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咬主之人
27739200000072

第72章 都是谣言惹的祸

初秋时节,遥远的王城,国王芳宁,来到城外祭天。祈祷风调雨顺,能够有个好收成,最重要的,希望赶快平定叛乱。

回来之后,发现人们对自己指指点点,然后还窃窃私语。芳宁很是纳闷,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这时,远处蹦蹦跳跳跑着一群孩童,齐声喊唱着歌谣,内容如下:“慕白将军好威风,连克强敌立大功。先平西南再扫北,一统天下多快活!”

芳宁听完大怒,急忙让侍卫把这群小孩抓住,带过来审问。

“本王问你们,是谁教你们唱的这首歌谣?”芳宁怒目问道。

小孩子都吓坏了,战战兢兢,不敢回话。倒是有胆子大的,告诉了芳宁:“前几日遇到一个老头,穿着皂袍,头发、眉毛、胡须全是白的。他说是天上下来的神仙,教我们唱的这首歌。”

芳宁点了一下头,然后喝道:“以后不许再唱了,否则把你们的舌头都割下来!”

打发走了这群孩子,芳宁对内侍家康说道:“朗朗乾坤,哪来的什么神仙,必是有妖人作乱。”

次日早朝,芳宁升殿,吏曹总管润吉率先出班启奏:“大王,连日来城内谣言四起,说大将军慕白有不臣之心。”

润吉话音刚落,户曹总管孝生出班奏道:“无知小儿的谣言,岂能轻信?这必是白羽等叛匪使的奸计,妄图离间君臣关系,大王切莫相信。”

芳宁说道:“本王昨日回宫,途中也曾听过这些。听那群小孩之言,是一个身穿皂袍,白发、白眉、白须的老者教他们唱的。”

听到这里,润吉故作惊讶状,瞠目结舌,表情十分夸张。芳宁见润吉这般模样,很是费解,便问道:“爱卿这是怎么了?”

润吉装作惊魂未定,稳定了半天,这才开口回话:“大王可曾听过这么一个传说。相传五百多年前,山里住着一位耋耄老人,他成天穿着一件皂袍,白发、白眉、白须,精神矍铄、鹤发童颜。此老者精通星象,常给人推卦占卜,帮人趋吉避凶。死后升天,位居星占大仙,能看透人间事物。据说星占大仙一旦发现人间会出现重大变故,就会下凡至人间,教小儿歌谣,以此来警示世人。所以,这不是谣言,而是预言啊。”

“一派胡言!”孝生不屑地说道。

润吉看向孝生,说道:“孝生大人不信,情有可原,毕竟没涉猎过这方面的书籍。在下略懂相面之术,经常翻阅这些关于占卜类的书籍,清楚地记得有本古书,曾提到过星占大仙。”

润吉说完,刑曹总管少丰站出来支持:“谣言并非空穴来风,为何没有关于别人的谣言,而单单说的是慕白。”

“那是因为慕白正在剿匪,肯定是这群叛匪造出来的谣言!”孝生焦急地辩解着,心中不禁感慨,这群人到底愚昧迷信到什么程度,这么简单的事情还看不出来。

这时,芳宁开口说道:“爱卿们,不要再争论了,容本王仔细斟酌片刻。”

散朝之后,润吉、少丰、卫九,地主三人帮,并肩走出议政殿。途中,少丰开口问道:“朝堂之上,你说的那个星占大仙,是真的吗?”

“哈哈……”润吉捋了捋胡须,笑道,“哪有什么星占大仙,是我编出来的!”

“你今天的表演实在是太逼真了,我竟然都相信了。”卫九指着润吉,惊讶地赞道。

润吉收起笑脸,挂上严肃的表情,然后说道:“大王绝不会姑息造成叛乱的罪魁祸首,待平定叛乱,他必然会向地主们下手,现在只不过是维持一个看似和谐的朝堂。所以我们要尽量把战局拖下去,最好一直无休止地打下去。”

少丰点了点头,认可润吉的想法:“是啊,如果大王借谣言之名,杀了慕白,再派个庸才过去,也许战局还有逆转。”

三人正在议论,见孝生从殿内走出,互相会意地使了个眼色,各自散去。

孝生从议政殿内出来,并没有马上离开王宫,而是绕到后宫,想知道芳宁的想法。

“大王,您可千万不要轻信润吉在朝堂之上的谬言啊!”孝生劝道。

芳宁呵呵一笑,说道:“本王当然知道润吉是在信口开河;本王也知道,这是反贼的离间之计。”

听了芳宁这番话,孝生长舒了一口气,还好大王是英明的。

“不过本王还是准备要把慕白召回王都。”芳宁补充道。

“什么?”孝生刚刚放松的心情又紧张了起来,实在是不理解芳宁为何要这么说。

芳宁解释道:“人活一世,欲字当头,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欲望。只有利用他们的欲望,才能去控制他们。贪财之人,赏他金银珠宝;好色之徒,赐他玉人美女;逐名之人,为他建堂立庙。至于慕白,一不喜欢金钱土地,二不靠近女色,为人更是低调,本王实在是看不出他有什么欲望。这样的人,总让人觉得恐惧。”

孝生劝道:“大王,如今国家疲敝、国本动摇,正值多事之秋。此时此刻,需要有能力的人来维系社稷。大王不应该只凭臆断,而自断臂膀。”

芳宁看向孝生,言辞真切地说道:“你的女儿是王后,你的外孙是世子,本王早就拿你当一家人来看待。现在没有外人,本王就跟你实话实说了。本王的确害怕慕白,怕他的功绩与名望。此人每立一功,本王的恐惧就会加重一分。你熟知历史,也应该知道,自古那些功高盖主之人,哪个落下了好下场?”

孝生总算明白了芳宁的担忧,也理解芳宁为何会有这样的想法。不再反对召回慕白了,而是积极地提出建议:“大王若想召回慕白,一定要想好计策,否则将会适得其反。如果慕白没有他意,方法用错,也会让他催生别念的。”

芳宁抿嘴微笑了一下,然后问道:“国丈有何指教?”

孝生说道:“大王可以思念之名,召回慕白。同时,任命他的心腹有志,暂代大将军之位,避免他多想。待慕白回来之日,便留他在王都歇息,然后扶正有志。如此,一能安定慕白,二不会扰乱军心。”

芳宁点了点头,说道:“派一个合适的人,去前线请回慕白。”

孝生提议道:“户曹职方天林,为人聪颖、思维敏捷、能言善辩。让此人为使,定能请回慕白。”

芳宁许诺,命天林为使,多带赏赐之物,去前线拜谒慕白。

慕白屯兵平城,正在收拢四处粮草,得知大王派使者前来,便于府衙接见。

天林进来,十分谦卑地朝着慕白作揖行礼,然后自报家门:“户曹职方天林,奉大王之命,特来拜见大将军。”

“大王派你过来,有什么重要的事吗?”慕白问道。

天林回答道:“将士在外征战辛苦,大王十分关注,特命下官送来赏赐之物,慰劳将士。”

慕白抿嘴一笑,说道:“大王如此牵挂我们,甚为感动。”

天林继续说道:“除此之外,大王日夜挂念将军,每每将自己的妹夫挂在嘴边。所以希望将军能够回去,以解大王挂念之苦。”

“大王会想我,真是见鬼了!”慕白心里想着,嘴上说道:“前线战事吃紧,主将不能擅离岗位啊!”

天林说道:“大王早就想好了,先由讨逆将军有志暂为代管。待将军回来,继续统帅三军。”

慕白转着眼珠寻思,没有回复。

天林观察了一下慕白,继续说道:“前线虽然战事吃紧,但后方也很忙碌。百姓忧于战事,不能安心生活。如果将军能够随我返回王城,将前线战况亲口告知百姓,不但安抚百姓悸动的心,将军还可接受万人崇拜。”

慕白听了这话,心里觉得美滋滋的,也有点飘飘然了。没做过多犹豫,便对天林说道:“既然这样,待我做过交接,便和你返回王城。”

留下天林,慕白直奔有志的营寨,要与他做交接。有志正在帐内读信,见慕白欣喜地进来,没等他说话,便把手中的信递给慕白:“我妻子的信,王城谣言四起,都说你居功自高,怀有不臣之心,你看看吧!”

慕白愉悦的表情立马变得紧张起来,看完信件之后,竟破口大骂:“这个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