军海外征战记(全集)
2780600000056

第56章 苏美英雅尔塔重划世界格局 美军战后实力大增不可一世(1)

在欧洲战场,盟军反攻后步步得胜,法西斯德国的末日已屈指可数,其灭亡已成定局。为了商讨战后处置德国等重大问题,也为了确定战后各自的战略利益,苏美英3个大国的首脑在黑海之滨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召开会议,举行自开战以来第二次3国首脑会晤。

雅尔塔坐落在达尔山脚下一片露天剧场式的半圆形平原上,处于贝斯特雷与沃多帕特雷两个河谷之间,是克里米亚半岛美丽的风景区。

德国侵略者曾给这个风景秀丽的疗养胜地带来巨大的灾难。疗养院、工业企业、住宅和港口遭到破坏和洗劫,着名的马桑德洛夫葡萄园也被摧毁。1944年4月16日,雅尔塔刚刚从德国法西斯占领军手中解放出来,就要在这里接待美英连同勤务人员在内的近700人的代表团,其困难是可想而知的。然而,会议还是确定于1945年2月4日在这里召开。

会议召开之前,美国和英国的“林纳科”、“含蓄”号及其他各种用途的舰艇都曾在雅尔塔、塞瓦斯托波尔港口停泊过。从雅尔塔到塞瓦斯托波尔还铺设了电报电缆,一直通到美国海军的“科托克廷”号通信舰,以便与华盛顿保持直接联系。“科托克廷”号舰因怕碰上德国人的漂雷,所以没有驶进雅尔塔的港口。

要是算上这些舰船上的水兵、技术人员、勤务人员和大批警卫人员,这样来到克里米亚半岛的就不止700人,而是大约2500人了。

为了接待与会代表和服务人员,苏联人下了很大功夫。许多殿堂和房屋都重新修复和整修。这样,需要向雅尔塔运送1500车厢战时缺少的建筑材料和设备,还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仅仅修复利瓦吉亚宫就用了2万个工作日,它被德国侵略者烧毁了小殿,洗劫了大殿和宿舍楼,修复起来也是很艰难的。

会议的安全保障工作全部由苏联军人负责。为了防患于未然,他们采取了严密的预防措施:高炮连的炮手们昼夜值班,雷达密切注视着天空,舰艇和潜艇都警惕地守卫着雅尔塔附近的海面。为什么警卫工作这么严密?原来在德黑兰会议期间,希特勒的密探曾试图杀害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苏联人怕雅尔塔会议期间再发生这样的事,因此,不得不谨慎从事。

3个代表团分别下榻在利瓦吉亚、沃龙佐夫和尤苏波夫宫殿。

美国代表团下榻在离雅尔塔3公里的利瓦吉亚宫。这里曾是尼古拉二世的夏宫,有一座主楼和两座配楼。罗斯福住在大殿的一层。在三巨头当中,罗斯福的年纪最小,但他的健康状况最差。当他在2月2日早晨,乘机到达马耳他时,他那憔悴衰弱的面容,使先于他到达那里的丘吉尔和哈里曼为之吃惊。

他们哪里知道,罗斯福活在世上的时间,仅剩下不到10个星期了。尽管如此,他还是拖着虚弱的身体,不远万里,来到克里米亚半岛,出席雅尔塔会议。他的病体使他不便活动,因而被安排在一层。

他住的一层有客厅、办公室、卧室,与举行全体会议的大厅有专门的轮椅通道相连,行动比较方便。

美国代表团其他几个成员,如哈里·霍普金斯与他的儿子罗伯特以及斯特乐纽斯、马歇尔、莱希和罗斯福的女儿安娜也都住在利瓦吉亚宫。

英国代表团下榻在阿卢普卡的沃龙佐夫宫。这个宫殿是根据英国建筑家艾德·布德的设计,由诺沃罗西斯克的总督M.C.沃龙佐夫伯爵在19世纪上半叶建造的。沃龙佐夫伯爵曾在泰晤士河畔受过教育。他的亲英风格在他的建筑格调上得以充分体现。

宫殿的正北与整个群山起伏的背景浑然一体,是以英国哥特式晚期风格建造的,其外形酷似中世纪英国大地主的城堡;宫殿正南面向大海,是按摩尔式建筑风格建造的。英国代表团团长丘吉尔非常喜欢这个住处。在这里,他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他的女儿萨拉以及艾登、卡多甘、艾伦·布鲁克、肯宁海姆、查尔斯·波特尔、驻苏大使阿奇博尔德·克普等人都同丘吉尔一起住在沃龙佐夫宫,其他代表团成员则被安置在疗养院里。

苏联代表团全体成员于2月2日就到达了雅尔塔。他们住在3个宫中规模和建筑式样都最为逊色的尤苏波夫宫,斯大林和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住在主楼,其他成员住在狭小的配楼。有些专家就住在雅尔塔市内。好客的东道主在战时艰苦条件下,尽一切所能给客人提供较好的住处和便利条件。

1945年2月4日,阳光灿烂。各代表团已全部到达了会议地点。晚5时,三大国领导人在利瓦吉亚宫的大厅会晤,雅尔塔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开幕。

苏美英三国代表团的成员围坐在大厅中央的大圆桌周围,壁炉烧得正旺,增加了这次会议的热烈气氛。

美国代表团的主要成员是:团长富兰克林·德兰诺·罗斯福、国务卿E.斯特乐纽斯、总统特别助理哈里·霍普金斯、总统参谋长莱希将军、美国陆军参谋长乔治·马歇尔将军、海军总司令D.金将军、美国驻莫斯科大使A.哈里曼及其他人员。助理国务卿查尔斯·博伦任官方翻译。

英国代表团成员有:团长温·丘吉尔、外交大臣A.艾登、常务副大臣A.卡多甘、帝国总参谋长艾伦·布鲁克元帅、国防部参谋长哈·伊斯梅将军、空军中将查尔斯·波特尔和海军参谋长、海军元帅肯宁海姆。

苏联代表团成员是:团长斯大林、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海军人民委员库兹涅佐夫、红军副总参谋长安东诺夫、空军元帅胡佳科夫、苏联驻美国大使葛罗米柯、苏联驻英国大使古谢夫。代表团的军事外交顾问和专家主要有:阿鲁狄尼扬、阿尔卡季耶夫、维诺格拉多夫、卡夫塔拉泽、波孚罗布、诺维科夫、莫洛奇科夫等。

苏联代表团提议推选罗斯福为会议常务主席,英国代表团支持这一提议。

会议开始,罗斯福几乎是使上了全身的力气宣布:“我十分荣幸地宣布会议……开幕。”接下来,他降低了声调,平和地说,“三大国领导人至今相互都已十分了解了,相互之间的谅解也在增加。大家都希望尽快地结束战争,建立稳固和平……”

这次会议,并没有事先制定严格的会议议程,各国代表团可根据自己的意愿提出任何问题交大会讨论。英国代表团解释,由于在飞赴马耳他的途中载有文件案卷的飞机失事,部分文件遗失,所以没有成文的议案提交大会,但愿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协商。苏联代表团和美国代表团都是带着经过认真研究过的计划来参加雅尔塔会议的。

苏联代表团认为,会议的主要任务应是:经过和平协商,保障尽快打败德国法西斯,保证苏联和其他国家将来不再遭受侵略。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必须解决与战后欧洲和德国的政治结构有关的各项根本问题,以确保共同的安全。

美国代表团提出,要争取苏联在对日战争中提供具体援助。

美国还希望在建立联合国的问题上能与苏联达成一致。美国国务院为罗斯福拟订了一份专门的“黑皮书”,其中阐述了美国对一些政治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所采取的立场。

英国代表团则在会议期间,不遗余力地为加强英国在欧洲的影响、维护“力量平衡”、保持不列颠帝国的地位进行抗争。

会议是以研究当时瞩目的苏德战场形势开始的。苏联红军副总参谋长安东诺夫大将做了苏德战场形势报告。他指出,截至1月底,苏军在华沙-柏林的主要突击方向上前进了500公里,已进至奥得河一线,距离柏林还有60公里,切断了连接东普鲁士敌军与德国中部地区联系的主要通道。同时,突破了德军在东普鲁士奇尼斯堡和莱津方向的坚固筑垒阵地。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大部已被红军解放,匈牙利已被迫退出了战争。安东诺夫大将代表苏军统帅部表示,希望“盟军在目前十分有利的西线迅速转入进攻。”因为德军已把16个师调到了东线,很可能还要往东线增调兵力。盟国军队和苏军要协调作战,苏军才能顺利地发起进攻。

马歇尔将军也在安东诺夫大将发言之后,详细报告了西线的形势,他称,盟军“已消除了德军在阿登山区进攻的后果”,下一步正准备突破“齐格菲防线”。

第一次进攻计划于2月8日开始实施。

丘吉尔不得人心地又一次搬出了他的“巴尔干方案”,即通过亚得里亚海和卢布尔雅那山口对德军实施突击。这一方案遭到与会者的冷遇,连罗斯福也明确表示不支持这一方案。

原则方案敲定,苏军与盟军协同作战的决心已形成,具体的军事问题,便改由定期召开的苏美英参谋部代表会议进行讨论。

第一次会议在晚间8时许结束。会议之后,利瓦吉亚宫的大厅里气氛热烈。罗斯福总统在这里设宴款待与会代表。所有的菜肴都是特地请菲律宾厨师选用俄国原料精心烹制的。席间,各国代表们频频举杯,预祝盟国在战争中和战后的各项合作成功。

2月5日下午4时,第二次全体会议开始。

会议召开前5分钟,丘吉尔在女儿萨拉副官的陪同下首先来到了会议地点-利瓦吉亚宫。随后,斯大林严肃地缓步来到会议大厅。最后,美国总统住所通往会议大厅的门打开了,一个黑人侍者推着罗斯福乘坐的轮椅走了出来。罗斯福对迎上来的斯大林和丘吉尔分别握手,他面带笑容,几乎看不出病态。

这一次会议与第一次会议讨论的问题不同,气氛也不一样。

军事问题几方面已达成协调一致的意见,而在讨论的政治问题上却出现了严重的分歧,甚至发生了尖锐的争执。特别是苏联代表团团长斯大林和丘吉尔之间经常就某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尽管如此,由于两种社会制度的国家各方之间都是抱着善良的愿望和合作的诚意,所以,争执归争执,仍保持了相互合作的态度,并做出了协调一致的决定。尤其是履行主席职能的罗斯福总统能从容不迫、极有分寸地、善用调和语言表述双方的分歧,化解矛盾,对会议的顺利进行和协议的达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会议讨论的最重要的政治问题之一,是关于未来德国的问题。3国首脑就打败德国后的共同政治问题和强迫法西斯德国接受无条件投降的计划达成共识。根据商定,将在德国建立的欧洲协商委员会于1944年9月已划定了几个占领区:德国东部为苏联占领区;德国西北部为英国占领区;德国西南部为美国占领区;德国西部为法国占领区。“大柏林”区也由盟军共同占领。

德国投降后,苏美英3国武装力量总司令在各自占领区内行使最高权力。

有关全德性质的一切问题应由中央管制委员会(后称“盟国对德管制委员会”)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