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咬主之人
27739200000039

第39章 莫名的求知欲

庆武宫内,国王芳宁与王后柔雪正在享用着早膳。忽然,柔雪开口问道:“大王彻夜未归,是不是政务繁忙呀?”

“没有。”芳宁边吃边回答,“昨夜在藏书阁里待了一宿。”

“在藏书阁里干什么?”柔雪不解地问道。

芳宁看着柔雪,忽然想到了什么,含着嘴里的食物问道:“本王记得,你曾经提到过什么土地法,你可知道它是什么意思?”

柔雪听了这里,心里一个劲地盘算,大王怎么会突然问起这个,是不是听别人说了什么,会不会对我起了什么疑心。心里想着,脸上却依旧挂着笑容,解释道:“臣妾做侍女时,无意间听大臣们提前过,具体是什么意思,臣妾也不知道。”

“哦。”芳宁点了点头,继续低头吃饭。

“到底怎么回事,为什么大王会这么问,我得探一探他!”柔雪心里想着,正准备开口询问,只见芳宁把碗筷放到了桌子上,起身说道:“本王吃饱了,爱妃慢慢享用。”

柔雪赶紧微笑着点了点头,然后看向站在一旁的侍女珍玉说道:“珍玉啊,一会把这些剩饭送到庆宁宫吧!”

芳宁听了很是诧异,赶忙问道:“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柔雪笑了一下,说道:“怎么说她也是公主的亲生母亲啊!”

芳宁点了一下头,走到柔雪的跟前,轻轻地在她额头上亲了一下,然后离开了。

来到中殿宫,芳宁看到公主楚恬也在吃早饭,内侍家康和侍女翠玉正在一旁伺候着,教她如何使用筷子。

楚恬看到芳宁进来,从座位上起来,朝着芳宁鞠躬行礼,然后十分恭敬地说道:“拜见父王!”

芳宁听着很不是滋味,因为以前楚恬从来没这样对自己,自从自己夺权了以后,年仅五岁多的楚恬,就像是变了一个人似得。不过芳宁还是没有表露出自己的难受,笑着应道:“楚恬都懂礼节啦!”

楚恬指着餐桌上的一盘食物说道:“父王,这是母后最爱吃的蛋花羹,我想把它给母后送过去,请您恩准。”

芳宁心头微微一颤,然后点了点头,默许了楚恬的请求。于是楚恬从桌上把蛋花羹捧起来,跟着侍女翠玉一块,离开了这里。

之后,芳宁把头扭向内侍家康,责问道:“是不是你教的?”

家康赶紧解释道:“大王冤枉老奴了!”

芳宁盯着他看了一会儿,问道:“你伴随先王多年,是不是经常陪伴他批阅奏折,听他诉述治国之道?”

家康点头答应:“老奴确实常伴先王左右。”

“既然这样,本王有个问题,想向你请教一下。”芳宁说道。

“老奴惶恐。”家康低头说道。

芳宁咳嗽了一声,正了正声音,然后十分严肃地问道:“本王问你,什么是土地法?”

家康思考了一下,回答道:“土地法是国家征收税赋的一种法制。”

“那么,人头税又是何意?”芳宁继续问道。

家康回答道:“人头税也是国家征收税赋的一种法制。顾名思义,人头税是指按人口数量征收税赋;而土地法是按照土地面积征收税赋。考虑到土地固定不变,而人口会持续增加,所以我国现在是在按照人头税来征收税赋。”

芳宁点了点头,总算弄明白这两者的含义和区别了。不过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芳宁蹙着眉头嘀咕道:“既然人头税比土地法要好,为何安王还要力主推行土地法呢?”

看出了芳宁的疑惑,家康笑着向芳宁解释着一切,像个老师一样,传道解惑。

“看起来人头税要优于土地法,但实则不然。举个简单的例子,贫民一家三口有一亩地,地主一家三口有十亩地。如果按照人头税来征收,贫民与地主各交三份;按照土地法来征收,贫民只需要交一份,而地主则需要交十份。”

“哦!”芳宁恍然大悟,原来真正的区别在这儿啊,“这么说来,还是土地法好啊,不但能够增加国库收入,还能减轻贫民负担。”

“话虽如此,但这样对地主就不公平了。”家康笑道。

“有什么不公平的!”芳宁情绪激动地说道,“相比于穷人家被逼的卖儿卖女,地主家区区几斤大米又算得了什么!”

家康看着芳宁,曾经如此懦弱无能的一人,竟然也会关心起穷人来。能说出这样的话,至少证明了他是一个善良的人。家康突然感慨万千,把自己压抑了几十年的心声,一下子倾泻出来:“大王,人头税不单单只是用于征收税赋,它还牵扯到兵役和徭役。旱灾一年,农民没有收成,无法缴税,只得向地主借贷。地主往往会设立很高的利息,农民无法偿还,只得将土地抵押给地主,如此一来,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而地主却越来越富有。贫农为了减轻负担,把子女贩卖给地主为奴,年轻人往往都会选择不生小孩,更有甚者,宁愿入宫为奴。”

芳宁一直在咬着牙听着,拳头攥得吱吱出响,等家康说完,投出了一股怜悯的目光,问道:“你是不是……”

家康低下头,默默地点头,不停地伸手擦拭自己的眼睛。

“想不到一个简单的人头税,竟然把百姓逼到这种程度,肥了地主,还养活了一帮人贩子!”芳宁说完,看向家康,继续问道,“那你知不知道五军都督府是什么意思?”

家康整理了一下面容和情绪,然后摇了摇头,说道:“这个老奴就不清楚了,不过有一个人,应该知道。”

“是谁?”芳宁急切地问道,不由自主之间,抓起了家康的袖子。

家康答道:“此人名叫孝国,与安王私交莫逆,同时也是前任尚瑞院卿仲平的学生。安王叛乱被灭,此人一直被监禁在巡禁司的地牢里。”

芳宁思考了一阵,便决定去见见孝国。

路过庆宁宫外,芳宁抬眼望去,见自己的女儿楚恬,正跪在台阶上,脸贴着地,通过宫门底下的缝隙,和被关在里面的母亲讲话。

芳宁驻步凝视许久,内心也是翻涌激荡,之后才悄然离去。

来到地牢,芳宁命里面的狱卒带自己去见孝国。走下楼梯,一直来到地下二层,这才到了关押孝国的地方。这里又阴又潮,根本没有阳光,只得靠着火把才能看清东西。

打开牢门,一股恶臭迎面扑来,芳宁赶忙用手捂住口鼻。然后吩咐狱卒离开,独自一人举着火把进去。

进去之后,看见一人躺在凉席上,用被子将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芳宁简单环视了一下环境,墙上湿一片、干一片,还有好多的老鼠洞。

“将军,起来活动活动吧!”芳宁开口说道。

躺在地上的那人,慢慢地把被子掀开,穿着脏兮兮的囚服,手脚全部被铁链拷住,披头散发,胡子拉碴,根本看不清容貌。那人从地上站起来,缓慢地走到墙角,解下裤子,开始小便。芳宁掐着鼻子,但还是闻到了难闻的骚臭味。

那人方便完了之后,继续回到凉席上,盖好被子,背对着芳宁。

“孝国将军?”芳宁又问了一遍。

“是来通知我上路的吗?”孝国问道。

芳宁笑了一下,问道:“孝国将军,你可知道五军都督府是什么意思?”

孝国听了这就话,先是一惊,眼睛放出了许久未曾露出的光亮,暗暗寻思了半天,这才开口说道:“五军都督府是我和安王一同探讨出来的,知道此事的,除我之外全死了。”

“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芳宁继续问道。

孝国猛地坐了起来,盘着双腿,看着芳宁说道:“将全国军队一分为五,派到五个不同的地方驻守,于中央成立五军都督府,统一管理这五路人马。都督府最高级别为大都督,由国王亲自任命,府内设将军、参谋和监军。将军有统兵之权却无调兵之权,参谋有调兵之权却无统兵之权,监军负责监督二人。如此,一、避免军权集中在一人手中;二、避免武将培植自己亲信;三、彼此牵制,更能巩固王权。”

芳宁听完,心中暗喜,缠扰自己的疑难问题终于解决了,于是问道:“你都不问问我是谁,就把一切都说出来了。”

孝国说道:“我在这里被关了好几年,你是第一个来看我的。冒着这么大的风险,是不是被虓虎和洪山折磨得不轻呀,大王!”

芳宁笑了笑,说道:“好好准备一下吧,准备出来之后做第一任的大都督。”